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将围绕着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项目展开与实施将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坚持产学研结合,以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设备监测诊断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与生产实践紧密合作,为高等工程教育从封闭的校内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积累经验,并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上进行研究与探索。
样章试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振动原理 1 第一节绪论 1 第二节定义和术语 2 第三节基本运动 17 第四节向量和调制 20 习题 23
第二章 数据采集 25 第一节简介 25 第二节信号的类型 25 第三节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26 第四节模入信号的连接方式 28 第五节数据采集( DAQ)卡 31 第六节数据采集软件 34 第七节不良数据的识别 34 第八节接近传感器 39 习题 40
第三章 信号处理 42 第一节有效值、峰值检测 42 第二节模拟量 /数字量转换 45 第三节模拟采样采样定理(抗混迭采样频率采样长度频率分辨率带宽) 47 第四节傅里叶变换( FFT计算) 50 第五节时间窗 54 第六节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 56 第七节降噪(平均,同步) 57 第八节动态范围 60
录
第九节频谱图像 61 习题 65
第四章 状态监测 67 第一节计算机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67 第二节机器评价与优先次序排列 70 第三节监测方案设计 71 第四节报警设置:窄带、包络 73 第五节基线评估、趋势分析 74 第六节巡检路径规划 76 第七节可选用的技术 76 第八节故障状态识别 81 习题 82
第五章 故障分析 84 第一节谱分析、谐波、边带 84 第二节质量不平衡 89 第三节不对中 92 第四节机械松动 96 第五节轴承缺陷:滚动元件、轴颈 99 第六节电动机缺陷 107 第七节齿轮箱分析 111第八节共振与临界转速 119 第九节一般故障识别 120 习题 127
第六章 校对运作 129 第一节轴系对中 129 第二节现场平衡 133 第三节更换机器部件 140 第四节隔振及阻尼 158 第五节共振控制 163 第六节基本维修运作 164 习题 174
第七章 设备知识 176 第一节电动机、发电机及其拖动 176 第二节泵类、风机 177 第三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 180 第四节压缩机 183 第五节往复机械 184 第六节轧钢机、造纸机、其他流程设备 186 第七节金属切屑机床 189 第八节结构、管系 191 第九节齿轮、齿轮箱 199 第十节滚动轴承 201 第十一节滑动轴承 204 第十二节联轴器、皮带 205 习题 209
第八章 验收与测试 211 第一节测试方法 212 第二节技术规范和标准 219 第三节验收报告 220
第九章 设备测试及诊断 224 第一节模态分析 224 第二节冲击脉冲测试 235 第三节扭转振动 237 第四节瞬态分析 239 第五节两通道信号互相关性 240 习题 240
第十章 参考标准 243 第一节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的相关标准文件 243 第二节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的相关标准 245 第三节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 246
第十一章 作出报告及编写文件 252 第一节作出报告及编写文件的要求 252 第二节作出报告及编写文件的内容 252 第三节作出报告及编写文件的格式 253 第四节做出报告及编写文件的管理 253 第五节状态监测与振动诊断工作的任务 253 第六节状态监测报告 254 第七节振动诊断报告 254
第十二章 故障烈度确定 261 第一节基本概念 261 第二节振动烈度标准 263 第三节振动烈度指标的故障判断应用实例 265
第十三章 转子/轴承动力学 272 第一节转子动力学特性 272 第二节滑动轴承动力学特性 275 第三节转轴弯曲的故障机理与诊断 276 第四节喘振机理与诊断 278
参考文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