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管理学 > 中国科技崛起的人才优势

浏览历史

中国科技崛起的人才优势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科技崛起的人才优势
  • 书号:9787030343024
    作者:Denis Fred Simon;梁平译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300
    字数:25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11
  • 所属分类:G31 科学研究工作 G35 情报学、情报工作
  • 定价: ¥58.00元
    售价: ¥45.8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中国用不到30年的时间成长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其快速上升过程的特点之一是国家科技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这得益于一个庞大的、受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的人才库的出现。然而,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不知道自己的科技潜力是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掘。这些挑战的核心涉及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水平、数量及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等许多不确定的问题。
本书是40年来首次对这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阐述的著作,作者是荣获2006年中国“国家友谊奖”的斯丹凝教授与诺丁汉大学的曹聪博士。他们基于充分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和前沿研究,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特别是国家竞争力及创新潜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咨询价值。
本书非常适合从事人才管理工作的各类管理者阅读,也可供人才管理和科技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及对中国科技人才状况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中文版前言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第一节 人力资源和经济增长
    第二节 人才和技术创新
    第三节 全球化和人才流动
    第四节 人才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中国的人才挑战
    第一节 中国人才问题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领导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培养和吸引人才的专门计划
    第四节 人才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及其结构特性
    第一节 主要术语——科技人力资源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操作性定义
    第三节 中国所指的科技人力资源
    第四节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
    第五节 中国科技劳动力的特征
    第六节 质量评估
    第七节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
    第八节 结论
    第四章 高等教育及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渠道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重大举措
    第三节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划分
    第四节 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制
    第五节 大学入学招生及在校人数
    第六节 科技人力资源流动
    第七节 高等教育及毕业生质量
    第八节 结论
    第五章 中国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使用
    第一节 士大夫、知识分子、干部和级别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
    第三节 工作分配、升迁、流动性和奖励措施
    第四节 高科技创业及创业精神
    第五节 年轻科学家的职业前景
    第六节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任用及其收入水平
    第七节 改革开放时代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
    第八节 科技工作者的满意度
    第九节 结论
    第六章 “人才流失”、“人才流入”与“人才环流”
    第一节 中国留学热潮
    第二节 1978年之后中国的留学生政策
    第三节 中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吗
    第四节 吸引留学生回国计划
    第五节 谁是海归人员
    第六节 为什么第一流的专家学者不愿回国
    第七节 以不同的方式为祖国作贡献
    第八节 不断涌现的问题
    第九节 结论
    第七章 中国科技人才供求状况:藏在幕后的主要驱动力
    第一节 科学家和工程师需求背后的驱动力
    第二节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供给
    第三节 科学家和工程师供求状况建模和预测
    第四节 人才缺乏的原因
    第五节 结论
    第八章 核心新兴技术领域的中国人才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概览
    第二节 软件
    第三节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第四节 纳米技术
    第五节 管理
    第六节 结论
    第九章 中国人才库何去何从
    第一节 中国——全球技术强国
    第二节 中国的人才挑战
    第三节 人才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第四节 未来将会怎样
    附录 解读中国科技人才统计
    第一节 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及其可信度
    第二节 中国科技统计
    第三节 中国科技人才统计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如何使用中国人才统计数字
    参考文献
    图目录
    图3-1 科技人力资源定义
    图3-2 中国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活动人员、研究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
    图6-1 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率
    图7-1 中国不同年龄群体人口变化
    图7-2 分析模型和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
    图7-3 从官方数据到真实人数:2006年中国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生“估计”人数
    图8-1 对经济学和商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需求(2004年)
    图A-1 中国的科技统计体系
    表目录
    表2-1 中国高等教育常规机构的新生人数、总入学人数和毕业生人数
    表2-2 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
    表2-3 18~22岁年龄段高等教育入学率
    表2-4 每个大学生的平均教育支出及占有的公共资源
    表2-5 教育部选定的“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
    表3-1 中国人才的分类和分布(2000年和2003年)
    表3-2 高等教育体制对比
    表3-3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
    表3-4 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总数
    表3-5 中国科技活动人员、研究开发人员,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
    表3-6(a) 科技活动人员在机构中的分布
    表3-6(b) 科技活动人员在机构中的分布
    表3-6(c) 与科技活动相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机构中的分布
    表3-6(d) 与科技活动相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机构中的分布
    表3-7(a) 研究开发人员在机构中的分布(正式职工)
    表3-7(b) 研究开发人员在机构中的分布(全时工作当量)
    表3-8 大中型外资企业(FIE)中的科技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
    表3-9(a) 中国科技人才的地理分布
    表3-9(b) 中国参与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地理分布
    表3-10 女性专业人员情况
    表3-11 女性研究生导师情况
    表3-12 不同年龄和职称的专业人员在独立研发机构中的分布
    表3-13(a) 研究生导师年龄数据
    表3-13(b) 研究生导师年龄分布
    表3-13(c) 博士生导师年龄数据
    表3-13(d) 博士生导师年龄分布
    表3-14 中国国内研发机构内有高级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状况
    表3-15 中国大学教职员的受教育状况
    表3-16 统计按单位和学科分类的中国研究开发人员受教育程度(2000年)
    表3-17 分别由SCI、EI和ISTP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及其比重和世界排名
    表3-18 中国人口和劳动力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表3-19 科技人力资源国际对比
    表4-1 “985”工程大学中“长江学者”分布
    表4-2 1999~2003年中国本科毕业生获取美国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大学
    表4-3 新生招收人数
    表4-4 本科阶段热门学科招生人数、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
    表4-5 本科阶段工程学领域各专业招生人数
    表4-6 研究生招生各专业门类(研究领域)分布
    表4-7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比重
    表4-8 正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毕业生专业分布
    表4-9 毕业生(研究生)在各个专业门类的分布
    表5-1 中国研发机构1998~2005年科技人才流动(流入、流出)结构
    表5-2(a)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获奖者年龄分布
    表5-2(b)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奖者年龄分布
    表5-3(a) 中国各部门员工年平均工资水平(1978~2002年)
    表5-3(b) 中国各经济部门员工年平均工资水平(2003~2006年)
    表5-4 信息和研究部门平均工资,按所有权划分(2003~2006年)
    表5-5 中国不同地区和特定部门职员平均工资(2006年)
    表6-1 中国海外留学深造及回国人数统计数据(1978~2006年)
    表6-2 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及归国人数逐年累积数据(1985~2007年)
    表6-3 在美国留学深造和从事研究的中国留学生和专家学者
    表6-4 中国海外留学生及回国人数,按资助种类(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生)
    表6-5 意在吸引中国海外留学生及海外高端人才回国的各项计划
    表6-6 中国实施的意在吸引海外高质量人才的各项计划效果
    表6-7 中国海归留学生和专家学者按海外学历不同水平分类
    表7-1 中国GDP及其增长
    表7-2 外国直接投资
    表7-3 信息化水平
    表7-4 中国研究开发活动总支出、政府的教育支出及其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表7-5 中国高科技产品贸易发展
    表7-6 预测方案中的需求情况(2007~2010年)
    表7-7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供求状况预测(1000人)
    表8-1(a) 高技术产业中的科技人员按行业分布情况
    表8-1(b) 高技术产业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按行业分布情况
    表8-1(c) 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
    表8-2(a) 外资高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按行业分布情况
    表8-2(b) 外资高技术企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按行业分布情况
    表8-2(c) 外资高技术企业中科技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
    表8-3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地理分布
    表8-4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学家和工程师按行业区分的地理分布(2006年)
    表8-5 中国软件专业人士的供给与需求
    表8-6 试点软件工程学院及其隶属的大学
    表8-7 软件与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及入学人数(2002~2006年)
    表8-8 中国获得CMM/CMMI认证的软件公司(2000~2006年)
    表8-9 中国软件专业人士的地理分布及教育背景(2002年)
    表8-10 经济学和商务管理专业入学情况以及学士学位总体入学情况(1999~2003年)
    表A-1 中国科技及相关统计主要出版物
    表A-2 大学生每年毕业人数、大学生每学年毕业人数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