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草原碳增汇功能区划与调控模式——以呼伦贝尔草原和毛乌素沙地为例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草原碳增汇功能区划与调控模式——以呼伦贝尔草原和毛乌素沙地为例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草原碳增汇功能区划与调控模式——以呼伦贝尔草原和毛乌素沙地为例
  • 书号:9787030592507
    作者:李政海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155
    字数:26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38.00元
    售价: ¥109.0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重要生态系统与区域碳库功能状态及其动态变化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书以扎实的野外工作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我国北方草原区和毛乌素沙地植被分布规律,建立了草原区域测产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生物量估测模型,详细阐述了草原与沙地生态系统碳库特征与区域分布规律,提出了碳增汇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编制了研究区域碳增汇功能区划图,探讨了不同尺度上增强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调控途径。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草地生态系统固碳估算方法 2
    1.3 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因素 3
    1.3.1 气候变化的影响 3
    1.3.2 土地利用的影响 4
    1.3.3 草地管理措施的影响 5
    1.4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6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7
    2.1 研究区概况 7
    2.1.1 呼伦贝尔草原概况 7
    2.1.2 毛乌素沙地概况 8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8
    2.2.1 技术路线 8
    2.2.2 野外调查 8
    2.2.3 资料收集 10
    3 研究区植被分布规律与主要特征 11
    3.1 植被分布特征 11
    3.1.1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分布特征 11
    3.1.2 毛乌素沙地植被分布特征 14
    3.2 植被生物量估算 16
    3.2.1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生物量估算 16
    3.2.2 毛乌素沙地植被生物量估算 32
    3.3 土壤理化性状 39
    3.3.1 退化草原群落特征及其变化 40
    3.3.2 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的理化性状 41
    3.3.3 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有机质的影响 42
    4 研究区碳库特征 44
    4.1 草原植物碳含量分析 44
    4.1.1 碳含量频数分析 44
    4.1.2 不同生活型功能群之间的碳含量 47
    4.1.3 不同水分生态型功能群之间的碳含量 48
    4.1.4 主要科之间的碳含量 48
    4.2 呼伦贝尔草原碳库特征 49
    4.2.1 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碳库特征 49
    4.2.2 不同草原的植被碳库与土壤碳库的关系 50
    4.3 毛乌素沙地碳库特征 51
    4.3.1 不同植被类型碳密度 51
    4.3.2 碳库储量变化 52
    4.3.3 三种沙地类型植被的碳密度 54
    4.3.4 灌木、半灌木在三种沙地类型中的碳密度变化 55
    4.3.5 草本在三种沙地类型中的碳密度变化 56
    4.3.6 土壤在三种沙地类型中的碳密度变化 56
    5 碳增汇潜力分析 58
    5.1 呼伦贝尔草原碳增汇潜力遥感分级评价 58
    5.1.1 历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未退化最佳状态图层的构建 58
    5.1.2 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参照图层的构建 58
    5.1.3 不同时期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碳增汇潜力空间 59
    5.1.4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60
    5.1.5 呼伦贝尔草原碳增汇潜力 64
    5.2 呼伦贝尔林草交错区樟子松林群落特征及其碳增汇功能 66
    5.2.1 樟子松林乔木层群落结构 67
    5.2.2 林草交错区沙地草原群落与樟子松林林下草本层群落特征 68
    5.2.3 林草交错区沙地樟子松林碳增汇功能 69
    5.3 毛乌素沙地多水平/尺度的驱动力变化 70
    5.3.1 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格局变化 70
    5.3.2 沙漠化变化的多水平/尺度的驱动因素 74
    5.3.3 政策因素对局地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及响应 81
    5.4 毛乌素沙地碳增汇潜力 87
    5.4.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景设定 87
    5.4.2 碳增汇潜力分析 87
    6 呼伦贝尔草原碳增汇功能区划 91
    6.1 碳密度参照图层构建 91
    6.2 碳增汇潜力图层构建 91
    6.3 碳增汇功能区划 93
    6.3.1 碳增汇功能区划一级区的划分 93
    6.3.2 碳增汇功能区划二级区的划分 95
    7 基于碳增汇的生态调控模式 100
    7.1 区域尺度碳增汇调控模式 100
    7.1.1 植被覆盖状况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100
    7.1.2 植被有机碳库变化 103
    7.1.3 不同碳增汇功能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04
    7.1.4 不同草原利用方式对植被与碳库水平的影响 109
    7.1.5 现实利用状态及其草畜平衡关系 115
    7.1.6 区域尺度上的碳增汇分区调控模式 121
    7.2 局域尺度碳增汇调控模式 127
    7.2.1 退化草地主要改良措施 127
    7.2.2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原群落生产力的影响 127
    7.2.3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原主要建群种的影响 129
    7.2.4 林草交错区沙地樟子松林建设的碳增汇模式 130
    7.3 家庭牧场碳增汇调控模式 131
    7.3.1 家庭牧场试验示范户的设计 131
    7.3.2 家庭牧场试验示范效果 132
    7.3.3 试验示范区割草与放牧对草原生产力与碳库特征的影响 135
    7.4 毛乌素沙地碳增汇途径与措施 142
    参考文献 145
    附录 成果目录 153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