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纳米药物安全性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纳米药物安全性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纳米药物安全性
  • 书号:9787030262363
    作者:杨祥良
  • 外文书名:
  • 装帧:精装
    开本:B5
  • 页数:236
    字数:276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 所属分类:R96 药理学
  • 定价: ¥60.00元
    售价: ¥47.40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全球纳米科技发展迅猛,正在和将要给生物医药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运用纳米科技研制纳米药物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纳米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靶向性、缓控释性和制剂顺应性等,因此可提高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研究热点。但如何确保纳米药物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枟纳米药物安全性枠一书的出版将对我国纳米药物安全性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本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纳米技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纳米药物质量研究和药物动力学、纳米药物的毒性机理以及纳米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等内容。
  本书可供生物医药和纳米科技领域有关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亦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纳米科学技术大系》序
    《纳米安全性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 纳米药物的研究开发进展
    1.2.1 国外纳米药物的研究开发进展
    1.2.2 中国纳米药物制剂研究现状
    1.3 纳米药物的基本特点
    1.4 纳米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
    2.1 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
    2.1.1 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
    2.1.2 聚合物纳米粒的表面修饰
    2.1.3 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应用
    2.2 固体脂质纳米载药系统
    2.2.1 SLN和NLC的制备技术
    2.2.2 SLN和NLC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3 脂质体载药系统
    2.3.1 脂质体的结构与分类
    2.3.2 脂质体的制备
    2.3.3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4 微乳和纳米乳载药系统
    2.4.1 微乳和纳米乳的性质与结构
    2.4.2 微乳和纳米乳的制备
    2.4.3 微乳和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5 纳米凝胶载药系统
    2.5.1 纳米凝胶的制备
    2.5.2 纳米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2.6 磁性纳米载药系统
    2.6.1 磁性纳米粒的制备
    2.6.2 磁性纳米粒的稳定策略和表面修饰
    2.6.3 磁性纳米粒的生物医学应用
    2.7 无机纳米载药系统
    2.7.1 金属纳米材料
    2.7.2 碳纳米材料
    2.7.3 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
    2.8 纳米悬浮液
    2.8.1 纳米悬浮液的制备
    2.8.2 纳米悬浮液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纳米技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3.1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3.1.1 生物利用度概念及药物生物利用度问题
    3.1.2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3.1.3 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理论分析
    3.1.4 纳米技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3.2 纳米靶向药物制剂
    3.2.1 靶向的定义
    3.2.2 靶向给药系统的分类
    3.2.3 纳米技术增强药物靶向性的原理
    3.2.4 纳米技术增强药物靶向性的应用
    3.3 增强缓控释性
    3.3.1 缓控释制剂的定义
    3.3.2 缓控释制剂的分类
    3.3.3 纳米药物的缓控释原理
    3.3.4 纳米缓控释载药系统
    3.4 增加药物稳定性
    3.4.1 药物稳定性的定义
    3.4.2 纳米技术在增加药物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3.5 建立新的给药途径
    3.5.1 胰岛素肺部给药纳米制剂
    3.5.2 胰岛素鼻腔给药纳米制剂
    3.5.3 胰岛素透口腔黏膜纳米制剂
    3.5.4 胰岛素口服纳米制剂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药物的质量研究
    4.1 纳米药物的粒度及其分布
    4.1.1 纳米药物粒度的测定方法
    4.1.2 纳米药物粒度的限度确定
    4.2 纳米药物的包封率
    4.2.1 纳米药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4.2.2 纳米药物包封率的限度确定
    4.3 纳米药物的溶出度与释放度
    4.3.1 纳米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4.3.2 纳米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的限度确定
    4.4 纳米药物的ζ电位
    4.4.1 纳米药物的ζ电位测定方法
    4.4.2 纳米药物ζ电位的限度确定
    4.5 纳米药物的微观结构与形貌
    4.5.1 纳米药物微观结构与形貌的表征方法
    4.5.2 纳米药物微观结构与形貌的要求
    4.6 药物在纳米药物中的物理状态
    4.6.1 药物在纳米药物中的物理状态分析方法
    4.6.2 对药物在纳米药物中物理状态的要求
    4.7 纳米药物一些特殊的质量考察指标
    4.8 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纳米药物的药物动力学
    5.1 纳米药物的体内过程
    5.1.1 纳米药物的吸收过程
    5.1.2 纳米药物的分布过程
    5.2 纳米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5.2.1 纳米粒自身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5.2.2 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5.2.3 纳米药物的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
    5.3 纳米药物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5.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纳米药物的毒性机理:活性氧的作用
    6.1 活性氧
    6.1.1 活性氧的概念
    6.1.2 活性氧的检测
    6.2 氧化应激
    6.2.1 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6.2.2 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
    6.2.3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6.2.4 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
    6.3 纳米雄黄与ROS相关的毒性机理
    6.3.1 雄黄
    6.3.2 纳米雄黄的制备和表征
    6.3.3 纳米雄黄的细胞毒作用与胞内ROS水平
    6.3.4 纳米雄黄诱导HL唱60细胞凋亡与胞内的氧化应激
    6.3.5 纳米雄黄的抗肿瘤作用与胞内的氧化应激
    6.4 树状大分子与ROS相关的毒性机理
    6.4.1 树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
    6.4.2 树状大分子用作基因载体的转染作用
    6.4.3 树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6.4.4 树状大分子PAMAM的毒性及PEG修饰后对其毒性的降低
    6.4.5 树状大分子与ROS有关的毒性机理
    6.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纳米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7.1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概况
    7.1.1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法规
    7.1.2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7.2 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
    7.3 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7.3.1 纳米药物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安全性评价
    7.3.2 纳米药物对免疫系统影响的评价
    7.3.3 纳米药物的毒物动力学评价
    7.4 当前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7.4.1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7.4.2 临床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