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物理 > 理论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
  • 套装现货
  • 书号:9787030515544
    作者:葛庭燧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 页数:10123
    字数:3918947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null
  • 所属分类:
  • 定价: ¥2200.00元
    售价: ¥1738.0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9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所论述的是引起内耗的动力学过程,主要是关于滞弹性弛豫的理论.这包括点缺陷弛豫、位错弛豫和晶界弛豫.
本书的第一章简略地介绍力学弛豫和滞弹性内耗的意义.第二到第六章介绍晶界弛豫 (晶界内耗)研究的早期开拓、争论和近期发展以及晶界弛豫的临界温度的发现.第七章是关于晶界弛豫的动力学,这牵涉到晶界扩散、晶界迁动和晶界滑动,以及晶界滑动的调节方式和多晶体的晶界黏滞滑动和扩散蠕变机制.第八、九、十章介绍晶界结构模型及其与晶界弛豫的联系,提出了晶界结构综合模型及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本书介绍的晶界弛豫问题对于相界弛豫以及精密陶瓷、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多晶体、功能膜初复合材料的界面弛豫有许多共同点,因而也有参考价值,对于阐明许多有关的概念和机制可能有所启迪.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关于固体物理学、金属学和金属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晶体缺陷与力学性质等课程的教学参考或辅助读物以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查阅.
金属物理学第三卷阐述金属力学性质,分三编:第十编论述内耗与超声衰减,主要介绍内耗的唯象理论,点缺陷引起的内耗,位错与晶界内耗,相变与共格界面的内耗与超声衰减,以及与热、磁、电性有关的内耗;第十一编论述晶体的范性,主要介绍范性形变的几何学与晶体学,范性形变的物理本质,合金强化等;第十二编论述断裂和高温力学性质,主要介绍断裂,高温力学性质,包括回复与再结晶、蠕变与蠕变断裂等.
本书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固体物理、冶金学和金属物理与材料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供有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在阐述准晶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突出地介绍了作者及其课题组在准晶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全书10章,主要叙述准晶材料及其制备;准晶点阵的切割投影法描述;准晶的原子结构;准晶体的对称操作和对称群;准晶体平衡性质热力学及物理性质张量;准晶的线弹性理论;准晶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能;准晶近似相和准晶相变;晶体与准晶的热漫散射理论;准晶中的结构缺陷书末附录A至附录E列举了有关准晶点群的特征标,准晶的应变张量不变量,以及准晶的物理性能张量的具体形式。附录F则为本书三位作者和武汉大学准晶研究课题组所发表的有关准晶研究的主要论文目录
本书可供从事准晶材料、准晶物理学和晶体物理学的科研、教学、开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参阅,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本书为《金属物理学》的第二卷,主题为相变,涉及的材料既有金属与合金,也包括一些非金属材料。本书致力于沟通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论述中以基本物理问题为主要线索,而将各种材料的相变行为作为实例,穿插于各章之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全书共分四编:第六编为相变导论,在从热力学、结构变化及动力学观点讨论相变的主要类型之后,论述了朗道的唯象理论及其应用。第七编为相变动力学,首先讨论了有成核、生长与粗化等阶段的非匀相转变,然后讨论了失稳分解及连续相变的动力学问题。第八编为界面的稳定性与形态的演变,从溶质分凝、组分过冷等概念出发,一直到细致的分析线性动力学的界面失稳的判据;进一步用来分析枝晶生长、定向凝固、共晶凝固和分形生长过程中形态演变问题。第九编为相变的微观理论,首先讨论了统计模型的准确解与近似解,然后扼要地介绍临界现象的近代理论,标度律与重正化群;进而阐述软模理论及其多种结构相变中的应用;最后论述了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相变及金属-非金属转变的理论。
本书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固体物体、金属物理与材料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用的教材,或供有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铁磁学的物理图象和基本理论。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出版,上册专门讨论物质磁性的起源及随温度的变化;中册介绍磁化理论与磁路设计原理;下册论述交流磁化理论和磁共振理论。本书为下册,共分五章(即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主要介绍铁磁物质在交变场中的性质、磁化机制和理论分析方法;亚铁磁共振和反铁磁共振理论以及在雷达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微波铁氧体器件工作原理等。本书各章末尾附有参考文献,本书还附有附录和内容索引。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铁磁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磁性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及其他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参考。
本书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电介质物理学》,方俊鑫、殷之文主编,1989年)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而完成的。第二版是19位该领域的院士或专家的集体创作。它既保留了第一版
的成功之处和特色,又增添了许多渐成果、新观点、新应用等新内
容,使其内容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是一部难得的更具中国特色的专著。全书12章,主要介绍电介质的极化响应、电荷转移、唯象理论、晶格振动和声子统计、铁电原理、铁电体的第一原理研究、晶体缺陷、电介质能谱、电介质的实验研究、电介质材料的新应用和铁电薄膜等。每章末尾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从事电介质物理、材料和器件的科研、教学、研制、应用、测试等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金属物理学》共分四卷出版:第一卷,结构与缺陷;第二卷,相变;第三卷,金属力学性质;第四卷,超导电性和磁性。本书为第一卷,共分五编:前两编论述金属与合金的结构及其理论,除扼要介绍金属电子论及以经验规律为基础的金属理论之外,对不同层次的合金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并对液态金属、非晶态合金、准晶态合金等新的发展也作了适当的介绍;第三编论述晶体的缺陷,除论述点缺陷和辐照效应外,还较全面细致地阐述了位错理论的各个侧面,如几何理论、弹性理论、点阵理论等;第四编对表面与界面物理学这一新领域进行了阐述,其申还涉及超微粒与调制结构等前沿课题;第五编论述扩散以及一些与扩散密切相关的过程,如氧化和烧结。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金属物理学》一A课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固体物理学、物理冶金学或材料科学等有关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方俊鑫、殷之文主编、由集体创作的专著。随着电子技术、激光及其他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对电介质材料的品种、功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一、二十年中,大量的新型电介质材料相继问世,电介质物理学也进入了新的迅速发展阶段。在国内外,反映这些成就和进展的文章虽然很多,但作为专著,却极为罕见。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这一需求。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全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电介质的极化响应;电介质中的电荷转移;电介质的唯象理论;晶格振动和声子统计;铁电理论;电介质能谱;电介质的实验研究。每章末尾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从事电介质物理的科研、教学和材料的研制、应用、测试等工作的科技专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内容简介
穆斯堡尔谱学是一种新的谱学技术.从发现至今的30多年中,应用日益广泛.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穆斯堡尔谱学的基本原理、实验和分析方法以及它在物理学、化学、地学、生物学、工学和人文科学中的应月.书中着重阐明物理概念及实际应用,并注意近期国内、外在这一领域中的重大进展.各童作者都是从事这方面工作多年的专家和学者.全书共13章,主要论述穆斯堡尔效应、超精细相互作用、实验方法、数据处理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书末还附有四个附录供读者查用.
本书可供从事穆斯堡尔谱学研究、教学、应用的科技人员、工矿企业技术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金属物理学》分四卷出版,本书为第四卷,分两编:第十三编论述超导电性,主要介绍超导电性基础知识,晶体缺陷与超导电性,高温超导电性;第十四编论述磁性,主要介绍金属磁性分类及原子磁矩,无磁序金属磁性,金属中的磁有序,强磁金属的内票磁性,金属中的磁有序,强磁物质申的磁畴与磁化,固体缺陷与技术磁化性能,特殊状态下的金属磁性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金属物理学》一课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固体物理学、冶金学或材料科学有关的科技人员参考。
  位错理论起源于用弹性体中位错的行为来解释晶体的范性性质,尔后发展成为晶体缺陷理论的一个重要独立部分.现代位错理论已是金属力学性质微观理论的基础,位错与固体各种结构敏感的物理性质都有相当的联系,在理论上也取得了若干新进展.本书内容是位错理论的基础,分为两卷出版.第一卷主要论述位错的经典弹性理论、点阵理论以及特定具体点阵中位错的精细结构;第二卷介绍位错与点缺陷的相互作用,位错攀移理论,位错集合与位错间界,位错在固体物理性质中的作用,大形变问题及一些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金属物理、固体及固体理论方面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方面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从事金属及其他材料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阅读本书也是十分有用的。
本书介绍近代半导体物理学申比较活跃的几个领域的基本成就和新的发展。全书共五章:第一章论述完整晶体的能带理沦,其中包括LCAO方法,赝势方法,k·p方法和自旋轨道稿合;第二章论述半导体中的缺陷态。重点介绍深能级的理论和实验;第三章介绍半导体的光学性质,包括光吸收、激子、发光和拉曼散射;第四章论述半导体表面,重点讨论清洁的外表面;第五章简单介绍异质结、量子阱、超晶格及Hall效应。每章末尾均附有参考文献,节末还附有读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数据等三个附录。
本书是一部大专院校半导体物理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科书,同时也是凝聚态物理及其他有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参考节。内容简介
位错理论起源于用弹性体中位错的行为来解释晶体的范性性质,尔后发展成为晶体缺陷理论的一个重要独立部分.现代位错理论已是金属力学性质微观理论的基础,位错与固体各种结构敏感的物理性质都有相当的联系,在理论上也取得了若干新进展.本书内容是位错理论的基础,分两卷出版,本书是第二卷,主要论述位错与点缺陷的相互作用,位错的攀移与滑移,晶界、相界的位错模型,位错与裂纹,位错与马氏体相变,向错理论基础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准晶体中的位错理论.书末还附有两个附录,即位错塞积群和平面弹性理论提要.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金属物理、材料科学及固体理论方面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教师及从事金属及其他材料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参考.  技术磁学是一部有关磁性材料技术性能及其合理利用的书,书中讨论了技术磁性的来源、改进和提高的思路,提出了磁性材料将来可能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在使用时的合理设计。全书分上、下册,上册(1~4章)为磁畴理论,同时讨论提高软磁和永磁性能的思路,包括坡莫合金、纳米晶软磁、锰锌铁氧体和钡铁氧体、钕铁硼合金等等的制造工艺的改进。下册(5~7)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的有关技术磁化的新特性、新现象,包括一个单畴和一块畴壁的特性、磁宏观量子效应、磁电子学器件等,最后讨论了磁性概论和磁路设计原理。
  本书可供有关院校、工矿、研发单位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以及相关领域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铁磁学的物理图象和基本理论,全书贯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出版.上册专门讨论物质磁性的起源及其随温度的变化;中册介绍技术磁化理论与磁路设计原理;下册论述交流磁化理论和磁共振理论.本书为中册,共分五章(即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前四章主要从磁畴理论角度出发,论述磁性材料的静态技术特性,最后一章介绍永磁体磁路的设计及应用,关于磁晶各同异性的微观理论、低温下的特异磁性和非晶态磁性等亦有所论述.本书末尾还附有参考文献和附录.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铁磁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磁性材料研究和生产及其他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液晶物理学,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关于热致液晶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全书共十二章,主要论述单轴液晶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弹性形变理论的应用,丝状和螺旋状液晶中的缺陷、流体动力学、电磁流体动力学、流动以及不稳定性,丝状液晶分子场理论,丝状液晶和螺旋状液晶的光散射,层状液晶和盘形分子液晶等.
本书可作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基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铁磁学的物理图象和基本知识。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出版。上册专门讨论物质磁性的起源及其随温度的变化;中册介绍技术磁化理论与磁路设计原理;下册论述交流磁化理论和磁共振理论。本书为上册,共分六章(即第一章至第六草),融两章主要介绍磁性的一般现象和理论,后四章介绍自发磁化的量子理论。本书末尾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铁磁学》课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磁性材料研究和生产及其他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出版说明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力学弛豫与滞弹性内耗
    1·1 内耗的意义
    1·2 内耗的量度
    1·3 弛豫型内耗的唯象表现
    1·4 滞弹性内耗
    1·5 滞弹性内耗的微观机制和内耗源
    1·6 内耗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1·7 内耗测试新方法和新技术设备
    1·8 晶界弛豫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晶界弛豫的早期研究
    2·1 晶界弛豫与晶界结构的关系
    2·2 滞弹性弛豫的葛型测量
    2·3 多晶铝和单晶铝的滞弹性测量结果
    2·4 Boltzmann线性叠加原理及各种滞弹性效应之间的关系
    2·5 晶界的黏滞性滑动模型和晶界的黏滞系数
    2·6 晶粒间界弛豫特征的进一步分析
    2·7 晶界弛豫的形式理论
    2·8 影响晶界弛豫参数的各种因素
    2·9 晶界弛豫激活能与点阵扩散和晶界扩散激活能的联系
    2·10 晶界结构的小岛模型和无序原子群模型
    2·11 高温背景内耗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杂质和合金元素对于晶界弛豫的影响
    3·1 晶界弛豫与晶界偏析
    3·2 关于杂质对晶界弛豫影响的一般叙述
    3·3 杂质在晶界的沉淀过程中和再溶过程中所引起的过程内耗峰
    3·4 固溶晶界内耗峰
    3·4·1 替代式固溶体
    3·4·2 填隙式固溶体
    3·4·3 固溶晶界峰的峰温卜激活能及其影响因素
    3·5 沉淀晶界内耗峰
    3·6 稀土元素在晶界的偏析和固溶
    3·7 掺杂对于陶瓷材料晶界弛豫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关于晶界内耗蜂来源的争论
    4·1 争论的主题
    4·2 法国Poitiers研究组的实验
    4·3 意大利Bologna研究组的实验
    4·4 中国合肥研究组的实验
    4·4·1 多晶和单晶Al的内耗的精确比较
    4·4·2 葛峰(细晶粒晶界内耗峰)与265峰(大晶粒晶界或竹节晶界峰)的关系及其演变
    4·4·3 冷加工多晶和单晶在不同温度退火后出现的内耗峰
    4·4·4 合肥研究组的实验结果总结
    4·5 法国里昂研究组关于超高纯Al的实验
    4·6 关于晶界内耗峰(葛峰)来源的争论的阶段性
    总结
    第五章 竹节晶界和双晶晶界的弛豫
    5·1 竹节晶界内耗峰的发现及其认定
    5·1·1 竹节晶界内耗峰的高度与竹节晶界数目的关系
    5·1·2 竹节晶界峰与葛峰不同的特殊表现
    5·1·3 Iwasaki关于竹节晶界峰的实验
    5·1·4 Iwasaki关于竹节晶界峰的形变和退火效应的实验
    5·1·5 关于葛峰与竹节晶界峰是否为同一个峰的争论
    5·1·6 葛峰与竹节晶界峰同时出现的实验证据
    5·2 竹节晶界内耗峰的机制和宏观力学模型
    5·3 双晶晶界所引起的内耗峰
    5·4 高温淬火竹节晶界内耗峰(HT峰)的发现及其机制
    5·4·1 淬火对于晶界弛豫的影响
    5·4·2 高温淬火内耗峰的发现
    5·4·3 文献中关于高温内耗峰的报道
    5·4·4 HT峰的出现条件
    5·4·5 HT峰的攀移机制
    5·4·6 HT峰和BB峰的相互关系:淬火和时效的影响
    5·5关于HT峰的弛豫行为和反常振幅效应的进一步研究
    5·5·1 HT峰的激活能
    5·5·2 HT峰的反常振幅效应
    5·6 HT峰的精细结构(HT-l峰和HT-2峰)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晶界弛豫的临界温度与晶界结构稳定性
    6·1 关于晶界结构稳定性问题的争论
    6·2 晶界局域无序化与晶界弛豫
    6·3 铝多晶晶界弛豫强度的滞弹性测量
    6·4 铝双晶晶界弛豫强度的滞弹性测量
    6·5 晶界弛豫滞弹性测量程序的检查和结果分析
    6·6 铝双晶晶界局域无序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7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晶界弛豫的动力学
    7·1 晶界扩散
    7·2 晶界迁动
    7·3 晶界滑动
    7·4 晶界滑动与晶界迁动的关系
    7·5 晶界滑动所产生的不协调性的调节
    7·5·1 平面晶界滑动的弹性调节
    7·5·2 非平面晶界滑动的弹性调节和扩散调节
    7·5·3 晶界滑动的范性流变(位错运动)调节
    7·6 多晶体的扩散型蠕变
    7·6·1 Herring-Nabarro蠕变和Coble蠕变
    7·6·2 多晶体在高温蠕变过程中的晶界内耗变化
    7·7 金属薄膜的晶界内耗与晶界结构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晶界弛豫与晶界结构
    8·1 引言
    8·2 晶界的宏观结构与晶界弛豫
    8·3 晶界的过渡结构与晶界弛豫
    8·3·1 早期模型
    8·3·2 Ashby的晶界台阶和晶界位错联合模型
    8·4 界面(晶界)的原子结构和计算机模拟
    8·4·1 界面的宏观自由度和微观自由度
    8·4·2 晶界的重位点阵(CSL)模型
    8·4·3 晶界的内票位错和结构单元模型
    8·5 特殊大角晶界
    8·5·1 大角晶界的分类
    8,5·2 特殊晶界的晶界能
    8·5·3 特殊晶界的特殊性能
    8·5·4 特殊大角晶界的晶界弛豫(晶界内耗)
    8·6 多晶体中的特殊晶界
    8·7 多晶体中的晶界特征分布与晶界内耗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晶界位错与晶界弛豫
    9·1 晶界的位错模型
    9·1·1 述引
    9·1·2 晶界位错的类型
    9·1·3 Frank-Bilby方程和Frank公式
    9·1·4 界面中的分立位错列阵的几何学
    9·1·5 对于Frank方程和界面的位错含量的评论
    9·1·6 O点阵与界面的位错结构
    9·1·7 晶界位错芯区的局域化
    9·2 晶界位错列阵的实验观察
    9·2·1 述引
    9·2·2 双晶试样的制备和电镜观察
    9·2·3 晶界位错列阵的实验观察结果
    9·3 晶界位错的运动
    9·3·1 述引
    9·3·2 晶界位错的簇滑运动
    9·3·3 晶界位错的滑移和攀移
    9·3·4 晶界滑动的位错机制
    9·3·5 晶界邻域点阵位错对于晶界滑动的作用
    9·3·6 晶界滑动与晶界内耗
    9·4 晶界弛豫(晶界内耗)的位错机制
    9·4·1 晶界弛豫的晶界结构位错滑动机制(Gates模型)
    9·4·2 晶界弛豫的位错网络机制(AZS模型)
    9·4·3 晶界弛豫的连续分布位错机制(孙-模型)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晶界结构的综合模型
    10·1 晶界结构与晶界的黏滞性质
    10·2 晶界结构的无序原子群模型
    10·3 晶界结构的位错模型
    10·4 晶界结构的重位点阵模型
    10·5 晶界结构的转变温度T0
    10·6 晶界结构与邻接晶体取向之间的关系
    10·7 晶界结构的综合模型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编后语
    引言
    第二十一章内耗的唯象理论
    Ⅰ滞弹性的行为及内耗的量度
    21.1弹性体和滞弹性体
    21.2滞弹性行为的表现
    21.3内耗的量度
    Ⅱ滞弹性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
    21.4玻尔兹曼叠加原理
    21.5诸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
    Ⅲ内耗的唯象理论
    21.6佛克脱模型
    21.7麦克斯韦模型
    21.8标准滞弹性固体与三参量模型
    21.9滞弹性弛豫的离散谱和连续谱
    21.10弛豫过程的连续谱和微观机制的关系
    21.11阻尼共振型内耗
    21.12非滞弹性引起的内耗
    Ⅳ滞弹性弛豫的热力学基础
    21.13内参量
    21.14弛豫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21.15各向异性材料的弛豫过程
    21.16绝热和等温条件下弛豫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点缺陷引起的内耗
    22.1缺陷对称性
    22.2弹性的偶极子的概念
    22.3单轴应力正气弛豫
    22.4在高对称性立方晶体中不同缺陷对称性引起弛豫的例子
    22.5点缺陷的弛豫动力学
    22.6斯诺克弛豫
    22.7包含弹性偶极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22.8曾讷弛豫
    22.9包含反应的情况
    22.10其它点缺陷引起的弛豫
    第二十三章位错与晶界内耗
    Ⅰ位错弛豫与位错共振
    23.1低温本征位错弛豫峰——博多尼峰
    23.2位错的振动弦模型
    Ⅱ位错与可动点缺陷相互作用的效应
    23.3阻尼振动弦模型的推广——位错拖曳点缺陷
    23.4bcc闻隙式固溶体中冷加工内耗峰——斯诺克?科斯特
    23.5fcc金属中本征点缺陷与位错相互作用的弛豫
    23.6fcc金属中替代式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效应
    23.7位错脱钉引起的内耗
    23.8位错与点阵中均匀分布点缺陷的相互作用
    23.9低频超声两波耦合技术——确认位错内耗机制的一种方法
    Ⅲ晶粒间界内耗与高温位错内耗
    23.10晶界内耗峰
    23.11竹节晶界内耗峰
    23.12高温位错内耗
    第二十四章相变与共格界面的内耗与超声衰减
    Ⅰ一级结构相变的低频内耗
    24.1瞬态一级相变的低频内耗
    24.2稳态一级相变的低频内耗
    Ⅱ晶格不稳定性及畴界引起的内耗
    24.3孪晶粗(细)化过程及其他晶格不稳定性引起的内耗
    24.4铁电铁弹畴界在T?e除近的粘滞性损耗
    24.5铁电铁弹畴界有关的热激活弛豫峰及其冻结效应
    Ⅲ二级相变及动态畸变畴引起的内耗
    24.6二级相变涨落引起的低频内耗
    24.7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相变前后的内耗——载流子动态畸变畴的内耗
    Ⅳ与沉淀有关的内耗
    24.8沉淀有关内耗的实验
    24.9沉淀弛豫峰机理的进一步探讨
    Ⅴ与相变有关的超声衰减与声速
    24.10应变和序参量的耦合
    24.11朗道?卡拉特尼可夫二级相变弛豫理论
    24.12临界温度附近的弹性常数
    第二十五章与热、磁、电性质有关的内耗
    Ⅰ热弹性内耗与声子弛豫
    25.1热流引起的弛豫型内耗
    25.2声子弛豫
    Ⅱ磁弹性内耗
    25.3宏观涡流引起的内耗
    25.4微观涡流引起的内耗
    25.5静态滞后型内耗
    Ⅲ电子阻尼
    25.6超声波与金属中电子的交互作用
    25.7超声波与半导体中电子的交互作用
    25.8超声波与绝缘体中电子的交互作用
    25.9杨?特勒缺陷引起的弛豫型内耗
    25.10二能级系统的弛豫
    第十编参考文献
    第十一编晶体的范性
    冯端
    引言
    第二十六章范性形变的几何学与晶体学
    Ⅰ基本情况
    26.1范性形变的测量
    26.2滑移的晶体学特征
    26.3临界切应力定律
    26.4形变过程中滑移的几何关系
    Ⅱ若干特殊问题
    26.5不均匀的范性形变
    26.6孪生
    26.7多晶体范性形变的特征
    26.8形变织构
    第二十七章
    范性形变的物理本质
    Ⅰ屈服
    27.1晶体软硬的物理本质
    27.2屈服现象
    27.3热激活的形变过程
    Ⅱ加工硬化
    27.4流变应力的位错机制
    27.5加工硬化的一些实验结果
    27.6加工硬化的理论
    27.7包辛格效应与疲劳硬化
    Ⅲ细晶硬化
    27.8多晶体的屈服与流变
    27.9纳米微晶的硬化
    第二十八章合金强化
    Ⅰ单相合金的强化
    28.1固溶硬化的基本情况
    28.2均匀固溶硬化的理论
    28.3位错线上溶质原子偏聚的效应
    28.4有序合金的硬化
    Ⅱ复相合金的硬化
    28.5第二相粒子强化的基本情况
    28.6两相合金屈服强度的理论
    28.7两相合金加工硬化的理论
    第十一编参考文献
    第十二编断裂和高温力学性质
    吴希俊孔庆平
    引言
    第二十九章断裂
    29.1断裂的基本类型
    29.2脆性断裂的格里菲斯理论
    29.3裂纹的弹性场
    29.4裂纹的受力问题
    29.5裂纹和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
    29.6断裂的原子过程
    29.7延性断裂
    29.8脆性解理断裂
    29.9延性?脆性转变
    29.10晶间断裂
    29.11疲劳断裂
    第三十章高温力学性质
    Ⅰ回复与再结晶
    30.1概述
    30.2回复
    30.3再结晶
    30.4晶粒长大
    30.5退火织构与退火孪生
    Ⅱ蠕变
    30.6蠕变试验及工程蠕变数据的表示
    30.7蠕变的实验规律
    30.8蠕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30.9低温对数蠕变的理论
    30.10高温瞬态蠕变的理论
    30.11高温稳态蠕变的理论
    30.12扩散蠕变的理论
    30.13蠕变断裂
    30.14层错能与稳态蠕变速率的关系
    30.15溶质原子和弥散相对蠕变的影响
    30.16蠕变与疲劳的交互作用
    30.17超塑性
    第十二编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准晶材料及其制备
    §1·1准晶材料及其分类
    §1·2 稳定准晶的平衡相图
    §1·3 准晶的凝固过程和晶形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准晶点阵的切割-投影法描述
    §2·1高维空间晶体几何学与线性坐标变换
    §2·2 非周期结构切割投影法描述的基本概念
    §2·3 一维准晶
    §2·4 十次准晶
    §2·5 二十面体准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准晶的原子结构
    §3·1二十面体准晶的原子结构
    §3·2十次准晶的原子结构以及准晶的原子结构的覆盖描述法
    §3·3准晶衍射花样的模拟计算和准晶原子结构的实验测定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准晶体的对称操作和对称群
    §4·1对称操作的矩阵表示及其约化
    §4·2n(n=4,5,6)维空间的点对称操作
    §4·3准晶的点对称操作
    §4·4 一维准晶的点群和空间群
    §4·5二维准晶的点群和空间群
    §4·6三维准晶的点群与空间群
    §4·7准晶的点群与空间群的实验测定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准晶体平衡性质热力学及物理性质张量
    §5·1准晶体状态参量及其相互关系
    §5·2准晶体平衡性质的热力学关系
    §5·3群表示理论和张量分析的有关知识
    §5·4准晶物理性质张量非零独立分量个数的确定
    §5·5 准晶物理性质张量非零独立分量的确定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准晶的线弹性理论
    §6·1准晶弹性行为的基本特征
    §6·2准晶的线弹性理论
    §6·3二维准晶的弹性常数
    §6·4二十面体准晶的弹性常数以及弹性常数与坐标系的关系
    §6·5各类弹性方程具体形式举例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准晶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能
    §7·1准周期系统的电子结构
    §7·2准晶的导电性能
    §7·3准晶的磁性行为
    §7·4准晶的热性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准晶近似相和准晶相变
    §8·1准晶近似相
    §8·2准晶结构相变的Landau理论
    §8·3 二维准晶的结构相变
    §8·4 二十面体准晶的结构相变
    §8·5用线性相位子应变法讨论十次准晶的晶体近似相
    §8·6用线性相位子应变法讨论二十面体准晶的晶体近似相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晶体与准晶的热漫散射理论
    §9·1常用的一些数学公式
    §9·2 晶体的热漫散射理论
    §9·3 位移场能够迅速达到平衡的准晶的热漫散射理论
    §9·4相位子位移场冻结时的准晶热漫散射的一般公式
    §9·5 各Laue类准晶的流体动力学矩阵
    §9·6准晶弹性常数测定的初步工作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准晶中的结构缺陷
    §10·1准晶中的结构缺陷
    §10·2准晶位错的Burgers矢量和在准晶中引入位错的Volterra过程
    §10·3 准晶位错Burgers矢量的实验鉴定
    §10·4准晶位错的弹性模型
    §10·5准晶位错弹性场的具体计算举例
    §10·6准晶中的面缺陷——层错、小角晶界、孪晶、反相畴壁、公度错
    参考文献
    附录A
    表A·1一维准晶的点群、Laue类和独立弹性常数个数
    表A·2二维准晶的点群、Laue类和独立弹性常数个数
    附录B 非晶体学对称的二维准晶点群的特征标表
    附录C
    表C·1一维准晶的应变张量不变量
    表C·2二维准晶的应变张量不变量
    附录D 非晶体学对称的二维准晶的物理性质张量
    D·1热膨胀系数
    D·2压电系数
    D·3弹性常数
    附录E 二十面体准晶和立方准晶的物理性质张量
    E·1热膨胀系数
    E·2压电系数
    E·3弹性常数
    附录F 本书三位作者的准晶研究主要论文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第二卷
    第六编 相变导论
    冯端
    引言
    第十二章 相变的基本类型
    I 按热力学分类
    12·1 热力学函数
    12·2 一级相变与高级相变
    12·3 相变的热力学关系式
    II 按结构变化分类
    12·4 重构型相变与位移型相变
    12·5 位移型相变的一些实例
    12·6 马氏体型相变
    12·7 有序-无序型相变
    12·8 相变的调制波表述
    III 按动力学机制分类
    12·9 对于非局域涨落的稳定性
    12·10 应变失稳
    12·11 不同的生长模式
    第十三章 朗道理论及其应用
    I 朗道的唯象理论及其变型
    13·1 序参量
    13·2 朗道的二级相变理论
    13·3 外场对于相变的影响
    l3·4 朗道理论的推广
    13·5 二级相变的对称性变化(朗道条件)
    13·6 涉及宏观不均匀性的相变与栗夫雪兹判据
    13·7 朗道理论与相图
    13·8 序参量的涨落反其空间相关性
    II 朗道理论的若干应用
    13·9 铁性相变
    13·10 有序-无序相变
    13·11 结构相变
    13·12 相变引起的畴结构
    13·13 无公度相反其相变
    13·14 马氏体型相变
    13·15 液固相变
    第六编 参考文献
    第七编 相变动力学
    刘治国
    引言
    第十四章 非匀相转变动力学
    I 成核
    14·1 相变驱动力
    14·2 均匀成核
    14·3 关于成核理论的讨论
    14·4 非均匀成核
    14·5 马氏体型相变成核问题
    14·6 经典成核理论的修正
    II 生长
    14·7 界面控制型生长
    14·8 吉布斯-汤姆逊定理
    14·9 原子长程扩散控制型生长
    14·10 长程扩散控制的台阶机制生长
    14·11 胞区分解中新相的长大
    III 粗化
    14·12 弥散沉淀相的粗化(奥斯瓦尔德熟化)
    14·13 片状和纤维状组织的粗化
    14·14 晶粒的粗化
    IV 非匀相转变动力学的形式理论
    14·15 约翰逊-迈尔-阿弗拉密(JMA)方程
    14·16 时间-温度-转变图
    第十五章 匀相转变动力学
    I 失隐分解
    15·1 逆扩散与经典扩散方程
    15·2 非均匀连续介质的自由能表式
    l5·3 卡恩-希利阿德方程及其解
    15·4 失稳分解的实验研究
    II 失稳有序化
    15·5 非均匀介质的离散格点模型
    15·6 离散格点模型中扩散方程解的讨论
    III 连续租变的动力学
    15·7 均匀系统序参量的弛豫
    15·8 非均匀系统序参量的弛豫
    第七编 参考文献
    第八编 界面稳定性与形态的演变
    引言
    第十六章 界面形态的稳定性
    I 溶质分凝与组分过冷
    16·1 二元合金固液界面条件的宏观描述
    16·2 定同凝固中的溶质分布
    16·3 组分过冷
    16·4 快速凝固中的溶质分凝
    II 界面形态失稳的动力学分析
    16·5 传输理论的统一表述
    16·6 平界面的矢稳条件(单一传输模式)
    16·7 球形界面的失稳条件(单一传输模式)
    16·8 平界面的失稳条件(混合传输模式)
    第十七章 界面形态的演变
    I 枝晶的自由生长
    17·1 枝晶概述
    17·2 枝晶主干的稳态生长
    17·3 边缘稳定性判据
    17·4 多面体生长的稳定性
    17·5 固态相变中形成的枝晶
    II 合金定向凝固的界面形态
    17·6 失稳后界面形态演变的经验规律
    17·7 基于边缘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17·8 枝晶生长的柱状区与等轴区
    III 复相合金的界面形态
    17·9 共晶凝固概述
    17·10 耦合生长的理论
    IV 分形生长过程及有关问题
    17·11 扩散限制的聚集模型
    17·12 分形与维数
    17·13 分形生长的判据
    17·14 分形生长过程与界面形态的演变
    第八编 参考文献
    第九编 相变的微观理论
    杨正举 金国钧
    引言
    第十八章 统计模型与临界现象
    I 统计模型
    18·1 一维伊辛模型
    18·2 二维伊辛模型
    18·3 三维伊辛模型的近似解
    18·4 伊辛模型的推广与变型
    II 临界指数与标度律
    18·5 临界指数
    18·6 标度律与普适性
    18·7 重正化群理论大意
    第十九章 软模理论与结构相变
    I 软模导论
    19·1 软模的基本概念
    19·2 软模相变的简单理论
    19·3 软声子模的本征失与相变序参量
    II 结构相变的软模理论
    19·4 位移型结构相变的理论——软声子描述
    19·5 有序-无序型结构相变的理论——赝自旋模型描述
    19·6 关于结构相变的统一理论
    III 中心峰
    19·7 中心峰的唯象处理
    19·8 运动畴壁理论
    19·9 缺陷与软模耦合理论
    IV 声频文软模相变的理论
    19·20 马氏体型相变与弹性模量的软化
    19·21 马氏体型相变的软模理论
    第二十章 电子-晶格秸合系统
    I 电子-晶格相互作用
    20·1 多粒子系统薛定谔方程与绝热近似
    20·2 电子-晶格相互作用的各种表示
    20·3 密度响应和科恩反常
    II 杨-特勒劲应
    20·4 杨-特勒定埋以及对绝热近似的修正
    20·5 基本理论模型和平均场结果
    20·6 主要材料和实验结果
    III 佩尔斯相变和电荷密度波
    20·7佩尔斯失稳的物理内容
    20·8 佩尔斯相变的定量理论
    20·9 电荷密度波
    20·10 佩尔斯相变的产生条件
    IV 金属-非金属较变
    20·11 金属-非金属转变的几种类型
    2O·l2 狭能带强关联下的电子态:莫特转变
    20·13 无序系统的电子态:安德森转变
    20·14 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和非金属态
    第九编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上册
    绪论
    第一章 物质的抗磁性和顺磁性
    第二章 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第三章 自发磁化的变换作用理论
    第四章 自旋波理论
    第五章 金属磁性的能模型理论
    第六章 格林函数方法
    中册
    绪论
    第七章 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现象
    第八章 磁畴结构
    第九章 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
    第十章 磁性材料的反磁过程
    第十一章 永磁体磁路设计原理
    下册
    第十二章 各向同性的铁磁物质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性质
    12·1 引言
    12·2 复数磁导率及其相关物理量
    12·3 低频弱场区的复数磁导率
    12·4 高频弱场区的复数磁导率
    12·5 弱场区的复数磁导率与频率的关系——磁谱
    12·6 低频中等磁场区的磁损耗
    12·7 铁磁中等磁场区的磁损耗
    第十三章 磁化强度的一致进动和铁磁共振
    13·1 磁化强度的运动方程
    13·2 磁化强度的一臻进动(I);均匀、各向同性的无穷大样品
    13·3 磁化强度M的一致进动(II);均匀的小椭球样品
    13·4 磁化强度的一致进动(III);单晶小椭球
    13·5 未饱和磁化的多晶铁氧体的低场磁损耗
    第十四章 磁化强度的非一致进动
    14·1 自旋波
    14·2 自旋波的线性激发和自旋波共振
    14·3 自旋波的非线性激发和高功率问题
    14·4 静磁模
    第十五章 亚铁磁共振和反铁磁共振
    15·1 亚铁磁共振
    15·2 反铁磁共振
    第十六章 微波铁氧体线性器件原理
    16·1 微波铁氧体器件分类
    16·2 线性器件原理的定性分析
    16·3 线性器件原理的一些理论分析
    附录1 行列式
    附录2 矩阵
    附录3 正交曲线坐标系
    附录4 电磁学的一些基本公式
    参考文献
    内容索引
    第一章绪论
    介质的电极化
    固态电介质
    近年来电介质物理学的部分进展
    电介质物理学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介质的电极化响应
    基本概念
    电介质的微观极化结构
    有效场
    介电驰豫
    谐振吸收和色散
    各向异性电介质
    电极化的非线性效应
    其他的电极化响应
    参考文献
    第三章电介质中的电荷转移
    电传导和电荷转移
    晶体的能带结构
    非晶体的能带结构
    弱电场中的电流
    强电场中的电流
    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
    绝缘介质的电击穿
    参考文献
    第四章电介质的唯象理论
    热力学方法基本概念
    固态电介质热力学描述方法
    极性固态相变
    电介质的线性效应
    热释电性
    压电性
    电致伸缩效应
    参考文献
    第五章晶格振动和声子统计
    晶体中的热运动
    晶格动力学
    极性相变和软模
    热平均值
    参考文献
    第六章铁电源理
    铁电体的结构
    铁电体的对称性
    对称性和物理性能关系
    畴结构与缺陷
    结构相变和软模
    LANDAU唯象理论和涨落
    氢键铁电体的六角顶点模型
    结构相变与有序-无序
    赝自旋模型HAMILTONIAN
    位移型与有序-无序型统一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七章铁电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基本概念
    基态结构
    自发极化
    铁电相变
    压典型
    参考文献
    第八章晶体中的缺陷
    点缺陷
    位错
    晶体的表面
    面缺陷
    参考文献
    第九章电介质能谱
    引论
    介电谱
    红外吸收谱
    光散射
    超声谱
    参考文献
    第十章电介质的实验研究
    复介电常数和介电谱的研究
    电介质的铁电性与热释典型的实验研究
    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效应的实验研究
    电介质的声学研究
    电介质光学性质的研究
    电介质的光散射研究
    中子非弹性散射和声子谱的研究
    电介质的核磁共振研究
    电介质薄膜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电介质材料的新应用
    高介陶瓷的新应用
    铁电性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铁电薄膜
    概述
    铁电薄膜制备技术
    集成铁电学与铁电异质结构
    铁电薄膜在为电子技术和为电机系统中的应用
    铁电薄膜在光电子学和集成光学中的应用
    铁电薄膜的其他应用
    铁点薄膜的特性退变机制
    SBT铁电薄膜
    铁电薄膜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主要参考书目(附有按语)
    绪论
    第一编
    金属的结构及其理论
    引言
    第一章
    金属的结构
    第二章
    金属结构的理论
    第一编
    参考文献
    第二编
    合金的结构及其理论
    引言
    第三章
    合金的热力学
    第四章
    合金的结构
    第五章
    微观的合金理论
    第二编
    参考文献
    第三编
    晶体的缺陷
    引言
    第六章
    点缺陷
    第七章
    位错
    第三编
    参考文献
    第四编
    表面与界面
    引言
    第八章
    表面
    第九章
    界面
    第四编
    参考文献
    第五编
    原子的迁移
    引言
    第十章
    金属中的扩散
    第十一章
    几个和扩散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五编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第一章 绪论
    1·1 介质的电极化
    1·2 固态电介质
    1·3 电介质物理学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介质的电极化响应
    2·1 基本概念
    2·2 电极化的微观机构
    2·3 有效场修正
    2·4 介电弛豫
    2·5 谐振吸收和色散
    2·6 各向异性电介质
    2·7 电极化的非线性效应
    2·8 其他的电极化响应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电介质中的电荷转移
    3·1 电传导和电荷转移
    3·2 非晶固体的电子结构
    3·3 晶体的电子结构
    3·4 杂质和缺陷
    3·5 绝缘固体中的电流
    3·6 静电现象
    3·7 驻极体
    3·8 绝缘介质的电击穿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电介质的唯象理论
    4·1 热力学唯象理论方法
    4·2 固态电介质的特征函数
    4·3 电介质的极性相变
    4·4 热平衡态线性效应
    4·5 热电性
    4·6 压电性
    4·7 电致伸缩
    4·8 热力学方法在解决介电问题中所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晶格振动和声子统计
    5·1 束缚原子系统的小振动
    5·2 晶体中的声子
    5·3 横光支软模和极性转变
    5·4 热平均值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铁电理论
    6·1 铁电体的对称性和电畴
    6·2 结构相变和软模
    6·3 朗道唯象理论和涨落
    6·4 氢键铁电体的六角顶点模型
    6·5 结构相变与有序-无序
    6·6 膺自旋模型哈密顿
    6·7 位移型与有序-无序型统一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电介质能谱
    7·1 超声谱
    7·2 红外谱
    7·3 光散射
    7·4 电介质谱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电介质的实验研究
    8·1 复介电常数和介电谱的研究
    8·2 电介质的铁电性与热电性的实验研究
    8·3 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效应的实验研究
    8·4 电介质的声学研究
    8·5 电介质光学性质的研究
    8·6 电介质的光散射研究
    8·7 中子非弹性散射和声子谱的研究
    8·8 电介质的核磁共振研究
    参考文献《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出版说明 葛庭燧、冯端
    序 柯俊
    第一章 绪论 马如璋
    §1.1 引论
    §1.2 穆斯堡尔谱学给出的信息
    1.2.1 磁偶极相互作用
    1.2.2 电四极相互作用
    1.2.3 电单极相互作用
    1.2.4 原子运动给出的信息
    §1.3 与穆斯堡尔谱学方法互相配合的实验方法
    1.3.1 核磁共振(NMR)与核四极共振(NQR)
    1.3.2 扰动角关联(PAC)
    1.3.3 电子顺磁共振
    1.3.4 正电子湮没谱学(PAS)
    1.3.5 μ介子自旋共振
    1.3.6 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1.3.7 中子谱
    §1.4 若干微观研究方法的简单比较
    §1.5 穆斯堡尔谱学的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穆斯堡尔效应 徐英庭
    §2.1 引言
    §2.2 原子核γ射线共振吸收
    §2.3 谱线的多普勒增宽
    §2.4 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
    §2.5 穆斯堡尔效应的物理图象
    §2.6 穆斯堡尔效应的经典理论
    §2.7 穆斯堡尔效应的量子理论
    2.7.1 Lipkin求和定则
    2.7.2 无反冲分数的量子力学计算
    §2.8 无反冲分数的讨论
    §2.9 无反冲分数的各向异性
    §2.10 无反冲分数的测定
    §2.11 同步光中的穆斯堡尔效应实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超精细相互作用 郑裕芳
    §3.1 引言
    §3.2 同质异能移位
    3.2.1 同质异能移位
    3.2.2 二级多普勒移位
    3.2.3 动态同质异能移位
    §3.3 电四极相互作用
    3.3.1 四极分裂
    3.3.2 电场梯度
    3.3.3 顺式和反式同质异构体的四极分裂
    §3.4 磁偶极相互作用(磁超精细相互作用)
    3.4.1 磁超精细分裂
    3.4.2 超精细场的组成
    §3.5 混合的磁偶极和电四极相互作用
    §3.6 弛豫效应
    §3.7 极化穆斯堡尔效应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实验方法 张毓昌 李哲
    §4.1 引言
    §4.2 典型的穆斯堡尔谱测量装置
    §4.3 放射源
    §4.4 吸收体
    §4.5 驱动系统
    4.5.1 电磁驱动器
    4.5.2 驱动电路
    4.5.3 函数发生器
    §4.6 速度定标
    §4.7 γ射线探测器
    §4.8 放射源和探测器间的间距
    §4.9 数据采集系统
    §4.10 穆斯堡尔谱测试的辅助设备
    4.10.1 低温装置
    4.10.2 磁铁
    4.10.3 高温装置
    4.10.4 高压装置
    §4.11 穆斯堡尔实验方法的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数据处理 李士
    §5.1 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5.2 分立谱线的计算方法
    5.2.1 高斯-牛顿法
    5.2.2 改进的高斯-牛顿法
    5.2.3 阻尼最小二乘方法
    5.2.4 含修正因子的高斯-牛顿法
    5.2.5 不求逆矩阵的高斯-牛顿法
    5.2.6 考虑原子核的能级分裂和跃迁的计算方法
    5.2.7 自洽拟合法
    5.2.8 比较法
    5.2.9 蒙特卡罗方法
    §5.3 超精细磁场连续谱的分析方法
    5.3.1 Hesse方法
    5.3.2 Window方法
    5.3.3 非对称谱线的拟合方法
    5.3.4 假定一个P(H)函数形式法和矩形图法
    5.3.5 Vincze方法
    5.3.6 Voigt函数基方法
    §5.4 计算技巧
    5.4.1 参数的初值
    5.4.2 限制条件(约束条件)
    5.4.3 计算结束的判据
    §5.5 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的判断
    5.5.1 判断依据
    5.5.2 χ2值增大的原因及其消除措施
    §5.6 厚度修正方法
    §5.7 拟合计算的实例
    5.7.1 简单穆斯堡尔谱线的计算
    5.7.2 复杂穆斯堡尔谱线的计算
    5.7.3 非晶合金的穆斯堡尔谱的计算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平爵云
    §6.1 引言
    §6.2 在基本物理原理中的应用
    6.2.1 相对论
    6.2.2 边带与量子拍
    §6.3 在核物理中的应用
    6.3.1 测定原子核的均方半径
    6.3.2 测定原子核的电四极矩
    6.3.3 测定核磁矩和核g因数
    §6.4 点阵动力学
    6.4.1 无反冲分数的测定
    6.4.2 二级多普勒效应与点阵动力学
    §6.5 在超导物理中的应用
    6.5.1 超导体中的自旋弛豫
    6.5.2 铁磁性与超导性的共存
    6.5.3 高温超导
    §6.6 在非晶态物理中的应用
    6.6.1 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
    6.6.2 非晶磁学
    §6.7 应用于扩散的研究
    §6.8 自旋玻璃
    6.8.1 历史背景
    6.8.2 普通自旋玻璃
    6.8.3 重入自旋玻璃
    §6.9 表面物理
    6.9.1 研究表面物理的方法
    6.9.2 利用背散射技术研究表面
    6.9.3 表面原子的扩散和振动
    6.9.4 表面的电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6.9.5 表面吸附的研究
    6.9.6 表面及界面磁性的研究
    §6.10 液晶研究中的应用
    §6.11 超低温温度计
    §6.12 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二) 张毓昌
    §7.1 磁超精细相互作用
    §7.2 超精细磁场的来源
    §7.3 超精细磁场Hhf与自发磁化强度Ms间的关系
    §7.4 超精细磁场的各向异性
    §7.5 铁氧体和石榴石型材料的穆斯堡尔谱
    §7.6 配位环境变化对超精细磁场的影响
    §7.7 磁记录材料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7.8 薄膜及细颗粒磁性材料的研究
    7.8.1 基本原理
    7.8.2 集体磁激发
    7.8.3 超顺磁弛豫
    7.8.4 表面磁性研究
    §7.9 磁性相变研究
    §7.10 Morin相变
    §7.11 顺磁物质的超精细结构
    §7.12 稀土磁性材料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7.13 成分调节固体的研究
    §7.14 永磁材料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三) 徐祖雄、马如璋
    §8.1 金属中的超精细相互作用
    8.1.1 金属中的同质异能移位δ
    8.1.2 金属中的电场梯度
    8.1.3 金属中的超精细磁场
    §8.2 合金固溶体
    8.2.1 以穆斯堡尔元素为基的稀释固溶体
    8.2.2 以穆斯堡尔元素为溶质的稀释固溶体
    8.2.3 浓固溶体
    8.2.4 定量相分析
    §8.3 金属间化合物
    8.3.1 Fe-Si系
    8.3.2 Fe-Al和Fe-Zn系
    8.3.3 Ti-Fe和Zr-Fe系
    8.3.4 RE-Fe系
    8.3.5 Fe-Cr系
    §8.4 相变
    8.4.1 固溶体分解
    8.4.2 钢中的马氏体相变
    8.4.3 有序化
    8.4.4 含锡合金的相变
    8.4.5 相图
    §8.5 金属中的缺陷
    8.5.1 晶界等缺陷
    8.5.2 点缺陷
    §8.6 金属中的氢及贮氢合金
    8.6.1 铁合金系中的氢
    8.6.2 金属间化合物中的氢
    8.6.3 非晶态合金中的氢
    §8.7 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在化学中的应用 章素
    §9.1 引言
    §9.2 金属的氧化态
    §9.3 化学键
    9.3.1 同质异能移位与化学键
    9.3.2 化学键的探针
    9.3.3 化学键的定量描述
    9.3.4 π反馈键的考察
    §9.4 穆斯堡尔谱与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9.4.1 羰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9.4.2 四极分裂应用于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9.4.3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研究
    9.4.4 应用于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9.5 穆斯堡尔谱与若干动态过程
    9.5.1 固态反应
    9.5.2 压力下的反应
    9.5.3 自旋交迭过程
    §9.6 冷冻溶液的穆斯堡尔效应
    §9.7 穆斯堡尔效应与表面化学
    9.7.1 穆斯堡尔效应研究表面的多种途径
    9.7.2 表面原子的G-K效应
    9.7.3 有关原子簇的信息
    §9.8 穆斯堡尔效应与催化
    9.8.1 助催化剂或添加物作用的考察
    9.8.2 表征催化剂的金属分散度
    9.8.3 研究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9.8.4 工业实用催化剂的研究
    §9.9 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在地学(地质和矿物学)中的应用 李哲
    §10.1 引言
    §10.2 矿物中铁的氧化态及配位数
    10.2.1 矿物中铁的氧化态
    10.2.2 矿物中铁的配位数
    §10.3 矿物组分对四极分裂和内磁场参数的影响
    10.3.1 矿物组分对四极分裂的影响
    10.3.2 矿物组分对内磁场的影响
    §10.4 混合价态矿物中的电子非局域化
    10.4.1 热激活电子非局域化现象
    10.4.2 黑柱石
    10.4.3 迪尔石
    10.4.4 钛榴石
    §10.5 矿物中的次近邻效应
    10.5.1 次近邻效应的模型
    10.5.2 合成的钙铁辉石-铁辉石
    10.5.3 铬铁矿
    10.5.4 紫磷锰铁矿
    §10.6 硅酸盐矿物中的Fe2﹢-Mg有序-无序
    10.6.1 有序-无序现象
    10.6.2 Fe2﹢-Mg有序-无序的理想溶液模型
    10.6.3 Fe2﹢-Mg有序-无序的简单混合模型
    §10.7 矿物的固相反应
    10.7.1 加热后白云母颜色变化及多色性
    10.7.2 加热后镁钠闪石的氧化过程
    §10.8 陨石和月岩
    10.8.1 陨石
    10.8.2 月壤和月岩
    §10.9 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在生物学(医学)中的应用 顾元吉
    §11.1 引言
    §11.2 顺磁穆斯堡尔谱学
    11.2.1 自旋哈密顿
    11.2.2 顺磁弛豫效应
    11.2.3 Kramers离子和非Kramers离子
    §11.3 血红素蛋白
    11.3.1 二价低自旋血红素蛋白
    11.3.2 二价高自旋血红素蛋白
    11.3.3 三价低自旋血红素蛋白
    11.3.4 三价高自旋血红素蛋白
    §11.4 铁硫蛋白
    11.4.1 1Fe簇蛋白
    11.4.2 2Fe簇蛋白
    11.4.3 3Fe簇蛋白
    11.4.4 4Fe簇蛋白
    11.4.5 钼铁蛋白
    §11.5 铁输运蛋白
    §11.6 生物体内的无机铁沉积
    11.6.1 铁存储蛋白
    11.6.2 趋磁细菌
    §11.7 蛋白动力学
    §11.8 医学方面的应用
    11.8.1 血液样品的研究
    11.8.2 肺组织中铁化合物的研究
    §11.9 进展情况
    11.9.1 生物大分子和模拟化合物
    11.9.2 医学应用
    11.9.3 环境污染、植物和微生物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在工学(冶金学、矿业等)中的应用 徐祖雄
    §12.1 金属矿的分类和处理
    12.1.1 铁矿
    12.1.2 锡矿
    12.1.3 锑矿
    12.1.4 铜矿
    §12.2 石油工业
    12.2.1 石油地质
    12.2.2 油页岩
    12.2.3 石油处理用催化剂
    §12.3 煤炭工业
    12.3.1 煤中的含铁矿物分类和特征
    12.3.2 FeS2的定量测定
    12.3.3 煤的氧化和燃烧
    12.3.4 合成燃料(煤的液化)
    §12.4 土壤和环境科学
    12.4.1 土壤研究
    12.4.2 环境污染
    §12.5 钢铁工业
    12.5.1 炼焦过程中的矿物行为
    12.5.2 冶炼渣滓
    12.5.3 钢铁产品
    §12.6 金属表面状态研究
    12.6.1 金属的氧化
    12.6.2 金属的腐蚀
    12.6.3 金属的表面处理
    §12.7 合成金属
    12.7.1 石墨夹层化合物
    12.7.2 掺杂聚合物
    §12.8 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在人文科学(包括考古学)中的应用 金国樵
    §13.1 引言
    §13.2 烧结粘土的穆斯堡尔谱
    13.2.1 自然粘土中铁的状态
    13.2.2 烧结粘土中铁的状态转变
    §13.3 古陶器分析
    13.3.1 烧制工艺
    13.3.2 老化年龄
    13.3.3 产地问题
    13.3.4 应用实例
    §13.4 陶瓷釉、青铜器化石和石器
    13.4.1 陶瓷釉
    13.4.2 青铜器
    13.4.3 化石和石器
    §13.5 其它应用
    §13.6 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穆斯堡尔核素参数表
    附录二 物理学基本常数
    附录三 国际单位制(SI)单位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凝取胜态物理学丛书》出版说明
    葛庭燧 冯 端
    第四卷
    第十三编 超导电性
    丁世英
    引言
    第三十一章 超导电性基础
    I 基本性质
    31·1 理想导电性
    31·2 完全逆磁性
    31·3 热力学性质
    31·4 力学效应
    31·5 超导电性的BCS微观图象
    II 金兹堡-朗道唯象理论
    31·6 引言
    31·7 超导体的自由能和GL方程
    31·8 相干长度和穿透深度
    31·9 界面能
    31·10 磁通量子化
    III 超导体的磁性质
    31·11 超导电性的成核场
    31·12 阿布里考索夫磁通线阵态
    31·13 H≤Hc2的磁化曲线
    31·14 磁通线的结构和能量
    31·15 下临界磁场Hc1
    31·16 磁通线间的相互作用
    31·17 H≥Hc1附近的磁化曲线
    31·18 混合态
    31·19 第一类超导体的中间态
    IV 磁通线阵
    31·20 混合态中的磁通线阵
    31·21 磁通线阵的强度
    31·22 磁通线阵的缺陷
    31·23 磁通线阵的压强和洛伦兹力
    V 临界电流
    31·24 薄膜的临界电流
    31·25 迈斯纳态的临界电流
    31·26 混合态的临界电流
    第三十二章 晶体缺陷与超导电性
    I 实验观测
    32·1 磁化曲线
    32·2 临界电流和临界洛伦兹力
    32·3 钉扎力的若干实验规律
    II 宏观描述
    32·4 临界态和比恩模型
    32·5 磁化强度
    32·6 磁通蠕变
    32·7 磁通流动
    32·8 钉扎耗散
    32·9 磁通跳跃和不稳定性
    III 元钉扎力
    32·10 微扰法近似
    32·11 孤立磁通线近似
    32·12 芯钉扎力
    32·13 磁钉扎力
    32·14 弹性钉扎力
    32·15 电子散射钉扎力
    32·16 各向异性钉扎力
    IV 元钉扎力的求和
    32·17 极限情况的求和
    32·18 磁通线阵的弹性不稳定
    32·19 几种求和理论
    第三十三章 高温超导电性
    I 序论
    33·1 高温超导体的探索
    33·2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种类
    33·3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特征
    II 晶体结构
    33·4 214结构
    33·5 123结构
    33·6 复杂结构
    33·7 晶体的微结构与高温超导电性
    III 正常态性质
    33·8 铜氧化物的相图
    33·9 正常态输运性质
    33·10 正常态磁性质
    33·11 电子结构和费米面
    IV 超导态性质
    33·12 超导态的概况
    33·13 能隙
    33·14 配对机制
    V 静态磁性质
    33·15 三维各向异性磁性质
    33·16 层状结构材料的磁性质
    33·17 磁通点阵
    33·18 磁化曲线
    33·19 下临界场
    33·20 上临界场
    VI 磁通动力学
    33·21 不可逆线
    33·22 巨磁通蠕动
    33·23 交流磁化率损耗峰的移动
    33·24 直流磁化曲线的特征:蝴蝶形
    33·25 力学法研究结果:磁通融化与脱钉
    33·26 磁阻曲线的反常展宽
    33·27 I-V特性曲线
    33·28 热磁效应
    33·29 经典磁通蠕动模型
    33·30 磁通融化与磁通玻璃
    33·31 混合态相图
    VII 临界电流
    33·32 晶体临界电流与磁通钉扎
    33·33 微桥的临界电流
    33·34 多晶的临界电流
    第十三编 参考文献
    第十四编 金属磁性
    翟宏如
    引言
    第三十四章 金属磁性分类及原子磁矩
    34·1 物质磁性概论
    34·2 原子磁矩
    第三十五章 无磁序金属磁性
    35·1 局域电子抗磁性及顺磁性
    35·2 传导电子抗磁性及顺磁性
    35·3 无磁序金属(顺磁体及抗磁体)
    第三十六章 金属中的磁有序
    36·1 铁磁性
    36·2 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
    第三十七章 强磁金属的内真磁性
    37·1 交换作用
    37·2 饱和磁化强度与居里温度
    37·3 饱和磁化强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第三十八章 强磁物质中的磁畴与磁化
    38·1 强磁物质的技术磁化性能
    38·2 影响磁畴结构的能量
    38·3 畴壁与磁畴
    38·4 磁化过程和磁化曲线
    第三十九章 固体缺陷与技术磁化性能
    39·1 早期的模型、内应力和掺杂理论
    39·2 位错应力场与磁化的相互作用
    39·3 点缺陷和面缺陷与磁化的短程相互作用
    39·4 窄畴壁与内禀矫顽力
    39·5 缺陷与反磁化成核场
    第四十章 特殊状态下的金属磁性
    40·1 超细微粒磁性
    40·2 磁性薄膜与多层膜磁性
    第十四编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引论
    第一章 位错的基本性质
    1·1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2 位错的普遍定义
    1·3 晶体缺陷和Burgers矢量
    1·4 广义的位错
    1·5 位错的运动
    1·6 位错线上的割阶和扭折
    1·7 位错源:位错的增殖
    1·8 位错间界和位错群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直线位错
    2·1 螺型位错
    2·2 刃型位错
    2·3 作用在位错上的力
    2·4 自由表面:镜像力问题
    2·5 平行直线位错间的相互作用能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位错环
    3·1 位错位移场的Burgers公式
    3·2 位错应力场的Peach-Koehlee公式
    3·3 弹性能量;Blin公式
    3·4 作用在位错线元上的力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若干具体结果
    4·1 无限小位错环
    4·2 有限位错圆环
    4·3 折线位错的弹性场
    4·4 位错的生成元
    4·5 直位错线段的应力场
    4·6 两个直线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
    4·7 共轴位错圆环间的相互作用
    4·8 非平行直位错线段的相互作用
    4·9 分段直线位错组态的熊量
    4·10 位错的自力与线张力
    4·11 再论表面问题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位错
    5·1 Eshelby的方法
    5·2 对称性和解的简化
    5·3 应用于六角晶系和立方晶系
    5·4 Willis的方法
    5·5 有限直位错线段的弹性场
    5·6 Brown公式
    5·7 Stroh表述法和有关的关系
    5·8 积分表示
    5·9 直线位错及有关公式
    5·lO Gavazza关于位错自力的计算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六章 运动位错的性质
    6·1 匀速运动的螺型位错
    6·2 匀速运动的刃型位错
    6·3 自能和有效质量
    6·4 匀速运动的散布位错
    6·5 非匀速运动离散直线位错
    6·6 位错动力学的一般理论
    6·7 螺型位错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七章 位错的连续分布理论
    7·1 位错的连续分布
    7·2 无限介质中的畸变场
    7·3 结构曲率
    7·4 界面条件
    7·5 连续分布位错的位移场
    7·6 静力学中的应力函数法
    7·7 离散位错的弹性能
    7·8 例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八章 晶体点阵中的位错
    8·1 Frenkel-Kontorova模型和孤立子
    8·2 部分离散模型:Peierls-Nabarro
    8·3 位错的能量及其它问题
    8·4 离散模型:点阵静力学
    8·5 计算机模拟
    8·6 原子间势问题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九章 密积结构:面心立方
    9·1 密积结构晶体中的堆垛次序和层错
    9·2 面心立方结构申的不全位错
    9·3 扩展位错和位错锁
    9·4 Frank环与层错四面体
    9·5 位错割阶的构型
    9·6 层错的交截
    9·7 扩展节点的若干构型
    9·8 交滑移的几何
    9·9 原子计算:铜中的位错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章 六角密积、体心立方和共价结构
    10·1 六角结构中的层错和不全位错
    10·2 六角结构中的位错环
    10·3 平衡扩展位错节
    10·4 六角密积结构申位错的原子计算
    10·5 体心立方结构中的层错
    10·6 体心立方结构中的扩展位错和位错环
    10·7 螺型位错的转变及交滑移的几何
    10·8 原子计算:铁中的位错
    10·9 立方金刚石结构
    1O·10 闪锌矿和纤锌矿结构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其它结构中的位钻
    11·1 有序合金申的反相畴
    11·2 反相畴界与位错
    11·3 层结构
    11·4 离子晶体
    11·5 离子晶体申位错的原子计算
    11·6 另外两种位错模型
    一般性参考文献
    附录A 弹性力学的几个问题
    A·1 记号和定义
    A·2 弹性力学的基本公式
    A·3 平衡方程的基本解
    A·4 Betti定理及其推论
    A·5 平面问题
    A·6 轴对称弹性问题
    参考文献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出版说明
    序言
    第一章
    完整晶体的能带理论
    第二章
    半导体中的缺陷态
    第三章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第四章
    半导体表面
    第五章
    异质结,量子阱,超晶格和量子Hall效应
    附录A
    群论知识备忘录
    附录B
    光和电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
    附录C
    半导体物理研究中常用数据和图表
    附录的参考文献
    后记《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出版说明 葛庭燧、冯端
    序言 钱临照
    第十二章 点缺陷及其与位错的平衡
    §12.1 概述
    §12.2 点缺陷的弹性模型
    §12.3 点缺陷的运动
    §12.4 热扭折与热割阶
    §12.5 本征点缺陷与位错的平衡
    §12.6 溶质原子的平衡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位错的攀移
    §13.1 扩散控制的攀移
    §13.2 带割阶的位错的攀移
    §13.3 扩展位错的攀移
    §13.4 空位过饱和时的攀移
    §13.5 空位聚集体的成核
    §13.6 例 螺旋形位错线、层错四面体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位错的滑移
    §14.1 带扭折位错的滑移
    §14.2 扭折对的成核和运动
    §14.3 带割阶位错的滑移
    §14.4 割阶扩展的影响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溶质原子效应
    §15.1 与一个运动势阱相关的扩散
    §15.2 位错对Cottrell气团的拖曳
    §15.3 位错对Snoek气团的拖曳
    §15.4 位错芯效应
    §15.5 其它一些溶质原子效应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晶界结构
    §16.1 述引
    §16.2 Bilby-Frank公式和Frank公式
    §16.3 在限制条件下的可能晶界结构
    §16.4 晶界附近的应力场与晶界能
    §16.5 重位点阵与O点阵
    §16.6 近重位晶界与次级位错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相界结构
    §17.1 点阵转变概述
    §17.2 界面位错·共格位错
    §17.3 失配与失配位错
    §17.4 马氏体相界
    §17.5 失配位错的例
    §17.6 失配位错的生成机制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位错源与形变孪生
    §18.1 Frank-Read源
    §18.2 双交滑移机制
    §18.3 滑移位错环的成核
    §18.4 Bardeen-Herring源
    §18.5 关于位错源的几个补充问题
    §18.6 形变孪生
    §18.7 孪生位错和原子移动
    §18.8 孪生的极轴机制
    §18.9 孪晶晶界的一些现象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裂纹与位错
    §19.1 绪论
    §19.2 连续分布位错群与裂纹
    §19.3 裂纹和位错的弹性场
    §19.4 作用在弹性奇点上的力:Eshelby定理
    §19.5 裂纹发射位错
    §19.6 位错屏蔽及其它补充问题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马氏体相变
    §20.1 马氏体相界的运动
    §20.2 热激活运动
    §20.3 与缺陷的相互作用
    §20.4 马氏体成核、经典成核
    §20.5 成核能量学
    §20.6 非经典成核
    §20.7 成核动力学
    §20.8 马氏体生长、热弹性行为
    §20.9 非热弹性生长、小结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国内若干工作进展
    §21.1 晶体位错的离散弹性模型
    §21.2 体心立方结构{110}〈111〉和{112}〈111〉棱锥及其投影展示图
    §21.3 非线性连续介质中的位错
    第二十二章 向错理论基础
    §22.1 向错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2.2 向错的弹性场
    §22.3 向错的弹性相互作用与作用在向错上的力
    §22.4 向错的运动及其增殖机构
    一般性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 准晶体中的位错
    §23.1 准晶位错的高维Burgers矢量
    §23.2 准晶中引进位错的Volterra过程
    §23.3 准晶的线弹性理论
    §23.4 Green函数法在准晶位错理论中的应用
    §23.5 Eshelby法和Stroh表述法的推广
    §23.6 准晶位错Burgers矢量的实验鉴定
    一般性参考文献
    附录A 位错塞积群
    附录B 平面弹性理论提要
    后记
    上册
    前言
    导言
    第1章 决定材料磁性的物理现象及其能量表述
    1.1 术语和单位制
    1.2 自发磁化现象及交换作用能量
    1.3 磁各向异性及能量表述
    1.4 磁致伸缩及磁弹性能量表述
    1.5 磁荷(极)与自退磁及退磁能量表述
    第1章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磁性好坏的细胞——磁畴结构
    2.1 畴壁
    2.2 铁磁薄膜内的畴壁和畴壁的新类型
    2.3 几种典型的磁畴结构的理论分析和单畴的临界尺寸
    2.4 观察磁畴的实验方法概要和粉纹法的理论条件
    第2章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提高软磁材料技术磁性的理论和思路
    3.1 软磁材料实际应用的重要参数和获得软磁性的先决条件
    3.2 金属材料的结构
    3.3 软磁金属的加工过程
    3.4 磁化和反磁化的概况
    3.5 特定条件下的磁化曲线和起始磁导率
    3.6 多晶体的磁化,畴壁运动的阻力(钉扎)
    3.7 软磁材料的磁导率和矫顽力的早期理论
    3.8 提高软磁材料技术磁性的思路和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理论
    3.9 软磁材料的动态磁化过程
    3.10 软磁金属与合金材料性能概要
    3.11 软磁铁氧体材料分类及进展
    第3章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永磁材料技术性能的理论说明及提高思路
    4.1 永磁体特性和应用要求
    4.2 矫顽力机理概述——形核和钉扎
    4.3 磁矩不可逆转动决定的矫顽力
    4.4 获得最佳永磁性能的理论和思路
    4.5 矫顽力新理论简介
    4.6 永磁材料概要
    第4章参考文献
    习题
    下册
    第5章 20世纪末磁性的新现象、新特性——现在和将来新应用的基础
    5.1 一块畴壁和一个单畴的电磁特性
    5.2 磁性的宏观量子效应
    5.3 铁磁金属及多层结构中的巨磁电阻
    5.4 钙钛矿的庞磁电阻
    5.5 铁电磁体庞磁电容效应
    5.6 自旋完全极化的磁性物质(半金属磁体)
    5.7 磁电子学及器件简介
    第5章参考文献
    习题
    第6章 物质的磁性概述、磁有序与其他物性的耦合现象
    6.1 物质磁性和磁性材料的分类
    6.2 原子磁性
    6.3 磁有序与其他物性的耦合现象
    第6章参考文献
    习题
    第7章 磁路设计原理
    7.0 导言
    7.1 理想的静态磁路及永磁体的选择
    7.2 实际的静态磁路
    7.3 磁的吸引力与排斥力
    7.4 动态磁路
    7.5 空心线圈和铁芯线圈的磁路设计
    第7章参考文献
    习题
    附录
    索引上册
    绪论
    第一章 物质的抗磁性和顺磁性
    第二章 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第三章 自发磁化的交换作用理论
    第四章 自旋波理论
    第五章 金属磁性的能带模型理论
    第六章 格林函数方法
    中册
    绪论
    第七章 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现象
    7·1 铁磁(亚铁磁)性的基本特点——自发磁化和
    7·2 磁性材料中的基本现象及能量表述
    7·2·1 磁晶各间异性
    7·2·1·1 六角晶体的磁晶各问异性能
    7·2·1·2 立方晶体的磁晶各间异性能
    7·2·1·3 用转矩磁强汁测量磁晶各同异性的原理
    7·2·1·4 磁晶各问异性的等效场——各间异性场
    7·2·2 磁致伸缩
    7·2·2·1 磁致伸缩的测量原理
    7·2·2·2 磁致伸缩的理论说明
    7·2·2·3 立方晶系中磁致伸缩的唯象表述
    7·2·2·4立方晶系中的磁弹性能、弹性能和应力能
    7·2·3 磁荷(极)与退磁
    7·2·3·1 退磁场的产生
    7·2·3·2 运用磁荷观点计算球体的退磁场
    7·2·3·3 外场能和退磁能
    7·3 磁晶各向异性的微观理论
    7·3·1 巡游电子模型
    7·3·2 单离子模型
    7·3·2·1 3d磁性离子微观各问异性能的计算
    7·3·2·2 4f磁性离子微观各间异性能的计算
    习题
    第八章 磁畴结构
    8·1 畴璧
    8·1·1 单轴晶体内的180°畴壁
    8·1·2 三轴晶体内的180°畴壁
    8·1·3 考虑磁弹性能后三轴晶体内的180°畴壁
    8·2 铁磁薄膜内的畴璧
    8·3 从能量观点说明大块材料分成磁畴的原因
    8·4 单轴晶体的理论畴结构
    8·4·1 片形畴
    8·4·2 封闭畴
    8·4·3 片形畴的变异——棋盘结构、蜂窝结构、波纹踌壁和片形-楔形畸结构
    8·4·4 封闭畴的变异——匕首封闭畴
    8·4·5 半封闭的畴结构
    8·5 立方晶体的理论畴结构
    8·5·1 三轴晶体[100](001)面上的畴结构
    8·5·2 三轴晶体[110](001)面上的畴结构
    8·5·3 四轴晶体[111](110)面上的畴结构
    8·6 树枝状磁畴
    8·7 不均匀物质中的磁畴
    8·8 单畴颗粒
    8·8·1 磁晶各问异性较弱的颗粒的临界半径
    8·8·2 立方晶体单畴颗粒的临界半径
    8·8·3 单轴晶体单畴颗粒的临界半径
    8·9 磁泡
    8·9·1 引言
    8·9·2 圆柱形磁畴的静态理论
    8·9·3 产生磁泡的材料
    8·10 观察磁畴的实验方法概要粉纹法的理论条件
    8·11 磁畴照片剪辑
    习题
    第九章 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
    9·1 磁化和反磁化的概况
    9·2 单轴单晶体的磁化过程
    9·2·1 片形畴的运动变化
    9·2·2 片形畴运动变化的理论分析
    9·3 三轴单晶体的磁化过程
    9·4 单晶体磁化过程的普遍理论
    9·4·1 计算单晶体磁化曲线的理论原则
    9·4·2 Fe单晶体的(00l)面上的磁化曲线
    9·4·3 Ni单晶体的(110)面上的磁化曲线
    9·5 多晶体的磁化,畴壁运动的阻力
    9·6 可逆壁移过程决定的起始磁化率
    9·6·1 参杂阻碍畴壁运动的壁移磁化(参杂理论)
    9·6·2 应力阻碍畴璧运动的壁移磁化(应力理论)
    9·6·2·1 180°壁的可逆位移
    9·6·2·2 不可逆的180°壁移磁化
    9·6·2·3 应力阻碍90°壁的运动
    9·7 可逆畴转过程决定的起始磁化率
    9·7·1 外磁场对各类磁畴对称取同的恒导磁材料
    9·7·1·1 恒导磁材料的性能
    9·7·1·2 恒导磁材料内的转动磁化过程
    9·7·2 由磁晶各同异性控制的可逆转动磁化
    9·7·3 应力作用下的可逆转动磁化
    9·8 磁化过程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μi的提高
    9·8·1 铁镍合金起始磁导率的提高
    9·8·2 软磁铁氧体起始磁导率的提高和温度稳定性
    9·8·2·1 提高起始磁导率的几个途径
    9·8·2·2 起始磁导率的温度系数司题
    9·9 多晶磁性材料在强磁场下的磁化曲线——趋近饱和定律
    9·10 不可逆磁化过程
    9·10·1 不可逆壁移磁化
    9·10·1·1 内应力作用下的不可逆壁移
    9·10·1·2 参杂物作用下的不可逆壁移
    9·10·2 不可逆转动磁化
    9·11 磁畴理论在大功率软磁材料申的应用——硅钢片磁性的提高
    9·11·1 硅钢的性能
    9·11·2 晶粒定向
    9·11·3 硅钢片磁性与磁畴结构
    9·11·3·1 主畴运动引起的损耗
    9·11·3·2 附加畴运动引起的损耗
    习题
    第十章 磁性材料的反磁化过程
    10·1 引言
    10·2 应力和参杂阻碍畴壁不可逆移动决定的矫顽力
    10·2·1 应力阻碍畴壁不可逆移动决定的矫顽力
    10·2·2 参杂阻碍畴壁不可逆移动决定的矫顽力
    10·3 磁矩不可逆转动决定的矫顽力
    10·3·1 磁晶各向异性控制的矫顽力
    10·3·2 形状各向异性控制的矫顽力
    10·3·3 单畴颊粒集合体的矫顽力
    10·4 由反磁化核的形成和长大决定的矫顽力
    10·5 矫顽力新理论简介
    10·5·1 点缺陷对畴壁的钉扎
    10·5·2 面缺陷对踌壁的钉扎
    10·5·3 在脱溶物或晶体表面上反磁化核的成长
    10·5·3·1 脱溶薄片上的形核场
    10·5·3·2 晶粒表面上的形核场
    10·5·3·3 反磁化核长大的挣脱钉扎场
    10·5·4 窄畴壁与低温下的特大矫顽力
    10·5·4·1 低温磁硬(度)材料的特征
    10·5·4·2 窄畴壁的特点
    10·5·4·3 窄畴壁与缺陷的相互作用
    10·5·4·4 在RnTm金属互化物中,无序置换对窄畴壁的钉扎
    10·5·4·5 窄畴壁的热激活
    10·6 多晶磁性物质内自发磁化强度在空间的分布及剩余磁化强度的计算
    10·6·1 在四种关键的磁化状态下,多晶体的自发磁化强度在空间的分布
    10·6·2 多晶磁性材料中剩余磁化强度的计算
    10·7 永磁性
    10·7·1 标志永磁性能好坏的几个参量
    10·7·2 最大磁能积(B·H)m的理论估计和实际测定
    10·7·3 永磁材料概要
    10·8 矩磁性
    10·8·1 矩磁的一般特性
    10·8·2 提高矩磁材料主要特性的原则
    10·8·2·1 提高剩磁比Rr的原则
    10·8·2·2 缩短开关时间的原则
    10·8·3 矩磁材料概要
    10·9 非晶态合金的技术磁性
    10·9·1 非晶合金条带的技术磁性
    10·9·2 非晶合金的磁畴结构和磁化过程
    习题
    第十一章 永磁体磁路设计原理
    11·1 引言
    11·2 静态磁路中永磁体的设计
    11·2·1 静态磁路对永磁体的要求
    11·2·2 静态磁路的基本方程
    11·2·3 漏磁系数kf的计算
    11·2·4 静态磁路的设计实例
    11·2·4·1 扬声器磁路中磁体的计算,
    11·2·4·2 内磁式电表磁路中磁体的计算
    11·2·4·3 自屏蔽式核磁共振仪磁铁中磁路的计算
    11·2·4·4 磁悬浮轴承中磁体的计算
    11·3 动态磁路中永磁体的设计
    11·3·1 回复曲线、回复磁导率与有用回复能量
    11·3·2 有用回复能量与机械功的关系
    11·3·3 动态磁路的设计举例
    11·3·3·1 牵引磁体和磁力吸盘
    11·3·3·2 磁性偶合器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I 磁学基本公式在MKSA制和CGS制中的表示
    附录II 主要磁学量在两种单位制申的换算表
    附录III 常用物理常数表
    索引
    下册
    第十二章 各向同性的铁磁物质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性质
    第十三章 磁化强度的一致进动和铁磁共振
    第十四章 磁化强度的非一致迸动
    第十五章 亚铁磁共振和反铁磁共振
    第十六章 微波铁氧体器件原理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液晶
    2 液晶相的类别
    3 溶致液晶和生物膜
    4 聚合物液晶
    5 热致液晶
    6 指向矢
    参考文献
    第二章单轴液晶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
    1 形变的描述
    2 自由能密度与弹性常数
    3 对自由能密度g表示式的讨论
    4 弹性转矩密度
    参考文献
    第三章弹性形变量论的应用
    1 丝状液晶的弗雷德里克兹转变I——沿面校列状态到垂直排列
    2 丝状液晶的弗雷德里克兹转变II——沿面校列状态(扭曲)
    3 丝状液晶的弗雷德里克兹转变III——垂面校列状态到平行排列
    4 磁相干长度
    5 扭曲排列丝状液晶盒
    6 磁场对螺旋状液晶的影响I
    7 磁场对螺旋状液晶的影响II
    8 磁场对螺旋状液晶的影响III——方格栅图案
    9 静电场对绝缘丝状和螺旋状液晶的影响
    10 挠曲电效应
    参考文献
    第四章丝状和螺旋状液晶中的缺陷
    1 构成向错的伏尔特拉过程
    2 丝状液晶中的轴向向错线——纹影织构
    3 丝状液晶中的垂直向向错线
    4 丝状液晶中的向错线
    5 丝状液晶中的点向错
    6 螺旋状液晶中的向错——液晶劈
    7螺旋状液晶中的λ,τ和χ向错
    参考文献
    第五章丝状与螺旋状液晶的流体动力学方程
    1 各向同性流体的无耗散流体动力学方程
    1.1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性方程
    1.2动量守恒定律
    1.3熵守恒定律
    1.4能量守恒定律
    2 无耗散条件下的指向矢运动方程
    3 指向矢的彻体力与胁强张量之间的关系
    4 丝状与螺旋状液晶的可逆流体动力学方程
    5 角动量守恒定律
    6.具有耗散的丝状与螺旋状液晶流体动力学方程
    7 丝状和螺旋状液晶的本构方程——粘滞系数
    8 帕柔弟关系式
    9 对粘滞系数数值的限制
    10 丝状液晶的切变粘滞系数
    11 丝状液晶动量守恒与指向矢运动方程的另外形式
    参考文献
    第六章丝状和螺旋状液晶电磁流体动力学
    1 电磁场对流体介质的有质动力
    2 丝状和螺旋状液晶电磁流体动力学方程
    参考文献
    第七章丝状和螺旋状液晶的流动
    1 流速梯度对丝状液晶提向矢排列取向的影响
    2 丝状液晶的切变流体
    3 线状液晶的泊肃叶流动
    4 丝状液晶的库埃特流动I
    5 丝状液晶的库埃特流动II——运动方程的普遍张量形式
    6 丝状液晶从弗雷德晨克兹转变的瞬变效应——扭曲形变
    7 线状液晶从垂面校列到平行排列的瞬变效应——引流效应
    8 丝状液晶从沿面校列到垂直排列的瞬变效应
    9 螺旋状液晶沿螺旋轴方向的流动——平行平板间的流动
    10 螺旋状液晶垂直于螺旋轴方向的切变流动
    参考文献
    第八章丝状和螺旋状液晶中的不稳定性
    1 丝状液晶电流体动力不稳定性的定性描述
    2 负性丝状液晶的一维电流体动力不稳定性理论
    2.1空间电荷及指向矢曲率方程
    2.2直流电场的激发
    2.3交流电场激发——导电方式区
    2.4交流电场激发——介电方式区
    3 丝状液晶的二维电流体动力不稳定性理论
    4 螺旋状液晶的电流体动力不稳定性
    5 丝状液晶的热运流不稳定性流
    5.1沿面校列液晶盒中的热运流不稳定性
    5.2垂面校列液晶盒中的热运流不稳定性
    6 螺旋状液晶中的热机械耦合——雷曼转动现象
    7 丝状液晶的流体动力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九章丝状液晶分子场理论
    1 从分子间相互作用观点讨论自由能密度
    2 有序参数
    3 翁萨克分子场理论
    4 朗道-德燃纳理论
    5 梅尔-邵普平均场理论
    参考文献
    第十章分子场理论的应用
    1 丝状液晶的弹性常数
    2 丝状液晶的相干长度
    3 螺旋状液晶的弹性常数
    4 磁致双折射
    5 丝状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
    6 有序参数的测定
    6.1核磁共振法
    6.2磁化率法
    6.3折射率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丝状液晶和螺旋状液晶的光散射
    1 相关函数,光散射截面
    2 丝状液晶的取向涨落
    3 丝状液晶散射频谱
    4 丝状液晶的散射强度
    5 螺旋状液晶的取向涨落和光散射强度
    6 螺旋状液晶中取向涨落的运动
    7 各向同性相丝状液晶的光散射
    8 各向同性相螺旋状液晶的光散射
    9 螺旋状液晶的光学性质
    10 蓝相液晶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层状液晶和盘形分子液晶
    1 层状液晶的分类
    2 焦点二次曲线积构
    3 层状A相液晶连续体理论——德燃纳模型
    4 层状A相液晶的弗雷德里克兹转变
    5 亥尔福利奚形变
    6 层状A相液晶的涨落与光散射
    7 层状A相液晶的涨落动力学
    8 层状A相液晶的分子场理论
    9 层状A相与丝状相间的相变
    10 层状C相液晶连续体理论
    11 层状C相液晶的弗雷德里克兹转变
    12 层状C相液晶的涨落与光散射
    13 层状C相与层状A相间的相变
    14 盘形分子液晶
    参考文献结论
    第一章 物质的抗敏性和顺磁性
    1·1 原子的壳层结构及其磁性
    1·1·1 原子的壳层结构
    1·1·2 原子磁性及其磁矩的大小
    1·1·3 洪德法则
    1·2 物质的抗磁性
    1·2·1 抗磁性的基本实验事实
    1·2·2 正常抗磁性的理论解释
    1·2·3 金属中电子的抗磁性
    1·2·4 反常抗磁性简单介绍
    1·3 物质的顺磁性
    1·3·1 顺磁性的实验规律和数据
    1·3·2 顺磁性朗之万理论
    1·3·3 顺磁盐中金属离子的磁性
    1·3·4 金属中电子的顺磁性
    1·4 顺磁性量子理论
    1·4·1 哈密顿量
    1·4·2 顺磁磁化率
    1·4·3 与温度有关的顺磁磁化率
    1·4·4 讨论三个具体情况下式(1·82)的结果
    1·5 晶场作用和轨道角动量冻结
    1·5·1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物理图象
    1·5·2 晶体对称性和晶场类型
    1·5·3 晶场作用下3d电子能级分裂
    1·5·4 轨道角动量冻结
    习题第二章 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2·1 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现象
    2·1·1 铁磁物质的基本特点
    2·1·2 铁磁物质申的基本现象
    2·2 铁磁性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2·2·1 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
    2·2·2 “分子场”的本质,高、低温下自发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2·2·3 转变温度附近的比热反常现象
    2·3 “分子场”理论的改进和发展
    2·3·1 海森伯模型和外斯分子场
    2·3·2 小口理论
    2·4 反铁磁性“分子场”理论
    2·4·1 反铁磁性的定域分子场理论
    2·4·2 反铁磁性消失的温度-奈耳温度TN的求得
    2·4·3 温度高于奈耳温度时的性能
    2·4·4 温度低于奈耳温度时的性能
    2·4·5 定域分子场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2·5 亚铁磁性唯象理论
    2·5·1 亚铁磁性的特点
    2·5·2 奈耳亚铁磁性分子场理论
    2·5·3 三角形亚铁磁性磁结构
    2·6 磁结构的多样性
    2·6·1 磁结构的几种类型
    2·6·2 非晶态稀土合金的非共线磁结构
    习题
    第三章 自发磁化的交换作用理论
    3·1 交换作用的物理图象
    3·1·1 氢分子交换模型
    3·1·2 基态能量和电子目旋取向关系
    3·2 海森伯交换模型
    3·2·1 氢分子交换模型的推广
    3·2·2 狄喇克矢量模型方法
    3·2·3 讨论A>0的条件
    3·2·4 自发磁化与温度的关系
    3·3 间接交换作用
    3·3·1 间接交换作用物理图象
    3·3·2 半定量分析
    3·3·3 间接交换作用理论简介
    3·3·4 交换作用的半经验规则
    3·3·5 亚铁磁性物质的间接交换作用
    3·4 稀土金属自发磁化理论
    3·4·1 RKKY理论的物理图象
    3·4·2 RKKY理论简介
    3·4·3 稀土金属自发磁化的多样性
    习题
    第四章 自旋波理论
    4·1 自旋波的物理图象
    4·2 自旋波的半经典理论
    4·3 自旋波的量子力学处理
    4·3·1 基态
    4·3·2 局域在一个格点上的自旋翻转态
    4·3·3 第一激发态的本征解
    4·3·4 几个简单的特例
    4·3·5 近独立近似下的自旋波总能量
    4·3·6 近饱和近似下自旋波的玻色性
    4·4 铁磁体在低温下的热力学性质
    4·4·1 自发磁化强度的T3/2定律
    4·4·2 铁磁体在低温下的比热
    4·4·3 对长波近似的修正
    4·5 H-P自旋波理论与自旋波相互作用
    4·5·1 自旋偏差算符
    4·5·2 自旋偏差算符表象中的哈密顿量
    4·5·3 自旋波算符表象中的哈密顿量
    4·5·4 自旋偏差算符的玻色性
    4·5·5 自旋波的相互作用
    4·6 反铁磁体和亚铁磁体中的自旋波
    4·7 磁偶极作用下的自旋波色散谱
    4·8 体非均匀体系中的自旋波
    4·9 自旋波的实验研究
    4·9·1 用共振方法研究自旋波
    4·9·2 散射方法测量目旋波
    习题
    第五章 金屈磁性的能带模型理论
    5·1 能带模型的物理图象
    5·1·1 过渡金属3d,4s电子能带结构
    5·1·2 能带理论对铁磁性自发磁化的解释
    5·1·3 Fe,Co,Ni能带的具体计算结果
    5·2 斯托纳能带模型
    5·2·1 磁性和非磁性的条件
    5·2·2 自发磁化与温寞的关系
    5·2·3 赫巴德模型
    5·2·4 电子交换-关联势χα
    5·2·5 dl-di 交换极化模型
    5·3 过渡金属合金的磁性
    5·3·1 合金中基质元素能带的变化
    5·3·2 基质元素申费密能级
    5·3·3 杂质原子对正、负带的影响
    第六章 格林函数方法
    6·1 预备知识
    6·1·1 系综
    6·1·2 正则系综
    6·1·3 狄喇克δ函数
    6·1·4 阶跃函数θ(t)
    6·1·5 三种绘景
    6·2 格林涵数与关联函数
    6·2·1 问题的提出
    6·2·2 格林函数
    6·2·3 关联函数
    6·2·4 傅里叶变换
    6·2·5 谱定理和色散关系
    6·2·6 格林函数的运动方程
    6·3 S=1/2铁磁体系的磁化强度
    6·3·1 运动方程
    6·3·2 时间傅里叶变换
    6·3·3 空间傅里叶变换
    6·3·4 计算关联函数
    6·3·5 自发磁化强度
    6·4 不同温度范围的磁特性
    6·4·1 实验规律
    6·4·2 低温下的自发磁化
    6·4·3 相变点附近的自发磁化
    6·4·4 顺磁相的磁化率
    6·4·5 任意自旋的铁磁体系
    参考文献
    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