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科普读物 > 生活健康 > 青少年抑郁易感人格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青少年抑郁易感人格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青少年抑郁易感人格研究
  • 书号:9787030656759
    作者:徐华春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121
    字数:25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99.00元
    售价: ¥78.2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2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抑郁症给患者及家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巨大危害,而青少年阶段正是预防抑郁的关键时期。本书从抑郁易感性的内涵与外延入手,系统介绍了抑郁易感性的形成及抑郁预防的重点与措施,并基于实证研究阐述了抑郁易感人格的特征、结构与影响,提出了科学实用的测量工具,探索了抑郁易感人格的形成因素,回答了什么样的人才容易从压力中挣脱出来,什么样的人又容易跌入抑郁的谷底不能自拔等问题。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抑郁易感性 1
    1.1.1 抑郁易感性的概念 1
    1.1.2 抑郁的认知易感性 2
    1.1.3 抑郁的人格易感性 3
    1.2 与抑郁相关的其他人格概念 10
    1.2.1 一般人格 10
    1.2.2 自我 11
    1.2.3 应对方式 13
    1.2.4 人格障碍 14
    1.2.5 人格与抑郁亚型 15
    1.3 中国文化下的抑郁与人格 16
    1.3.1 中国文化下的抑郁个体 16
    1.3.2 中国化的人格理论与研究 17
    1.4 抑郁易感性的形成 19
    1.4.1 遗传与生理基础 19
    1.4.2 家庭因素 20
    1.5 抑郁预防研究 22
    1.5.1 抑郁预防的概念与类型 22
    1.5.2 抑郁预防的重点与措施 23
    1.5.3 需要注意的问题 25
    第2章 抑郁易感人格的特征与结构 27
    2.1 抑郁易感人格特征的探索 27
    2.1.1 问题提出 27
    2.1.2 研究方法 28
    2.1.3 结果分析 28
    2.1.4 讨论 29
    2.1.5 小结 31
    2.2 抑郁易感人格问卷的编制 32
    2.2.1 问题提出 32
    2.2.2 量表编制 32
    2.2.3 结果分析 37
    2.2.4 讨论 38
    2.2.5 小结 39
    2.3 抑郁易感人格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39
    2.3.1 问题提出 39
    2.3.2 研究方法 40
    2.3.3 结果分析 40
    2.3.4 讨论 42
    2.3.5 结论 42
    第3章 抑郁易感人格的影响 43
    3.1 对抑郁的影响及机制 43
    3.1.1 问题提出 43
    3.1.2 研究方法 44
    3.1.3 结果分析 45
    3.1.4 讨论 48
    3.1.5 小结 49
    3.2 对生命意义的影响 50
    3.2.1 问题提出 50
    3.2.2 研究方法 51
    3.2.3 结果分析 52
    3.2.4 讨论 53
    3.2.5 结论 54
    3.3 对基本心理需要的影响 54
    3.3.1 问题提出 54
    3.3.2 研究方法 55
    3.3.3 结果分析 55
    3.3.4 讨论 56
    3.3.5 小结 57
    3.4 对品味的影响 57
    3.4.1 问题提出 57
    3.4.2 研究方法 58
    3.4.3 结果分析 59
    3.4.4 讨论 60
    3.4.5 结论 61
    第4章 抑郁易感人格与自我 62
    4.1 自我价值感 62
    4.1.1 问题提出 62
    4.1.2 研究方法 63
    4.1.3 结果分析 64
    4.1.4 讨论 65
    4.1.5 结论 66
    4.2 真实自我 66
    4.2.1 问题提出 66
    4.2.2 研究方法 68
    4.2.3 结果分析 68
    4.2.4 讨论 69
    4.2.5 结论 70
    4.3 自我大小 70
    4.3.1 问题提出 70
    4.3.2 研究方法 71
    4.3.3 结果分析 71
    4.3.4 讨论 72
    4.3.5 结论 72
    第5章 抑郁易感人格的形成 73
    5.1 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 73
    5.1.1 问题提出 73
    5.1.2 研究方法 73
    5.1.3 结果分析 74
    5.1.4 讨论 76
    5.1.5 结论 77
    5.2 左右前额神经活动对称性 77
    5.2.1 问题提出 77
    5.2.2 研究方法 78
    5.2.3 结果分析 79
    5.2.4 讨论与结论 80
    5.3 认知神经活动特异性 80
    5.3.1 问题提出 80
    5.3.2 研究方法 81
    5.3.3 结果分析 82
    5.3.4 讨论 86
    5.3.5 结论 86
    第6章 研究总结和讨论 87
    6.1 抑郁易感人格测量工具 87
    6.2 抑郁易感人格的内涵及影响 88
    6.2.1 敏感好胜 88
    6.2.2 封闭防御 88
    6.2.3 自我专注 89
    6.2.4 严谨认真 89
    6.2.5 退让顺从 90
    6.3 中西方抑郁易感人格特征的比较 91
    6.4 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92
    6.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92
    6.4.2 研究的主要贡献 93
    6.5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93
    6.6 研究结论 94
    参考文献 95
    附录 106
    附录1:抑郁易感人格问卷 106
    附录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108
    附录3:青少年自我价值感及其稳定性的测量 109
    附录4: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111
    附录5: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112
    附录6:父母与青少年关系问卷 113
    附录7: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受挫量表 114
    附录8:品味信念量表 115
    附录9:内在自我表达问卷 117
    附录10:图示隐喻自我大小测量 118
    后记 12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