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卫生毒理学 > 现代毒理学 (原书第三版)

浏览历史

现代毒理学  (原书第三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现代毒理学 (原书第三版)
  • 书号:9787030311603
    作者:江桂斌等译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B5
  • 页数:536
    字数:643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15
  • 所属分类:R99 毒物学(毒理学)
  • 定价: ¥168.00元
    售价: ¥132.7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命体系有毒作用的科学。通过研究各种外源因素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安全阈值的确定和预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书主要介绍了现代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分类、各种活体中毒过程、毒物作用机制与效应、各种器官毒性、毒理学的应用以及环境毒理学,并对毒理学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本书既可作为大学高年级的毒理学入门教程,也可供专门从事毒理学领域研究的研究生和教师参考。对于从事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研究的相关人员,阅读本书亦可增进对现代毒理学发展的全面了解。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译者序
    前言
    编写人员
    第一部分 绪论
    第1章 毒理学概论
    1.1 定义和范畴,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1.1.1 定义和范畴
    1.1.2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3 毒理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1.2 剂量-效应关系
    1.3 毒性化合物的来源
    1.3.1 暴露分类
    1.3.2 使用分类
    1.4 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
    推荐阅读文献
    第2章 毒理学中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概论
    2.1 引言
    2.2 细胞培养技术
    2.2.1 悬浮细胞培养
    2.2.2 单层细胞培养
    2.2.3 细胞培养的毒性效应指标
    2.3 分子生物学技术
    2.3.1 分子克隆技术
    2.3.2 cDNA和基因组文库
    2.3.3 Northern和Southern杂交方法
    2.3.4 聚合酶链反应(PCR)
    2.3.5 基因表达调控的评价
    2.4 免疫化学技术
    推荐阅读文献
    第3章 毒物分析和质量保证原则
    3.1 引言
    3.2 分析实验室的总体策略
    3.2.1 标准操作程序
    3.2.2 QA/QC手册
    3.2.3 程序手册
    3.2.4 分析方法文件
    3.2.5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3.3 分析管理系统
    3.3.1 分析仪器校正
    3.3.2 定量方法和技术
    3.4 质量保证(QA)程序
    3.5 质量控制(QC)程序
    3.6 总结
    推荐阅读文献
    第二部分 毒物的分类
    第4章 暴露分类,大气、水体、土壤、室内及职业场所污染物
    4.1 大气污染物
    4.1.1 发展历程
    4.1.2 大气污染物的类型
    4.1.3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4.1.4 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4.1.5 环境效应
    4.2 水体和土壤污染物
    4.2.1 水体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4.2.2 污染物举例
    4.3 职业性污染物
    4.3.1 暴露水平的控制
    4.3.2 暴露途径
    4.3.3 工业污染物举例
    推荐阅读文献
    第5章 毒物的分类:使用分类
    5.1 引言
    5.2 金属
    5.2.1 历史
    5.2.2 共有的毒性机制和作用位点
    5.2.3 铅
    5.2.4 汞
    5.2.5 镉
    5.2.6 铬
    5.2.7 砷
    5.2.8 金属中毒的治疗
    5.3 农药(杀虫剂)
    5.3.1 引言
    5.3.2 定义和术语
    5.3.3 有机氯农药
    5.3.4 有机磷农药
    5.3.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5.3.6 植物杀虫剂
    5.3.7 拟除虫菊酯
    5.3.8 新型杀虫剂
    5.3.9 除草剂
    5.3.10 杀真菌剂
    5.3.11 灭鼠剂
    5.3.12 熏蒸剂
    5.3.13 结论
    5.4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
    5.5 毒素
    5.5.1 历史
    5.5.2 微生物毒素
    5.5.3 真菌毒素
    5.5.4 藻毒素
    5.5.5 植物毒素
    5.5.6 动物毒素
    5.6 溶剂
    5.7 治疗药物
    5.8 滥用药物
    5.9 燃烧产物
    5.10 化妆品
    推荐阅读文献
    第三部分 活体中毒过程
    第6章 毒物的吸收与分布
    6.1 简介
    6.2 细胞膜
    6.3 运输机制
    6.3.1 被动扩散
    6.3.2 载体调节的膜运输
    6.4 与扩散相关的物化特性
    6.4.1 离子化
    6.4.2 分配系数
    6.5 吸收路径
    6.5.1 吸收程度
    6.5.2 消化道吸收
    6.5.3 皮肤吸收
    6.5.4 呼吸道渗透
    6.6 毒物分布
    6.6.1 物理化学性质与蛋白质结合
    6.6.2 分布容积
    6.7 毒物动力学
    推荐阅读文献
    第7章 毒物代谢
    7.1 引言
    7.2 I相反应
    7.2.1 内质网、微粒体制备和单加氧化
    7.2.2 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单加氧化酶系统
    7.2.3 含黄素单加氧化酶(FMO)
    7.2.4 非微粒体氧化
    7.2.5 环氧酶的共氧化
    7.2.6 还原反应
    7.2.7 水解
    7.2.8 环氧化合物的水合
    7.2.9 DDT脱氯化氢酶
    7.3 II相反应
    7.3.1 葡(萄)糖苷酸缀合
    7.3.2 葡萄糖苷缀合
    7.3.3 硫酸酯缀合
    7.3.4 甲基转移酶
    7.3.5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硫醇尿酸的形成
    7.3.6 半胱氨酸缀合物β-裂解酶
    7.3.7 酰化
    7.3.8 磷酸酯缀合
    推荐阅读文献
    第8章 活性代谢产物
    8.1 引言
    8.2 活化酶
    8.3 活性代谢物的性质和稳定性
    8.3.1 超短寿命的代谢物
    8.3.2 短寿命的代谢物
    8.3.3 较长寿命的代谢物
    8.4 活性代谢物的命运
    8.4.1 与细胞大分子的结合
    8.4.2 脂质过氧化
    8.4.3 捕获和清除:谷胱甘肽的角色
    8.5 影响活性代谢物毒性的因素
    8.5.1 活化酶的水平
    8.5.2 缀合酶的水平
    8.5.3 辅助因子或缀合化学物质的水平
    8.6 活化反应的例子
    8.6.1 对硫磷
    8.6.2 氯乙烯
    8.6.3 甲醇
    8.6.4 黄曲霉素B_1
    8.6.5 四氯化碳
    8.6.6 乙酰氨基芴
    8.6.7 苯并[a]芘
    8.6.8 对乙酰氨基酚
    8.6.9 苏铁素
    8.7 发展趋势
    推荐阅读文献
    第9章 化学和生理因素对外源代谢的影响
    9.1 引言
    9.2 营养效应
    9.2.1 蛋白质
    9.2.2 糖类
    9.2.3 脂类
    9.2.4 微量营养素
    9.2.5 饥饿和脱水
    9.2.6 外源代谢的营养要求
    9.3 生理效应
    9.3.1 发育
    9.3.2 性别差异
    9.3.3 激素
    9.3.4 怀孕
    9.3.5 疾病
    9.3.6 昼夜节律
    9.4 比较毒理学与基因效应
    9.4.1 分类学分组的变更
    9.4.2 选择性
    9.4.3 遗传差异
    9.5 化学效应
    9.5.1 抑制
    9.5.2 诱导
    9.5.3 两阶段效应:抑制和诱导
    9.6 环境效应
    9.7 总结和结论
    推荐阅读文献
    第10章 毒物的消除
    10.1 引言
    10.2 运输
    10.3 肾消除
    10.4 肝消除
    10.4.1 肠-肝循环
    10.4.2 胆小管的主动运输
    10.5 呼吸消除
    10.6 结论
    推荐阅读文献
    第四部分 毒性作用
    第11章 急性毒性
    11.1 简介
    11.2 急性暴露和效应
    11.3 剂量-效应关系
    11.4 非典型剂量-效应关系
    11.5 急性毒性机理
    11.5.1 麻醉
    11.5.2 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
    11.5.3 离子通道调节剂
    11.5.4 细胞呼吸抑制剂
    推荐阅读文献
    第12章 化学致癌作用
    12.1 癌症一般特性
    12.2 人癌症
    12.2.1 人癌症的诱因、发生和死亡率
    12.2.2 已知的人致癌剂
    12.2.3 人致癌剂的分类
    12.3 具有致癌作用试剂的分类
    12.3.1 DNA损伤试剂
    12.3.2 表观遗传试剂
    12.4 化学致癌作用概况
    12.5 化学致癌作用的启动-促进模型
    12.6 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和DNA加合物形成
    12.7 致癌基因
    12.7.1 原癌基因的突变活化
    12.7.2 Ras致癌基因
    12.8 肿瘤抑制基因
    12.8.1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12.8.2 p53肿瘤抑制基因
    12.9 致突变性的概况
    12.10 用于致癌剂鉴定的致突变性检验的用途和局限性
    推荐阅读文献
    第13章 致畸作用
    13.1 引言
    13.2 畸胎学原理
    13.3 哺乳动物胚胎学总述
    13.4 关键时期
    13.5 历史上的致畸剂
    13.5.1 反应停
    13.5.2 同维甲酸
    13.5.3 乙烯雌酚
    13.5.4 乙醇
    13.5.5 “非化学”致畸剂q
    13.6 测试方案
    13.6.1 FDA人用药物的安全评估中的生殖研究指南
    13.6.2 国际协调大会人用药物注册的技术要求(ICH-US FDA 1994)
    13.6.3 替代测试方法
    13.7 结论
    推荐阅读文献
    第五部分 器官毒性
    第14章 肝脏毒理学
    14.1 引言
    14.1.1 肝的结构
    14.1.2 肝的功能
    14.2 肝脏的易感性
    14.3 肝损害的类型
    14.3.1 脂肪肝
    14.3.2 坏死
    14.3.3 凋亡
    14.3.4 胆汁淤积
    14.3.5 肝硬化
    14.3.6 肝炎
    14.3.7 氧化胁迫
    14.3.8 致癌作用
    14.4 肝中毒机制
    14.5 几种肝脏毒物
    14.5.1 四氯化碳
    14.5.2 酒精
    14.5.3 溴苯
    14.5.4 对乙酰氨基酚
    14.6 肝毒物的代谢活化作用
    推荐阅读文献
    第15章 肾脏毒性
    15.1 引言
    15.1.1 肾脏的结构
    15.1.2 肾脏系统的功能
    15.2 肾脏系统的易感性
    15.3 肾脏毒性举例
    15.3.1 金属
    15.3.2 氨基配糖类
    15.3.3 两性霉素B
    15.3.4 氯仿
    15.3.5 六氯丁二烯
    15.3.6 四氟乙烯
    推荐阅读文献
    第16章 神经系统毒性
    16.1 引言
    16.2 神经系统
    16.2.1 神经元
    16.2.2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16.2.3 神经胶质细胞
    16.2.4 血脑屏障
    16.2.5 酶依赖神经系统
    16.3 毒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6.3.1 毒物对神经元的结构性影响
    16.3.2 毒物对其他细胞的影响
    16.3.3 毒物引起的突触功能的改变
    16.4 神经毒性试验
    16.4.1 人体染毒的体内试验
    16.4.2 动物染毒的体内试验
    16.4.3 体外神经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终点指标
    16.5 小结
    推荐阅读文献
    第17章 内分泌系统
    17.1 引言
    17.2 内分泌系统
    17.2.1 核受体
    17.2.2 膜结合的类固醇激素受体
    17.3 内分泌干扰
    17.3.1 激素受体激动剂
    17.3.2 激素受体拮抗剂
    17.3.3 内分泌毒性物质的组织性损伤效应和活动性损伤效应
    17.3.4 激素合成抑制剂
    17.3.5 激素清除的诱导剂
    17.3.6 结合激素的置换
    17.4 内分泌毒性
    17.4.1 组织性毒性
    17.4.2 活动性损伤
    17.4.3 甲状腺功能减退
    17.5 结论
    推荐阅读文献
    第18章 呼吸毒性
    18.1 引言
    18.1.1 解剖学结构
    18.1.2 细胞类型
    18.1.3 功能
    18.2 呼吸系统的易感性
    18.2.1 鼻
    18.2.2 肺
    18.3 毒性反应类型
    18.3.1 刺激性
    18.3.2 细胞坏死
    18.3.3 纤维化
    18.3.4 肺气肿
    18.3.5 过敏反应
    18.3.6 癌变
    18.3.7 毒性反应介质
    18.4 几种需要活化的肺毒性物质
    18.4.1 概述
    18.4.2 野百合碱
    18.4.3 甘薯醇
    18.4.4 百草枯
    18.5 防御机制
    推荐阅读文献
    第19章 免疫毒性
    19.1 引言
    19.2 免疫系统
    19.3 免疫抑制
    19.4 免疫介导损伤的分类
    19.5 化学物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19.5.1 过敏接触性皮炎
    19.5.2 呼吸变态反应原
    19.5.3 辅药
    19.6 食物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和发育中的免疫系统
    推荐阅读文献
    第20章 生殖系统
    20.1 引言
    20.2 雄性生殖毒理学
    20.3 雄性生殖毒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20.3.1 普遍机制
    20.3.2 对生殖细胞的作用
    20.3.3 对精子产生和精子质量的影响
    20.3.4 对性行为的影响
    20.3.5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20.4 雌性生殖生理学
    20.5 雌性生殖毒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20.5.1 镇静剂、麻醉剂和联合药物
    20.5.2 内分泌干扰物
    20.5.3 对生殖细胞的作用
    20.5.4 对卵巢和子宫的作用
    20.5.5 对性行为的作用
    推荐阅读文献
    第六部分 应用毒理学
    第21章 毒性试验
    21.1 引言
    21.2 毒物的试验管理
    21.2.1 介绍
    21.2.2 染毒途径
    21.3 化学和物理特性
    21.4 暴露与环境中的转归
    21.5 体内试验
    21.5.1 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21.5.2 慢性试验
    21.5.3 生殖毒性和致畸性
    21.5.4 特殊试验
    21.6 体外和其他短期试验
    21.6.1 介绍
    21.6.2 原核生物诱变性
    21.6.3 真核细胞诱变试验
    21.6.4 DNA损伤与修复
    21.6.5 染色体畸变
    21.6.6 哺乳动物细胞的转化
    21.6.7 综合考量和试验次序
    21.7 生态效应
    21.7.1 实验室内的试验
    21.7.2 模拟野生生境试验
    21.7.3 野生现场试验
    21.8 风险分析
    21.9 毒性试验的未来
    推荐阅读文献
    第22章 法医和临床毒理学
    22.1 引言
    22.2 法医毒理学的基础
    22.3 法庭陈述
    22.4 毒性相关的危害调查
    22.4.1 文献
    22.4.2 对法医毒理学分析的考虑
    22.4.3 毒药的浓度和分布
    22.5 实验室分析
    22.5.1 比色筛检法试验
    22.5.2 热脱附
    22.5.3 薄层层析(TLC)
    22.5.4 气相色谱(GC)
    22.5.5 高效液相色谱(HPLC)
    22.5.6 酶免疫法
    22.6 毒物检测的计划分析
    22.7 临床毒理学
    22.7.1 病史采集
    22.7.2 中毒治疗的基本操作规章
    22.7.3 某些中毒事件的解毒方法
    推荐阅读文献
    第23章 毒性预防
    23.1 引言
    23.2 立法和规则
    23.2.1 联邦政府法案
    23.2.2 州政府法案
    23.2.3 其他国家的立法和规则
    23.3 不同环境下的毒性预防
    23.3.1 家庭毒性预防
    23.3.2 工作车间毒性预防
    23.3.3 空气、水和土壤污染
    23.4 宣传教育
    推荐阅读文献
    第24章 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24.1 引言
    24.2 风险评估方法
    24.2.1 危害确定
    24.2.2 暴露情况评估
    24.2.3 剂量反应和危险特征描述
    24.3 非致癌风险评估
    24.3.1 默认缺省不确定性和修饰因子
    24.3.2 发育毒性暴露参考剂量
    24.3.3 通过萘的最大未观察到副作用的剂量水平(NOAEL)获得其口服暴露参考剂量和吸入暴露参考剂量
    24.3.4 基准剂量途径
    24.3.5 乙烯硫脲基准剂量及其下限值的确定
    24.3.6 非致癌毒性作用的定量危险评估:危害系数
    24.3.7 化学混合物
    24.4 致癌性风险评估
    24.5 生理药动力学模型
    推荐阅读文献
    第七部分 环境毒理学
    第25章 毒理学分析方法
    25.1 引言
    25.2 化学和物理方法
    25.2.1 采样
    25.2.2 实验研究
    25.2.3 法医研究
    25.2.4 样品制备
    25.2.5 分离和测定
    25.2.6 光谱仪
    25.2.7 其他分析方法
    推荐阅读文献
    相关网站
    第26章 环境毒理学基础
    26.1 引言
    26.2 环境持久性
    26.2.1 非生物降解
    26.2.2 生物降解
    26.2.3 非降解消除过程
    26.3 生物积累
    生物积累的影响因素
    26.4 毒性
    26.4.1 急性毒性
    26.4.2 急性毒性机理
    26.4.3 慢性毒性
    26.4.4 慢性毒性的种属特异性
    26.4.5 非生命与生命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26.5 结论
    推荐阅读文献
    第27章 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归趋
    27.1 引言
    27.2 污染物的来源
    27.3 迁移过程
    27.3.1 平流运动
    27.3.2 扩散运动
    27.4 平衡分配
    27.4.1 气-水分配
    27.4.2 正辛醇-水分配
    27.4.3 脂-水分配
    27.4.4 颗粒物-水分配
    27.5 转化过程
    27.5.1 可逆反应
    27.5.2 不可逆反应
    27.6 环境归趋模型
    推荐阅读文献
    第28章 环境风险评估
    28.1 引言
    28.2 提出问题
    28.2.1 选择评估终点
    28.2.2 建立概念模型
    28.2.3 测量方法的选择
    28.3 暴露和效应信息的分析
    28.3.1 暴露表征
    28.3.2 生态效应表征
    28.4 风险表征
    28.4.1 风险评估
    28.4.2 风险表述
    28.5 风险管理
    推荐阅读文献
    第八部分 总结
    第29章 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展望
    29.1 引言
    29.2 风险管理
    29.3 风险评估
    29.4 风险和暴露评估
    29.5 体内毒性
    29.6 体外毒性
    29.7 生物化学和分子毒理学
    29.8 选择性有毒物质的发展
    术语表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