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化学 > 无机化学 > 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 书号:9787030341853
    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编;陈荣,高松主编
  • 外文书名:INORGANIC CHEMISTRY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1016
    字数:1504
    语种:汉语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8
  • 所属分类:O61 无机化学
  • 定价: ¥198.00元
    售价: ¥156.4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枟中国化学科学丛书枠系列之一,由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一线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合作编撰而成,介绍无机化学各个领域最近几年的主要研究前沿与进展,尤其注重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5~10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全书共12章,包括绪论、丰产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无机材料化学、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团簇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物理与理论无机化学、无机纳米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本书可供无机化学、化工以及材料、能源、医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中国化学科学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
    1.1.1 无机化学学科定义与内涵
    1.1.2 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规律
    1.1.3 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1.2 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
    1.2.1 我国无机化学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
    1.2.2 无机化学领域的优势学科、薄弱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状况
    1.2.3 经费投入与平台建设情况
    1.2.4 人才队伍情况
    1.2.5 推动学科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1.3 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布局
    1.3.1 指导思想
    1.3.2 发展目标
    1.3.3 发展策略
    1.4 无机化学学科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1.4.1 无机化学学科遴选优先发展领域的基本原则
    1.4.2 无机化学学科“十二五”期间的优先发展领域
    第2章 丰产元素化学
    2.1 稀土功能材料及轻质高强结构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2.1.1 稀土发光材料
    2.1.2 稀土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2.1.3 稀土基催化材料
    2.1.4 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2 稀土绿色分离理论和工艺研究
    2.3 多酸(多金属氧簇)化合物的合成、组装与功能化
    2.3.1 基于多酸建筑块晶体工程学的合成方法和合成策略研究
    2.3.2 多酸有机修饰化学的研究
    2.3.3 多酸的功能化
    2.4 盐湖镁、锂资源的利用
    2.4.1 盐湖镁、锂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2.4.2 盐湖镁、锂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4.3 盐湖镁、锂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机合成化学
    3.1 无机合成新方法、新路线、新技术
    3.1.1 无机高通量组合化学合成
    3.1.2 绿色合成
    3.1.3 极端条件下或外场(光、磁场)诱导下的无机合成
    3.1.4 非水溶剂体系和反应离子热合成
    3.1.5 无机光化学和电化学合成
    3.2 无机自组装合成
    3.2.1 自组装合成介孔材料
    3.2.2 自组装合成新型微孔材料
    3.2.3 基于自组装策略的功能MOFs材料的合成
    3.2.4 自组装合成策略在功能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3.2.5 挥发诱导自组装合成方法
    3.2.6 外场下的自组装合成
    3.2.7 以功能为导向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自组装合成
    3.2.8 关于自组装无机合成的总结和展望
    3.3 无机功能材料的定向合成、制备与组装
    3.3.1 引言
    3.3.2 无机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
    3.3.3 无机功能材料的定向合成
    3.3.4 无机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
    3.3.5 无机功能材料的组装
    3.3.6 存在的科学问题
    3.4 复杂无机体系反应过程与机制
    3.4.1 相变及多晶转变
    3.4.2 模板效应
    3.4.3 合成反应的机理研究
    3.4.4 展望
    3.5 仿生合成特殊浸润性无机材料
    3.5.1 引言
    3.5.2 自然材料超疏水机理的揭示
    3.5.3 仿生合成超疏水无机材料
    3.5.4 仿生合成超双疏无机材料
    3.5.5 仿生合成超疏水-超亲油无机材料
    3.5.6 仿生合成超疏水-超亲水智能响应无机材料
    3.5.7 科学问题
    3.6 无机合成中柔性配体的构型控制及性能研究
    3.6.1 柔性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结构特点
    3.6.2 影响柔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因素
    3.6.3 柔性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性能多样性
    3.6.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无机固体化学
    4.1 无机固体合成化学:尝试、探索与设计
    4.1.1 新型锗酸盐的合成与结构化学特点
    4.1.2 三方层状钙钛矿——结构化学原理及应用
    4.1.3 硼酸熔融法制备的系列新型硼酸盐的合成与结构
    4.2 多功能无机化合物中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4.3 无机固体化学中的多尺度研究
    4.3.1 介观晶体
    4.3.2 微纳尺度内的固体及分级结构
    4.3.3 原子与分子尺度的无机固体化学
    4.4 固体表/界面的研究
    4.4.1 界面材料的浸润性研究
    4.4.2 热障涂层材料的界面性质研究
    4.4.3 无机陶瓷膜的制备及表/界面性质研究
    4.4.4 晶态薄膜的取向生长及性质
    参考文献
    第5章 无机材料化学
    5.1 金属、氧化物结构敏感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
    5.2 高效能源材料
    5.2.1 锂离子电池材料
    5.2.2 高容量储氢材料
    5.2.3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5.2.4 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
    5.2.5 热电材料
    5.3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
    5.4 分子筛及多孔材料
    5.4.1 多孔碳材料
    5.4.2 多孔半导体材料
    5.4.3 多孔主客体材料
    5.4.4 具有多级孔结构材料
    5.4.5 其他多孔材料
    5.5 稀土化合物功能材料
    5.6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5.7 先进碳材料
    5.8 发展方向
    5.8.1 金属、氧化物结构敏感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
    5.8.2 高效能源材料
    5.8.3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
    5.8.4 分子筛及多孔材料
    5.8.5 稀土化合物功能材料
    5.8.6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5.8.7 先进碳材料
    参考文献
    第6章 配位化学
    6.1 配位化学中的新反应及方法学研究
    6.1.1 溶剂(水)热条件下原位金属/配体反应
    6.1.2 利用模板化学技术实现对配位化合物的可控组装
    6.1.3 离子热合成
    6.1.4 微波辅助合成
    6.1.5 固相合成
    6.2 晶体工程研究进展
    6.2.1 引言
    6.2.2 无机-有机杂化晶体工程进展
    6.2.3 无机晶体工程研究进展
    6.2.4 有机晶体工程研究进展
    6.3 配位超分子与分子工程学
    6.3.1 分子工程策略
    6.3.2 配位超分子类型
    6.3.3 分子工程应用
    6.4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和合成
    6.4.1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设计
    6.4.2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结构-性质相关性
    6.5 光电功能配合物
    6.5.1 发光配合物
    6.5.2 导电配合物
    6.6 磁性配合物
    6.6.1 单分子磁体和单链磁体
    6.6.2 多维磁性体系
    6.6.3 多功能分子材料
    6.7 手性配合物及分子聚集体的构筑、性能和构效关系
    6.7.1 手性配体制备手性组装体
    6.7.2 非手性配体制备手性组装体
    6.8 三明治型四吡咯共轭大环类配合物
    6.8.1 合成研究
    6.8.2 晶体分子结构
    6.8.3 通过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研究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
    6.8.4 在双层配合物中调节金属铈的价态
    6.8.5 在双层配合物中孔穴和酸性质子所处的位置
    6.8.6 超分子结构
    6.8.7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应用
    6.9 存在问题与展望
    6.9.1 新合成方法与新反应
    6.9.2 晶体工程与分子工程
    6.9.3 功能配位化合物
    参考文献
    第7章 有机金属化学
    7.1 金属卡宾与卡拜配合物
    7.1.1 引言
    7.1.2 Fischer卡宾、Schrock卡宾和卡拜金属配合物
    7.1.3 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
    7.1.4 总结与展望
    7.2 不饱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研究
    7.2.1 不饱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反应性及其应用
    7.2.2 典型16e-不饱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半夹芯式含[E_2C_2B_10H_10]^2-金属硫族碳硼烷类化合物
    7.2.3 金属促进的碳硼烷衍生物的合成
    7.2.4 前景与展望
    7.3 小分子活化
    7.3.1 金属配合物活化CO_2
    7.3.2 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一氧化碳(CO)还原偶合
    7.3.3 有机金属配合物活化甲烷C—H键
    7.3.4 有机金属配合物活化水分子的H—OH键
    7.4 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7.4.1 构筑策略
    7.4.2 半夹心结构有机金属环状化合物
    7.4.3 半夹心结构有机金属笼状化合物
    7.4.4 半夹心结构有机金属化合物促进碳-氢键活化及其后反应研究
    7.4.5 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性能研究
    7.5 金属簇合物化学
    7.6 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和脱羧反应:原子经济的合成路径
    7.6.1 C—H键的活化研究进展
    7.6.2 脱羧反应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8章 团簇化学
    8.1 富勒烯化学
    8.1.1 富勒烯空笼
    8.1.2 富勒烯包合物
    8.1.3 富勒烯化学
    8.2 多金属氧酸盐簇合物
    8.2.1 缺位导向合成
    8.2.2 协同导向合成
    8.2.3 导向组装与设计合成
    8.2.4 簇笼上的第二取代反应
    8.2.5 基于多酸阴离子键连或模板的空旷骨架
    8.2.6 多酸的有机功能化
    8.2.7 现阶段多酸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8.3 后过渡金属氧簇合物化学
    8.3.1 金属有机膦酸簇合物
    8.3.2 羧基(醇胺)桥锰氧簇合物
    8.3.3 其他后过渡金属氧簇合物
    8.3.4 后过渡金属氧簇合物的组装
    8.4 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化学
    8.4.1 “金属配体”法合成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
    8.4.2 阴离子模板法合成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
    8.4.3 其他方法合成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
    8.4.4 基于3d-4f簇合物为节点的配位聚合物组装
    8.4.5 稀土-过渡金属异核氧基簇合物研究总结与展望
    8.5 稀土簇合物
    8.5.1 稀土簇合物的合成方法
    8.5.2 羧酸类稀土簇合物
    8.5.3 席夫碱衍生物类稀土簇合物
    8.5.4 其他稀土簇合物
    8.5.5 稀土簇合物为节点的配位聚合物
    8.5.6 稀土簇合物研究总结与展望
    8.6 主族元素氧簇化学
    8.6.1 硼酸盐的模板合成
    8.6.2 锗酸盐及硼锗酸盐的模板合成
    8.6.3 锡氧簇的合成
    8.6.4 金属有机锗酸盐的自聚合与诱导聚集
    8.6.5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物无机化学
    9.1 重要金属酶的结构、功能、催化机理以及模型化合物构建
    9.2 无机药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作用机制
    9.2.1 抗肿瘤金属药物
    9.2.2 抗糖尿病钒化合物
    9.3 无机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调控的机制
    9.3.1 金属化合物对人类端粒DNA的识别
    9.3.2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与核酸间的相互作用
    9.3.3 碳纳米管与DNA的相互作用
    9.3.4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模型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9.4 生物矿化
    9.4.1 结晶调控及模拟
    9.4.2 生物程序化组装及模拟
    9.4.3 生物医学相关研究
    9.4.4 生物启迪材料及仿生矿化
    9.5 用金属组和金属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疾病相关的细胞金属代谢和稳态
    9.5.1 金属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9.5.2 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金属/准金属蛋白的研究
    9.5.3 金属/类金属药物的临床应用
    9.5.4 展望
    9.6 稀土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9.6.1 稀土的活性物种
    9.6.2 稀土的体内转运机制
    9.6.3 稀土与一些重要蛋白质分子的作用
    9.6.4 稀土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分子机制
    9.6.5 稀土毒性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第10章 物理与理论无机化学
    10.1 理论方法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10.1.1 化学键方法在无机材料中的应用
    10.1.2 多金属氧酸盐结构化学规律性的理论探索
    10.1.3 DFT和MD方法在金属修饰纳米材料储氢研究中的应用
    10.1.4 第一性原理在金属氧化物材料表面研究中的应用
    10.2 无机基元相互作用及其结构化学规律
    10.2.1 无机团簇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化学规律
    10.2.2 羰基硼基元构建化学的理论研究
    10.3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设计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0.3.1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实验研究
    10.3.2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理论设计
    10.4 无机材料的功能性设计及构效关系
    10.4.1 层状类钙钛矿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调控
    10.4.2 无机晶体工程中的超分子异构和同构现象
    10.4.3 光催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光电转换过程机制的研究
    10.5 溶液及固相无机反应机理研究
    10.5.1 纳米、微米晶体无机材料的不同暴露晶面的调控机制
    10.5.2 纳米阵列结构和中空结构的液固两相合成机制
    10.5.3 中空微纳米结构的气固两相合成机制
    10.5.4 单分散纳米晶的油-水两相界面法和液-固-溶液界面相转移与相分离法合成机制
    10.6 展望
    10.6.1 理论无机化学及其应用
    10.6.2 溶液及固相无机反应机理研究
    10.6.3 阐明表面/界面金属有机化学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10.6.4 无机物基元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化学规律
    10.6.5 物理新方法与新技术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1章 无机纳米化学
    11.1 无机单分散纳米晶体的合成与组装
    11.1.1 单分散纳米晶液相合成的基本理论
    11.1.2 单分散纳米晶合成方法的建立
    11.1.3 近年来单分散纳米晶合成方法取得的突破
    11.1.4 无机单分散纳米晶体的组装与功能型超结构
    11.1.5 挑战与展望
    11.2 无机纳米材料的聚合物控制晶化与仿生制备
    11.2.1 生物矿物的分布及种类
    11.2.2 聚合物控制晶化
    11.2.3 仿生材料合成与制备
    11.2.4 结论与展望
    11.3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调控合成、结构与性能
    11.3.1 贵金属纳米结构调控的历史和意义
    11.3.2 贵金属纳米结构及形貌概览
    11.3.3 贵金属纳米结构调控合成思路
    11.3.4 贵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11.3.5 贵金属纳米结构研究展望
    11.4 稀土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结构与光学性能
    11.4.1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1.4.2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展望
    11.5 光功能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1.5.1 半导体量子点
    11.5.2 纳米ZnO材料
    11.5.3 金、银纳米簇
    11.5.4 碳纳米材料
    11.5.5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11.5.6 总结与展望
    11.6 静电纺丝制备无机微纳米纤维
    11.6.1 静电纺丝简介
    11.6.2 电纺纤维的取向与排列
    11.6.3 电纺纤维的二级结构
    11.6.4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无机一维纳米结构
    11.6.5 电纺无机纤维的应用
    11.6.6 展望
    11.7 多酸纳米材料的合成、功能化及应用探索
    11.7.1 多酸功能化聚电解质纳米膜
    11.7.2 纳米材料负载多酸药物的可控释放
    11.7.3 多酸辅助可控合成碳纳米材料
    11.8 DNA纳米自组装技术
    11.8.1 简介
    11.8.2 霍利迪结
    11.8.3 DNA从稳定的分子结构基元到有序阵列
    11.8.4 “DNA折纸”艺术
    11.8.5 DNA纳米管
    11.8.6 蛋白质或量子点等功能DNA阵列
    11.8.7 DNA纳米机器
    11.8.8 DNA纳米自组装技术展望
    11.9 磁性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性质及其应用
    11.9.1 纳米磁学
    11.9.2 磁性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
    11.9.3 磁性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
    11.9.4 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医学应用
    11.9.5 磁性纳米颗粒的其他性质及应用
    11.9.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2.1 核能放射化学
    12.1.1 我国核能放射化学的研究现状
    12.1.2 我国核能发展对核能放射化学的需求
    12.1.3 快堆核能技术和聚变核能技术对核能放射化学的需求
    12.1.4 核能放射化学研究中的问题和挑战
    12.1.5 核能放射化学战略
    12.1.6 核能放射化学展望
    12.2 环境放射化学
    12.2.1 我国环境放射化学研究状况
    12.2.2 我国的环境放射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2.2.3 我国环境放射化学的战略需求
    12.2.4 我国环境放射化学研究重点
    12.2.5 环境放射化学战略
    12.2.6 环境放射化学展望
    12.3 放射分析化学
    12.3.1 放射分析化学研究现状
    12.3.2 放射分析化学研究战略
    12.3.3 放射分析化学展望
    12.4 放射性药物化学
    12.4.1 单光子显像药物
    12.4.2 正电子显像药物
    12.4.3 放射性治疗药物
    12.4.4 目前国内放射性药物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2.4.5 放射性药物战略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