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语言学 > 中国语言学 > 口译过程研究: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口译过程研究: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口译过程研究: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
  • 书号:9787030540683
    作者:王非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48
    字数:275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14
  • 所属分类:
  • 定价: ¥78.00元
    售价: ¥61.6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以英汉双语交替传译过程为研究对象,对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忆机制和信息加工过程的运作机理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者借鉴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翻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文本分析和实验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历时描述和共时对比相结合的研究设计,最终推导出“交替传译的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本书从翻译的角度解读语言、文化、心理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口译简介 1
    1.1.1 口译的基本知识 1
    1.1.2 口译的流程和方法 2
    1.1.3 口译的标准 2
    1.2 口译研究概述 3
    1.2.1 口译记忆机制研究 3
    1.2.2 口译信息加工机制研究 5
    1.2.3 记忆与信息加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7
    1.2.4 对此前研究的总结 7
    1.2.5 本书的研究目标 7
    第2章 研究观点、思路与设计 9
    2.1 口译研究的发展历程 9
    2.1.1 历史发展脉络 9
    2.1.2 进入21世纪的口译研究进展 11
    2.2 口译记忆的相关理论 12
    2.2.1 研究概况 12
    2.2.2 口译记忆机制的组成要素 13
    2.2.3 记忆与口译关系的研究 15
    2.2.4 口译记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17
    2.3 口译过程中的认知模型研究 18
    2.3.1 翻译描写模式:释意理论的概念及观点 19
    2.3.2 多任务处理模式下的“认知负荷模型” 21
    2.4 口译过程的信息加工研究 22
    2.4.1 研究概要和问题聚焦 22
    2.4.2 口译信息加工过程的实证研究 23
    2.4.3 对现有加工研究的深度讨论 25
    2.5 本书研究的观点、思路与设计 28
    2.5.1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 28
    2.5.2 本书研究的理论观点 30
    2.5.3 本书研究的实施理念:“三角测量”的研究策略 32
    2.5.4 本书的研究设计 33
    第3章 记忆与加工模式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5
    3.1 问卷调查在口译中的运用 35
    3.2 对调查问卷的描述 36
    3.2.1 问卷的设计依据 36
    3.2.2 问卷结构与内容 37
    3.2.3 问卷的实施 40
    3.3 问卷调查的结果 41
    3.3.1 对口译各项能力指标的调查结果 41
    3.3.2 对交传过程记忆能力和记忆因素的调查结果 44
    3.3.3 对记忆困难时应对措施的调查结果 46
    3.3.4 对不同方向口译的记忆压力的调查结果 48
    3.3.5 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查结果 50
    3.4 本章小结 54
    3.4.1 本章各部分调查结果的归纳 54
    3.4.2 结论及意义 56
    第4章 记忆与信息加工在实际口译情景中的表现 58
    4.1 口译研究中的现场观察法 58
    4.2 信息加工的定性研究 60
    4.2.1 国外译界对于信息加工的研究 61
    4.2.2 我国传统译论对于信息加工的探讨 64
    4.2.3 加工方式和加工结果的关系研究 67
    4.2.4 基于多个视角的信息加工研究 71
    4.3 口译现场的观察性研究 71
    4.3.1 口译录音材料的选择 72
    4.3.2 口译活动介绍 72
    4.3.3 口译语篇介绍 72
    4.3.4 译员介绍 72
    4.3.5 数据收集程序 73
    4.3.6 口译语篇分析方法 73
    4.4 现场口译文本的分析 77
    4.4.1 对译语中的省漏现象分析 77
    4.4.2 省漏时的应对策略分析 82
    4.4.3 对源语加工的分析 86
    4.5 对本章研究的综合讨论 97
    4.5.1 口译中的省漏现象 97
    4.5.2 释意理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 100
    4.6 本章主要发现 103
    第5章 交替传译的记忆机制研究 105
    5.1 口译记忆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5
    5.1.1 口译记忆机制的工作原理 105
    5.1.2 错误记忆的类型及研究路径 107
    5.1.3 口译信息单位的划分 109
    5.2 无笔记交替传译实验(实验1) 111
    5.2.1 实验介绍 111
    5.2.2 实验结果 114
    5.2.3 对实验1的综合讨论 120
    5.3 工作记忆广度测量(实验2) 123
    5.3.1 实验介绍 124
    5.3.2 实验结果 126
    5.3.3 实验结论 127
    5.4 译后再认实验(实验3) 128
    5.4.1 实验介绍 128
    5.4.2 实验结果 130
    5.4.3 实验讨论 134
    5.5 本章主要发现 141
    5.5.1 本章的主要研究结论 141
    5.5.2 对本章研究的深入探讨 142
    第6章 口译的在线加工机制研究 144
    6.1 信息加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144
    6.1.1 对实验中“加工”概念的界定 144
    6.1.2 串行加工与“脱离语言外壳” 145
    6.1.3 并行加工方式的影响因素 145
    6.1.4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146
    6.1.5 本章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 147
    6.2 隐喻词效应实验(实验4) 148
    6.2.1 实验介绍 148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1
    6.3 口译在线加工实验(实验5和实验6) 151
    6.3.1 实验介绍 152
    6.3.2 实验5的结果与分析 154
    6.3.3 高低组的加工质量比较 156
    6.3.4 实验6的结果与分析 157
    6.4 对反应时实验的讨论 159
    6.4.1 加工与翻译方向的关系 160
    6.4.2 加工方式与加工结果的关系 162
    6.4.3 加工方式与材料特征的关系 163
    6.4.4 加工与工作记忆能力的关系 164
    6.5 本章小结 167
    第7章 交替传译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70
    7.1 对此前各章研究的梳理 170
    7.2 口译过程中的记忆机制 171
    7.2.1 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71
    7.2.2 口译实践与训练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172
    7.2.3 扩展的记忆机制:对遗忘的应对策略 173
    7.3 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机制 173
    7.3.1 翻译方向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173
    7.3.2 工作记忆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174
    7.3.3 对释意理论的深层解读 175
    7.4 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78
    7.4.1 口译模型研究概述 178
    7.4.2 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81
    7.4.3 模型的组成与运作机制分析 182
    7.4.4 模型的功能与价值 186
    7.4.5 对模型的补充说明 188
    附录 189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189
    附录2 实验1的前后测材料 192
    附录3 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材料 193
    附录4 实验3的口译任务材料 196
    附录5 实验3的句子判断和单词再认材料 198
    附录6 实验研究统计数据 199
    参考文献 207
    索引 222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225
    图目录
    图1.1 串行加工图示 6
    图1.2 并行加工图示 6
    图2.1 工作记忆模型图 15
    图2.2 释意学派的口译三角模型 20
    图3.1 各组对“记忆能力”的赋值 42
    图3.2 各组对“笔记能力”的赋值 42
    图3.3 各组对“口译训练是否提高记忆力”的赋值 44
    图3.4 各组对“专业口译员的记忆力更强”的赋值 45
    图3.5 各组对“将记忆力作为口译训练的重要内容”的赋值 45
    图3.6 各组对3.11.1的赋值 47
    图3.7 各组对3.11.3的赋值 47
    图3.8 各组对“不同方向口译的记忆压力评价”的赋值 49
    图3.9 各组对题4.4的赋值 50
    图3.10 各组对题4.5的赋值 51
    图3.11 各组对题4.8的赋值 51
    图3.12 各组对题4.9的赋值 52
    图4.1 各类省漏性质和成因分布图 77
    图5.1 口译记忆机制的工作模型 107
    图5.2 前后测中各类型错误记忆比较(短线为标准差) 115
    图5.3 正确传译比率(X)逐句比较动态雷达图 116
    图5.4 遗漏错误比率(O)逐句比较动态雷达图 117
    图5.5 替代错误比率(R)逐句比较动态雷达图 118
    图5.6 参照组的应对策略分布 119
    图5.7 替代错误心理成因模型 123
    图6.1 双语词汇层与概念层的连接强度 146
    图6.2 实验5中H组反应时 155
    图6.3 实验5中L组反应时 155
    图6.4 实验6中H组反应时 158
    图6.5 实验6中L组反应时 158
    图7.1 口译过程的两阶段模型图 180
    图7.2 交替传译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 182
    表目录
    表3.1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41
    表4.1 口译语料标注方法 73
    表4.2 语料转写方法示例 75
    表4.3 省漏内容与类型统计表 77
    表4.4 对于省漏的应对策略统计 85
    表4.5 增译部分及功能示例 93
    表4.6 不同层面上的操作方法频率统计 96
    表4.7 “脱离语言外壳”在译语中的具体形式统计 96
    表5.1 语义单位划分与信息传达的评价标准 112
    表5.2 译语信息传递情况统计分析示例 113
    表5.3 译文正确传译的信息比率(X)前后比较 114
    表5.4 译文遗漏错误比率(O)前后比较 114
    表5.5 译文替代错误比率(R)前后比较 114
    表5.6 译文侵入错误比率(I)前后比较 114
    表5.7 译文移动错误比率(M)前后比较 114
    表5.8 正确传译比率(X)前后测逐句比较 115
    表5.9 遗漏错误比率(O)前后测逐句比较 116
    表5.10 替代错误比率(R)前后测逐句比较 117
    表5.11 参照组后测实验中的信息传递指标 118
    表5.12 工作记忆广度的组间差异比较 126
    表5.13 学生组工作记忆各分值段人数分布情况 126
    表5.14 高低工作记忆组的划分 127
    表5.15 实验3的被试工作记忆组别划分 129
    表5.16 实验3最后纳入统计的被试工作记忆组别划分 131
    表5.17 实验3的口译效果组间分析(M±SD) 131
    表5.18 实验3的学生组口译成绩与工作记忆相关性分析 131
    表5.19 实验3的语句判断成绩分析(M±SD) 132
    表5.20 实验3的语句判断成绩与工作记忆相关性分析 132
    表5.21 实验3的单词再认成绩分析(M±SD) 133
    表5.22 实验3的单词再认成绩与工作记忆相关性分析 133
    表6.1 实验4的反应时数据 151
    表6.2 实验5的任务质量统计评分 154
    表6.3 实验5的反应时统计 155
    表6.4 实验5的隐喻句读后口译任务质量 156
    表6.5 实验6的任务质量统计评分 157
    表6.6 实验6的反应时统计数据 157
    表6.7 实验6的非隐喻句读后口译任务质量 159
    表6.8 不同翻译方向的译语激活情况 16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