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化学 > 分析化学 >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
  • 书号:9787030262257
    作者:张云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56
    字数:317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28
  • 所属分类:O65 分析化学
  • 定价: ¥48.00元
    售价: ¥37.9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共计8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分类、计算模型及测定原理,影响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沉淀、酸碱、氧化还原及氟唱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原理与应用,生成函数法在配合物或酸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及控制电位滴定法在氨基酸测定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分析化学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1章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况
    1.1 引言
    1.2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1.3 控制体积滴定法
    1.3.1 线性滴定法
    1.3.2 单点滴定法
    1.3.3 双点滴定法
    1.3.4 控制体积滴定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1.4 控制电位滴定法
    1.4.1 计算模型
    1.4.2 测定原理
    1.4.3 滴定波谱的概念
    1.4.4 k或ki的物理意义
    1.5 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1.5.1 滴定形式的差异
    1.5.2 分析依据的差异
    1.5.3 计算模型的差异
    1.5.3 计算模型的差异
    1.5.5 标准溶液(或校正溶液)的差异
    1.5.6 电位误差对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影响
    1.6 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进展
    1.7 本书涉及的计算方法
    1.8 本书所介绍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误差分析
    2.1 关于计算滴定分析法误差分析的概述
    2.2 控制体积滴定法的误差分析
    2.2.1 电位测定误差对结果误差的影响与滴定分数的关系
    2.2.2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
    2.2.3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随α变化的原因
    2.2.4 影响控制体积滴定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其他因素
    2.3 控制电位滴定法的误差分析
    2.3.1 电位控制误差及滴定剂体积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
    2.3.2 多组分体系的测定误差与比例系数的关系
    2.3.3 滴定曲线差异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
    2.3.4 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2.3.5 控制电位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滴定反应或滴定形式需考虑的因素
    第3章 沉淀计算滴定法
    3.1 关于沉淀计算滴定法的概述
    3.2 关于沉淀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的讨论
    3.2.1 [Ag+]和[X-]的模拟计算
    3.2.2 计算模型的不同形式、使用条件及可做的工作
    3.3 沉淀线性滴定法的应用
    3.3.1 待测物质浓度和条件溶度积常数的同时测定
    3.3.2 滴定剂和待测物质浓度的同时测定
    3.4 沉淀单点滴定法的应用
    3.4.1 测定原理
    3.4.2 滴定位置的选择
    3.4.3 方法的适用对象
    3.4.4 应用实例
    3.4.5 关于pKsp<9的滴定体系的讨论
    3.4.6 Ag+的测定
    3.5 沉淀双点滴定法的应用
    3.5.1 测定原理
    3.5.2 滴定位置及滴定剂增量的选择
    3.5.3 方法的适用对象
    3.5.4 应用实例
    3.5.5 Ag+的测定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酸碱计算滴定法
    4.1 关于酸碱计算滴定法的概述
    4.2 酸碱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
    4.2.1 [H+]与E的关系
    4.2.2 溶液中的平衡关系
    4.2.3 线性滴定法的计算模型
    4.2.4 用E表示的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
    4.2.5 单点滴定法计算式
    4.2.6 双点滴定法计算式
    4.2.7 控制电位滴定法计算模型
    4.3 酸碱线性滴定法的应用
    4.3.1 单纯形最优化法在酸碱线性滴定法测定中的应用
    4.3.2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滴定剂和待测酸浓度同时测定中的应用
    4.3.3 线性最小二乘法在酸浓度和条件质子化常数同时测定中的应用
    4.3.4 线性最小二乘法在滴定剂和待测酸浓度同时测定中的应用
    4.3.5 关于酸碱线性滴定法的小结
    4.4 酸碱单点滴定法的应用
    4.4.1 测定原理
    4.4.2 单元酸单点滴定法的应用
    4.4.3 多元酸单点滴定法的应用
    4.5 酸碱双点滴定法的应用
    4.5.1 测定原理
    4.5.2 单元酸双点滴定法的应用
    4.5.3 多元酸双点滴定法的应用
    4.5.4 关于酸碱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小结
    4.6 单元酸单点滴定法的误差分析
    4.6.1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6.2 酸的质子化常数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6.3 水的质子自递常数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6.4 各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综合影响的小结
    4.6.5 关于单点滴定法的进一步讨论
    第5章 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
    5.1 关于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的概述
    5.2 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
    5.2.1 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
    5.2.2 单点滴定法计算式
    5.2.3 双点滴定法计算式
    5.3 氧化还原线性滴定法的应用
    5.3.1 Ce4+和Fe(Ⅱ)的同时测定
    5.3.2 Fe(Ⅲ)和Fe(Ⅱ)的同时测定
    5.4 氧化还原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应用
    5.4.1 测定原理
    5.4.2 滴定位置对单点滴定法的影响
    5.4.3 滴定位置及滴定剂增量对双点滴定法的影响
    5.4.4 电位系统误差的影响
    5.4.5 Fe(Ⅲ)浓度的影响
    5.4.5 Fe(Ⅲ)浓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
    6.1 关于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概述
    6.2 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
    6.2.1 相关的关系式
    6.2.2 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的导出
    6.2.3 控制电位滴定法计算模型的导出
    6.3 乙醇-水溶液中线性滴定法对铝的测定
    6.3.1 测定原理
    6.3.2 溶液pH的选择
    6.3.3 乙醇浓度的影响
    6.3.4 条件累积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
    6.3.5 应用实例
    6.3.6 方法存在的问题
    6.4 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铁及镓单种离子的测定
    6.4.1 测定原理
    6.4.2 溶液pH的选择
    6.4.3 低pH条件下控制电位滴定法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可行性
    6.4.4 氟离子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羟基配位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6.4.5 应用实例
    6.5 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和铁或铝和镓混合离子的同时测定
    6.5.1 测定原理
    6.5.2 溶液pH的选择
    6.5.3 非平衡状态下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和铁同时测定的可行性
    6.5.4 铝和镓同时测定中误差大小的相对关系
    6.5.5 应用实例
    6.6 其他配位滴定体系的计算模型
    6.7 基于氟-铝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电位法对铝测定的初步探讨
    6.7.1 问题的引出
    6.7.2 式(6-86)的导出
    6.7.3 铝氟浓度比对m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
    6.7.4 式(6-86)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6.7.5 误差的分布规律
    6.7.6 动力学电位法对反应速率的要求
    6.7.7 实验条件的控制
    6.7.8 方法存在的问题
    6.7.9 方法与计时电位法的区别和联系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
    7.1 关于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应用的概述
    7.2 生成函数法对稳定常数测定的基本原理
    7.2.1 生成函数的定义
    7.2.2 生成函数法的基本关系式
    7.2.3 生成函数与滴定剂体积及配位剂浓度或氢离子浓度的关系
    7.2.4 配位剂平衡浓度的测定方法
    7.2.5 测定步骤
    7.2.6 生成函数法的特点
    7.3 生成函数法在配合物或酸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
    7.3.1 氟-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7.3.2 氨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7.3.3 多元酸稳定常数的测定
    7.4 分段拟合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
    7.4.1 分段拟合生成函数法的基本原理
    7.4.2 应用实例
    7.5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
    7.5.1 生成函数与分布系数的关系
    7.5.2 半整数生成函数的定义
    7.5.3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计算式的导出
    7.5.4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的测定原理
    7.5.5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的使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7.5.6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使用条件的物理意义
    7.5.7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的应用实例
    7.6 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概念及其在半整数生成函数法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7.6.1 定义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目的
    7.6.2 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定义及意义
    7.6.3 等分布准生成函数与半整数生成函数的关系
    7.6.4 半整数生成函数与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误差Δn/n
    7.6.5 稳定常数测定误差ΔK/K与Δn/n的关系
    7.6.6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对最小稳定常数差值ΔpKmin的要求
    7.6.7 稳定常数测定误差的估计
    7.7 关于生成函数法的进一步讨论
    7.7.1 生成函数与分布系数关系的推导
    7.7.2 数据采集位置的选择
    7.7.3 分段拟合生成函数法或半整数生成函数法对配合物或酸稳定性的要求
    7.7.4 各种生成函数法特点的比较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控制电位滴定法在氨基酸测定中的应用
    8.1 关于氨基酸测定的概述
    8.1.1 氨基酸的基本概况
    8.1.2 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及等电点的计算
    8.1.3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8.1.4 本章所介绍的内容
    8.2 传统滴定分析法测定氨基酸的可行性
    8.2.1 氨基酸测定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8.2.2 酸性氨基酸测定的可行性
    8.2.3 碱性氨基酸测定的可行性
    8.2.4 中性氨基酸测定的可行性
    8.2.5 传统滴定分析法测定氨基酸的可行性小结
    8.3 控制电位滴定法测定单种氨基酸
    8.3.1 测定对象的选择
    8.3.2 可以考虑的滴定形式
    8.3.3 最佳滴定形式的选择
    8.3.4 单种氨基酸测定的应用实例
    8.3.5 CO2对控制电位滴定法的影响
    8.4 控制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合氨基酸
    8.4.1 测定对象的选择
    8.4.2 最佳滴定形式的选择
    8.4.3 混合氨基酸测定的应用实例
    8.4.4 关于最佳滴定形式滴定曲线的进一步讨论
    8.5 本章小结
    附录A 第4章中的有关附表
    附录B 第8章中的有关附图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