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水利工程 >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 书号:7030105885
    作者:郭亚军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172
    字数:192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9-24
  • 所属分类:TN4 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
  • 定价: ¥16.00元
    售价: ¥12.64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主要系统总结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多属性(或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评价指标的若干预处理,基于“功能驱动”原理,“差异驱动”原理以及综合集成原理生成的权重系数的方法,递阶综合评价,协商评价,群体评价,动态综合评价,集“过去”、“现在”、“将来”于一体的“立体”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敏感性的内容等。
  本书是关于多属性(或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一本学术著作,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新颖、丰富,既可作为经济、管理和工业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规划、决策等决策部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多属性综合评价的概念
    1·2综合评价的合理性
    1·2·115个相关问题
    1·2·2解决措施和建议
    第二章 多属性综合评价的模式
    2·1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2·1·1线性加权综合法(或“加法”合成法)
    2·1·2非线性加权综合法(或“乘法”合成法)
    2·1·3增益型线性加权综合法
    2·1·4理想点法
    2·2评价指标的建立及筛选原则
    2·2·1专家调研法(Delphi)
    2·2·2最小均方差法
    2·2·3极小极大离差法
    2·3评价指标的若干预处理
    2·3·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
    2·3·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2·3·3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原则
    2·4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先分类后排序法
    2·4·1状态空间D的划分
    2·4·2对集合A、B、C内系统的综合排序
    2·4·3一个实例
    2·5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的评价模式
    2·5·1评价模型的建立
    2·5·2一个实例
    第三章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赋权法
    3·1引言
    3·2集值迭代法
    3·3特征值法
    3·3·1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3·3·2排序权重的计算方法
    3·3·3λmax的近似计算
    3·3·4一个例子
    3·3·5残缺判断的情形
    3·3·6群组判断
    3·4求ωi的一种新算法——G1法
    3·4·1方法及步骤
    3·4·2增加新指标的情形
    3·4·3具有空缺判断的情形
    3·4·4群组判断的情形
    3·5求权重系数的一种新算法——G2法
    3·5·1点赋值的情形
    3·5·2区间赋值的情形
    3·5·3增加新指标的情形
    3·5·4群组判断的情形
    第四章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赋权法
    4·1引言
    4·2突出整体差异的赋权法
    4·2·1“拉开档次”法
    4·2·2逼近理想点法
    4·3突出局部差异的赋权法
    4·3·1均方差法
    4·3·2极差法
    4·3·3熵值法
    第五章 综合集成赋权法
    5·1引言
    5·2具有综合集成特征的赋权法
    5·2·1“加法”集成法
    5·2·2“乘法”集成法
    5·2·3应用例
    5·2·4改进型的“拉开档次”法
    第六章 递阶综合评价方法
    6·1引言
    6·2逐层“拉开档次”法
    6·2·1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
    6·2·2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
    6·2·3大系统s的综合评价函数
    6·2·4一个例子
    6·3层次分析法
    6·3·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及步骤
    6·3·2应用例
    第七章 协商评价
    7·1引言
    7·2协商评价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7·2·1点赋值情形
    7·2·2区间赋值情形
    7·3群体协商评价
    7·3·1点赋值情形
    7·3·2区间赋值情形
    7·4需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第八章 动态综合评价
    8·1引言
    8·2二次加权法
    8·2·1权重函数ωj(t)的确定方法
    8·2·2综合排序指数
    8·3具有激励(或惩罚)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8·3·1权重系数ωjk的确定
    8·3·2综合排序指数
    8·3·3应用例
    8·4“纵向”拉开档次分析法
    8·4·1问题的提出
    8·4·2“纵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8·4·3应用例
    8·5“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8·5·1途径一——二次加权评价法
    8·5·2前置综合法
    8·5·3“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8·5·4两个例子
    8·6应用例
    8·6·1问题的提出
    8·6·2评价指标及有关计算
    8·6·3“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主要计算及评价(或排序)结果
    8·6·4各省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分类
    8·6·5有关结论与思考
    第九章 “立体”综合评价
    9·1引言
    9·2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9·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9·2·2评价指标的测评值
    9·2·3评价模型的选择
    9·2·4权重系数ωj的确定
    9·2·5{si}的排序或分类
    9·3“立体”综合评价方法
    9·3·1对si关于“历史”业绩的评价
    9·3·2对si关于“现状”的评价
    9·3·3对si关于“发展态势”的预期评价
    9·3·4对si的“立体”评价
    9·4应用例
    9·5小结
    第十章 综合评价结果的敏感性
    10·1引言
    10·2综合评价结果y的敏感性
    10·3确定综合评价结果的客观标准的原则
    10·4应用例
    10·4·1指标类型一致化方法对{yi}排序的影响
    10·4·2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对{yi}的排序的影响
    10·4·3{yi}的排序关于指标最小值mj取法的敏感性问题
    10·4·4关于本例的“最佳”排序
    10·结束语
    第十一章 基于模式识别的多属性综合评价
    11·1引言
    11·2基于WN(Wavelet Network,小波网络)的多属性综合评价
    11·2·1给定yi的情形
    11·2·2给出s1,s1 ,…,sn间的排序情形
    11·3评价对象的模式识别分类算法
    11·3·1基于加权距离的多目标分类方法
    11·3·2基于WN的对象分类
    11·3·3基于WN的复杂对象综合评价及分类算法
    11·3·4基于WN的大气质量的分类评价算例
    附录一 特征根方法的数学原理
    附录二 各省区1990~1999年经济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