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自然地理 > 水土保持学前沿

浏览历史

水土保持学前沿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水土保持学前沿
  • 书号:9787030435071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
    字数:
    语种:
  • 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
  • 定价: ¥88.00元
    售价: ¥88.0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立足于水土保持学最新理论研究和学科前沿,分11个专题,系统地阐述了当今水土保持学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今后水土保持的学科发展与实践经验推广起到推动作用。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1章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机理1
    1.1引言1
    1.2根系增强理论2
    1.2.1根土相互作用3
    1.2.2黏聚力与根系增强作用4
    1.2.3根增强作用模型5
    1.3加筋理论8
    1.4锚固理论9
    1.5研究展望10
    1.5.1根系形态研究 10
    1.5.2深入研究根土界面的摩擦作用10
    1.5.3根系增强土体作用演化过程10
    1.5.4稳定性分析10
    参考文献10
    第2章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流域治理原理与技术13
    2.1引言13
    2.2生态清洁小流域概述13
    2.2.1概念和内涵13
    2.2.2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14
    2.2.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联系与区别46
    2.3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17
    2.3.1生态清洁小流域17
    2.3.2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17
    2.3.3生态清洁小流域主要治理措施19
    2.4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与评价26
    2.4.1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26
    2.4.2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27
    2.4.3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标准28
    2.5生态清洁小流域管理28
    2.5.1组织管理28
    2.5.2运行技术管理29
    2.6结语与讨论29
    参考文献29
    第3章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30
    3.1引言30
    3.1.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来由及提出30
    3.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发展历程31
    3.1.3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科学意义32
    3.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模式33
    3.2.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理33
    3.2.2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模式39
    3.3结语与讨论49
    参考文献50
    第四章 山地侵蚀灾害防治原理与技术51
    4.1引言51
    4.2山地灾害的基本知识52
    4.2.1山地灾害的概念和成因52
    4.2.2山地灾害的特征与分类 54
    4.2.3山地灾害的防治55
    4.2.4山地灾害研究的基本内容56
    4.3山地灾害的发生条件56
    4.3.1滑坡的形成条件56
    4.3.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57
    4.3.3山洪的形成条件59
    4.4山地灾害的防治技术体系60
    4.4.1山地灾害的预防60
    4.4.2山地灾害的预测预警技术60
    4.4.3山地灾害的防治措施技术62
    4.5结语与讨论64
    参考文献65
    第5章城市与平原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67
    5.1引言67
    5.2城市水土保持67
    5.2.1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67
    5.2.2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与评价68
    5.2.3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与实践70
    5.2.4存在问题与挑战71
    5.3平原水土保持72
    5.3.1平原水土保持的概念与内涵72
    5.3.2平原水土流失危害及成因分析72
    5.3.3平原水土流失的类型和特点74
    5.3.4平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75
    5.3.5平原水土保持对策和建议76
    参考文献78
    第6章石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79
    6.1引言79
    6.1.1喀斯特地貌及石漠化的概念79
    6.1.2喀斯特石漠化现状与分布79
    6.1.3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与危害81
    6.1.4石漠化防治现状82
    6.2石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82
    6.2.1石漠化防治原理82
    6.2.2石漠化分区治理83
    6.2.3石漠化防治技术87
    6.3结语与展望95
    6.3.1结论95
    6.3.2展望96
    参考文献96
    第七章防沙治沙技术模式98
    7.1引言98
    7.2中国沙化土地治理分区99
    7.2.1干旱沙漠类型区99
    7.2.2高寒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100
    7.2.3半干旱沙地及沙化土地类型区101
    7.2.4半干旱?半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103
    7.2.5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103
    7.3防沙治沙技术体系104
    7.3.1植物措施104
    7.3.2物理治沙措施118
    7.3.3化学治沙措施119
    7.3.4保护性耕作措施122
    第8章水土保持与PM2.5防治原理与技术128
    8.1引言128
    8.2城市PM2.5基本问题129
    8.2.1PM2.5的定义129
    8.2.2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29
    8.3城市PM2.5来源130
    8.3.1PM2.5自然来源130
    8.3.2PM2.5人为来源130
    8.3.3PM2.5的源解析130
    8.4PM2.5监测设备及结构130
    8.4.1PM2.5分离131
    8.4.2PM2.5测定131
    8.5城市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132
    8.5.1森林植被调控PM2.5等颗粒物机理132
    8.5.2森林阻滞吸附PM2.5等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关系132
    8.5.3森林对于PM2.5等颗粒物调控作用132
    8.5.4影响森林调控PM2.5等颗粒物的影响因素135
    8.5.5森林调控PM2.5等颗粒物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136
    8.6城市水土保持调节PM2.5的功能136
    8.6.1城市水土保持生物措施137
    8.6.2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临时措施137
    8.7防控PM2.5的城市水土保持政策138
    8.7.1本地尘138
    8.7.2外来尘139
    8.7.3水土保持建议树种选择139
    8.8展望140
    参考文献141
    第九章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量计算144
    9.1引言144
    9.1.1保持和涵养水源功能144
    9.1.2保持和改良土壤功能145
    9.1.3固碳供氧功能146
    9.1.4净化空气功能146
    9.1.5防风固沙功能146
    9.1.6生物多样性功能146
    9.2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支撑理论147
    9.3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148
    9.3.1指标选取的原则148
    9.3.2指标及指标体系149
    9.4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方法149
    9.4.1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149
    9.4.2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测算结果151
    9.5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与计算方法152
    9.5.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52
    9.5.2水土保持农业措施159
    9.5.3水土保持林草措施164
    9.5.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166
    9.5.5小结169
    9.6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量估算方法171
    9.6.1保持与改良土壤价值量估算方法171
    9.6.2保持和涵养水源价值估算方法171
    9.6.3固碳制氧价值估算方法172
    9.6.4防风固沙价值估算方法172
    9.6.5净化空气价值估算方法172
    9.6.6生物多样性价值估算方法172
    9.6.7小结173
    9.7总结174
    参考文献174
    第10章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理与方法176
    10.1引言176
    10.1.1水土流失的危害176
    10.1.2水土保持的作用177
    10.1.3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分类178
    10.1.4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178
    10.2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原理与方法181
    10.2.1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181
    10.2.2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机制184
    10.2.3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分区及补偿要素188
    10.2.4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法律政策体系190
    10.3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193
    10.3.1主要结论193
    10.3.2对策建议194
    参考文献195
    第11章水土保持3S技术原理与方法197
    11.1引言197
    11.2GIS原理与方法198
    11.2.1GIS组成198
    11.2.2GIS空间数据结构198
    11.2.3GIS数据输入199
    11.2.4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201
    11.2.5空间信息查询202
    11.2.6空间分析202
    11.3遥感技术原理与方法205
    11.3.1遥感系统的组成与类型206
    11.3.2电磁波与光谱特征207
    11.3.3遥感成像原理207
    11.3.4遥感图像处理208
    11.3.5R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211
    11.4GPS原理与方法212
    11.4.1全球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213
    11.4.2基本定位原理213
    11.4.3GPS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分类215
    11.4.4GP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215
    11.5结语与讨论216
    参考文献21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