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物理海洋学 第2卷

销售排行榜

物理海洋学 第2卷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物理海洋学 第2卷
  • 书号: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251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
  • 定价: ¥2.65元
    售价: ¥2.09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为大洋环流,另一为黑潮和亲潮海流。
在大洋环流部分中,作者从海水的流动、大洋环流理论的基础、风成和热盐大洋环流理论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大洋环流的新动态、数值分析等方面,作了介绍和论述。在黑潮和亲潮海况学一编中,对黑潮和亲潮的梗概结构、细部结构、断面结构及其海流图象的类型和变迁作了介绍,并论述了对它们的研究方法,黑潮和亲潮流径的弯曲和长期变动的问题,同时还稍涉及到与水产资源研究的关系。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水文气象、海洋生物、水产等教学和科研人员及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学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为大洋环流,另一为黑潮和亲潮海流。
在大洋环流部分中,作者从海水的流动、大洋环流理论的基础、风成和热盐大洋环流理论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大洋环流的新动态、数值分析等方面,作了介绍和论述。在黑潮和亲潮海况学一编中,对黑潮和亲潮的梗概结构、细部结构、断面结构及其海流图象的类型和变迁作了介绍,并论述了对它们的研究方法,黑潮和亲潮流径的弯曲和长期变动的问题,同时还稍涉及到与水产资源研究的关系。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水文气象、海洋生物、水产等教学和科研人员及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学生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编 大洋环流 高野健三
    第1章 海水的流动
    1.1 海流的实况
    1.1.1 大洋环流和海流
    1.1.2 海流的定义
    1.1.3 海流的分布
    1.1.4 海流的变化
    1.2 力的平衡
    1.2.1 科氏力
    1.2.2 惯性振动
    1.2.3 地转流
    1.2.4 地转流近似
    1.3 求流速的方法
    1.3.1 根据密度分布求流速的方法
    1.3.2 使用海流计测定流速的方法
    1.3.3 用海流计测定的速度和地转流速度
    1.3.4 新的观测方法
    1.4 海流的成因
    1.4.1 热量
    1.4.2 盐度
    1.4.3 风应力
    1.4.4 其它方面
    第2章 大洋环流的理论基础
    2.1 基础方程式
    2.1.1 球坐标和直角坐标
    2.1.2 运动方程式
    2.1.3 连续方程式
    2.1.4 状态方程式
    2.2 由基础方程式容易得出的几个关系式
    2.2.1 再论地转流
    2.2.2 漂流
    2.2.3 地转流、漂流的辐散与辐合
    2.2.4 准地转流
    2.3 早期大洋环流理论
    2.3.1 流速的垂直积分(体积输送)
    2.3.2 风生大洋环流的线性理论
    2.3.3 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的比较
    2.3.4 对早期大洋环流理论的几点补充
    2.4 大洋环流理论的发展
    2.4.1 风生大洋环流理论的缺陷
    2.4.2 多层模型
    2.4.3 海流的弯曲
    2.4.4 大洋环流的长期变动
    第3章 三度空间的大洋环流
    3.1 对三度空间大洋环流理论的探讨
    3.1.1 新动态
    3.1.2 热盐环流
    3.1.3 热盐环流理论的起源
    3.2 深层水温等的分布
    3.2.1 盐度的水平分布
    3.2.2 水温的水平分布
    3.2.3 氧的水平分布
    3.2.4 流的速度
    3.3 深层大洋环流的模型
    3.3.1 摸拟实验
    3.3.2 涌升、沉降产生的环流
    3.3.3 深层大洋环流的强度
    3.3.4 海冰
    3.4 水温等的垂直分布和涌升
    3.4.1 水温的垂直分布
    3.4.2 14C的垂直分布
    3.4.3 226Ra的垂直分布
    3.4.4 氧的垂直分布
    第4章 数值分析
    4.1 数值分析
    4.1.1 数值分析的涵义
    4.1.2 计算原理
    4.1.3 计算方法
    4.1.4 数值分析的优点
    4.2 大洋环流的数值分析
    4.2.1 正压成分
    4.2.2 热量产生的大洋环流
    4.2.3 由热量和风的作用产生的大洋环流
    4.2.4 数值分析的进展
    4.3 海-气相互作用
    4.3.1 相互作用
    4.3.2 海冰的作用
    4.3.3 大气、大洋环流
    4.3.4 季节变化
    4.4 研究大洋环流的目的
    4.4.1 海流的变动
    4.4.2 海况预报和长期预报
    4.4.3 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
    4.4.4 水团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二编 黑潮和亲潮的海况学 川合英夫
    第1章 海况学的综合分析方法
    1.1 海洋及海洋科学所具有的特殊条件
    1.2 探险方法
    1.3 气候海洋学方法
    1.4 天气海洋学方法
    1.5 两种方法和现象尺度的关系
    第2章 黑潮和亲潮的结构及名称
    2.1 黑潮和亲潮的梗概结构
    2.1.1 黑潮和亲潮所包含的海流和海水的双重意义
    2.1.2 黑潮流系和亲潮流系
    2.1.3 海域的划分
    2.2 细部结构
    2.2.1 主要的锋和水域
    2.2.2 次黑潮锋
    2.2.3 暖核
    2.2.4 内侧低温带、外侧低温带和冷核
    2.2.5 亲潮第一和亲潮第二入侵
    2.2.6 津轻暖流
    2.2.7 扰动水域和涡
    2.3 断面结构
    2.3.1 断面的位置和作图方法
    2.3.2 海面流速
    2.3.3 流速断面
    2.3.4 δT(热比容偏差)断面
    2.3.5 水温断面
    2.3.6 盐度断面
    2.3.7 含氧量断面
    第3章 黑潮和亲潮海流形态的演变
    3.1 相互交织型
    3.2 树枝状分流型
    3.3 伴有条带和涡流的双锋型
    3.4 湍流分离型
    3.5 缠结的蔓藤花纹图案
    3.6 变形多支海流
    第4章 气候海洋学方法
    4.1 海水特性
    4.1.1 北太平洋热带水
    4.1.2 北太平洋副热带型水
    4.1.3 西北太平洋中央水
    4.1.4 原始亲潮水
    4.1.5 北太平洋中层水和冷间水
    4.1.6 T-S关系的比较
    4.2 季节变化
    4.2.1 海面水温
    4.2.2 四个水柱的温、盐结构
    4.2.3 暖核的水温
    4.2.4 流速和流量
    4.3 流轴和锋的水温指标
    4.3.1 黑潮流轴的水温指标和流速
    4.3.2 亲潮锋和对马暖流轴的水温指标
    第5章 综观方法
    5.1 综观方法的情报体系
    5.2 时空观测点的布设方法(观测时间差无关紧要时)
    5.2.1 Fofonoff基准
    5.2.2 观测层深度的选定
    5.2.3 平面上观测点的布设
    5.2.4 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的关系——稳定计算理论
    5.3 时空观测点的配置方法(观测时间差影响大局时)
    5.3.1 移动速度
    5.3.2 同时性条件
    5.3.3 观测点的取舍
    5.3.4 调查船行进方向的确定
    5.3.5 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的关系
    5.4 水平移动速度的计算——短期变动
    5.4.1 国际地球物理年(IGY)黑潮锋调查
    5.4.2 大型暖水块的分离过程
    5.4.3 水平移动速度的计算概要
    5.5 超短期变动现象
    第6章 黑潮流径的弯曲和长期变动
    6.1 东海
    6.2 日本以南海区
    6.2.1 冬季的黑潮流径在都井岬东南海域的离岸情况
    6.2.2 本州南部沿岸冷水块的类型
    6.2.3 冷水块生成说——弯曲东迁
    6.2.4 冷水块生成说——中层水上浮
    6.2.5 流速的长期变动同弯曲的关系
    6.3 日本东北海区
    6.3.1 黑潮流径的弯曲
    6.3.2 黑潮延续体在日本近海区域的长期变动
    6.3.3 黑潮延续体在外洋区域的长期变动
    6.3.4 黑潮水域和亲潮水域的变动
    6.4 北太平洋海流过渡区域
    6.5 黑潮流轴位置的等级划分
    第7章 结论——通向渔业水文学的桥梁
    7.1 水产研究的两个发展方向和环境研究的作用
    7.2 对海洋生物、非生物环境的各种确定方法
    7.3 为什么必须把海洋环境作为结构环境来研究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