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现代植物育种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现代植物育种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现代植物育种学
  • 书号:9787030278647
    作者:刘忠松
  • 外文书名:
  •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 页数:572
    字数:848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 所属分类:S33 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 定价: ¥90.00元
    售价: ¥71.10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育种方法的发展历程为经线,以育种方法在各类植物改良上的应用为纬线,按照育种的基本环节将全书分为四篇。育种基础篇包括植物育种的繁殖生物学基础、遗传学基础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创造变异篇囊括基因资源发掘、有性杂交、体细胞杂交、诱发突变和转基因等各种发现、创造变异的方法;鉴定选择篇介绍了育种选择的一般原理、植物形态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等各种性状的鉴定选择方法以及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标记水平的选择方法;育种综合篇包括育种目标和育种平台、育种程序、品种审定和保护、种子生产等章节。本书对植物育种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整理,充分反映了现代植物育种学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本书不仅适合农林、医药、能源等植物育种研究人员、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植物遗传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育种及其特点
    第二节 植物育种的作用
    第三节 植物育种学及其性质
    第四节 植物育种学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篇 育种基础
    第二章 植物育种的繁殖基础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方式
    一、无性繁殖
    二、有性繁殖
    三、植物有性繁殖变异
    第二节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育种的关系
    一、自花授粉植物
    二、异花授粉植物
    三、常异花授粉植物
    四、无性繁殖植物
    第三节 植物品种的类型及育种特点
    一、纯系品种
    二、杂种品种
    三、群体品种
    四、无性系品种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植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
    第一节 质量性状遗传
    一、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
    二、基因互作
    三、连锁遗传
    四、重组频率及其测定
    五、遗传作图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
    一、数量遗传性状研究方法
    二、数量遗传性状分析
    第三节 细胞质遗传
    一、细胞质遗传
    二、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互作
    第四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一、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二、遗传平衡定律
    三、复等位基因频率计算
    四、平衡群体的特征
    五、群体遗传平衡的改变
    第五节 性状的遗传结构
    一、从基因到性状
    二、性状的遗传结构
    三、同源多倍体的遗传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植物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核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一、核酸的化学结构
    二、核酸的物理结构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基因及其表达
    一、基因的基本结构
    二、中心法则
    三、RNA的生物合成
    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植物基因表达调控
    一、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二、植物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三、植物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四、植物基因翻译后的蛋白质修饰
    第四节 DNA复制与损伤修复
    一、DNA的复制
    二、DNA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植物基因组学
    一、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三、功能基因组学
    四、植物基因组学
    第六节 植物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一、常用核酸分析方法
    二、电泳技术
    三、PCR技术
    四、核酸分子杂交
    五、微阵列技术
    六、生物信息学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篇 创造变异
    第五章 植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第一节 基因突变
    第二节 基因重组
    第三节 基因转移
    一、细胞内基因转移
    二、细胞间基因转移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植物基因资源发掘
    第一节 植物的驯化
    一、驯化的意义和作用
    二、驯化的方法
    三、植物驯化中心
    第二节 植物的引种
    一、引种的意义
    二、引种的原理
    三、植物引种方法
    第三节 作物的起源
    第四节 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
    一、种质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
    第五节 种质资源鉴定和有利基因发掘
    一、核心种质
    二、基因库
    三、基因发掘
    四、种质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植物有性杂交
    第一节 杂交的遗传效应
    一、杂交的直接效应(在杂种F1代表现的效应)
    二、杂交的后续效应(在F2代及以后世代表现的效应)
    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
    一、杂交亲本的选择
    二、杂交亲本的选配
    第三节 杂交方式
    一、单交
    二、复交
    第四节 人工杂交技术
    一、开花生物学
    二、杂交技术
    三、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第五节 促进遗传重组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植物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
    一、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二、体细胞杂交的意义
    第二节 体细胞杂交的步骤及方法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与选择
    二、原生质体融合
    三、杂种细胞的筛选
    四、融合体的培养和发育
    五、再生杂种植株的鉴定
    第三节 植物胞质杂种培育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植物诱发突变
    第一节 诱发突变的意义
    一、增加突变率,扩大变异谱
    二、打破基因连锁,提高重组率
    三、利用诱发突变体分离克隆植物重要性状基因
    四、有利于简化育种程序,加速育种进程
    第二节 常用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一、物理诱变剂的种类及特性
    二、辐射诱变的机制
    三、植物辐射敏感性的测定指标
    四、植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五、适宜诱变剂量和剂量率的选择
    六、辐射诱变的主要处理方法
    第三节 常用化学诱变剂及处理方法
    一、化学诱变剂的种类、特性和作用机制
    二、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
    三、影响化学诱变效应的因素
    四、化学诱变的特点
    第四节 DNA插入突变
    一、DNA插入突变的种类、特性和作用机制
    二、DNA插入突变产生方法
    三、DNA插入突变的特点
    第五节 诱发突变体的鉴定
    一、诱变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二、基于表型的突变体鉴定方法
    三、基于基因型的突变体鉴定方法
    第六节 提高诱变效率的方法
    一、影响诱变成功的因素
    二、诱变材料的选择
    三、诱变处理群体大小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植物基因工程
    第一节 概述
    一、基因工程的意义
    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
    三、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目的基因的获得和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离
    一、植物目的基因的克隆
    二、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离
    第三节 植物遗传转化
    一、植物遗传转化系统
    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三、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第四节 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鉴定
    一、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筛选
    二、生物安全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筛选
    三、目的基因分子检测筛选
    四、选择标记基因清除技术
    第五节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表达与遗传
    一、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和拷贝数
    二、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沉默
    三、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
    第六节 植物转基因育种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篇 鉴定选择
    第十一章 植物育种选择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选择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选择的基本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植物形态发育性状的鉴定与选择
    第一节 植物发育性状的鉴定与选择
    一、植物发育特性的调控
    二、植物发育特性的鉴定和选择
    第二节 植物形态性状的鉴定和选择
    一、植物形态性状鉴定选择概述
    二、几个主要形态性状鉴定选择的方法
    第三节 植物繁殖性状的鉴定与选择
    一、植物授粉习性鉴定
    二、植物雄性不育和花粉活力鉴定
    三、植物2n配子的鉴定
    四、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鉴定
    五、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测定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植物产量性状的鉴定和选择
    第一节 植物产量形成分析
    一、生物学家的植物产量形成分析
    二、农学家的植物产量构成分析
    第二节 植物产量及产量性状鉴定选择方法
    一、对产量本身进行选择
    二、根据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综合性状选择(理想株型育种)
    三、根据形态生理指标进行产量间接选择(高光效育种)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植物品质性状的鉴定与选择
    第一节 植物产品品质及其类型
    一、品质及其类型
    二、各类植物产品的品质要求
    第二节 植物品质性状的鉴定和选择方法
    一、目测法
    二、品尝法
    三、化学分析
    四、物理分析
    第三节 主要品质性状分析方法
    一、淀粉含量测定
    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四、脂肪含量测定
    五、油菜籽中芥酸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六、维生素含量测定
    七、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八、高粱单宁含量测定
    九、水稻外观品质鉴定
    十、小麦物理品质鉴定
    十一、玉米籽粒膨化倍数和爆花率测定
    十二、棉花纤维品质测定
    十三、淀粉糊化特性测定(RVA黏度仪法)
    十四、稻米食味品质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植物生物胁迫抗性的鉴定与选择
    第一节 植物的生物胁迫
    一、植物病原生物及其类型
    二、植物生物胁迫的影响因素
    三、植物遭遇生物胁迫的表现
    第二节 植物抗病性的鉴定
    一、植物的抗病性
    二、植物抗病性鉴定方法
    第三节 植物抗虫性的鉴定
    一、植物的抗虫性
    二、植物抗虫性的鉴定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鉴定与选择
    第一节 植物非生物胁迫的类型
    一、高温胁迫
    二、低温胁迫
    三、干旱胁迫
    四、高盐胁迫
    第二节 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鉴定与选择
    一、非生物胁迫敏感性(S)测定
    二、耐热性的鉴定与选择
    三、抗寒性的鉴定与选择
    四、抗旱性的鉴定与选择
    五、耐湿性的鉴定与选择
    六、耐盐性的鉴定与选择
    七、耐铝性的鉴定与选择
    八、抗倒伏性的鉴定与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植物离体选择和双单倍体育种
    第一节 植物离体选择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二、植物离体选择
    第二节 双单倍体育种
    一、单倍体植株的来源
    二、单倍体植株鉴定方法
    三、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
    四、双单倍体的作用和意义
    五、双单倍体育种的前提
    第三节 小孢子离体诱变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植物染色体的鉴定方法
    第一节 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核型分析
    一、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二、染色体的长度和数目
    三、染色体核型分析
    第二节 植物染色体的常规制片技术
    一、取材
    二、材料的预处理
    三、材料的固定
    四、材料的解离
    五、染色体的染色
    六、制片
    七、镜检和永久封片
    第三节 植物染色体显带技术
    一、C显带技术
    二、G显带技术
    三、R显带技术
    四、Q显带技术
    五、银染技术
    第四节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一、原位杂交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一节 DNA分子标记的类型
    一、RFLP标记
    二、RAPD标记
    三、SCAR标记
    四、SSR标记
    五、AFLP标记
    六、CAPS标记
    七、SRAP标记
    八、TRAP标记
    九、SNP标记
    十、InDel标记
    十一、功能标记
    第二节 重要性状基因定位
    一、基因定位的步骤
    二、标记连锁图构建
    三、质量遗传性状基因定位捷径
    四、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作图
    五、关联作图
    第三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势
    二、影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因素
    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四、MAS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及其解决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篇 育种综合
    第二十章 植物育种目标和育种平台
    第一节 植物育种的总体目标
    一、植物育种的总体目标
    二、育种目标的决定主体
    第二节 制订育种目标的依据和原则
    一、制订育种目标的依据
    二、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 植物育种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植物育种程序
    第一节 纯系品种选育程序
    一、系谱法
    二、混合法
    三、单粒传法
    四、双单倍体育种
    五、回交育种
    第二节 群体品种选育程序
    一、轮回选择
    二、综合品种选育
    第三节 杂种品种选育程序
    一、杂种优势
    二、杂种品种选育的一般程序
    三、杂交授粉控制系统
    第四节 无性系品种选育
    一、芽变选种
    二、实生选种(杂交+无性系选择)
    三、无融合生殖品种选育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 植物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
    第一节 植物品种试验
    一、品种区域试验
    二、品种生产试验
    三、品种栽培试验
    四、品种真实性、特异性及一致性检测
    五、品种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第二节 植物品种审定
    一、植物品种审定的任务和意义
    二、植物品种审定的组织体制
    三、植物品种审定的程序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和开展
    一、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
    二、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发展
    第二节 受新品种权保护的植物
    第三节 植物新品种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第四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程序
    一、品种权的申请
    二、品种权申请的受理
    三、品种权的审查批准
    四、收费项目及标准
    第五节 品种权的权限和转让
    第六节 转基因植物的保护
    一、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
    二、转基因植物的技术措施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 种子生产与质量监控
    第一节 种子生产的意义
    一、种子的含义
    二、种子生产的概念
    三、种子生产的任务
    第二节 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及其特点
    一、自花授粉植物纯系品种种子生产体系
    二、自花授粉植物多系品种与混合品种种子生产体系
    三、异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品种种子生产体系
    四、杂种品种及其亲本种子生产体系
    五、无性繁殖植物品种的繁殖
    第三节 种子生产的相关条件
    一、种子生产相关法规
    二、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
    三、种子生产其他条件的改善
    第四节 品种的混杂退化及其防止措施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与原因
    二、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
    第五节 原种生产的程序与方法
    一、原种的概念及其标准
    二、原种生产程序与方法
    第六节 种子质量监控
    一、种子质量的概念与标准
    二、种子检验相关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