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云斑天牛的危害与生物防治技术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云斑天牛的危害与生物防治技术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云斑天牛的危害与生物防治技术
  • 书号:9787030565518
    作者:李建庆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
    字数:216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68.00元
    售价: ¥53.7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重点研究了我国重大林业蛀干害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的生态习性及其对杨树、白蜡树和核桃树的危害特点,以及天敌昆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对云斑天牛不同种群的生物防治技术。围绕这一内容,首先介绍了云斑天牛在我国的发生与防治现状,并对其在我国的危险性进行了风险评估;然后调查了云斑天牛不同寄主种群的危害状况和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释放花绒寄甲进行生物防治,统计比较防治效果;最后调查了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因子。经本书中生物防治实践证明,花绒寄甲可实现对云斑天牛的可持续控制,是防治云斑天牛的良好天敌。本书以花绒寄甲防治云斑天牛为例进行了技术总结集成,以期对其他蛀干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云斑天牛的发生与防治现状 1
    1.1 云斑天牛的发生与危害 2
    1.1.1 分类地位 2
    1.1.2 形态特征 2
    1.1.3 分布和寄主植物 3
    1.1.4 世代及生活史 4
    1.1.5 生态习性 5
    1.1.6 补充营养 10
    1.1.7 危害特点 11
    1.1.8 空间分布格局 13
    1.2 花绒寄甲的生物学习性与应用 14
    1.2.1 分类及分布 14
    1.2.2 形态特征 14
    1.2.3 生物学习性 15
    1.2.4 人工饲养技术 17
    1.2.5 应用 17
    1.3 云斑天牛的防治技术 18
    1.3.1 营林技术措施 18
    1.3.2 化学防治 18
    1.3.3 生物防治 20
    1.3.4 其他措施 21
    第2章 云斑天牛在中国的风险评价 22
    2.1 风险分析的起点 23
    2.2 云斑天牛风险的定性分析 23
    2.2.1 云斑天牛的国内分布状况(P1) 23
    2.2.2 潜在的经济危害性(P2) 23
    2.2.3 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3) 24
    2.2.4 传播扩散的可能性(P4) 27
    2.2.5 危险性的管理难度(P5) 28
    2.3 云斑天牛风险的定量分析 28
    2.4 云斑天牛风险分析的结论 31
    2.5 管理对策 31
    第3章 云斑天牛的生态习性及危害调查 33
    3.1 调查地点 33
    3.2 云斑天牛对白蜡树的危害状况调查及生态习性 34
    3.2.1 云斑天牛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对白蜡树的危害状况 34
    3.2.2 成虫性别的辨别特征及性比调查 37
    3.2.3 成虫的交配行为观察 38
    3.2.4 成虫的补充营养观察 39
    3.2.5 越冬状况调查 40
    3.2.6 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0
    3.3 云斑天牛对太行山区核桃树的危害状况 40
    3.4 云斑天牛对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地区杨树的危害状况 42
    3.4.1 与寄主杨树树龄的相关性 43
    3.4.2 与寄主杨树胸径的相关性 43
    3.4.3 危害程度与林地环境的关系 45
    3.5 云斑天牛危害杨树、白蜡树和核桃树时的生态位分化现象 46
    第4章 云斑天牛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49
    4.1 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方法 50
    4.1.1 试验样地概况 50
    4.1.2 调查方法 51
    4.1.3 分析方法 51
    4.1.4 数据分析 56
    4.2 危害不同寄主种群的空间分布 57
    4.2.1 云斑天牛在杨树上的空间分布 57
    4.2.2 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空间分布 76
    4.3 讨论 95
    第5章 云斑天牛的生物防治技术 96
    5.1 天敌花绒寄甲的释放技术和防效评价法 97
    5.1.1 花绒寄甲的供应 97
    5.1.2 试验样地的设置 97
    5.1.3 释放花绒寄甲卵防治云斑天牛 98
    5.1.4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云斑天牛 100
    5.1.5 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的防治效果评价 100
    5.1.6 数据处理 101
    5.2 不同试验林地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 102
    5.2.1 花绒寄甲对杨树云斑天牛的生物防治效果 102
    5.2.2 花绒寄甲对白蜡树云斑天牛的生物防治效果 113
    5.2.3 花绒寄甲对核桃树云斑天牛的生物防治效果 123
    5.2.4 花绒寄甲在杨树、白蜡树和核桃树上的防治效果比较 134
    5.3 讨论 136
    第6章 花绒寄甲的生态习性及防治效果的影响因子 138
    6.1 花绒寄甲初孵幼虫爬行能力观察 138
    6.2 花绒寄甲成虫释放后的扩散能力观察 139
    6.2.1 在平地上的扩散能力 139
    6.2.2 在释放树木上的扩散能力 139
    6.3 花绒寄甲寄生能力观察 140
    6.4 花绒寄甲卵卡防治效果的影响因子 142
    6.5 讨论 144
    第7章 技术集成和研究结论 145
    主要参考文献 148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