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色彩学 (第二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色彩学 (第二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色彩学 (第二版)
  • 书号:7030180593
    作者:程杰铭 陈夏洁 顾凯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68
    字数:384
    语种:汉语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 所属分类:TS8 印刷工业
  • 定价: ¥29.00元
    售价: ¥22.91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色彩学是印刷行业和电子出版的基础理论,涉及色度学、网点理论、图像处理、印刷工艺等多门学科。本书从物理学、生理学、印刷学等方面,着重论述了色度学和光度学的基本理论、色彩的性质、混合规律、色彩的呈色机制和表示方法。内容包括印刷领域中印刷前和印刷中的视频色彩、印刷色彩等方面的颜色相加、颜色相减规律,颜色的分解、传递、合成原理,以及网点呈色机制、灰成分替代、灰平衡原理和印刷过程中色彩与印刷材料、印刷工艺关系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印刷工程、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广告、印前制作、印刷等专业人员阅读与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第一章 光与颜色视觉

    1.1  可见光

    1 .1 .1  光的性质

    1 .1 .2  光与色的关系

    1.2  色彩的三属性

    1 .2 .1  色相

    1 .2 .2  明度

    1 .2 .3  饱和度

    1 .2 .4  色彩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1.3  眼睛与视觉

    1 .3 .1  眼球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1 .3 .2  明视觉与暗视觉

    1 .3 .3  光谱光视效率

    1 .3 .4  视觉功能

    1.4  物体与颜色

    1 .4 .1  物体与颜色的分类

    1 .4 .2  彩色物体与选择性吸收

    1 .4 .3  消色物体与非选择性吸收

    1 .4 .4  影响物体颜色的因素

    1.5  颜色视觉

    1 .5 .1  颜色辨认

    1 .5 .2  颜色对比

    1 .5 .3  颜色适应

    1 .5 .4  颜色恒定

    1 .5 .5  色觉缺陷

    1.6  颜色视觉理论

    1 .6 .1  三色学说

    1 .6 .2  对立学说

    1 .6 .3  阶段学说

    第二章 色彩视觉设计与印刷适性

    2.1  色彩的心理

    2 .1 .1  色彩的联想

    2 .1 .2  色彩的视觉心理感受

    2 .1 .3  色彩的情感表现

    2 .1 .4  色彩的象征性

    2 .1 .5  色彩的喜好

    2.2  色彩的对比

    2 .2 .1  色相对比

    2 .2 .2  明度对比

    2 .2 .3  纯度对比

    2 .2 .4  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空间的关系

    2.3  色彩的调和

    2 .3 .1  色彩调和

    2 .3 .2  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

    2.4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传达

    2 .4 .1  色彩的功能价值

    2 .4 .2  色彩传达要素

    2 .4 .3  色彩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5  色彩设计与印刷适性

    2 .5 .1  影响色彩印刷适性的主要因素

    2 .5 .2  色彩印刷适性与色彩选择

    2 .5 .3  报纸色彩质量与色彩选择

    2 .5 .4  柔印包装印刷的色彩选择

    第三章 颜色的混合

    3.1  色光混合

    3 .1 .1  色光三原色

    3 .1 .2  色光加色混合

    3 .1 .3  色光加色法的类型

    3 .1 .4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3.2  色料混合

    3 .2 .1  色料三原色

    3 .2 .2  色料减色混合

    3 .2 .3  色料减色法的类型

    3.3  色光混合与色料混合的比较

    第四章 光源及其颜色特性

    4.1  光度学基础

    4 .1 .1  辐射量度学与光度学

    4 .1 .2  光度学有关物理量

    4.2  光源的色温

    4 .2 .1  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4 .2 .2  绝对黑体的辐射

    4 .2 .3  光源的色温和相关色温

    4.3  CIE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4 .3 .1  CIE 标准照明体A 、B 、C 、D

    4 .3 .2  CIE 标准光源A 、B 、C

    4 .3 .3  标准照明体D 的确定和模拟

    4.4  光源的显色性及其定量评价

    4 .4 .1  光源的显色性

    4 .4 .2  显色的定量评价方法

    4 .4 .3  显色指数

    4.5  印刷照明光源和观察条件

    第五章 色度学基础

    5.1  颜色方程

    5 .1 .1  颜色匹配

    5 .1 .2  颜色方程

    5 .1 .3  色度坐标和色度图

    5 .1 .4  颜色相加原理

    5.2  CIE 标准色度系统

    5 .2 .1  CIE 1931 标准色度学系统

    5 .2 .2  CIE 1964 补充标准色度学系统

    5.3  CIE 色度计算方法

    5 .3 .1  色度坐标的计算

    5 .3 .2  主波长与色纯度的计算

    5 .3 .3  颜色相加的计算

    5.4  CIE 均匀颜色空间

    5 .4 .1  CIE 1960 均匀色度标尺图

    5 .4 .2  CIE 均匀颜色空间

    5.5  色差公式的发展

    5 .5 .1  CMC(l:c)色差公式

    5 .5 .2  CIE 94 色差公式

    5 .5 .3  CIE DE 2000 色差公式

    5.6  颜色测量和测色仪器

    5 .6 .1  颜色测量

    5 .6 .2  测色仪器

    第六章 视频色彩与传递

    6.1  视频色彩概述

    6 .1 .1  视频三基色

    6 .1 .2  视频色彩的相加混色

    6 .1 .3  彩色电视制式与色彩混合

    6 .1 .4  大面积着色原理、高频混合原理和恒亮度原理

    6.2  电视系统中色彩的分解、传递与重现

    6 .2 .1  景物色彩的分解及三基色信号的形成

    6 .2 .2  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6 .2 .3  景物色彩的重现

    6.3  电子显示器及其色彩显示原理

    6 .3 .1  彩色CRT 显示器

    6 .3 .2  液晶显示器及其色彩显示原理

    6.4  视频节目的色彩设计

    6 .4 .1  色彩基调的选择

    6 .4 .2  环境色彩的运用

    6 .4 .3  字幕色彩的处理

    6 .4 .4  视频节目的色光照明

    6 .4 .5  镜头景别与画面色彩构图

    6 .4 .6  镜头间的色彩组接

    第七章 颜色的表示

    7.1  颜色的命名

    7 .1 .1  颜色的系统命名法

    7 .1 .2  颜色的习惯命名法

    7.2  颜色空间

    7 .2 .1  RGB 颜色空间

    7 .2 .2  CMYK 颜色空间

    7 .2 .3  HSB 颜色空间

    7 .2 .4  Lab 颜色空间

    7 .2 .5  颜色空间的转换

    7.3  印刷色谱表示法

    7.4  孟塞尔颜色系统

    7 .4 .1  孟塞尔颜色空间

    7 .4 .2  孟塞尔新标系统

    7.5  其他颜色表示法

    7 .5 .1  中国颜色体系

    7 .5 .2  奥斯瓦尔德颜色空间

    7 .5 .3  CC5000 、NCS 和OSA 匀色标

    7.6  同色异谱颜色

    7 .6 .1  同色异谱颜色的概念

    7 .6 .2  颜色的同色异谱性的评价

    7 .6 .3  颜色的同色异谱差异

    7.7  色貌模型

    第八章 色彩管理

    8.1  色彩管理的原理

    8 .1 .1  色彩管理的原理和作用

    8 .1 .2  色彩管理的组成部分

    8 .1 .3  色彩管理的步骤

    8.2  特性文件的创建

    8 .2 .1  特性文件的概念

    8 .2 .2  特性文件的创建

    8.3  色彩管理系统

    8 .3 .1  色彩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8 .3 .2  常见的色彩管理软件

    第九章 色彩的分解

    9.1  彩色原稿

    9 .1 .1  彩色原稿的色彩特征

    9 .1 .2  彩色原稿的质量要求

    9 .1 .3  透射原稿的复制适性处理

    9.2  色彩分解

    9 .2 .1  色彩分解

    9 .2 .2  分色误差

    9 .2 .3  颜色的校正

    第十章 色彩的传递

    10.1  网点的意义和作用

    10 .1 .1  网点的意义

    10 .1 .2  网点的作用

    10 .1 .3  网点的种类

    10.2  调幅网点

    10 .2 .1  调幅网点的形状和识别

    10 .2 .2  调幅网点的角度

    10 .2 .3  调幅网点线数的选择

    10.3  调频网点

    10 .3 .1  调频网点的特点

    10 .3 .2  调频网点扫描分辨率的选择

    10.4  调幅调频网点

    10 .4 .1  爱克发的Sublima 网点技术

    10 .4 .2  网屏的Spekta 网点技术

    10 .4 .3  艾司科的莫内网点加网技术

    10 .4 .4  柯达的Staccato 网点技术

    10.5  颜色的光学密度

    10 .5 .1  光学密度的种类

    10 .5 .2  多色叠合的密度

    第十一章 色彩的合成

    11.1  印刷品的呈色机制

    11 .1 .1  网点呈色的物理过程

    11 .1 .2  网点呈色的生理过程

    11 .1 .3  纽介堡方程

    11.2  印刷色序

    11 .2 .1  色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11 .2 .2  选择色序的原则

    11 .2 .3  四色印刷的色序安排

    11.3  印刷灰平衡

    11 .3 .1  灰平衡和灰平衡曲线

    11 .3 .2  影响灰平衡的因素

    11.4  灰成分替代

    11 .4 .1  灰成分替代的由来

    11 .4 .2  灰成分替代的原理

    11 .4 .3  灰成分替代

    11 .4 .4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灰成分替代工艺

    第十二章 印刷对色彩再现的影响

    12.1  纸张对色彩再现的影响

    12.2  油墨对色彩再现的影响

    12 .2 .1  三原色油墨的特性

    12 .2 .2  彩色印刷品对油墨的要求

    12.3  印刷工艺对色彩再现的影响

    12 .3 .1  网点大小与色彩

    12 .3 .2  墨层厚度与色彩

    13 .3 .3  叠印率与色彩

    主要参考书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