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理学 > 0703 化学 > 分析化学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分析化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分析化学
  • 书号:9787030626776
    作者:陈怀侠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44
    字数:42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59.00元
    售价: ¥46.6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主要是基础分析化学部分,内容包括绪论、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各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分析化学概述 1
    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
    1.1.2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1
    1.1.3 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
    1.2 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4
    1.2.1 分析过程 4
    1.2.2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8
    1.3 滴定分析法概述 9
    1.3.1 滴定分析法分类及滴定方式 10
    1.3.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1
    1.3.3 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 12
    思考题和习题 17
    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19
    2.1 准确度与精密度 19
    2.1.1 误差与准确度 19
    2.1.2 偏差与精密度 19
    2.1.3 误差的分类 21
    2.1.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22
    2.2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23
    2.2.1 频数分布 23
    2.2.2 正态分布 24
    2.2.3 标准正态分布 25
    2.2.4 t分布 27
    2.3 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28
    2.3.1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8
    2.3.2 显著性检验 29
    2.3.3 可疑值的取舍 32
    2.4 有效数字 33
    2.4.1 有效数字的位数 33
    2.4.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34
    2.4.3 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34
    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5
    2.5.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5
    2.5.2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35
    2.5.3 减小随机误差 36
    2.5.4 消除系统误差 36
    2.6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37
    思考题和习题 38
    第3章 酸碱滴定法 41
    3.1 酸碱反应与平衡 41
    3.1.1 共轭酸碱对 41
    3.1.2 酸碱反应及平衡常数 41
    3.2 溶液中的其他平衡 44
    3.2.1 物料平衡 44
    3.2.2 电荷平衡 44
    3.2.3 质子平衡 45
    3.3 溶液中酸碱型体的分布 46
    3.3.1 分析浓度、平衡浓度与酸度 46
    3.3.2 酸碱型体的分布分数 46
    3.4 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49
    3.4.1 强酸和强碱溶液 49
    3.4.2 弱酸和弱碱溶液 50
    3.4.3 弱酸混合溶液 53
    3.4.4 两性物质溶液 54
    3.5 酸碱缓冲溶液 55
    3.5.1 缓冲溶液的组成 56
    3.5.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6
    3.5.3 缓冲容量 57
    3.5.4 常见的pH缓冲溶液 57
    3.6 酸碱指示剂 58
    3.6.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8
    3.6.2 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9
    3.6.3 混合酸碱指示剂 61
    3.7 酸碱滴定原理 61
    3.7.1 强酸(碱)的滴定 61
    3.7.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64
    3.7.3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67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69
    3.8.1 强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69
    3.8.2 一元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71
    3.8.3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72
    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5
    2.5.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5
    2.5.2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35
    2.5.3 减小随机误差 36
    2.5.4 消除系统误差 36
    2.6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37
    思考题和习题 38
    第3章 酸碱滴定法 41
    3.1 酸碱反应与平衡 41
    3.1.1 共轭酸碱对 41
    3.1.2 酸碱反应及平衡常数 41
    3.2 溶液中的其他平衡 44
    3.2.1 物料平衡 44
    3.2.2 电荷平衡 44
    3.2.3 质子平衡 45
    3.3 溶液中酸碱型体的分布 46
    3.3.1 分析浓度、平衡浓度与酸度 46
    3.3.2 酸碱型体的分布分数 46
    3.4 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49
    3.4.1 强酸和强碱溶液 49
    3.4.2 弱酸和弱碱溶液 50
    3.4.3 弱酸混合溶液 53
    3.4.4 两性物质溶液 54
    3.5 酸碱缓冲溶液 55
    3.5.1 缓冲溶液的组成 56
    3.5.2 缓冲溶液pH 的计算 56
    3.5.3 缓冲容量 57
    3.5.4 常见的pH 缓冲溶液 57
    3.6 酸碱指示剂 58
    3.6.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8
    3.6.2 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9
    3.6.3 混合酸碱指示剂 61
    3.7 酸碱滴定原理 61
    3.7.1 强酸(碱)的滴定 61
    3.7.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64
    3.7.3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 67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69
    3.8.1 强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69
    3.8.2 一元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71
    3.8.3 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72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74
    3.9.1 CO2对酸碱滴定法的影响 74
    3.9.2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5
    3.9.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76
    3.10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80
    3.10.1 溶剂与溶质的酸碱性 80
    3.10.2 非水滴定应用示例 83
    思考题和习题 84
    第4章 配位滴定法 86
    4.1 概述 86
    4.1.1 分析化学中的配合物 86
    4.1.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 88
    4.2 配位平衡常数 89
    4.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89
    4.2.2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90
    4.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91
    4.3.1 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92
    4.3.2 条件稳定常数 95
    4.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6
    4.4.1 配位滴定曲线 96
    4.4.2 金属离子指示剂 101
    4.4.3 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 105
    4.5 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107
    4.5.1 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判别式 107
    4.5.2 分别滴定判别式 108
    4.6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108
    4.6.1 单一金属离子配位滴定的酸度控制 109
    4.6.2 分别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111
    4.7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 111
    4.7.1 控制酸度法 111
    4.7.2 掩蔽法 111
    4.7.3 选用适宜的滴定剂 112
    4.8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114
    4.8.1 直接滴定法 114
    4.8.2 返滴定法 114
    4.8.3 置换滴定法 115
    4.8.4 间接滴定法 116
    4.8.5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116
    思考题和习题 117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19
    5.1 氧化还原平衡 119
    5.1.1 概述 119
    5.1.2 条件电极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120
    5.1.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24
    5.1.4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27
    5.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129
    5.2.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29
    5.2.2 氧化还原指示剂 132
    5.2.3 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 134
    5.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135
    5.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37
    5.4.1 高锰酸钾法 137
    5.4.2 重铬酸钾法 140
    5.4.3 碘量法 141
    5.4.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46
    5.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47
    思考题和习题 149
    第6章 沉淀滴定法 152
    6.1 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52
    6.1.1 沉淀滴定曲线 152
    6.1.2 沉淀滴定的终点误差 154
    6.1.3 沉淀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154
    6.2 常见的沉淀滴定法 155
    6.2.1 莫尔法 155
    6.2.2 福尔哈德法 156
    6.2.3 法扬斯法 157
    6.3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157
    6.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57
    6.3.2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158
    思考题和习题 158
    第7章 重量分析法 160
    7.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60
    7.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160
    7.1.2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 161
    7.1.3 重量分析法中沉淀剂的选择 161
    7.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62
    7.2.1 溶解度和溶度积 163
    7.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64
    7.3 沉淀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170
    7.3.1 沉淀的类型 170
    7.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170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172
    7.4.1 共沉淀 172
    7.4.2 后沉淀 174
    7.4.3 减少沉淀沾污的方法 174
    7.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74
    7.5.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74
    7.5.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75
    7.5.3 均匀沉淀法 175
    7.6 称量形式的获得与重量分析法的计算 176
    7.6.1 称量形式的获得 176
    7.6.2 重量分析法的计算 177
    思考题和习题 178
    第8章 分光光度法 181
    8.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基本定律 181
    8.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81
    8.1.2 光吸收基本定律 183
    8.2 分光光度计 186
    8.2.1 光源 186
    8.2.2 单色器 186
    8.2.3 吸收池 186
    8.2.4 检测器及数据处理系统 186
    8.3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控制 187
    8.3.1 仪器的测量误差 187
    8.3.2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189
    8.4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90
    8.4.1 显色反应 190
    8.4.2 显色反应的影响因素 192
    8.5 分光光度法分析 194
    8.5.1 分光光度法测量条件的选择 194
    8.5.2 标准曲线 195
    8.6 其他分光光度法 196
    8.6.1 示差分光光度法 196
    8.6.2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98
    8.7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99
    8.7.1 痕量组分分析 199
    8.7.2 其他应用 200
    思考题和习题 202
    第9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203
    9.1 沉淀分离法 204
    9.1.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204
    9.1.2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 205
    9.1.3 共沉淀分离富集法 205
    9.2 结晶与重结晶法 206
    9.3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206
    9.4 萃取分离法 207
    9.4.1 液液萃取分离法 207
    9.4.2 液相微萃取 210
    9.4.3 固相萃取 211
    9.4.4 固相微萃取 212
    9.5 离子交换分离法 212
    9.5.1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 212
    9.5.2 离子交换剂的性质 213
    9.5.3 离子交换亲和力 213
    9.5.4 离子交换分离的操作方法 214
    9.5.5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216
    9.6 经典色谱分离法 216
    9.6.1 柱色谱法 217
    9.6.2 纸色谱法 217
    9.6.3 薄层色谱法 218
    9.7 电泳分离法 219
    9.7.1 电泳分离原理 220
    9.7.2 电泳分离分类 221
    9.7.3 电泳分离法的应用 221
    9.8 膜分离法 221
    思考题和习题 222
    参考文献 223
    附录 224
    附录1 相对原子质量(2005年) 224
    附录2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25
    附录3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226
    附录4 常用浓酸、浓碱的浓度和密度 229
    附录5 离子的a值 229
    附录6 离子的活度系数 230
    附录7 常用缓冲溶液 231
    附录8 酸碱指示剂 232
    附录9 混合酸碱指示剂 232
    附录10 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18~25℃) 232
    附录11 氨羧配位剂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I=0.1mol·L-1) 234
    附录12 EDTA的lgαY(H) 236
    附录13 常见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副反应系数 236
    附录14 铬黑T 和二甲酚橙的lgαIn(H)及pMt 237
    附录15 标准电极电位(18~25℃) 238
    附录16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242
    附录17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I=0) 24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