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质学 > 中国地热资源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地热资源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地热资源
  • 书号:9787030632081
    作者:王贵玲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大16
  • 页数:273
    字数:137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798.00元
    售价: ¥630.4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下的“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与区划”工作项目的成果总结。书中分别介绍了我国地热地质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资源分布、赋存条件及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地热资源潜力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1
    第一节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 3
    第二节 区域地热地质特征 6
    一、华北陆块区 6
    二、扬子陆块区 10
    三、塔里木陆块区 14
    四、天山-兴蒙造山系 15
    五、秦祁昆造山系 18
    六、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 21
    七、西藏-三江造山系 26
    第二章 地热地球物理场特征 33
    第一节 区域大地热流特征 35
    一、华北陆块区 37
    二、扬子陆块区 44
    三、塔里木陆块区 45
    四、天山-兴蒙造山系 45
    五、秦祁昆造山系 47
    六、武夷-云开造山系 49
    七、西藏-三江造山系 51
    第二节 区域地温场特征 52
    一、华北陆块区 53
    二、扬子陆块区 63
    三、塔里木陆块区 67
    四、天山-兴蒙造山系 69
    五、秦祁昆造山系 74
    六、武夷-云开造山系 74
    七、西藏-三江造山系 84
    第三节 地球物理场特征 89
    一、全国地球物理场 89
    二、华北陆块区 100
    三、扬子陆块区 101
    四、塔里木陆块区 102
    五、天山-兴蒙造山系 102
    六、秦祁昆造山系 103
    七、武夷-云开造山系 104
    八、西藏-三江造山系 104
    第四节 小结 105
    第三章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107
    第一节 地热资源类型及热储层划分 109
    一、地热资源类型 109
    二、热储层划分 109
    第二节 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110
    一、华北陆块区 111
    二、扬子陆块区 125
    三、塔里木陆块区 132
    四、天山-兴蒙造山系 132
    五、秦祁昆造山系 136
    六、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和菲律宾造山系 138
    七、西藏-三江造山系 141
    第四章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143
    一、华北陆块区 145
    二、扬子陆块区 165
    三、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 169
    四、天山-兴蒙造山系 172
    五、塔里木陆块区 175
    六、秦祁昆造山系 175
    七、西藏-三江造山系 177
    第五章 地热资源潜力 181
    第一节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183
    一、中低温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183
    二、高温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187
    第二节 中低温地热资源潜力 188
    一、华北陆块区 188
    二、扬子陆块区 192
    三、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 196
    四、天山-兴蒙造山系 198
    五、塔里木陆块区 201
    六、秦祁昆造山系 203
    七、西藏-三江造山系 205
    八、小结 207
    第三节 高温地热资源潜力 209
    一、藏南高温地热系统 210
    二、川西高温地热系统 212
    三、滇西高温地热系统 214
    四、小结 216
    第六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217
    第一节 开发利用历史 219
    一、高温地热发电 219
    二、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 220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223
    一、地热发电 226
    二、地热直接利用 229
    第三节 开发利用潜力 232
    一、地热资源的盈余量分析 232
    二、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234
    第四节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路线图 236
    一、世界地热能技术路线图 237
    二、中国地热能技术路线图 238
    三、地热能技术发展战略 241
    四、地热能产业发展战略 242
    五、小结 244
    第七章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245
    第一节 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7
    一、资源家底不清,急需开展全国性的地热资源评估工作 247
    二、地热资源开发技术落后 247
    三、地热资源管理薄弱 248
    第二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 249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方法 249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 251
    第三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256
    一、发电-供暖-种植梯级综合利用模式 258
    二、制冷-发电-旅游梯级综合利用模式 258
    三、供暖-种植-养殖-旅游梯级综合利用模式 259
    四、种植-养殖-旅游梯级综合利用模式 261
    五、小结 261
    第八章 地热资源管理与保护 263
    第一节 地热资源管理 265
    一、出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条例)》 265
    二、理顺地热资源的管理体系 265
    三、加强对开发利用引导和政策支持 266
    四、改革地热液体矿产矿业权管理制度 268
    第二节 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269
    一、积极开展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269
    二、加强科技创新 270
    三、创建战略性新兴地热产业园区 272
    四、重视媒体公益性宣传,提高对地热的认知度 273
    五、小结 273
    下篇
    第九章 北京市地热资源 275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277
    一、沉积岩及岩浆活动 277
    二、区域地质构造 277
    第二节 温度场特征 279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280
    一、热储类型 280
    二、地热资源分布 281
    第四节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285
    第五节 地热资源评价 288
    一、地热资源综述及分类评价 288
    二、地热流体质量综合评价 292
    第六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293
    第七节 地热资源区划 303
    一、地热资源特征区划 303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 305
    第八节 结论与建议 310
    一、结论 310
    二、建议 311
    第十章 天津市地热资源 313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315
    一、地层 315
    二、岩浆岩 317
    三、区域构造特点 318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 319
    一、区域大地热流值分布特征 319
    二、区域地温场分布特征 319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320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320
    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 320
    第四节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322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 322
    二、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 323
    第五节 地热资源评价 325
    一、地热资源量评价 325
    二、地热流体资源量评价 326
    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329
    第六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331
    一、开发利用现状 331
    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3
    第七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334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334
    二、地热资源勘查与保护区划 335
    三、今后的勘探方向 347
    第八节 结论与建议 349
    第十一章 重庆市地热资源 351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353
    一、地层 353
    二、区域地质构造 354
    第二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354
    一、地热资源热储类型 354
    二、地热资源分布及特征 354
    第三节 地热资源评价 359
    一、地热资源量评价 359
    二、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361
    第四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361
    一、开发利用现状 361
    二、存在的问题 362
    三、开发利用潜力 364
    四、社会经济效益 365
    第五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366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方案 366
    二、地热资源未来勘探工作部署方案 370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371
    一、结论 371
    二、建议 372
    第十二章 河北省地热资源 373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375
    一、地层 375
    二、区域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特征 375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 375
    一、区域大地热流特征 375
    二、区域地温场特征 377
    三、不同深度的地温分布特征 378
    四、地温垂向的变化规律 378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379
    一、地热资源类型及分布 379
    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380
    三、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类型及其特征 381
    第四节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383
    第五节 地热资源评价 385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评价 385
    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评价 386
    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390
    第六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393
    一、开发利用历史 393
    二、开发利用现状 395
    第七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396
    一、地热资源特征区划 396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划 397
    三、地热资源勘查与保护区划 398
    第八节 结论与建议 399
    一、结论 399
    二、建议 402
    第十三章 广东省地热资源 405
    第一节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407
    第二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408
    一、热储类型 408
    二、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409
    第三节 地热资源评价 411
    第四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414
    一、开发利用现状 41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419
    三、开发利用潜力 420
    第五节 地热资源区划 422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422
    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424
    三、地热资源勘探价值区划 424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426
    一、结论 426
    二、建议 427
    第十四章 福建省地热资源 429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431
    一、地层 431
    二、侵入岩 431
    三、区域地质构造 431
    第二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433
    一、热储层划分 433
    二、地热分布特征 434
    第三节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437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438
    一、地热资源量评价 438
    二、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439
    第五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441
    一、开发利用现状 441
    二、存在的问题 447
    三、社会经济效益 448
    第六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449
    一、地热资源特征区划 449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450
    三、地热资源勘查与保护区划 451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452
    一、结论 452
    二、建议 452
    第十五章 河南省地热资源 453
    第一节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455
    一、新生界 455
    二、前新生界 455
    三、岩浆岩 456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 457
    一、区域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457
    二、区域地温场特征 457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458
    一、热储类型 458
    二、主要热储层特征 458
    三、地热流体动态特征 461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461
    一、地热资源评价 461
    二、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465
    第五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467
    一、开发利用现状 467
    二、开发利用潜力 467
    三、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68
    第六节 地热资源区划 468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468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划 476
    三、地热资源勘探价值分区 477
    四、地热资源保护分区 478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478
    一、结论 478
    二、建议 479
    第十六章 海南省地热资源 481
    第一节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483
    一、地层 483
    二、岩浆岩 484
    三、区域地质构造 484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 485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485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485
    二、孔隙层状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488
    三、上部孔隙下部裂隙复合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488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489
    一、地热资源评价 489
    二、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490
    第五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490
    一、开发利用现状 490
    二、开发利用潜力 491
    三、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92
    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92
    第六节 地热资源区划 493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493
    二、地热资源勘查区划 493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496
    一、结论 496
    二、建议 497
    第十七章 四川省地热资源 499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501
    一、地层岩性 501
    二、新构造运动 503
    第二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504
    一、地热资源类型划分 504
    二、热储类型划分 505
    三、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505
    四、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507
    五、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 507
    第三节 地热资源评价 508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评价 508
    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评价 511
    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511
    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512
    第四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512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12
    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14
    三、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514
    第五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515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516
    一、结论 516
    二、建议 517
    第十八章 云南省地热资源 519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521
    一、地层 521
    二、区域地质构造 521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 522
    一、滇西腾冲高热流区 522
    二、滇西三江中热流区 522
    三、滇东中高热流区 522
    四、滇东南低热流区 523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523
    一、热储类型及特征 523
    二、地热资源类型及分布特征 524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527
    一、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评价 527
    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评价 528
    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529
    第五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530
    一、开发利用现状 530
    二、开发利用资源量 530
    三、存在的问题 532
    四、开发利用潜力 533
    五、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534
    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热能相当的节煤量 537
    第六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538
    一、开发利用区划 538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划 541
    三、地热资源勘查与保护区划 542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543
    一、结论 543
    二、建议 545
    第十九章 陕西省地热资源 547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549
    一、前古生界 549
    二、古生界(Pz) 550
    三、中生界(Mz) 550
    四、新生界(Cz) 551
    五、岩浆岩 552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 552
    一、区域大地热流特征 552
    二、区域地温场特征 552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554
    一、地热资源类型及热储层划分 554
    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554
    三、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555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556
    一、地热资源量评价 556
    二、地热流体资源量评价 559
    第五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562
    一、开发利用现状 562
    二、开发利用社会经济效益 563
    第六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564
    一、地热资源特征区划 564
    二、地热资源勘查与保护区划 568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573
    一、结论 573
    二、建议 574
    第二十章 山东省地热资源 575
    第一节 地热地质条件 577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 578
    一、区域大地热流特征 578
    二、区域地温场特征 578
    第三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579
    一、地热资源类型 579
    二、热储层划分 580
    三、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580
    第四节 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582
    一、鲁东地热区 582
    二、沂沭断裂带 582
    三、鲁西隆起地热区鲁中隆起地热亚区 583
    四、鲁西北地热区 583
    五、鲁西隆起地热区鲁西南潜隆起地热亚区 583
    六、地热流体动态 584
    第五节 地热资源评价 584
    一、地热资源量总体评价 584
    二、地热资源水质总体评价 586
    三、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及开采方案总体评价 587
    第六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588
    一、开发利用现状 588
    二、开发利用潜力 590
    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590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590
    第七节 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592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592
    二、地热资源保护分区 593
    第八节 结论与建议 593
    一、结论 593
    二、建议 594
    第二十一章 西藏自治区地热资源 595
    第一节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597
    一、地层 597
    二、岩浆岩 599
    三、区域地质构造 599
    第二节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601
    一、热储类型 601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601
    第三节 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605
    一、热水化学类型的划分 605
    二、地热水的温度、流量动态特征 607
    第四节 地热资源评价 608
    一、地热资源评价 608
    二、地热流体环境影响评价 614
    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615
    第五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619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20
    二、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621
    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621
    第六节 地热资源区划 622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622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划 623
    三、地热资源流体化学特征区划 624
    四、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626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627
    一、结论 627
    二、建议 628
    第二十二章 其他省份地热资源 631
    第一节 山西省地热资源 633
    一、地热地质条件 633
    二、地温场特征 638
    三、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640
    四、地热资源评价 644
    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645
    六、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648
    七、结论与建议 649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地热资源 650
    一、地热地质条件 650
    二、地温场特征 653
    三、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653
    四、地热资源评价 658
    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668
    六、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669
    七、结论与建议 672
    第三节 辽宁省地热资源 673
    一、地热地质条件 673
    二、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 676
    三、地热资源评价 680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682
    五、地热资源区划 683
    六、结论与建议 685
    第四节 黑龙江省地热资源 686
    一、地热地质条件 686
    二、地热资源评价 689
    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695
    四、地热资源区划 701
    五、结论与建议 710
    第五节 江苏省地热资源 711
    一、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711
    二、地热资源分布及特征 716
    三、地热资源评价 718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721
    五、地热资源区划 723
    六、结论与建议 726
    第六节 浙江省地热资源 727
    一、地热地质条件 727
    二、地热资源评价 728
    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731
    四、地热资源区划 734
    五、结论与建议 738
    第七节 江西省地热资源 740
    一、地热地质条件 740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742
    三、地热资源潜力 742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745
    五、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747
    六、结论与建议 749
    第八节 湖北省地热资源 750
    一、地热地质条件 750
    二、地温场特性 750
    三、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751
    四、地热资源潜力 753
    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754
    六、地热资源区划 757
    七、结论与建议 760
    第九节 湖南省地热资源 761
    一、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761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762
    三、地热资源评价 764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766
    五、地热资源区划 771
    六、结论和建议 772
    第十节 吉林省地热资源 773
    一、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773
    二、地热资源评价 775
    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777
    四、地热资源区划 782
    五、结论与建议 784
    第十一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热资源 785
    一、地热地质条件 785
    二、地温场特征 786
    三、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787
    四、地热资源评价 788
    五、开发利用现状 789
    六、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791
    七、结论与建议 795
    第十二节 贵州省地热资源 796
    一、地热地质条件 796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798
    三、地热资源评价 802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807
    五、地热资源区划 809
    六、结论与建议 811
    第十三节 甘肃省地热资源 812
    一、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812
    二、地温场特征 812
    三、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813
    四、地热资源评价 815
    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817
    六、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818
    七、结论与建议 819
    第十四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热资源 820
    一、地热地质条件 820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821
    三、银川平原地热资源评价 823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823
    五、地热资源区划 824
    六、结论与建议 826
    第十五节 安徽省地热资源 827
    一、地热地质条件 827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828
    三、地热资源评价 829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832
    五、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833
    六、结论与建议 838
    第十六节 青海省地热资源 839
    一、地热地质条件 839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841
    三、地热资源评价 843
    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846
    五、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区划 848
    六、结论与建议 852
    参考文献 85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