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医学 > 1007 药学 > 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供药学专业用)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供药学专业用)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医药学概论(案例版)(供药学专业用)
  • 书号:9787030260963
    作者:郝丽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 页数:512
    字数:968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
  • 所属分类:R29 中国少数民族医学
  • 定价: ¥49.00元
    售价: ¥38.71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与传统教材相比,在内容和结构上除保留了本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理论知识内容外,增加了学习目标项、案例教学及分析项、以及知识拓展、应用链接、英文小结、进一步阅读文献、课后思考等项内容。这样不仅突出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重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教材内容尚兼顾了学生毕业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以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求,比传统教材更具有实用价值。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2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含义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含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第3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一、气的含义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分类与分布
    第二节 血
    一、血的含义
    二、血的生成及运行
    三、血的功能
    四、气与血的关系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含义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4章 脏腑
    第一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5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脉
    二、络脉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的病理作用
    三、经络的诊断作用
    四、经络的治疗作用
    五、经络的防病作用
    第三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相合关系
    五、十二正经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
    第四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作用
    二、任督脉的分布
    第五节 针灸基础
    一、腧穴
    二、针灸方法
    三、拔罐法
    第6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形成与分类
    一、体质理论的形成
    二、体质分类
    第二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
    二、年龄因素
    三、性别差异
    四、饮食因素
    五、劳逸因素
    六、情志因素
    七、地理因素
    八、疾病针药因素
    第三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个体易感性
    二、指导辨证
    三、指导治疗
    第7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
    三、劳逸失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第8章 发病与病机
    第一节 发病
    一、正气与邪气
    二、发病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津液失常
    第9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头颈五官
    五、望舌
    六、望排出物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一般问诊
    二、问常见症状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10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纲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三节 气血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第11章 预防康复与治则
    第一节 预防与康复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康复
    第二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三因制宜
    第二篇 中药学
    第1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2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储存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药的采收
    二、动物药及矿物药的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一、饮片常见的变质现象
    二、引起饮片质量变异的因素
    三、饮片的储存方法
    第3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 炮制方法
    第4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二、四气的确定
    三、四气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三、五味理论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二、升降浮沉的确定
    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第四节 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二、归经的确定
    三、归经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毒性
    一、毒性的含义
    二、影响毒性的因素
    三、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第5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一、配伍内容
    二、应用原则
    第二节 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服药饮食禁忌
    四、证候禁忌
    第三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一、药物方面
    二、应用方面
    三、患者方面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一、汤剂常规煎法
    二、汤剂特殊煎法
    三、服药方法
    第6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香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蔓荆子
    淡豆豉
    第7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决明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秦皮
    白鲜皮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忍冬藤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蒲公英
    鱼腥草
    穿心莲
    野菊花
    山豆根
    射干
    贯众
    白头翁
    马齿苋
    红藤
    败酱草
    蚤休
    熊胆
    青黛
    紫花地丁
    鸦胆子
    土茯苓
    半边莲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白薇
    第8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芦荟
    番泻叶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牵牛子
    芫花
    京大戟
    巴豆
    商陆
    第9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蕲蛇
    金钱白花蛇
    木瓜
    威灵仙
    川乌
    草乌
    乌梢蛇
    伸筋草
    海风藤
    雷公藤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防己
    桑枝
    穿山龙
    豨莶草
    络石藤
    丝瓜络
    臭梧桐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
    五加皮
    狗脊
    千年健
    第10章 化湿药
    广藿香
    苍术
    厚朴
    砂仁
    白豆蔻
    佩兰
    草豆蔻
    草果
    第11章 利水渗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海金沙
    萆薢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香加皮
    瞿麦
    萹蓄
    地肤子
    石韦
    灯心草
    第12章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花椒
    丁香
    高良姜
    八角茴香
    胡椒
    第13章 理气药
    陈皮
    枳实
    枳壳
    木香
    香附
    青皮
    川楝子
    薤白
    乌药
    沉香
    佛手
    大腹皮
    化橘红
    柿蒂
    玫瑰花
    第14章 消食药
    山楂
    神曲
    麦芽
    鸡内金
    莱菔子
    谷芽
    第15章 驱虫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榧子
    第16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地榆
    白茅根
    小蓟
    大蓟
    侧柏叶
    槐花
    苎麻根
    棕榈炭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藕节
    紫珠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灶心土
    炮姜
    第17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红花
    番红花
    桃仁
    益母草
    茺蔚子
    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马钱子
    骨碎补
    血竭
    苏木
    自然铜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水蛭
    莪术
    三棱
    穿山甲
    第18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化痰药
    半夏
    天南星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白芥子
    旋覆花
    竹茹
    海藻
    昆布
    禹白附
    白前
    前胡
    天竹黄
    胖大海
    黄药子
    竹沥
    皂荚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桑白皮
    葶苈子
    苦杏仁
    甜杏仁
    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白果
    银杏叶
    枇杷叶
    海浮石
    礞石
    海蛤壳
    洋金花
    矮地茶
    胡颓叶
    第19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磁石
    龙骨
    琥珀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夜交藤
    合欢皮
    第20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牡蛎
    代赭石
    刺蒺藜
    珍珠母
    罗布麻
    紫贝齿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牛黄
    羚羊角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第21章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蟾酥
    樟脑
    安息香
    第22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甘草
    大枣
    山药
    甘草
    大枣
    白扁豆
    蜂蜜
    饴糖
    第二节 补阳药
    鹿茸
    淫羊藿
    肉苁蓉
    巴戟天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沙苑子
    补骨脂
    益智仁
    蛤蚧
    冬虫夏草
    紫河车
    仙茅
    海马
    胡芦巴
    核桃仁
    第三节 补血药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何首乌
    阿胶
    龙眼肉
    第四节 补阴药
    北沙参
    南沙参
    麦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女贞子
    百合
    龟甲
    鳖甲
    墨旱莲
    桑椹
    黑芝麻
    第23章 收涩药
    山茱萸
    五味子
    乌梅
    海螵蛸
    桑螵蛸
    诃子
    肉豆蔻
    莲子
    芡实
    麻黄根
    浮小麦
    五倍子
    罂粟壳
    赤石脂
    覆盆子
    金樱子
    第24章 其他药
    第一节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雄黄
    硫黄
    蛇床子
    白矾
    蜂房
    土荆皮
    大蒜
    第二节 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
    炉甘石
    硼砂
    儿茶
    第三篇 方剂学
    第1章 方剂学概述
    第一节 方剂的治法与分类
    一、方剂的治法
    二、方剂的分类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与剂型
    一、方剂的组成
    二、方剂的剂型
    第三节 方剂的用法
    一、煎药法
    二、服药法
    第2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第3章 泻下剂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温脾汤
    麻子仁丸
    黄龙汤
    第4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第三节 调和寒热剂
    半夏泻心汤
    第四节 表里双解剂
    大柴胡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第5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清胃散
    玉女煎
    左金丸
    第五节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
    第六节 清热祛暑剂
    清暑益气汤
    第6章 温里剂
    理中丸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第7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剂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
    第二节 补血剂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
    八珍汤
    归脾汤
    炙甘草汤
    第四节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都气丸
    左归丸
    一贯煎
    百合固金汤
    第五节 补阳剂
    肾气丸
    右归丸
    第六节 阴阳双补剂
    地黄饮子
    第8章 固涩剂
    牡蛎散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金锁固精丸
    缩泉丸
    固冲汤
    完带汤
    第9章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
    甘麦大枣汤
    第10章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
    苏合香丸
    第11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剂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第二节 降气剂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第12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剂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温经汤
    生化汤
    第二节 止血剂
    十灰散
    小蓟饮子
    第13章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独活寄生汤
    牵正散
    消风散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第14章 治燥剂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麦门冬汤
    第15章 祛湿剂
    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二妙散
    五苓散
    真武汤
    实脾散
    萆薢分清散
    第16章 祛痰剂
    二陈汤
    温胆汤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贝母瓜蒌散
    半夏白术天麻汤
    第17章 消食剂
    保和丸
    健脾丸
    第18章 驱虫剂
    乌梅丸
    肥儿丸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中药药名笔画索引
    中药药名拉丁索引
    方剂名笔画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