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宇宙线天体物理学实验和理论基础

浏览历史

宇宙线天体物理学实验和理论基础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宇宙线天体物理学实验和理论基础
  • 书号: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456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P35 空间物理
  • 定价: ¥4.75元
    售价: ¥3.75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宇宙线天体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八章,第1-4章为基本理论,第5,6章为实验基础,第7,8章为统计方法,本书可供从事宇宙线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太阳物理、宇宙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空间宇宙线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1 宇宙等离子体的特性
    §2 宇宙辐射——信息源
    2.1 初级宇宙线的能量和核组成
    2.2 宇宙线的时间变化和起源问题
    2.3 宇宙线通过地球大气层,关联系数和气象效应
    2.4 地磁场对宇宙线的影响
    §3 宇宙线和空间物质的相互作用
    3.1 宇宙线碎裂
    3.2 核相互作用形成次级粒子
    3.3 固态物质(星体、行星、星状云、陨石和尘埃)对宇宙线的吸收
    3.4 通过宇宙空间的宇宙辐射核子的电离能量损失
    3.5 电子的电离和轫致辐射损失
    §4 宇宙线与光子场的相互作用
    4.1 核和光子场的相互作用
    4.2 电子与光子场的相互作用
    §5 与磁场相互作用时宇宙线能量的变化
    5.1 宇宙辐射粒子在磁场中引起的磁轫致辐射能量损失
    5.2 与运动磁场相互作用时粒子的加速和减速
    §6 宇宙线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非均匀磁场对它们的散射
    6.1 宇宙线粒子在冻结于运动等离子体中的规则磁场中的运动
    6.2 简单形式的非均匀磁场下宇宙粒子散射的初级模式
    6.3 单一尺度孤立磁云型非均匀磁场散射时的输运自由程
    6.4 多尺度不均匀磁场散射时粒子的输运自由程
    6.5 云型磁非均匀场连续谱粒子散射时的输运自由程
    6.6 某些简单模式的非均匀场散射时粒子输运自由程
    6.7 在非均匀场中考虑漂移时粒子散射的输运自由程
    6.8 存在规则背景场散射时粒子的输运自由程
    §7 宇宙线的磁捕获
    7.1 存在非均匀场时规则磁场的捕获
    7.2 非规则磁场的捕获
    7.3 混合型捕获
    7.4 捕获区的力学性质和捕获辐射的强度变化
    §8 宇宙线对外空环境的影响
    8.1 宇宙线对磁化等离子体施加的压力
    8.2 宇宙线对磁化等离子体结构的可能影响
    8.3 低能宇宙线粒子使宇宙等离子体电离和加热
    第二章 宇宙线传播
    §9 用动力学方程描述宇宙线的传播
    9.1 磁场涨落现象
    9.2 弱规则场和各向同性无规场下的动力学方程
    9.3 等离子体速度涨落时宇宙线传播的动力学方程
    9.4 考虑等离子体的无规则电场时宇宙线传播的动力学方程
    9.5 在弱湍动的磁化等离子体中(其中有强规则场和Alfvén振荡)宇宙线传播的动力学方程
    9.6 在动量空间的扩散
    9.7 低能宇宙线的各向异性传播
    9.8 扩散近似
    9.9 宇宙线在行星际传播时的涨落现象
    §10 各向异性扩散近似
    10.1 一般方程的推导
    10.2 银河臂中的传播情况
    10.3 行星际空间的传播情况
    10.4 各向异性扩散近似的应用范围
    第三章 宇宙线加速机制
    §11 统计加速机制
    11.1 粒子与运动磁云相碰撞的Fermi统计加速机制
    11.2 重核的注入和优先加速问题
    11.3 加速粒子谱
    11.4 等离子体湍流的加速机制
    §12 规则加速机制
    12.1 感应加速机制
    12.2 激波引起的加速机制
    12.3 磁捕获区崩溃的粒子加速
    12.4 靠近磁场零线的累积加速机制
    §13 在各种宇宙天体中宇宙线的加速
    13.1 太阳上击波对粒子的加速
    13.2 太阳上等离子体湍动对粒子的加速
    13.3 太阳上磁场耗散机制引起的粒子加速
    13.4 在行星际空间太阳宇宙线的附加的统计加速
    13.5 捕获区中在太阳上被加速粒子的迁移和在行星际空间介质粒子的加速
    13.6 在超新星爆发时激波对宇宙线的加速
    13.7 脉冲星旋转时宇宙线的加速
    §14 在源中宇宙线谱的形式
    14.1 根据实验资料划分宇宙线的类型
    14.2 D(Ek)∝E#类型谱的形式
    14.3 D(R)∝R﹣r类型谱的形式
    14.4 D(R)∝e﹣R/R0类型谱的形式
    14.5 当加速粒子和外部磁场之间压力相等时的宇宙线谱
    第四章 宇宙线变化——研究空间的一种方法
    §15 宇宙线变化研究的简史
    15.1 宇宙线变化研究历史中的五个时期
    15.2 第一期(1926-1935年)
    15.3 第二期(1936-1950年)
    15.4 第三期(1951-1956年)
    15.5 第四期(1957-1963年)
    15.6 第五期(1964年开始)
    §16 苏联宇宙线变化的研究情况
    §17 宇宙线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7.1 研究宇宙线变化中的困难和克服它们的途径
    17.2 不考虑相互干涉效应时宇宙线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7.3 宇宙线变化的类型
    §18 考虑各种效应可能相互干涉时变化的分类
    §19 宇宙线的地球变化性质
    19.1 两类宇宙线的地球变化
    19.2 大气起源的宇宙线变化性质
    19.3 地磁起源的宇宙线变化性质
    §20 宇宙线地球外变化的性质
    20.1 地球外变化的三个亚类
    20.2 第一亚类——在行星际空间中银河宇宙线的调制
    20.3 第二亚类——太阳宇宙线的产生和传播
    20.4 第三亚类——银河起源的变化
    第五章 测量宇宙线的变化、能谱和核组成的直接方法
    §21 世界台站网、人造卫星和火箭是宇宙线天体物理的实验基础
    21.1 连续记录的主要要求
    21.2 实验方法及其特性
    21.3 仪器的全球分布情况和观测台站的地磁截止刚度
    21.4 世界台站网的渐近方向
    §22 计数管望远镜
    22.1 计数管望远镜的特点
    22.2 用作连续记录的计数管
    22.3 计数管望远镜的电子线路
    22.4 计数管望远镜的各种几何形状
    22.5 供给计数管的高压电源
    22.6 计数管望远镜中自动记录宇宙线爆发的装置
    22.7 计数管望远镜工作的自动监督
    22.8 排除宇宙线望远镜中的漏计数和偶然符合
    22.9 计数管望远镜的方向图
    22.10 宇宙线介子探测器的方向性质
    §23 利用闪烁探测器连续记录宇宙线强度
    23.1 闪烁探测器的优点
    23.2 用塑料闪烁体作为带电粒子的探测器
    23.3 应用液体闪烁体的可能性
    23.4 闪烁记录器的电子线路
    23.5 实际塑料闪烁体宇宙线记录器
    23.6 闪烁望远镜的方向图
    §24 连续记录高能粒子通量的大型切伦科夫塔形计数器望远镜
    §25 记录中子成分的方法
    25.1 宇宙线中子成分的主要性质
    25.2 中子探测器的类型和特性
    25.3 局部产生中子的探测器(中子堆)
    25.4 Simpson型中子堆的改进
    25.5 气压的自动记录
    25.6 超中子堆
    25.7 用闪烁体和充以He3的计数管连续记录中子成分的可能性
    25.8 中子堆对各种次级宇宙线成分的灵敏度
    25.9 中子堆的方向图
    25.10 记录中子的增殖倍数
    25.11 在小中子堆和超中子堆中记录中子增殖倍数的仪器
    25.12 宇宙线中子谱仪
    25.13 为同时记录中子和μ介子成分的全套仪器(中子堆-望远镜)
    25.14 记录中子的增殖倍数时仪器误差的消除
    §26 研究广延大气簇射频率变化的实验
    §27 用气球和飞机研究宇宙线在平流层内的变化
    27.1 利用飞机研究宇宙线变化
    27.2 用气球在平流层内记录宇宙线强度变化
    27.3 在气球上研究核组成和不同粒子能谱变化的装置
    27.4 在气球上对强离化粒子采用聚合物探测器[187]
    §28 用地球物理宇宙火箭以及人造卫星研究宇宙线变化
    28.1 在地球物理火箭上记录宇宙线的实验
    28.2 在宇宙空间测量电子、质子、α粒子和γ射线总强度的方法
    28.3 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上研究核子通量的时间变化
    28.4 在卫星上研究高能范围宇宙线能谱和变化的仪器
    第六章 宇宙线天体物理间接测量方法
    §29 用陨石方法研究宇宙线
    29.1 同位素方法
    29.2 根据同位素资料确定宇宙线时空变化的方法
    29.3 计算结果和由陨石同位素得到的模型
    29.4 化石轨迹法
    29.5 根据星际尘埃的放射性研究宇宙线变化的可能性
    29.6 根据月球样品的径迹和宇宙同位素的相对含量来研究地球附近宇宙线变化的可能
    §30 用地球上形成的同位素来研究宇宙线变化的方法
    30.1 在大气层中宇宙同位素的形成
    30.2 大气层中宇宙同位素形成速率局部变化的基本方程
    30.3 宇宙同位素的行星生成速率
    30.4 用放射性碳方法研究宇宙线变化
    30.5 研究宇宙线变化的氪方法
    §31 利用宇宙线与电离层的作用以及射电天文的方法来研究宇宙线
    31.1 1956年2月23日低电离层反常电离和用射电方法研究宇宙线的实例
    31.2 计算由太阳宇宙线引起的低电离层离化
    31.3 用噪声探测仪测量极盖吸收作为研究宇宙线的方法
    31.4 银河宇宙线对低电离层的影响
    31.5 在太阳宇宙线的影响下离子形成速率的数值计算
    31.6 地磁场变化时离子形成速率的变化
    31.7 解逆问题的方法:从电离层资料确定太阳宇宙线的谱和地磁刚度
    31.8 对于电离层方法的分析表达式
    31.9 通过无线电波偏振面的旋转记录太阳宇宙线电子成分的可能性
    31.10 在地磁场中通过磁轫致辐射发现太阳电子流的可能性
    第七章 宇宙线天体物理的统计方法
    §32 宇宙线通量的统计性质、观测误差、统计关系及其分类
    32.1 宇宙线变化是一定的规律性和偶然作用的综合表现
    32.2 实验资料的误差
    32.3 资料的平均
    32.4 宇宙线变化现象分类
    §33 解析相关法
    33.1 两变量间的直线相关
    33.2 多变量的线性相关
    33.3 局部相关
    33.4 非直线相关
    33.5 采用抛物线相关法确定宇宙线强度的极值位置
    §34 周期性关系的判别和研究
    34.1 统计周期分析法
    34.2 谐波分析
    34.3 谐波周期分析法
    §35 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的鉴别
    35.1 时间叠加法
    35.2 判定重现性趋势
    35.3 滑动平均法
    §36 观测资料的滤除和可靠性的确定
    36.1 滤除法
    36.2 确定资料可靠性的方法
    §37 观测资料的计算机处理
    37.1 宇宙线观测资料和检测参数的编码系统
    37.2 抽样检测
    第八章 关联系数法(从观测到的次级宇宙线变化确定初级变化)
    §38 关联系数法的基础
    38.1 各种宇宙线记录情况下的关联系数
    38.2 根据地磁效应确定关联系数
    38.3 地下测量的关联系数
    38.4 广延大气簇射关联系数的确定
    §39 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资料确定关联系数
    39.1 利用有关宇宙线变化的资料确定关联系数
    39.2 根据地磁效应确定关联系数
    39.3 根据地磁效应资料用中子堆测量的关联系数
    39.4 介子和游离成分方向测量的地磁效应和关联系数
    39.5 平流层中测量的关联系数和增殖倍数
    §40 关联系数随太阳活动性的变化及该法应用的某些实际问题
    40.1 随太阳活动性的改变关联系数的变化
    40.2 确定初级变化的某些实际问题
    40.3 仪器的全球校验和从地面台站网的的资料决定初级变化
    40.4 用大气吸收方法测量宇宙线变化
    §41 高能区的增殖倍数和关联系数
    41.1 与高能区外推关联系数有关的可能误差
    41.2 对于中子成分的增殖倍数和关联系数的计算
    41.3 用外推法估计倾斜μ介子通量的增殖倍数和关联系数
    41.4 在不考虑产生面的涨落和假设产生的π介子之间的能量均分情况下增殖倍数的近似计算
    41.5 考虑初级作用中π介子的产生谱、μ介子的衰变谱和产生高度的混淆性后,计算μ介子增殖倍数
    41.6 μ介子成分在高能区的关联系数[83]
    41.7 μ介子成分倾斜测量的关联系数(一维近似)
    41.8 地下μ介子望远镜对初级粒子的灵敏度
    41.9 考虑次级粒子产生的三维初级模型的关联系数
    41.10 用非寻常的Markov过程方法计算宇宙线中子成分的增殖倍数、关联系数和部分气压系数
    §42 在超高能区域按广延大气簇射数据得到的次级成分的增殖倍数
    42.1 在超高能区域增殖倍数的理论计算
    42.2 在超高能区域电子-光子成分增殖倍数的实验数据
    42.3 在超高能区域μ介子增殖倍数的实验数据
    42.4 在超高能初级粒子情况下核子的增殖倍数
    附录 关系函数方程的推导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