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
  • 书号:9787030222428
    作者: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战略研究组
  • 外文书名:STRATEGIC REPORT:CHINA’S EARTH SCIENCE DEVELOPMENT FOR 21ST CENTURY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564
    字数:7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19
  • 所属分类:P51 动力地质学
  • 定价: ¥128.00元
    售价: ¥101.1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基于对国内外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总结,从21世纪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出发,从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着眼,深刻阐述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特点与前沿趋势,系统思考了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了至2020年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目标与战略定位、系统凝练和提出了我国地球科学应当重点研究的8个重大科学领域——行星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协同演化,海洋的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陆面地表过程、资源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天气、气候系统和空间天气的变化与趋势预测,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形成机制、勘查新技术与可利用性,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与防治等,阐述了这些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指出了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条件平台与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及实现途径。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政府科研管理和学科规划人员、地学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
-------------------------------------------------
  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由十一位院士组成:
组 长:安芷生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副组长:苏纪兰 院士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周秀骥 院士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成 员:孙 枢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孙鸿烈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陈 颙 院士 中国地震局
    陈运泰 院士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廷栋 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汪品先 院士 同济大学
    吴国雄 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郑 度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绪言
    上篇 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思考
    第一章 地球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地球科学各分支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 地球科学发展的驱动力
    第二章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方向
    第三章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 21世纪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方向
    第一节 战略定位与目标
    第二节 重大科学问题
    第三节 实现途径
    中篇 21世纪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第五章 行星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协同演化
    第一节 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未来——大陆动力学新理论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地球深部圈层相互作用与地球动力学
    第三节 大陆地质过程与全球构造
    第四节 生命过程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第五节 地球生物学与天体生物学
    第六节 太阳系探测及类地行星演化的共性与特性
    第六章 海洋的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第一节 近海海洋物理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第二节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第三节 海岸海洋海陆过渡带环境变化及其资源环境特征
    第四节 边缘海及深海大洋
    第七章 陆面地表过程、资源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陆地表层现代自然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第二节 地表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环境和健康
    第三节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监控与预测
    第四节 青藏高原环境演变、表生过程及其影响与对策
    第五节 大规模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第六节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天气、气候系统和空间天气的变化与趋势预测
    第一节 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趋势预测
    第二节 气候系统的变化与趋势预测
    第三节 空间天气的变化与趋势预测
    第九章 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
    第一节 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
    第二节 全球变化与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系统的演变
    第三节 全球变化的区域集成研究
    第四节 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变化
    第五节 南、北极气候变化对全球和东亚的影响
    第十章 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形成机制、勘查新技术与可利用性
    第一节 大陆地质过程与大陆成矿作用
    第二节 深层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与勘查技术
    第三节 重要矿产资源勘查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开发研究
    第五节 核能资源的形成理论与利用新技术
    第六节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概念、技术和应用开发前景
    第十一章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水循环系统
    第二节 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及其利用与环境和人类健康
    第十二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节 地震灾害与减轻
    第二节 气象灾害与防治
    第三节 地质灾害与防治
    第四节 海洋灾害与防治
    第五节 重视火山灾害及其研究与监测
    第六节 台风灾害及全球变暖的影响
    第七节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与减灾
    下篇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条件平台和能力建设
    第十三章 观测系统
    第一节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
    第二节 陆地观测系统
    第三节 数字地震观测系统
    第四节 深部探测系统
    第五节 海洋观测系统及海洋调查船管理系统
    第十四章 地球科学钻探
    第一节 海洋科学钻探
    第二节 大陆科学钻探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
    第三节 大陆环境科学钻探
    第十五章 地球系统模拟器与数据同化
    第一节 地球系统模拟器与数值模拟
    第二节 资料同化系统
    第十六章 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第一节 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节 网格——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新环境
    第十七章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能力建设
    第一节 大型分析仪器设施及管理制度建设
    第二节 数据平台与网络建设
    第三节 地学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地球科学向公众和社会的开放
    后 记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