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农学 >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土壤学(第二版)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土壤学(第二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土壤学(第二版)
  • 书号:9787030662705
    作者:耿增超,贾宏涛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15
    字数:492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69.00元
    售价: ¥69.0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吸收近十年土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专业的教学特点编写而成。全书由绪论和 13 章内容组成,系统介绍了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水,土壤空气和热量,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土壤胶体化学与表面反应,土壤溶液与土壤反应,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土壤质量与土壤退化,土壤污染与修复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 录
    绪论 1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一、土壤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二、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特征与物质组成 6
    一、土壤的概念 6
    二、土壤的基本特征与重要功能 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9
    第三节 土壤学的发展及面临的任务 10
    一、土壤学发展简史 10
    二、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 11
    三、土壤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2
    四、土壤学面临的主要任务 14
    【思考题】 15
    第一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16
    第一节 风化过程 16
    一、物理风化 16
    二、化学风化 17
    三、生物风化 19
    四、风化过程的一般规律 19
    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类型 20
    一、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 20
    二、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 21
    三、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22
    第三节 土壤形成 24
    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 24
    二、土壤形成因素 25
    三、成土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26
    四、土壤的形成过程 28
    第四节 土壤发育、土壤剖面及其形态特征 32
    一、土壤的个体发育 32
    二、土壤的系统发育 32
    三、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33
    四、土壤剖面的形成 34
    五、耕作土壤剖面 36
    六、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37
    【思考题】 40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41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与组成 41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41
    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42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42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44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45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47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47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与性质 49
    一、土壤中的非腐殖物质 50
    二、土壤中的腐殖物质 50
    三、土壤腐殖物质组成的地带性变异 53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 54
    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54
    二、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56
    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调节 57
    【思考题】 59
    第三章 土壤生物 60
    第一节 土壤生物的组成61
    一、土壤微生物 61
    二、土壤动物 64
    三、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 65
    第二节 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 68
    一、温度 68
    二、水活度 68
    三、pH 69
    四、Eh和氧气 69
    五、生物因素 69
    六、土壤管理措施 70
    第三节 土壤生物分布及其相互作用70
    一、土壤生物的分布 70
    二、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72
    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 73
    一、土壤酶 73
    二、生物活性物质 76
    【思考题】 77
    第四章 土壤水 78
    第一节 土壤水的基本性质 78
    一、土壤水的类型 78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80
    三、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81
    第二节 土壤水分能量状态 83
    一、土水势及其分势 83
    二、土壤水吸力 85
    三、土水势的定量表示方法 86
    四、土水势的测定 86
    五、土壤水分常数及土壤水的有效性 87
    六、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89
    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 91
    一、饱和流 91
    二、非饱和流 91
    三、气态水运动 92
    第四节 土壤水分田间循环及其调节93
    一、土壤水分田间循环 93
    二、土壤水分状况及其调控 96
    【思考题】 98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99
    第一节 土壤空气 99
    一、土壤空气组成 99
    二、土壤空气的作用 100
    三、土壤通气性及其机制 101
    四、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102
    第二节 土壤热量 103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103
    二、土壤热量平衡 103
    三、土壤热特性 105
    四、土壤温度调节 108
    【思考题】 108
    第六章 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 109
    第一节 土壤质地 109
    一、土壤固体颗粒及其特性 109
    二、土壤质地的概念与分类 112
    三、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115
    四、质地改良途径 117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117
    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特征及其改良 118
    二、土壤结构的评价 120
    三、土壤结构性与土壤侵蚀 122
    四、团粒结构的形成 122
    五、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124
    六、促进团粒结构的措施 125
    第三节 土壤孔性 126
    一、土壤孔隙的数量 127
    二、土壤孔隙的类型 130
    三、影响土壤孔隙性的因素 131
    第四节 土壤耕性 132
    一、土壤耕性的含义 132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133
    三、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 135
    【思考题】 136
    第七章 土壤胶体化学与表面反应137
    第一节 土壤胶体的概念137
    一、土壤胶体与胶体分散系 137
    二、土壤胶体的构造 137
    第二节 土壤胶体的类型138
    一、无机胶体 138
    二、有机胶体 143
    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143
    第三节 土壤胶体的性质144
    一、比表面积 144
    二、表面电荷 145
    三、表面电位 146
    四、胶体的分散和凝聚过程 146
    第四节 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147
    一、阳离子吸附 147
    二、阳离子交换作用 147
    三、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 148
    四、盐基饱和度 150
    五、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度及其影响因素 151
    第五节 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152
    一、阴离子的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 152
    二、阴离子的共沉淀吸附 153
    【思考题】 153
    第八章 土壤溶液与土壤反应 154
    第一节 土壤溶液及其组成 154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 154
    二、影响土壤溶液组成的因素 155
    第二节 土壤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157
    一、土壤酸碱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157
    二、土壤酸碱的指标 159
    三、土壤酸碱反应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161
    四、土壤的酸碱缓冲性 163
    五、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165
    第三节 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167
    一、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 167
    二、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168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及其调节 169
    【思考题】 170
    第九章土壤养分循环171
    第一节 土壤氮素养分 171
    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171
    二、土壤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 172
    三、土壤中氮素的循环转化及其调节 173
    第二节 土壤磷素养分 178
    一、土壤中磷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178
    二、土壤中磷素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 178
    三、土壤中磷素的循环转化及其调节 180
    第三节 土壤钾素养分 185
    一、土壤中钾素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 185
    二、土壤中钾的转化与调节 186
    三、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 187
    第四节 土壤中的钙、镁、硫 189
    一、土壤中钙、镁、硫的数量与影响因素 189
    二、土壤中钙、镁、硫的存在形态与有效性 190
    第五节 土壤微量元素 192
    一、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及转化 192
    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 192
    三、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194
    【思考题】 196
    第十章土壤分类与分布 197
    第一节 土壤分类 197
    一、土壤分类的意义和概念 197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简介 199
    第二节 土壤分布 207
    一、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207
    二、土壤分布的区域性 211
    【思考题】 213
    第十一章主要土壤类型 214
    第一节 主要森林土壤 214
    一、棕色针叶林土 214
    二、暗棕壤 219
    三、棕壤 223
    四、褐土 229
    五、黄棕壤 235
    六、黄褐土 237
    七、红壤 239
    八、黄壤 243
    九、砖红壤 246
    十、赤红壤 248
    第二节 草原土壤 251
    一、黑土 251
    二、黑钙土 253
    三、栗钙土 255
    四、棕钙土 257
    五、灰钙土 259
    六、栗褐土 260
    七、黑垆土 262
    第三节 荒漠土壤 264
    一、灰漠土 265
    二、灰棕漠土 266
    三、棕漠土 267
    四、荒漠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267
    第四节 主要初育土 268
    一、黄绵土 268
    二、风沙土 271
    三、紫色土 275
    四、粗骨土 277
    五、石质土 278
    【思考题】 279
    第十二章土壤质量与土壤退化 280
    第一节 土壤质量的概念与评价 280
    一、土壤质量的概念 280
    二、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280
    三、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 282
    第二节 土壤退化概述 283
    一、土壤(地)退化 283
    二、土壤退化的分类 284
    三、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基本态势 284
    四、土壤(地)退化的后果 285
    第三节 土壤侵蚀及其防治 285
    一、土壤侵蚀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指标 285
    二、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287
    三、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288
    四、土壤侵蚀的防治 289
    第四节 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291
    一、土壤沙化的基本概念 291
    二、土壤(地)沙化和沙漠化的类型 291
    三、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 292
    四、土壤沙化的危害 292
    五、土壤沙化的防治 292
    【思考题】 293
    第十三章土壤污染与修复 294
    第一节 土壤污染 294
    一、土壤背景值 294
    二、土壤自净作用 295
    三、土壤环境容量 296
    四、土壤污染的来源、类型与特点 297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99
    一、重金属污染物 299
    二、有机污染物 300
    三、固体废弃物与放射性污染物 302
    第三节 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303
    一、土壤组成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303
    二、土壤酸碱性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304
    三、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305
    第四节 污染土壤的修复306
    一、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307
    二、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307
    【思考题】 310
    参考文献 311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