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经济学理论 > 现代区域经济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现代区域经济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现代区域经济学
  • 书号:9787030383914
    作者:石敏俊
  • 外文书名:Regional Economics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B5
  • 页数:557
    字数:702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01
  • 所属分类:F06 经济学分支科学
  • 定价: ¥178.00元
    售价: ¥140.6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关于区域发展的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研究专著。本书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区域发展的动态过程,对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的过程和机理做出经济学解释。二是突出区域经济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作用。本书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考察和分析区域发展的动态过程及空间过程。三是从中长期发展的视野考察区域发展过程,突出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本书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展开分析和论述。四是突出"过程机理模拟"的研究主线,通过格局变化分析揭示区域经济的动态过程及空间过程,进而探讨产业空间组织和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的驱动因素与经济学机理,最后对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与绿色转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序一(成思危) i
    序二(杨开忠) iii
    前言 ix
    第一章区域友展的内外环境: 新挑战与新机遇 1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新动向 2
    第二节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14
    第二节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范式 18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理论 21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2
    第二节产业空间组织理论 32
    第三节地理经济学的理论模型 47
    第四节区域发展模式 58
    第五节区域可持续发展 64
    第三章产业友展的空间组织 69
    第一节产业关联与产业集聚 70
    第二节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z 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的再思考 86
    第三节市场邻近、供给邻近与产业地理集中
    第四节产业分布的地理变迁与驱动因素 112
    第五节区域竞争与产业空间组织 124
    本章附录中图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131
    第四章区际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格局 139
    第一节区域发展驱动力与区域增长模式 140
    第二节经济区域化 151
    第三节区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159
    第四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增长差异 174
    第五节要素流动、区际贸易与GDP 溢出 189
    第六节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196
    本章附录中图多区域CGE 模型 204
    第五章市场开放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15
    第一节城乡协调发展的图际经验与理论分析:从粮食问题到农业保护 216
    第二节市场不完全性与农村发展 231
    第三节市场化、产业化与组织化 243
    第四节城乡经济互动:基于城乡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263
    第五节扩大内需与城乡协调发展 275
    本章附录中图城乡投入产出模型 286
    第六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 291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负荷 292
    第二节水足迹与区域发展 295
    第三节碳足迹与区域发展 311
    第四节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戚本 324
    第七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管理 337
    第一节人地协调发展的理论视角 338
    第二节生态重建与农村发展 348
    第三节水资源管理与人地系统调控 365
    第四节农村环境管理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397
    第八章绿色经济与区域发展 407
    第一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 408
    第二节绿色发展的政策选择 425
    第三节绿色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457
    第四节城市发展的环境绩效 489
    本章附录中图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模型 505
    参考文献 517
    后记 553
    图目录
    图1-1 2000~2004年和2005~2009年各省区的制造业份额变化 3
    图1-2 2001~2010年四大板块GDP 增长率的演变 7
    图1-3 2000~2010年四大板块GDP 占全图份额的演变 7
    图1-4 主体功能区规划四类区域分布 14
    图1-5 各地区人均GDP 与全图平均水平的差异 15
    图1-6 2000 2009年各地区产出份额和就业份额的变化 17
    图2-1 生产技术差异与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和消费 33
    图2-2 生产技术差异导致贸易的发生 34
    图2-3 资源票赋差异与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和消费 36
    图2-4 资源禀赋差异导致贸易的发生 36
    图2-5 规模报酬递增与贸易一一贸易发生前的自给自足状态 38
    图2-6 规模报酬递增与贸易贸易发生后的状态 38
    图2-7 中心-外图模型的结构 52
    图3-1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72
    图3-2 1995年产业间空间集聚皮直方图 75
    图3-3 2003年产业间空间集聚皮直方图 75
    图3-4 1995年产业间空间集聚度与投入产出革数四象限分布图 78
    图3-5 2003年产业间空间集聚度与投入产出系数四象限分布图 79
    图3-6 2003年分布表第一象限的部门组合的空间分布图 81
    图3-7 2003年分布表第四象限的部门组合的空间分布图 85
    图3-8 2003年分布表第二象限的部门组合的空间分布图 85
    图3-9 制造业销售收入份额分布图 110
    图3-10 2001~2005年地级行政单元制造业销售收入份额变化 114
    图3-11 2005~2008年地级行政单元制造业销售收入份额变化 115
    图3-12 制造业分布时空演变类型图 120
    图3-13 制造业份额变化和制造业密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123
    图4-1 初级产品部门净流出 167
    图4-2 制造业部门产品净流出 167
    图4-3 2005年制造业比例μ、口比例 172
    图4-4 2009年制造业比例/人口比例 172
    图4-5 地市尺度的市场潜力指数分布 183
    图4-6省区尺度的市场潜力指数分布 183
    图4-7 关税对经济福利的影响 197
    图4-8 美加贸易与加拿大境内省际贸易的比较 199
    图4-9 美加贸易和美欧贸易的比较 201
    图4-10 美图对欧洲图家的贸易的比较 201
    附图4-1 多区域CGE 模型的生产技术结构 206
    附图4-2 多区域CGE 模型的进口贸易 208
    附图4-3 多区域CGE 模型的出口贸易 209
    附图4-4 区域间商品流动 209
    附图4-5 资本存量增长率函数图 210
    图5-1 李嘉图陷阱的经济模型 216
    图5-2 二元经济模型 218
    图5-3 粮食问题的经济模型 221
    图5-4 需求约束对工农业收入差异的影响 222
    图5-5 图内工业生产成本降低带来的比较优势变化的影响 223
    图5-6 海外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带来的比较优势变化的影响 224
    图5-7 农业贸易保护对经济福利的影响 225
    图5-8 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26
    图5-9 农户经济模型:分离型模型 235
    图5-10 不发达经济中的非自发性失业 239
    图5-11 农村土地市场 240
    图5-12 信息不对称性与利息率 241
    图5-13 1993~2006年中图能源及粮食价格波动 264
    图6-1 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北京市的当地水足迹和外部水足迹 301
    图6-2 1997~2002年和2002~2007年四项因素对北京市水足迹变化的贡献 305
    图6-3 1995~2004年域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碳足迹 314
    图6-4 2002年各省区破足迹总量 316
    图6-5 2007年各省区碟足迹总量 316
    图6-6 2002年各省区人均碳足迹总量 316
    图6-7 2007年各省区人均碳足迹总量 316
    图6-8 2002年省区间隐含破排放转移的流向 321
    图6-9 生态退化成本与经济增长 331
    图6-10 环境污染成本与经济增长 331
    图6-11 资源消耗成本与经济增长, 332
    图6-12 扣除资源流动后的资源消耗成本与经济增长 332
    图7-1 环境税 340
    图7-2 欧美农业环境政策的基本思路(脱钩政策) 342
    图7-3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345
    图7-4 分析概念框架图 349
    图7-5 常年性非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土壤侵蚀的关系 357
    图7-6 退耕还林政策与土壤侵蚀 358
    图7-7 退耕还林补贴与土壤侵蚀 358
    图7-8 自由放牧与自由开垦情景下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耕地面积和牲畜数量的影响 364
    图7-9 控制放牧强度与禁止开垦情景下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耕地面积和牲畜数量的影响 364
    图7-10 禁牧加禁垦情景与控制放牧强度加禁垦情景下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364
    图7-11 GBEM 模型概念框架 369
    图7-12 石羊河流域水系及灌区分布 370
    图7-13 黑河流域中段灌区划分示意图 379
    图7-14 2000~2008年莺落峡站与正义峡站年际径流量变化 380
    图7-15 张报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 382
    图7-16 2000~2008年黑河流域中段水资源供需差额变化 384
    图7-17 不同保证率下黑河流域中段水资源供需差额 385
    图7-18 价格控制手段与数量控制手段的理论分析 387
    图7-19 分布式水资源经济模型框架图 388
    图7-20 水价上涨后黑河流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变化 392
    图7-21 水量控制下黑河流域农业节水量 393
    图7-22 水量控制下黑河流域水资源影子价格变化 394
    图7-23 水量控制下黑河流域农作物结构变化 394
    图7-24 水量控制与提高水价的政策效果比较 395
    图7-25 不同政策情景下的氮流失和农户净收入 406
    图8-1 不同的碳税政策情景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减排率 438
    图8-2 不同的碳税政策情景相对于基准情景的节能率 439
    图8-3 不考虑环境效益的碳税政策的减排成本 442
    图8-4 考虑环境效益的破税政策的减排成本 443
    图8-5 不同的破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减排率 445
    图8-6 不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单位二氧化碳减排的环境效益 448
    图8-7 不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不考虑环境效益的减排成本 449
    图8-8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减排率 451
    图8-9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单位二氧化碳减排的环境效益 455
    图8-10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不考虑环境效益的减排成本 455
    图8-11 能源消费总量的模拟结果与控制目标的对比 460
    图8-12 能源消费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比例的模拟结果与节能减排目标的对比 460
    图8-13 不同能源消费配额分配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461
    图8-14 能源消费强度、破排放强度下降率和非化石能源比例 461
    图8-15 同一碳税情景下各地区GDP 变化率 468
    图8-16 同一碳税情景下2020年区域人均GDP 的变异系数 470
    图8-17 同一碳税情景下2020年各部门产量变化 470
    图8-18 同一碳税情景下2020年各部门价格变化 471
    图8-19 差别碳税情景下S3 和S4 情景相比S2 情景的2020年各部门产量变化 475
    图8-20 差别碳税情景下S3 和S4 情景相比S2 情景的2020年各部门价格变化 475
    图8-21 绿色城市指数的空间分布 498
    图8-22 城市发展类型分布 500
    附图8-1 基于CGE 的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模型的生产模块结构 506
    附图8-2 基于CGE 的中图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模型的能源生产模块 506
    附图8-3 部门产出(除电力部门外)结构简化图 510
    附图8-4 电力部门产出结构简化图 510
    表目录
    表1-1 按部门统计的2000~2009年制造业份额变化 4
    表1-2 按主体功能区统计的200l ~2009年制造业份额变化 6
    表1-3 城市经济活动占全图的比重 8
    表1-4 三大都市图中心城市经济活动占全图的比重 9
    表1-5 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分类一览表 12
    表2-1 产品差异化和贸易的发生 39
    表2-2 不同的工厂分布下的市场分布 49
    表2-3 新厂商选址的运输成本 50
    表3-1 1995~2003年产业间空间集聚度增加和下降的前10个部门组合分布表 76
    表3-2 第一象f~产业间空间集聚度和投入产出系数位于前20位的部门组合 80
    表3-3 不同象F民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皮革数所占比重分布表 81
    表3-4 第一象限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皮系数都大于1 的前20 位部门组合 82
    表3-5 第四象限产业间空间集聚度和投入产出系数位于前20 位的部门组合 83
    表3-6 第四象限产业间空间集聚度前20 位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其比重 84
    表3-7 各省区制造业产业结构差异皮系数, 88
    表3-8 2002年江浙沪地区省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度与产业内贸易 9。
    表3-9 2002年长江中耕地区省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度与产业内贸易 91
    表3-10 2009年川l、黔、滇、渝、湘、桂、粤7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产业结构差异度系数 92
    表3-11 贵州与川、渝、滇、湘、桂、粤产业结构差异度系数 93
    表3-12 2002年西南地区5省区间产业内贸易比例 93
    表3-13 2002年和2007年川、黔、滇、渝、湘、桂、粤7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贸易流的流出比例 93
    表3-14 2002年和2007年川、黔、滇、渝、湘、桂、粤7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贸易流的流入比例 94
    表3-15 西北地区省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度与产业内贸易 95
    表3-16 区域属性变量及说明 104
    表3-17 部门特性变量及说明 104
    表3-18 产业部门分类说明 105
    表3 -19 回归1与回归2的模型结果 106
    表3-20 回归3的模型结果 106
    表3 -21 趋势聚类分析的样本分布中心点 116
    表3-22 产业集中分布样本的区域分布 117
    表3-23 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样本的区域分布 118
    表3-24 主要的制造业份额变化类型分布区域的经济属性指标 121
    附表3-1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标准形式 134
    附表3-2 中图省区间技入产出模型部门分类对照表 136
    表4-1 1997年与2002年的需求诱发依存度 145
    表4-2 2002年空间相邻与市场诱发依存度 146
    表4-3 2002年省区之间的市场诱发依存度 147
    表4-4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地域分异 149
    表4-5 2002年最终需求诱发依存度 152
    表4-6 2002年八区域市场诱发依存度 152
    表4-7 2002年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的诱发依存度 154
    表4-8 2002年八区域分部门市场诱发依存度 156
    表4-9 2002年各省区省内贸易量与省际贸易量 161
    表4-10省际贸易中心 162
    表4-11 四个省际贸易中心与其他省份贸易量 162
    表4-12 初级产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划分 165
    表4-13省区间初级产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产品流动 165
    表4-14 各区域按产品净流出特点分类的结果 167
    表4-15 2003~2009年6省市银行间资金拆借量 169
    表4-16 31省份图定资产投资产生的GDP 169
    表4-17 各地区图定资产投资产生的GDP 17。
    表4-18 2005年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 171
    表4-19 2009年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 171
    表4-20 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 185
    表4-21 经济地理对区域增长差异的影响 187
    表4-22 变系数图定效应模型 187
    表4-23 八个区域的划分 191
    表4-24 不变价表示的各区域实际GDP 及其构成增长情况 192
    表4-25 基年(1997年)各区域GDP 及其构成 193
    表4-26 不变价表示的各区域实际GDP 及其构成增长情况 194
    表4-27 1999年ASEAN、APEC、EU 和NAFrA 的域内贸易 200
    附表4-1 八区域的划分 213
    附表4-2 多区域CGE 模型中19 部门划分 214
    附表4-3 能源环境CGE 模型中的替代弹性设置, 214
    表5-1 泰图农产品流通利润与运输成本 232
    表5-2 浙江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232
    表5-3 浙江省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变化 247
    表5-4 浙江省农户类型分布 248
    表5-5 浙江省农户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态度 249
    表5-6 Gα}IT 模型的变量说明 251
    表5-7 Lα}IT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252
    表5-8 中图农业产业化的案例 257
    表5-9 1979~ 1992年中图食品消费收入弹性系数 258
    表5-10 1981~1997年个人食品消费量变化情况 258
    表5-11 中图的加工食品、表外消费的变化 259
    表5-12 2002~2007年能源价格上涨与粮食价格就动之间的关系 269
    表5-13 2002~2007年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对亩产品价格的影响 270
    表5-14 2002~2007年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对加工食品价格的影响 270
    表5-15 2002~2007年能源价格对CPI 和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271
    表5-16 2002~2007年粮食价格对CPI 和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272
    表5 -17 2002~2007年能源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273
    表5-18 2002~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273
    表5-19 4 万亿元投资的重点项目投资 278
    表5-20 文教科卫投资比例 279
    表5-21 2009年1~6 月重点商品出口额 279
    表5-22 4 万亿元投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诱发效果 280
    表5-23 4 万亿元投资对农村劳动者报酬的诱发额 281
    表5 -24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对城镇工业的影响 281
    表5-25 扩大农村居民家电消费对城镇工业的影响 282
    表5-26 家电下乡补贴对城乡劳动者报酬的诱发额 283
    表5-27 扩大内需对出口减少导致经济下滑的缓解效果 284
    附表5-1 城乡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结构 286
    附表5 -2 中图城乡技入产出模型的部门分类 287
    表6-1 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北京市各部门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耗水系数 299
    表6-2 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北京市各部门水足迹 300
    表6-3 1997~2002年北京市水足迹变化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 303
    表6-4 2002~2007年北京市水足迹变化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 304
    表6-5 北京市各部门的水足迹 307
    表6-6 北京市三次产业的最终需求及水足迹 309
    表6-7 北京市外部水足迹的地区构成 310
    表6-8 2002年和2007年各省区的碳足迹及人均碳足迹 315
    表6-9 2002年省区间隐含破排放的调入与调出 319
    表6-10 隐含碳排放的跨图转移 322
    表6-11 各省区资源环境成本和绿色图民储蓄 328
    表6-12 扣除资源流动影响后的各省区资源环境成本和绿色图民储蓄 334
    表7-1 2002年准格尔旗吃针堪村农村经济概况 351
    表7-2 2002年准格尔旗吃针堪村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系统 351
    表7-3 根据EPIC 模型计算的土壤侵蚀值 352
    表7-4 生物-经济模型变量定义 353
    表7-5 实际数据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355
    表7-6 尧勒句子村和沙日塔拉村非农就业和农户收入比较 360
    表7-7 尧勒句子村和沙日塔拉村农户收入水平和来源比较 360
    表7-8 引进舍饲养牛技术的情景分析 362
    表7-9 为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情景分析 363
    表7-10 水资源分配调整模拟情景371
    表7-11 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及日光温室节水成本 371
    表7-12 压缩用水量情景下农民收入变化,, 372
    表7-13 日光温室面积的模拟结果 373
    表7-14 农业用水空间配直优化方案 374
    表7-15 规划l 方案与优化方案的收入比较 375
    表7-16 黑河流域中段灌区划分一览表 379
    表7-17 黑河流域中段各灌区引水量变化 381
    表7-18 黑河流域中段各灌区水资源需水变化,, 383
    表7-19 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情景设计 389
    表7-20 现状年与平水年黑河流域水资源的供给量与使用量 390
    表7-21 现状年与平水年黑河流域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 390
    表7-22 水价上涨后黑河流域用水量变化 391
    表7-23 水价上涨后黑河流域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 391
    表7-24 地表水、地下水水价同时上涨情景下黑河流域农户人均收入变化 392
    表7-25 地表水水价上涨情景下黑河流域农户人均收入变化 392
    表7-26 水价上涨后黑河流域农户收入补偿额 393
    表7-27 压缩农业用水导致农民人均收入变化, 395
    表7-28 控制氮肥流失的政策情景设计 405
    表8-1 基准情景下的GDP、CPI和全要素生产率 419
    表8-2 资源约束和低破发展情景下GDP年均增长速度 421
    表8-3 资源约束和低碳发展情景下三次产业结构水乎 421
    表8-4 资源约束和低碟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硅排放 422
    表8-5 资源约束和低碟发展情景下化石能源供应和消费情况 423
    表8-6 资源约束和低碳发展情景下非化石能源的需求量 424
    表8-7 资源约束和低碟发展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424
    表8-8 中图与发达图家高耗能产品能耗比较 426
    表8-9 各产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年均提高率(AEED 429
    表8-10 2020年技术进步情景下的减排量 429
    表8-11 2020年各部门单位产量能耗变化率 430
    表8-12 2020年的产业结构变化 431
    表8-13 基准情景下的发电量 431
    表8-14 2020年发电结构转换产生的二氧化破减排量 432
    表8-15 碳税政策的情景设计 438
    表8-16 不同的碳税政策情景下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 439
    表8-17 不同的破税政策情景下2020年主要经济变量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率 440
    表8-18 2007年和2020年不同碳税情景下的产业结构比较 441
    表8-19 不同碳税情景下2020年主要行业产量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 441
    表8-20 不同碳税情景下考虑环境效益后相对于基准情景的GDP 变化率 443
    表8-21 不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碳排放许可的影子价格 444
    表8-22 不同的破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主要行业和居民减排贡献率 445
    表8-23 不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水平 446
    表8-24 不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2020年主要经济变量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率 447
    表8-25 不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情景下2020年主要行业产量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 447
    表8-26 相对于基准情景的考虑环境效益后GDP 变化率 449
    表8-27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破排放许可的影子价格 450
    表8-28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主要行业和居民的减排贡献率 452
    表8-29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 452
    表8-30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2020年主要经济变量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率 453
    表8-31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2020年主要行业产量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 453
    表8-32 不同的减排政策情景下考虑环境效益后相对于基准情景的GDP变化率 455
    表8-33 不同的能源消费配额分配情景下平均每年各省GDP 增长率 462
    表8-34 不同的能源浦费配额分配情景下各地区GDP年均增长率 463
    表8-35 基准情景下各地区GDP 和二氧化破排放 465
    表8-36 同一碳税情景下的各地区二氧化破减排率和排放强度降低卒 466
    表8-37 同一破税情景下2020年各地区GDP 组成的变化 468
    表8-38 同一破税情景下2020年重点产业的份额变化 471
    表8-39 差别破税的情景设计 472
    表8-40 差别破税情景下各地区二氧化模减排率和排放强度降低率 473
    表8-41 差别碟税情景下2020年重点产业的份额变化 476
    表8-42 各省区历史排放量与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图的比重 479
    表8-43 破排放许可初始分配的情景设计 48。
    表8-44 不同的破排放许可分配情景下各省区GDP 变化率 481
    表8-45 不同的破排放许可分配情景下各省区的破减排贡献率 483
    表8-46 不同破排放分配情景下净调出与净出口的变化与单位GDP的破排放成本 484
    表8-47 不同的破排放许可分配情景下各部门增加值变化率 486
    表8-48 不同的模排放许可分配情景下各部门的减排贡献率 487
    表8-49 城市经济的相关指标占全图的比重 490
    表8-50 中图绿色城市指数的指标体系 493
    表8-51 2010年中图绿色城市指数计算结果 495
    表8-52 绿色城市指数的数值范图 496
    表8-53 城市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关单 499
    表8-54 图际比较的指标体系 501
    表8-55 城市绿色发展的图际比较 502
    表8-56 绿色城市指数得分范图 503
    附表8-1 SAM 表的部门分类 511
    附表8-2 能源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因子 512
    附表8-3 多区域CGE 模型中19 个部门的划分 514
    附表8-4 能源环境CGE 模型中的替代弹性设直 514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