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工程技术 > 建筑工程 >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 书号:9787030557865
    作者:叶林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20
    字数:298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98.00元
    售价: ¥77.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安全屏障、农林生产场所和游憩服务基地。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对城乡不当建设行为的强烈干扰和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复合功能的强烈需求,本书基于大量规划实证,对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范式进行了探讨。本书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生态整体规划思路,以土地空间资源配置为基础,以“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结构、功能组织、用地布局、关键控制要素为核心内容,构建衔接多尺度、整合多功能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体系、规划管控技术、管理实施策略,力图弥补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和规划范式应对绿色空间的不足,并推动实现绿色空间的“生态优先、绿色生产、宜居生活”。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缘起 1
    1.1.1 新型城镇化必由之路 1
    1.1.2 城市建设绿色化导向 1
    1.1.3 绿色空间重要性凸显 2
    1.2 城市绿色空间 2
    1.2.1 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 2
    1.2.2 城市绿色空间的基本特征 3
    1.3 绿色空间建设问题及内因 6
    1.3.1 建设存在的问题 6
    1.3.2 问题内因引出 7
    1.4 研究基本点 7
    1.4.1 研究范围——城市规划区界与建成区界之间区域 7
    1.4.2 环境特征——“山水林田湖”编织的生态基底 8
    1.4.3 空间尺度——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用地三个层次 9
    1.4.4 土地类型——E类非建设用地和部分H类建设用地 9
    1.4.5 功能构成——“生态-生产-生活”复合功能在物质空间的表征 9
    1.4.6 研究基点——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构成城市空间整体 9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
    1.5.1 研究目的 10
    1.5.2 研究意义 10
    1.6 研究框架 11
    第2章 绿色空间本体认知 13
    2.1 内在多维属性认知 13
    2.1.1 绿色空间的自然属性 13
    2.1.2 绿色空间的社会属性 15
    2.1.3 绿色空间的经济属性 20
    2.1.4 绿色空间的复合功能 21
    2.2 外在复杂结构认知 21
    2.2.1 自然系统的空间结构 22
    2.2.2 社会系统的空间结构 26
    2.2.3 经济系统的空间结构 28
    2.3 自然与非自然演进动力认知 33
    2.3.1 自然力的作用 33
    2.3.2 非自然力的作用 34
    2.3.3 力的不均衡作用 37
    2.4 绿色空间规划的社会政策局限认知 38
    2.5 本章小结 40
    第3章 绿色空间规划范式导向与应对思路 42
    3.1 绿色空间规划范式导向 42
    3.1.1 国内外规划实证 42
    3.1.2 需求导向的规划范式 45
    3.1.3 供给导向的规划范式 47
    3.1.4 复合导向的规划范式 49
    3.2 绿色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51
    3.2.1 国外经验借鉴 51
    3.2.2 国内实践思考 54
    3.2.3 绿色空间发展趋势 56
    3.3 生态整体规划应对思路 58
    3.3.1 生态整体规划的认识论基础 58
    3.3.2 生态整体规划的方法论基础 63
    3.3.3 生态整体规划思路的适应性 68
    3.4 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体例 70
    3.4.1 规划的三个空间层次 71
    3.4.2 规划的三个阶段及核心技术 71
    3.4.3 规划的法理地位 73
    3.4.4 规划的总体目标 75
    3.5 本章小结 76
    第4章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战略考量与结构规划 77
    4.1 战略考量与结构规划的任务 77
    4.1.1 战略制定与空间结构响应 77
    4.1.2 结构规划衔接相关专业规划 78
    4.1.3 结构规划的焦点问题 80
    4.1.4 结构规划的主要内容 81
    4.2 战略与结构的纽带:空间管制分区 81
    4.2.1 国土与城市空间管制分区经验 81
    4.2.2 绿色空间管制分区政策指引 84
    4.3 响应“生态优先”战略:构筑区域绿色安全结构 86
    4.3.1 维护绿色生态安全格局 86
    4.3.2 编织城乡绿色渗透网络 86
    4.3.3 合理确定生态用地总量 89
    4.4 响应“绿色生产”战略:提升城市绿色产业结构 90
    4.4.1 建立绿色产业集群 90
    4.4.2 都市农业纳入规划统筹安排 91
    4.4.3 游憩服务业促进绿色增值 93
    4.5 响应“宜居生活”战略:优化城乡建设空间结构 95
    4.5.1 城镇化转型区精明拓展 95
    4.5.2 近郊村庄精明收缩 96
    4.6 本章小结 97
    第5章 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 99
    5.1 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的任务 99
    5.1.1 复合功能导向与用地布局响应 99
    5.1.2 用地布局衔接相关专项规划 100
    5.1.3 用地布局的焦点问题 101
    5.1.4 用地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101
    5.2 保障生态功能:生态网络与关键区规划建设 102
    5.2.1 生态网络分级分区管控 102
    5.2.2 划设城市生态功能红线 104
    5.2.3 关键生态廊道规划建设 104
    5.2.4 关键生态斑块规划建设 118
    5.2.5 生态网络结构修复 124
    5.3 引导生产功能:都市农业与游憩业规划建设 128
    5.3.1 绿色产业空间复合布局 128
    5.3.2 都市农业用地规划安排 131
    5.3.3 维护农田景观多样性 134
    5.3.4 组织环城绿道游憩体系 137
    5.4 控制生活功能:城镇化转型区和村庄规划建设 138
    5.4.1 适应环境紧约束的建设用地管控 138
    5.4.2 城镇化转型区建设管控 141
    5.4.3 村庄建设用地整理 144
    5.4.4 道路生态化建设措施 146
    5.5 响应复合功能导向的用地布局规划集成 149
    5.5.1 基本空间管制 151
    5.5.2 五大核心计划 151
    5.5.3 实施行动计划表 152
    5.6 本章小结 153
    第6章 用地单元绿色空间详细控制 154
    6.1 用地单元详细控制的任务 154
    6.1.1 用地单元详细控制的目标 154
    6.1.2 用地单元详细控制的焦点问题 154
    6.2 “单元引导+片区/场地控规”的分层控制体系 156
    6.3 单元引导的编制 157
    6.3.1 基于实施主体的单元划分 157
    6.3.2 “一主三副”的单元发展导则 158
    6.4 片区/场地控规的编制 163
    6.4.1 探索适应环境特征的控制要素 163
    6.4.2 生态型片区/生活型场地划分 164
    6.4.3 控规指标体系 165
    6.5 片区/场地控规的控制模式 172
    6.5.1 “项目图则”控制模式 172
    6.5.2 “地块图则”控制模式 175
    6.6 本章小结 176
    第7章 绿色空间规划实施与管理策略 177
    7.1 完善规划编制途径 177
    7.1.1 空间规划走向空间政策 177
    7.1.2 开放型协作式规划模式 179
    7.1.3 主动衔接法定规划体系 181
    7.1.4 自下而上推动公众参与 181
    7.2 优化管理工具 183
    7.2.1 借鉴资源管理区划工具 183
    7.2.2 灵活运用土地管理工具 186
    7.2.3 合理释放激励救济工具 187
    7.3 创新管理机制 189
    7.3.1 弹性选择多元管理模式 189
    7.3.2 部门协作实现综合管理 191
    7.3.3 配套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193
    7.4 本章小结 194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96
    8.1 主要结论 196
    8.2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99
    参考文献 201
    后记 208
    彩色图版 209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