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考古/历史 > 考古 >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研究
  • 书号:9787030696670
    作者:唐仲明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677
    字数:1038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380.00元
    售价: ¥304.0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大量第一手的调查资料,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东魏—北齐石窟造像进行类型分析,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纪年材料(文献记载、造像题记)对石窟造像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东魏—北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石窟造像的比较研究,采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它们各类特征的来源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东魏—北齐石窟造像样式特征所反映的“西方”“南方”以及“中原传统”因素,以及传统历史研究中的“胡化”与“汉化”问题。利用全面搜集的石窟、造像的题材,佛教刻经经目材料,讨论东魏—北齐的佛教信仰,结合供养人的身份,探讨不同身份等级供养人佛教信仰取向的不同,以及背后反映的深层次动因。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资料分析篇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概述 (3)
    第二节 研究简史 (8)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53)
    第二章 响堂山石窟分期研究 (56)
    第一节 龛窟类型分析 (56)
    第二节 分组与分期 (72)
    第三节 年代推断 (79)
    第三章 东魏—北齐其他石窟分期研究 (84)
    第一节 龛窟类型分析 (84)
    第二节 分组与分期 (96)
    第三节 年代推断 (102)
    第四章 河北单体造像分期研究 (104)
    第一节 类型分析 (105)
    第二节 分组与分期 (230)
    第三节 样式特征与年代 (248)
    第五章 河南单体造像分期研究 (261)
    第一节 类型分析 (298)
    第二节 分组与分期 (310)
    第三节 样式特征与年代 (314)
    第六章 山东单体造像分期研究 (329)
    第一节 类型分析 (330)
    第二节 分组与分期 (364)
    第三节 样式特征与年代 (368)
    第七章 山西单体造像分期研究 (385)
    第一节 类型分析 (396)
    第二节 分组与分期 (406)
    第三节 样式特征与年代 (409)
    研究探索篇
    第八章 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研究 (421)
    第一节 东魏时期 (421)
    第二节 北齐时期 (426)
    第三节 “响堂样式”的确立 (431)
    第九章 响堂山造像与东魏—北齐单体造像比较研究 (433)
    第一节 东魏时期 (433)
    第二节 北齐时期 (439)
    第十章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样式的来源 (448)
    第一节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的西方因素 (448)
    第二节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的中原因素 (458)
    第三节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的南方因素 (469)
    第十一章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的影响 (484)
    第一节 龛窟形制的影响 (484)
    第二节 造像样式的影响 (496)
    第三节 刻经的影响 (501)
    第十二章 “胡化”还是“汉化”?——响堂山石窟所反映出的东魏—北齐历史演进 (512)
    第一节 东魏—北齐初年的“胡化”倾向 (513)
    第二节 “河清改制”所反映的“汉化”思潮 (526)
    第三节 “胡汉杂糅”的复杂历史演进 (535)
    第十三章 佛塔传播与信仰嬗变——高齐皇室转轮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538)
    第一节 印度佛塔的起源及传播 (538)
    第二节 佛塔传入中国 (550)
    第三节 佛塔的中国化 (561)
    第四节 东魏—北齐佛塔的特征及信仰 (575)
    第十四章 题材刻经所反映的东魏—北齐佛教信仰与宗派 (581)
    第一节 华严信仰的展现——以南响堂第1、2窟的布局、题材与刻经为例 (581)
    第二节 唐邕刻经反映的高官信仰 (591)
    第三节 石窟造像反映的法华信仰 (594)
    第四节 题材、供养人与宗派信仰 (600)
    第十五章 结语 (628)
    参考文献 (637)
    后记 (675)
    插图目录
    图1-1 东魏—北齐石窟分布图 (5)
    图1-2 东魏—北齐单体造像分布图 (6)
    图1-3 《亚东印画集》第三辑目录 (9)
    图1-4 《亚东印画集》第三辑发表南响堂第2窟中心柱正壁主尊 (10)
    图1-5 1957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门化师生在南响堂石窟第7窟外合影 (13)
    图2-1 北响堂北洞平面图 (57)
    图2-2 南响堂第1窟平面图 (57)
    图2-3 水浴寺第1窟平面图 (57)
    图2-4 北响堂中洞平面图 (57)
    图2-5 北响堂南洞平面图 (58)
    图2-6 南响堂第3窟平面图 (58)
    图2-7 北响堂北洞主室周壁塔形龛 (59)
    图2-8 北响堂北洞神王龛 (59)
    图2-9 北响堂中洞菩萨龛 (59)
    图2-10 南响堂第2窟主室周壁大龛 (60)
    图2-11 南响堂第5窟主室大龛下神王龛 (60)
    图2-12 北响堂北洞帐形龛 (60)
    图2-13 南响堂第5窟帐形龛 (60)
    图2-14 南响堂第7窟帐形龛 (61)
    图2-15 北响堂北洞中心柱正壁大龛主尊 (61)
    图2-16 北响堂南洞主尊 (62)
    图2-17 南响堂第1窟中心柱正壁主尊 (62)
    图2-18 南响堂第7窟正壁主尊 (62)
    图2-19 南响堂第1-40龛主尊 (62)
    图2-20 北响堂北洞中心柱左壁大龛主尊 (63)
    图2-21 水浴寺第1窟中心柱左壁大龛主尊 (63)
    图2-22 北响堂北洞中心柱胁侍菩萨 (64)
    图2-23 北响堂中洞窟门甬道左右侧菩萨 (64)
    图2-24 南响堂第7窟右壁大龛胁侍菩萨 (65)
    图2-25 水浴寺第1窟主室左右壁大龛胁侍菩萨 (65)
    图2-26 北响堂中洞中心柱正壁胁侍菩萨 (65)
    图2-27 北响堂南洞正壁大龛左右内侧菩萨 (66)
    图2-28 南响堂第7窟正壁大龛胁侍菩萨 (66)
    图2-29 北响堂中洞力士 (66)
    图2-30 北响堂南洞力士 (67)
    图2-31 南响堂第7窟力士 (67)
    图2-32 北响堂中洞中心柱正壁主尊背光 (68)
    图2-33 南响堂第7窟正壁大龛主尊背光 (68)
    图2-34 北响堂北洞中心柱左壁主尊头光 (68)
    图2-35 南响堂第2窟中心柱正壁主尊头光 (69)
    图2-36 水浴寺第1窟主尊头光 (69)
    图2-37 北响堂南洞主室顶部藻井 (70)
    图2-38 南响堂第7窟主室顶部藻井 (70)
    图2-39 北响堂南洞左右壁主尊圆台 (71)
    图2-40 南响堂第7窟正壁主尊圆台 (71)
    图2-41 北响堂北洞主室左壁后部顶端千佛 (80)
    图3-1 榆社圆子山石窟平面图 (85)
    图3-2 羊头山第2窟平面图 (85)
    图3-3 厍狄太傅公窟平面图 (85)
    图3-4 小南海中窟平面图 (85)
    图3-5 羊头山第6窟平面图 (86)
    图3-6 天龙山第2窟平面图 (86)
    图3-7 天龙山第1窟平面图 (86)
    图3-8 高庙山石窟左壁维摩说法龛 (87)
    图3-9 羊头山第3窟左右壁大龛 (87)
    图3-10 羊头山第7窟圆拱龛 (87)
    图3-11 左权石佛寺石窟正壁大龛 (87)
    图3-12 天龙山第3窟正壁大龛 (88)
    图3-13 天龙山第16窟正壁大龛 (88)
    图3-14 开河寺第2窟大龛 (88)
    图3-15 开河寺第3窟大龛 (88)
    图3-16 姑姑洞下窟中心柱正壁帐形龛 (89)
    图3-17 天龙山第2窟正壁帐形龛 (89)
    图3-18 羊头山第6窟主尊 (89)
    图3-19 圆子山石窟右壁主尊 (90)
    图3-20 开河寺第2窟正壁主尊 (90)
    图3-21 羊头山第9窟右壁主尊 (90)
    图3-22 响堂寺第1窟左上龛主尊 (90)
    图3-23 开河寺第3窟左壁主尊 (91)
    图3-24 羊头山第9窟左壁主尊 (91)
    图3-25 姑姑洞中窟正壁主尊 (92)
    图3-26 天龙山第16窟主尊 (92)
    图3-27 响堂寺第1窟正壁主尊 (92)
    图3-28 响堂寺第1窟左壁下龛主尊 (92)
    图3-29 姑姑洞下窟北壁东龛主尊 (93)
    图3-30 大留圣窟正壁主尊 (93)
    图3-31 羊头山第8窟胁侍菩萨 (94)
    图3-32 圆子山石窟右壁胁侍菩萨 (94)
    图3-33 小南海中窟左壁右胁侍菩萨 (94)
    图3-34 瓦窑村东窟左壁右胁侍菩萨 (94)
    图3-35 开河寺第3窟胁侍菩萨 (95)
    图3-36 姑姑洞中窟左壁左菩萨 (95)
    图3-37 高庙山石窟正壁胁侍菩萨 (95)
    图3-38 开河寺第2窟胁侍菩萨 (95)
    图4-1 河北东魏—北齐单体造像分布图 (105)
    图4-2 曲阳修德寺昙晏等造佛立像 (216)
    图4-3 北吴庄道胜造药师像 (216)
    图4-4 曲阳修德寺赵道成造多宝像 (217)
    图4-5 临漳北吴庄和妣沙李迴香造太子思惟像 (217)
    图4-6 曲阳修德寺王和王思兄弟等造多宝像 (217)
    图4-7 曲阳邸显造思惟菩萨像 (218)
    图4-8 藁城比丘尼贠度门徒等造像 (218)
    图4-9 藁城贾兰业兄弟造像 (218)
    图4-10 曲阳修德寺赵田姜造像 (218)
    图4-11 赵郡王高睿造像 (219)
    图4-12 武安北罗峪寄尼等一百余人造像碑 (219)
    图4-13 南和县北关慧炬寺道润等二百余人造像碑 (219)
    图4-14 临漳北吴庄窖藏出土No.32造像碑 (220)
    图4-15 曲阳修德寺王合父造释迦坐佛 (220)
    图4-16 北吴庄圆雕佛塔 (220)
    图4-17 曲阳修德寺朝阳村邑义卅人造释迦坐像 (222)
    图4-18 智颜竫胜姊妹兄弟三人造像主尊 (222)
    图4-19 曲阳修德寺陈思业等造释迦多宝像 (223)
    图4-20 曲阳修德寺张敬遵造双坐佛像 (223)
    图4-21 曲阳修德寺李神景兄弟造无量寿像 (223)
    图4-22 曲阳修德寺刘遵伯造弥陀像 (224)
    图4-23 曲阳修德寺王合父造释迦像 (224)
    图4-24 曲阳修德寺王和王思兄弟等造多宝像 (224)
    图4-25 曲阳修德寺静藏造释迦像 (224)
    图4-26 曲阳修德寺张庆宾造弥勒像 (225)
    图4-27 曲阳修德寺僧想造弥勒佛坐像 (225)
    图4-28 曲阳修德寺昙晏等造佛立像 (225)
    图4-29 北吴庄长孙氏造阿弥陀像主尊 (225)
    图4-30 北吴庄智徵造观世音像主尊菩萨 (226)
    图4-31 曲阳修德寺乐零秀造观世音像主尊菩萨 (226)
    图4-32 黄骅藏清信士佛弟子常武周造像 (AS36)主尊菩萨 (227)
    图4-33 曲阳修德寺李兴祖造观音像 (227)
    图4-34 北吴庄一菩萨二弟子像主尊菩萨 (227)
    图4-35 曲阳修德寺惠照造思惟菩萨像 (228)
    图4-36 曲阳修德寺道起造思惟菩萨像 (228)
    图4-37 曲阳修德寺高市庆造思惟菩萨像 (228)
    图4-38 北吴庄孙景薨造弥勒像主尊菩萨 (229)
    图4-39 北吴庄张景章 造观世音像左右胁侍菩萨 (229)
    图4-40 北吴庄道胜造药师像左胁侍菩萨 (229)
    图4-41 北吴庄孙景薨造弥勒像左右胁侍菩萨 (229)
    图5-1 河南东魏—北齐单体造像分布图 (261)
    图5-2 张永洛造像碑 (299)
    图5-3 张伏惠造像碑 (299)
    图5-4 嵩阳寺碑 (299)
    图5-5 邑师比丘僧道略等三百人造像碑 (299)
    图5-6 道俗九十人造像碑 (300)
    图5-7 刘碑寺造像碑 (300)
    图5-8 李氏合邑造像碑 (301)
    图5-9 鲁思明造像碑 (301)
    图5-10 刘子瑞造像碑 (301)
    图5-11 佛时寺造像碑 (301)
    图5-12 僧成造像 (302)
    图5-13 刘绍安造菩萨像 (302)
    图5-14 嵩阳寺造像碑正面碑额小龛 (303)
    图5-15 张永洛造像碑正面碑额小龛 (303)
    图5-16 高海亮造像碑碑身阳面左上角维摩诘龛 (304)
    图5-17 高海亮造像碑碑身阳面右上角文殊龛 (304)
    图5-18 张伏惠造像碑碑头 (304)
    图5-19 平等寺僧道略造像碑碑身阳面上部左右侧龛 (305)
    图5-20 张永洛造像碑碑阳大龛 (305)
    图5-21 李氏合邑造像碑碑额小龛 (306)
    图5-22 道俗九十人造像碑碑阳大龛 (306)
    图5-23 北周千佛碑碑阳大龛 (306)
    图5-24 刘碑寺造像碑碑阳中列上层龛 (307)
    图5-25 北周千佛碑千佛小龛 (307)
    图5-26 张永洛造像碑碑阳大龛主尊 (308)
    图5-27 刘绍安造像碑碑阳大龛主尊 (308)
    图5-28 延兴造像碑碑阳大龛主尊 (308)
    图5-29 道俗九十人造像碑碑阳大龛胁侍菩萨 (309)
    图5-30 宋显伯造像碑碑阳大龛胁侍菩萨 (309)
    图5-31 韩永义造像碑碑阳中部大龛胁侍菩萨 (310)
    图5-32 宋始兴造像碑碑阳大龛左胁侍菩萨 (310)
    图5-33 北周村造像碑 (319)
    图5-34 小訾殿造像碑 (319)
    图5-35 常岳造像碑 (320)
    图5-36 陈光四面造像碑 (321)
    图5-37 灵山寺四面造像碑 (322)
    图5-38 北齐四面造像碑碑阳及左侧碑 (323)
    图5-39 嵩阳书院造像碑 (324)
    图5-40 嵩阳书院四面造像碑 (325)
    图5-41 嵩阳书院四面造像碑 (325)
    图5-42 嘉禾屯造像碑碑阳 (326)
    图5-43 浚县四面造像碑碑阳 (326)
    图5-44 洛阳四面造像碑右侧面及正面 (327)
    图5-45 释迦造像残碑正面 (328)
    图6-1 山东东魏—北齐单体造像分布图 (329)
    图6-2 龙兴寺尼智明造像 (331)
    图6-3 临朐明道寺刘天恩造像 (356)
    图6-4 临朐明道寺僧□惠造像 (356)
    图6-5 路文助造像 (356)
    图6-6 石佛寺造像刊经碑 (357)
    图6-7 巨野甘泉寺卜道雅造像碑右侧下层龛 (358)
    图6-8 巨野甘泉寺卜道雅造像碑碑阳上层大龛 (358)
    图6-9 巨野石佛寺造像刊经碑碑额小龛 (359)
    图6-10 巨野甘泉寺卜道雅造像碑右侧上层龛 (359)
    图6-11 龙兴寺尼智明造像主尊 (360)
    图6-12 新泰光化寺羊银光造像主尊 (360)
    图6-13 石佛寺造像刊经碑碑额龛内主尊 (360)
    图6-14 高青高次造像主尊 (360)
    图6-15 惠民比丘尼昙□昙朗造像主尊 (361)
    图6-16 诸城僧济本造像主尊 (361)
    图6-17 龙兴寺释迦多宝造像左主尊 (362)
    图6-18 青州兴国寺王长造像 (362)
    图6-19 惠民土王叔义等造像主尊菩萨 (362)
    图6-20 惠民王比伽造像 (363)
    图6-21 惠民比丘僧馥造像 (363)
    图6-22 龙兴寺尼智明造像左胁侍菩萨 (363)
    图6-23 路文助造像左胁侍菩萨 (364)
    图6-24 诸城孟表造像右胁侍菩萨 (364)
    图7-1 山西东魏—北齐单体造像分布图 (385)
    图7-2 比丘僧纂造释迦多宝造像碑 (397)
    图7-3 比丘智洛授敦煌太守宋清世供养佛造像碑 (397)
    图7-4 比丘法悦造千佛碑 (397)
    图7-5 程哲造四面像碑 (397)
    图7-6 临汾天保四年造像碑 (398)
    图7-7 十六王子造像幢 (398)
    图7-8 李僧造像碑 (398)
    图7-9 比丘昙始共道五十人等造像 (399)
    图7-10 比丘智洛授敦煌太守宋清世供养佛造像碑碑阳大龛 (400)
    图7-11 比丘僧纂造释迦多宝造像碑碑身左右侧上部龛 (400)
    图7-12 息常光兄弟造像碑碑阳大龛 (401)
    图7-13 比丘僧纂造释迦多宝造像碑碑阳大龛 (401)
    图7-14 比丘智洛授敦煌太守宋清世供养佛造像碑碑阴碑额大龛 (402)
    图7-15 太原华塔村造像主尊 (403)
    图7-16 李僧造像碑每面最下一龛主尊 (403)
    图7-17 比丘僧纂造释迦多宝造像碑碑身左右侧上部龛内主尊造像 (403)
    图7-18 洛音村造像碑正面中龛内主尊 (403)
    图7-19 十六王子造像幢正面下龛主尊 (404)
    图7-20 魏故新兴太守邢阳比丘僧恪等造像主尊 (404)
    图7-21 天保四年菩萨立像 (405)
    图7-22 邑子□比丘僧惠等造像 (405)
    图7-23 临汾天保四年造像碑正面大龛左胁侍菩萨 (406)
    图7-24 十六王子造像幢每面下层大龛左胁侍菩萨 (406)
    图7-25 比丘僧纂造释迦多宝造像碑碑阳大龛右胁侍菩萨 (406)
    图7-26 忻州忻府区出土背屏式造像 (H1∶021) (413)
    图7-27 忻州忻府区出土圆雕立佛像 (H1∶X002) (414)
    图7-28 忻州忻府区出土圆雕立佛像 (H1∶X008) (416)
    图7-29 忻州忻府区出土圆雕立菩萨 (H1∶003) (416)
    图10-1 北响堂北洞平面图 (449)
    图10-2 南响堂第1窟平面图 (449)
    图10-3 北响堂中洞平面图 (449)
    图10-4 克孜尔石窟第8窟平、剖面图 (449)
    图10-5 印度杜尔伽莱纳第3窟平、剖面图 (450)
    图10-6 印度阿旃陀第10窟平、剖面图 (450)
    图10-7 云冈石窟第5窟平面图 (450)
    图10-8 北响堂南洞外立面实测图 (452)
    图10-9 北响堂北洞塔形龛 (453)
    图10-10 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佛塔 (453)
    图10-11 登封嵩岳寺塔立面图 (455)
    图10-12 嵩岳寺塔第一层塔龛 (455)
    图10-13 南响堂第5窟主室前壁涅槃龛 (457)
    图10-14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后赵建武四年鎏金铜坐像 (458)
    图10-15 北响堂南洞平面图 (459)
    图10-16 南响堂第6窟平面图 (460)
    图10-17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平面图 (460)
    图10-18 南响堂第1、2窟联合平面图 (461)
    图10-19 云冈石窟第9、10窟联合平面图 (462)
    图10-20 南响堂第1窟中心柱正壁主尊 (垂领袈裟) (463)
    图10-21 曲阳修德寺天平三年昙晏等造像主尊 (褒衣博带袈裟) (463)
    图10-22 南响堂第7窟立面图 (465)
    图10-23 云冈石窟第9窟前室东壁屋形龛 (465)
    图10-24 水浴寺石窟第1窟(西窟)主室前壁僧俗礼佛图 (467)
    图10-25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室前壁浮雕,其中第三层为帝后礼佛图 (467)
    图10-26 南响堂石窟第5窟主室地面浮雕莲花 (468)
    图10-27 南响堂石窟第5窟主室顶部莲花藻井 (469)
    图10-28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莲花藻井 (469)
    图10-29 北响堂石窟北洞中心柱左壁胁侍菩萨 (470)
    图10-30 青州造像之一 (470)
    图10-31 青州造像之二 (471)
    图10-32 川博1号立佛像 (471)
    图10-33 青州造像之三 (473)
    图10-34 川博1号菩萨像 (473)
    图10-35 南京西善桥大墓出土南朝“竹林七贤”拼镶砖画 (474)
    图10-36 川博7号立佛像 (475)
    图10-37 成考所商业街8号背屏式造像 (479)
    图10-38 川博1号造像碑背面拓片 (481)
    图10-39 南响堂第1窟主室前壁门上浮雕 (481)
    图11-1 北响堂石窟南洞外天宫路上塔形龛 (488)
    图11-2 南响堂石窟第1窟1-64塔形龛 (488)
    图11-3 南响堂石窟第19号摩崖立面示意图(局部) (489)
    图11-4 隋开皇九年(589年)宝山61号塔 (490)
    图11-5 隋开皇十年(590年)宝山3号塔 (491)
    图11-6 隋仁寿二年(602年)宝山74号塔 (491)
    图11-7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宝山77号塔 (491)
    图11-8 宝山60号塔 (492)
    图11-9 小南海东窟外立面浮雕塔形龛 (493)
    图11-10 四门塔立面图 (494)
    图11-11 平阴天池山摩崖造像第4龛 (495)
    图11-12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北魏延兴五年(475年)王徐兄弟造像 (495)
    图11-13 南响堂第2窟第2-46龛 (498)
    图11-14 青州龙兴寺出土造像 (498)
    图11-15 邺城北吴庄窖藏出土北齐坐菩萨 (500)
    图11-16 济南玉函山摩崖造像第23龛菩萨 (500)
    图11-17 南响堂第1窟主室透视示意图 (503)
    图11-18 北响堂石窟平面分布图 (505)
    图11-19 南响堂石窟第19号摩崖立面示意图 (507)
    图11-20 南响堂石窟第19号摩崖题记 (508)
    图11-21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分布图 (509)
    图13-1 桑奇建筑群总平面图 (540)
    图13-2 桑奇第1塔平、立面图 (541)
    图13-3 斯尔卡普街区F佛塔 (543)
    图13-4 斯尔卡普街区C′和街区C出土佛塔 (544)
    图13-5 达摩拉吉卡总平面图 (545)
    图13-6 卡得尔莫拉遗址平面图 (546)
    图13-7 喀拉宛遗址平面图 (547)
    图13-8 喀拉宛遗址F12出土佛塔立面图 (548)
    图13-9 吉里佛塔C和僧舍院子D、E平面图 (548)
    图13-10 印度贡塔帕里支提窟 (549)
    图13-11 印度阿旃陀第10窟平、剖面图 (549)
    图13-12 桑奇北门正面右柱内侧第一格浮雕 (550)
    图13-13 桑奇南门正面第二横梁左端下方短柱浮雕 (550)
    图13-14 喀什莫尔梯木佛塔平、剖面图 (552)
    图13-15 尼雅河以远小佛塔平、立面图 (552)
    图13-16 热瓦克佛塔平面图 (553)
    图13-17 楼兰L.A.X.佛塔遗迹 (554)
    图13-18 L.B.Ⅱ.0034木雕小佛塔 (554)
    图13-19 Yo.00121石雕小佛塔 (555)
    图13-20 米兰M. Ⅲ中央小佛塔立面图 (555)
    图13-21 克孜尔石窟第38窟佛塔 (556)
    图13-22 克孜尔新1窟佛塔 (556)
    图13-23 酒泉高善穆石塔 (557)
    图13-24 四川什邡东汉晚期佛塔画像砖 (558)
    图13-25 樊城菜越M1出土陶楼 (559)
    图13-26 中巴公路岩画佛塔 (560)
    图13-27 中巴公路岩画佛塔 (561)
    图13-28 中巴公路岩画佛塔 (561)
    图13-29 炳灵寺169窟第11号壁画佛塔 (562)
    图13-30 敦煌257窟南壁佛塔 (563)
    图13-31 敦煌301窟佛塔 (563)
    图13-32 敦煌254窟佛塔 (563)
    图13-33 敦煌257窟须摩提女因缘故事中的宫城建筑 (564)
    图13-34 敦煌257窟北壁建筑 (564)
    图13-35 云冈石窟第6窟主室南壁佛塔 (565)
    图13-36 云冈第11窟佛塔 (565)
    图13-37 云冈第13窟佛塔 (566)
    图13-38 龙门第24号塔 (567)
    图13-39 龙门第21号塔 (567)
    图13-40 龙门第55号塔 (567)
    图13-41 邺城北吴庄赵彭城佛寺平面图 (568)
    图13-42 邺城北吴庄赵彭城佛塔平面图 (569)
    图13-43 北吴庄圆雕佛塔 (570)
    图13-44 邺城北吴庄谭副造像背屏背面上部 (571)
    图13-45 邺城北吴庄刘青虎造像背屏背面 (571)
    图13-46 青州龙兴寺造像背屏佛塔 (572)
    图13-47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西魏造像碑正面浮雕塔 (573)
    图13-48 登封嵩岳寺塔立面图 (574)
    图14-1 南响堂石窟第1、2窟外立面 (581)
    图14-2 南响堂第1窟主室后壁立面图 (583)
    图14-3 南响堂第1窟主室左壁上部立面图 (583)
    图14-4 南响堂第1窟1-43龛 (583)
    图14-5 南响堂第1窟1-70龛 (583)
    图14-6 南响堂第1窟1-68龛 (584)
    图14-7 南响堂第2窟中心柱上部浮雕线图 (586)
    图14-8 南响堂石窟第19号摩崖 (“东方摩崖”)立面图 (588)
    图14-9 南响堂石窟第19号摩崖题记C (588)
    图14-10 南响堂第2窟“定禅师”题记现状 (589)
    图14-11 南响堂第2窟“定禅师”题记原始状态 (589)
    图14-12 南响堂第2窟中心柱右侧原状 (589)
    图14-13 水浴寺西窟主室后壁左侧大龛 (596)
    图14-14 北响堂北洞主室左壁后部顶端千佛 (601)
    图14-15 胡后造观世音石像记 (626)
    插表目录
    表2-1 响堂山石窟类型及分组表 (73)
    表2-2 响堂山石窟类型演进示意表 (76)
    表2-3 响堂山石窟各期各段特征表 (78)
    表2-4 各家响堂洞窟分期一览表 (83)
    表3-1 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类型及分组表 (97)
    表3-2 其他地区石窟类型演进示意表 (插页)
    表3-3 东魏—北齐其他石窟各期特征表 (102)
    表4-1 河北东魏—北齐纪年单体造像一览表 (106)
    表4-2 河北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表 (231)
    表4-3 河北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演进示意表 (250)
    表5-1 河南东魏—北齐纪年单体造像一览表 (262)
    表5-2 河南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表 (311)
    表5-3 河南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演进示意表 (316)
    表6-1 山东东魏—北齐纪年单体造像一览表 (332)
    表6-2 山东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表 (365)
    表6-3 山东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演进示意表 (370)
    表7-1 山西东魏—北齐纪年单体造像一览表 (386)
    表7-2 山西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表 (407)
    表7-3 山西东魏—北齐单体造像类型演进示意表 (410)
    表8-1 东魏时期洞窟形制对比表 (422)
    表8-2 东魏时期石窟佛龛形制对比表 (422)
    表8-3 东魏时期石窟佛像形制对比表 (423)
    表8-4 东魏时期石窟胁侍菩萨形制对比表 (424)
    表8-5 北齐时期洞窟形制对比表 (426)
    表8-6 北齐时期石窟佛龛形制对比表 (427)
    表8-7 北齐时期石窟佛像形制对比表 (428)
    表8-8 北齐时期石窟胁侍菩萨形制对比表 (429)
    表9-1 东魏时期石窟与单体造像发展序列表 (433)
    表9-2 东魏时期响堂山石窟造像与单体造像佛龛形制对比表 (434)
    表9-3 东魏时期响堂山石窟与单体造像佛像形制对比表 (435)
    表9-4 东魏时期响堂山石窟与单体造像胁侍菩萨形制对比表 (436)
    表9-5 北齐时期石窟与单体造像发展序列表 (439)
    表9-6 北齐时期响堂山石窟与单体造像佛龛形制对比表 (440)
    表9-7 北齐时期响堂山石窟与单体造像佛像形制对比表 (442)
    表9-8 北齐时期响堂山石窟与单体造像主尊菩萨形制对比表 (443)
    表9-9 北齐时期响堂山石窟与单体造像胁侍菩萨形制对比表 (444)
    表10-1 《洛阳伽蓝记》所见寺塔情况一览表 (454)
    表10-2 萧梁与海南诸国交往表 (482)
    表12-1 吐谷浑与东魏—北齐交聘表 (522)
    表12-2 东魏—北齐西土高僧事迹表 (523)
    表12-3 北齐高僧西行求法表 (525)
    表12-4 东魏—北齐与萧梁交往表 (530)
    表14-1 东魏—北齐单体造像所见法华造像题材一览表 (597)
    表14-2 《续高僧传》所见东魏—北齐主要高僧活动表 (606)
    表14-3 东魏—北齐中小型石窟题材一览表 (622)
    表14-4 东魏—北齐纪年单体造像题材统计表 (625)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