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法学 > 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NFAPST)
  • 书号:9787030200464
    作者:朱有勇
  • 外文书名:GENETIC DIVERSITY FOR CROPS DISEASES′SUSTAINABLE MANAGEMENT
  •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 页数:464
    字数:659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
  • 所属分类:法学
  • 定价: ¥88.00元
    售价: ¥69.5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研究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12章,第1章简述了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2、3、4章主要介绍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方法和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第5、6、7章简述了抗病基因、致病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第8、9章探讨了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遗传学和生态学基础;第10、11、12章介绍了遗传多样性品种搭配、种植模式的应用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
  本书内容广泛,从应用基础研究到示范推广,从实验室研究、田间试验到大田推广,较系统地介绍了遗传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原理和方法,可供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学、遗传多样性、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高等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参阅。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1  绪论
    1.1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物多样性
    1.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作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1.3  遗传多样性与植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
    2.1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
    2.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2.3  微卫星(SSR)技术
    2.4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
    2.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
    2.6  CAPS标记技术
    2.7  RGA-PCR技术
    2.8  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2.9  候选抗病基因技术
    2.10  生物芯片技术
    2.11  Rep-PCR技术
    2.12  营养亲和群(VCG)技术
    2.13  核糖体DNA基础的PCR技术
    2.14  无毒基因标记技术
    3  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研究方法
    3.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2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3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4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5  根结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6  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4  遗传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田间试验研究方法
    4.1  常用的田间试验方法
    4.2  田间试验误差
    4.3  田间试验的常用设计
    4.4  植物病原物的田间接种方法
    4.5  田间试验的观察和记载
    4.6  田间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4.7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举例
    4.8  SAS统计软件在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中的应用
    5  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5.1  作物抗病基因研究概况
    5.2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多样性
    5.3  植物非寄主抗性研究
    5.4  麦类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5.5  茄科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6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相关基因
    6.1  植物病原菌基因组研究概述
    6.2  植物病原细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6.3  植物病原物基因组中致病相关基因的分布及特点
    6.4  植物病原物效应蛋白的多样性
    6.5  植物病原菌效应蛋白与寄主抗病基因之间的互作
    6.6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质的研究
    7  病原微生物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7.1  植物病原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7.2  植物病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7.3  植物病原线虫遗传多样性研究
    8  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遗传学基础
    8.1  基因对基因学说
    8.2  寄主与病原物协同进化的遗传学基础
    8.3  混栽田间诱导抗性与抗病相关的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
    8.4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栽田间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9  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生态学基础研究
    9.1  作物病害流行与农田生态环境的关系
    9.2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田间湿度的影响
    9.3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田间光照的影响
    9.4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叶面温度的影响
    9.5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田间通风状况的影响
    9.6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病原菌孢子传播的影响
    9.7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植株硅含量的影响
    10  遗传多样性优化品种搭配的应用研究
    10.1  品种搭配的遗传学基础
    10.2  品种搭配对农艺性状的要求
    10.3  品种的时空搭配模式
    10.4  水稻遗传多样性种植的品种优化搭配的田间试验结果
    10.5  小麦遗传多样性种植的品种优化搭配的田间试验结果
    11  遗传多样性优化群体种植模式的应用研究
    11.1  时间上利用遗传多样性——品种轮换
    11.2  空间上利用遗传多样性——品种的合理布局
    11.3  时间与空间上利用遗传多样性——多品种混合间栽
    11.4  优化群体种植模式的技术参数研究
    11.5  水稻多品种混合间栽技术参数研究的田间试验结果
    12  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技术的示范推广
    12.1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示范、推广的技术规程
    12.2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示范、推广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12.3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示范、推广的地区和面积
    12.4  示范推广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
    12.5  示范推广的增产、增收效果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