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灾害与防治 > 汶川大地震与科技救灾——中国科学院“创新为民 科技救灾”行动纪实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汶川大地震与科技救灾——中国科学院“创新为民  科技救灾”行动纪实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汶川大地震与科技救灾——中国科学院“创新为民 科技救灾”行动纪实
  • 书号:9787030244994
    作者:白春礼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 页数:356
    字数:430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 所属分类:G31 科学研究工作 G35 情报学、情报工作
  • 定价: ¥60.00元
    售价: ¥47.40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5.12汶川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抗震救灾工作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在大地震后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阶段,中国科学院广大科技人员以“创新为民科技救灾”为感召,以顽强拼搏精神和专业智慧践行了科技国家队的使命,以科学的力量支撑灾区人民的希望。
  本书较完整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在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上篇 “创新为民 科技救灾”行动
    第一章 紧急部署
    中科院发出抗震救灾工作紧急通知
    中科院组织科技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中科院召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中科院“创新为民 科技救灾”视频动员会在成都召开
    中科院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落实创新为民科技救灾重大部署
    路甬祥院长在中科院生态中心和计算所调研时指出:继续抓好科技救灾 着力推进创新发展
    路甬祥院长在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视察时强调:加强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和山地科学研究
    路甬祥院长到成都地区慰问科技人员
    白春礼常务副院长主持召开中科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部署下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
    白春礼常务副院长到成都慰问院属单位职工、学生及其家属
    白春礼常务副院长要求中科院的研究生要在抗震救灾中发挥表率作用
    白春礼常务副院长到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商谈科技救灾
    江绵恒副院长到机场迎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赴灾区救援人员
    江绵恒副院长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行动
    水利部部长陈雷与江绵恒副院长会面商谈唐家山堰塞湖宽带无线监控系统
    江绵恒、阴和俊副院长视察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
    江绵恒、阴和俊副院长视察中科院电子所遥感抗震救灾工作
    李静海副院长视察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
    詹文龙副院长视察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
    詹文龙副院长考察四川地震灾区探讨西部行动计划发展战略
    丁仲礼副院长到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视察科技救灾工作
    丁仲礼副院长考察四川地震灾区并到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看望受灾职工
    方新副书记迎接中科院微电子所首批抗震救灾科研人员归来
    抗震救灾遥感监测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中科院成都分院部署科技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
    中科院成都分院落实路甬祥院长讲话精神做好科技救灾工作
    第二章 专项行动
    开篇:用科技的力量支撑希望——记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中国科学院科技团队
    专项行动1: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评估
    专项行动2:宽带无线应急通讯
    专项行动3:应对次生山地灾害
    专项行动4:心理援助
    专项行动5:灾后重建
    (一)部署并启动实施重点项目
    中科院参与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纪实
    中科院牵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正加紧进行
    中科院成都分院和山地所完成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
    中科院参加“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实施启动会”,并与茂县政府签订帮扶协议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专家承担松潘县次生灾害应急防灾工程勘查设计任务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启动“中科院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应急项目”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完成彭州通济镇安置点地质灾害评估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承担《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参与完成四川灾区关键路段都汶公路重点灾害群治理工程设计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专家赴成都参加灾后重建规划的工作方案编制工作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奔赴地震灾区第一线开展新农村建设选点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环境规划评价研究团队免费承担什邡市灾后重建规划环评
    中科院生态中心积极开展汶川地震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中科院与四川省联合推进“三网融合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建设”
    中科院组织科技力量积极开展灾后农业恢复与重建
    中科院研究所组织申报和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
    (二)组织灾后重建科技研讨及考察
    中科院岩土所召开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及灾后重建岩土工程关键技术研讨会
    中科院举行汶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与重建研讨会
    中科院与地方联合召开“四川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考察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中科院专家再度联合考察商讨灾区次生山地灾害防治及科研合作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组织专家考察大熊猫在川栖息地震后重建工作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专家赴四川地震灾区参加灾后重建考察
    (三)组织专家提出灾后重建咨询建议
    中科院心理专家为大型企业做心理援助培训
    中科院心理所向国家和四川省递交13份科技救灾建议书
    中科院专家建议重视地震灾后虫媒生物防治工作
    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科研中心为抗震减灾献计献策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专家建议在地震灾区实施香根草生态工程
    地震引发的农业和生态影响不容小觑
    救灾与重建应充分考虑就地取材
    (四)为灾后重建开展专业技术服务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专家指导安县防范震后次生地质灾害
    中科院广州分院为地震灾区提供抗震技术支持
    中科院心理专家对彭州市受灾高三学生开展心理援助
    四川省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援助绵竹工作站成立
    四川省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援助德阳工作站成立
    四川省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援助绵阳工作站成立
    中科院心理所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在地震灾区举办中小学生心理康复辅导员培训班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专家赴灾区开展虫媒生物防治工作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深入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优先支持地震预测研究工作
    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战略情报研究咨询服务纪实
    科学出版社抗震救灾图书体现专业品质
    第三章 风采录
    (一)新闻集锦
    防灾减灾,牵动两院院士心
    八级地震重创天府生态
    孩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科院心理专家团队灾区心理救援记
    生命救援、物质救援应与心理救援同行
    “你们是真正的英雄”——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抗震救灾团队
    (二)纪实报道
    发挥空间信息技术优势,服务汶川抗震救灾决策——中国科学院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决策服务纪略
    遥感科技:抗震救灾显身手
    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救灾一线的两组镜头:我们只能和时间赛跑
    为人民做点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中科院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在地震灾区显神威
    用拼搏和智慧奉献山地科技国家队的博爱和忠诚——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科技救灾纪实
    心理专家:应重视灾后“心灵重建”
    中科院学部就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组织院士咨询“针对国家最紧迫需求提供咨询意见”
    中科院专家建言四川震后传染病防控
    携手心相连 共筑新希望——中国科学院青联、团委援助北川希望小学
    (三)社会反响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致信感谢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送锦旗并致信感谢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致中科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一封表扬信
    四川省委省政府致电感谢中国科学院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致信感谢中国科学院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致信感谢中国科学院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致信感谢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
    (四)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名单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名单
    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名单
    下篇 对汶川大地震的科学思考
    第四章 专家论坛
    汶川大地震断裂、破裂过程、成灾机理
    汶川大地震的深刻警示:关注山地 支撑未来 平安国家
    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北川化石板沟特大地震次生泥石流灾害
    遥感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若干问题探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与地理学
    试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9大关系
    国外开展灾害心理援助工作的一些做法
    地震预报,路在何方?
    摈弃地震不可预测预报论 开拓地震测报研究新思路
    需要一张灾害风险评估等级图
    第五章 学术研讨会
    中科院学部在蓉举行地震灾后重建咨询项目座谈会
    海峡两岸防震减灾研讨会在京举行
    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汶川大地震
    农业救灾:新规划应瞄准产业升级——中科院专家研讨四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
    中日两国科学家就地震减灾防灾论剑成都
    经历大震创伤的自然保护地如何恢复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技术专题研讨会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第六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六章 专家访谈
    震区,设防之思
    周锡元院士释疑:汶川地震为何校舍倒塌多
    地震救援仍待专业化系统化
    大震巨灾彰显山区科技需求
    后记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