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理学 > 0705 地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 书号:9787030636607
    作者:闾国年,汤国安,赵军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34
    字数:374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69.00元
    售价: ¥54.5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内涵、体系框架、发展背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重点介绍了地图制图、空间定位导航、遥感数据获取、物联网信息采集、GIS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发布等原理、方法与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系统科学、社会服务、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特别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人才需求、投资环境、发展趋势等。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1条问答)

  • qq_背影51406 ( 2020-11-20 12:05:00 )

    请问这本书有没有附带电子版课件,谢谢

总计 1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丛书序
    丛书前言
    前言
    第一章 从地理到地理信息科学 1
    1.1 地理现象的认知与表达 1
    1.1.1 地理现象的自然语言描述 1
    1.1.2 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地图表达 3
    1.1.3 地理现象时空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表达 8
    1.2 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起 10
    1.2.1 地理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10
    1.2.2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 12
    1.2.3 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劲驱动 17
    1.2.4 地理信息高新技术的形成 23
    1.3 地理信息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4
    1.3.1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学 24
    1.3.2 地理信息科学与测绘学 27
    1.3.3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 32
    1.3.4 地理信息科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作用 33
    思考题 34
    延伸阅读 34
    第二章 地理信息科学内涵 35
    2.1 地理信息科学基本概念 35
    2.1.1 地理与地理学 35
    2.1.2 地理科学、地球系统科学与未来地理学 37
    2.1.3 地理空间、地球空间与空间科学 40
    2.1.4 信息、地理信息与信息科学 43
    2.1.5 地理信息科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46
    2.2 地理信息科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48
    2.2.1 地理信息科学的性质 48
    2.2.2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对象 54
    2.3 地理信息科学体系 56
    2.3.1 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 57
    2.3.2 地理信息科学的内容框架 58
    思考题 58
    延伸阅读 59
    第三章 地理抽象与地图表达 60
    3.1 人类地理空间思维与地图出现 60
    3.1.1 空间思维与地理空间思维 60
    3.1.2 地图的出现 61
    3.2 地图的特征与类型 63
    3.2.1 地图原理 63
    3.2.2 地图类型 65
    3.2.3 地图学 68
    3.3 现代地图的发展 69
    3.3.1 电子地图 69
    3.3.2 地理场景 72
    3.4 地图的应用 75
    3.4.1 科学研究 75
    3.4.2 决策支持 78
    3.4.3 人民生活 78
    3.4.4 军事国防 80
    3.5 地图的价值 81
    3.5.1 地图的文化价值 81
    3.5.2 地图的艺术价值 81
    3.5.3 地图的科学价值 82
    3.5.4 地图的传输价值 83
    3.6 地图的制作 83
    3.6.1 地图的基本成图过程 83
    3.6.2 制作地图的主要工具 84
    思考题 85
    延伸阅读 86
    第四章 空间位置与定位导航 87
    4.1 地理位置及其定位与表达 87
    4.1.1 地理位置 87
    4.1.2 定位与导航 87
    4.1.3 地球生物的空间定位导航 89
    4.1.4 人脑的位置认知功能 90
    4.1.5 人类的定位导航技术 91
    4.1.6 地理位置表达 96
    4.2 卫星定位导航 97
    4.2.1 卫星定位导航原理 97
    4.2.2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构成 99
    4.2.3 国际上主要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100
    4.2.4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应用举例 103
    4.3 室内定位导航 104
    4.3.1 室内定位导航原理 105
    4.3.2 常见室内定位导航技术 106
    4.3.3 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应用举例 109
    4.4 混合定位导航 112
    4.4.1 混合定位导航概念 112
    4.4.2 混合定位导航技术 113
    4.4.3 混合定位导航系统应用举例 115
    4.5 基于位置的地理信息服务 116
    4.5.1 位置服务的概念 116
    4.5.2 基于位置的地理信息服务案例:共享单车 117
    4.5.3 基于位置的地理信息服务案例:自动驾驶 119
    思考题 122
    延伸阅读 122
    第五章 地理数据获取与航测遥感 124
    5.1 地球观测的遥感需求 124
    5.1.1 地球观测的需求 124
    5.1.2 地球观测的手段 124
    5.1.3 遥感对地观测 126
    5.2 遥感原理与遥感技术系统 127
    5.2.1 遥感基本原理 127
    5.2.2 遥感技术系统 128
    5.2.3 遥感数据特征 133
    5.3 几何数据的遥感获取 135
    5.3.1 几何数据及其获取方式 135
    5.3.2 航空/ 航天摄影测量 136
    5.3.3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 138
    5.3.4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140
    5.3.5 多角度摄影/ 摄像与场景三维几何模型构建 141
    5.4 物理参数的遥感获取 145
    5.4.1 地物目标的遥感特征与物理参数获取 145
    5.4.2 目标的判读识别 145
    5.4.3 目标的自动分类与识别 146
    5.4.4 物理参数的遥感定量反演 148
    5.5 遥感地学分析、应用与服务 149
    5.5.1 遥感地学分析 149
    5.5.2 遥感地理环境变化检测 151
    5.5.3 遥感制图与信息服务 153
    思考题 156
    延伸阅读 156
    第六章 地理动态数据采集、传输与物联网技术 158
    6.1 地球系统监测与动态地理信息需求 158
    6.1.1 动态地理信息获取的需求 158
    6.1.2 地球观测与动态地理信息获取手段发展历程 158
    6.1.3 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进步 161
    6.1.4 人类交流方式的变化 162
    6.2 互联网与物联网 163
    6.2.1 互联网 163
    6.2.2 物联网 166
    6.3 物联网组成与功能 169
    6.3.1 感知层功能 169
    6.3.2 网络层功能 172
    6.3.3 应用层功能 174
    6.4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动态地理数据采集 175
    6.4.1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175
    6.4.2 ETC 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176
    思考题 178
    延伸阅读 178
    第七章 地理数据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180
    7.1 人脑作用与电脑意义 180
    7.1.1 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180
    7.1.2 电脑的结构和功能 181
    7.1.3 人机协同 185
    7.1.4 人脑与电脑之间的关系 187
    7.2 地理数据的数据存储 189
    7.2.1 地理数据 189
    7.2.2 数据存储 189
    7.3 地理分析与模拟 191
    7.3.1 空间分析 191
    7.3.2 空间统计 200
    7.3.3 时序分析 201
    7.3.4 智能分析 201
    7.3.5 机理过程分析 206
    7.4 地理表达 206
    7.4.1 自然语言 207
    7.4.2 地图语言 208
    7.4.3 GIS 表达 208
    7.4.4 虚实地理场景表达 210
    7.5 地理信息的网络传输 213
    7.5.1 网络架构 213
    7.5.2 网络GIS 架构 215
    7.6 地理信息系统地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217
    7.6.1 地理信息分析:胡焕庸线 217
    7.6.2 GIS 社会服务:选址规划问题 219
    思考题 219
    延伸阅读 220
    第八章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221
    8.1 地理信息产业 221
    8.1.1 地理信息产业概念 221
    8.1.2 地理信息产业分类 221
    8.1.3 地理信息产业特点 222
    8.1.4 地理信息产业要素 222
    8.1.5 地理信息产业链 222
    8.2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223
    8.2.1 总体情况 223
    8.2.2 市场特征 224
    8.2.3 商业模式 225
    8.2.4 价值链形成 225
    8.2.5 发展模式 226
    8.3 我国地理信息企业状况 227
    8.3.1 上市企业 227
    8.3.2 新三板挂牌企业 227
    8.3.3 存在问题 227
    8.4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格局 228
    8.4.1 环渤海区域 228
    8.4.2 长江三角洲区域 228
    8.4.3 珠江三角洲区域 229
    8.4.4 中西部区域 229
    8.4.5 新三板挂牌地域分布 229
    8.5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热点 230
    8.5.1 与互联网+ 融合创新 230
    8.5.2 与物联网融合创新 230
    8.5.3 与大数据融合创新 231
    8.5.4 与云计算融合创新 231
    思考题 231
    延伸阅读 231
    主要参考文献 23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