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 > 高分子物理化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高分子物理化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高分子物理化学
  • 书号:9787030474575
    作者:沈青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20
    字数:47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15
  • 所属分类:
  • 定价: ¥98.00元
    售价: ¥77.4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主要介绍高分子中的氢键,高分子的溶解、扩散、转移、相转变、拉伸、松弛、凝胶、共混及其溶液的Hofmeister现象,高分子的自组装及智能高分子物理化学等内容。其中,不仅描述和评论了许多理论模型,而且也介绍了许多相应实用的测试与表征方法。希望通过系列介绍高分子物理化学的基础与研究进展,对我国的高分子研究有所帮助和促进。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高分子中的氢键1
    1.1引言1
    1.1.1氢键的基本特征1
    1.1.2氢键的分类2
    1.1.3氢键的表征2
    1.2影响高分子中氢键的因素4
    1.2.1质子提供体的酸性4
    1.2.2质子接受体的碱性6
    1.2.3大取代基团6
    1.2.4立构规整度7
    1.2.5高分子链的柔顺性8
    1.2.6温度的影响8
    1.3氢键对高分子共混物的影响9
    1.3.1合成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9
    1.3.2合成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共混14
    1.3.3合成高分子与其他物质共混17
    1.4高分子中引入氢键的方法17
    1.4.1引入终端官能团作为质子提供体或接受体17
    1.4.2通过共聚作用向组分的主链上引入含有氢键的单体17
    1.4.3向不可混合的混合物中加入含有氢键的另外一种高分子18
    1.4.4在主链上引入惰性稀释剂19
    1.5小结20
    参考文献20
    第2章高分子的溶解24
    2.1引言24
    2.2高分子的溶解行为及影响因素24
    2.2.1表面层的形成及对溶解的影响25
    2.2.2分子量及分布对溶解的影响26
    2.2.3结构、组成和构象对溶解的影响26
    2.2.4溶剂对溶解的影响27
    2.2.5环境因素和加工条件对溶解的影响28
    2.3高分子的溶解度和溶度参数29
    2.3.1高分子溶解热力学29
    2.3.2溶度参数的估算31
    2.3.3用基团贡献法计算溶度参数32
    2.3.4χ参数和相关的Hansen参数35
    2.3.5确定Hansen溶度参数的方法35
    2.3.6高分子溶解度的估算36
    2.4高分子的溶解模型39
    2.4.1唯象模型40
    2.4.2表面质量传递模型50
    2.4.3应力松弛分子模型51
    2.4.4反常传递模型和标度理论52
    2.4.5连续模型54
    2.5高分子溶解的研究方法57
    2.5.1折射率方法57
    2.5.2光学显微镜方法57
    2.5.3干涉测量方法57
    2.5.4椭圆偏光方法58
    2.5.5静态荧光光谱方法58
    2.5.6重力测量方法58
    2.5.7核磁共振方法59
    2.5.8红外光谱成像方法59
    2.5.9动态电导方法60
    2.6小结66
    参考文献67
    第3章高分子的扩散71
    3.1引言71
    3.1.1Fickian扩散71
    3.1.2非Fickian扩散72
    3.1.3自扩散和互扩散系数72
    3.1.4高分子扩散的研究内容73
    3.2基于阻碍作用的高分子扩散模型73
    3.2.1Maxwell-Fickian模型73
    3.2.2Mackie-Meares模型74
    3.2.3Ogston模型74
    3.2.4Johansson模型75
    3.2.5讨论75
    3.3基于流体动力学的高分子扩散模型76
    3.3.1Cukier模型76
    3.3.2Altenberger模型77
    3.3.3Phillies模型78
    3.3.4deGennes模型79
    3.3.5Gao-Fagerness模型81
    3.3.6讨论83
    3.4基于自由体积理论的高分子扩散模型83
    3.4.1Fujita模型83
    3.4.2Yasuda模型84
    3.4.3Vrentas-Duda模型85
    3.4.4Peppas-Reinhart模型86
    3.4.5讨论87
    3.5基于热力学的高分子扩散模型87
    3.5.1Arrhenius模型87
    3.5.2Enskog模型88
    3.5.3Petit模型89
    3.5.4Amsden模型90
    3.5.5Thomas-Windle模型91
    3.5.6During模型91
    3.5.7Peppas模型92
    3.5.8Jou模型92
    3.5.9其他模型93
    3.6基于多元体系的高分子扩散模型93
    3.6.1Weisenberger-Koenig模型93
    3.6.2Peppas模型94
    3.6.3Hu-Chou模型94
    3.6.4Li-Zimmerman-Wiedmann模型95
    3.6.5Petit模型95
    3.6.6Amsden模型96
    3.7关于不同扩散模型的讨论96
    3.8高分子扩散的研究方法96
    3.8.1核磁共振方法96
    3.8.2反相气相色谱方法98
    3.8.3红外光谱方法99
    3.8.4电化学方法103
    3.8.5标记分子方法105
    3.9小结106
    参考文献106
    第4章高分子的转移113
    4.1引言113
    4.2高分子体系的转移现象113
    4.2.1橡胶态高分子体系的转移现象113
    4.2.2玻璃态高分子体系的转移现象114
    4.2.3高分子共混体系的转移现象114
    4.3高分子体系转移过程的模型115
    4.3.1基于液体的高分子体系转移模型115
    4.3.2基于气态的高分子体系转移模型116
    4.4影响高分子转移的因素117
    4.4.1高分子体系的性质117
    4.4.2交联剂的性质118
    4.4.3增塑剂的影响118
    4.4.4渗透剂的性质119
    4.5小结119
    参考文献119
    第5章高分子的相转变121
    5.1引言121
    5.2高分子溶液的相转变122
    5.3高分子由螺旋状向无规线团的相转变125
    5.3.1相转变理论125
    5.3.2研究方法127
    5.3.3螺旋-无规线团相转变的应用127
    5.4高分子的吸附及相转变127
    5.4.1相转变理论127
    5.4.2研究方法128
    5.4.3吸附相转变的应用128
    5.5高分子聚合平衡向单向结晶的相转变129
    5.6高分子溶解过程塌缩导致的相转变130
    5.7关于上述几种高分子相转变的讨论131
    5.8高分子液晶与塑晶的相转变131
    5.8.1相转变理论与研究方法131
    5.8.2相转变理论的应用133
    5.9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转变及溶胶-凝胶过程相转变134
    5.9.1相转变理论与研究方法134
    5.9.2相转变理论的应用135
    5.10高分子结晶过程的相转变135
    5.10.1相转变理论及研究方法135
    5.10.2影响高分子结晶过程相转变的因素136
    5.11高分子混合物的相转变136
    5.12嵌段高分子的相转变137
    5.13液态相中的高分子相转变138
    5.14其他的高分子相转变138
    5.15上述不同高分子相转变之间的关联138
    5.15.1两种或三种相转变之间的关联138
    5.15.2普通情况下的相转变偶合140
    5.15.3动力学模型涉及的相转变及偶合范围140
    5.16相转变对高分子尺寸和形状的影响142
    5.17高分子自组装与相转变之间的关系143
    5.17.1生物高分子的自组装与应用143
    5.17.2纳米技术与高分子自组装149
    5.18小结150
    参考文献151
    第6章高分子的拉伸159
    6.1引言159
    6.2高分子的拉伸方法159
    6.3影响高分子拉伸的因素160
    6.3.1变形速率160
    6.3.2应变硬化164
    6.3.3串珠结构166
    6.3.4相分离168
    6.3.5静电纺丝169
    6.4高分子的拉伸物理172
    6.5小结173
    参考文献174
    第7章高分子的松弛180
    7.1引言180
    7.1.1相转变导致的松弛180
    7.1.2热黏弹导致的松弛181
    7.2高分子松弛的本构模型183
    7.2.1高分子松弛的本构模型动力学183
    7.2.2高分子松弛的本构关系184
    7.3讨论188
    7.3.1关于参数的确定188
    7.3.2关于模型的验证188
    7.4小结189
    参考文献189
    第8章高分子的凝胶191
    8.1引言191
    8.2Carothers理论191
    8.2.1两官能团等当量191
    8.2.2两官能团不等当量192
    8.3Flory理论192
    8.4Kahn理论194
    8.5Stockmayer理论194
    8.6唐敖庆理论194
    8.7Macosko-Miller理论195
    8.8Stepto理论196
    8.8.1A-S理论197
    8.8.2A-R-S理论197
    8.9小结197
    参考文献197
    第9章高分子的共混199
    9.1引言199
    9.2高分子相容性基础200
    9.3自由能理论202
    9.3.1基本模型202
    9.3.2基本观点203
    9.3.3自由能模型204
    9.3.4Φ(L)的估计205
    9.3.5实验验证205
    9.4小结205
    参考文献206
    第10章高分子溶液的Hofmeister现象207
    10.1引言207
    10.2Hofmeister理论207
    10.2.1Hofmeister效应的影响因素208
    10.2.2Hofmeister效应理论计算208
    10.2.3Maker/Breaker型离子及其水合作用209
    10.3不同高分子体系中的Hofmeister效应210
    10.3.1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210
    10.3.2对蛋白质溶解与沉淀的影响210
    10.3.3离子对与带电荷头基的特殊相互作用212
    10.3.4对酶活性的影响213
    10.4小结214
    参考文献214
    第11章高分子的自组装216
    11.1引言216
    11.2控制高分子自组装过程的力216
    11.2.1van der Waals力216
    11.2.2氢键作用218
    11.2.3金属配位反应221
    11.3高分子的层层自组装方法222
    11.3.1基于静电的层层自组装机理223
    11.3.2计算机模拟的层层自组装230
    11.3.3基于疏水作用的层层自组装230
    11.3.4基于氢键的层层自组装232
    11.3.5基于卤键的层层自组装234
    11.3.6基于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的层层自组装235
    11.3.7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层层自组装237
    11.3.8基于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层层自组装239
    11.4小结240
    参考文献240
    第12章智能高分子物理化学260
    12.1引言260
    12.2SMP的结构和原理263
    12.3SMP的分类267
    12.4SMP的功能269
    12.4.1渗透率270
    12.4.2透明度270
    12.4.3弹性270
    12.4.4颜色272
    12.4.5介电性能272
    12.4.6热焓273
    12.4.7磁场敏感性273
    12.4.8无线射频灵敏性274
    12.4.9红外敏感性275
    12.4.10无线电不透过率275
    12.4.11电导率276
    12.4.12开关性277
    12.4.13方向性281
    12.5SMP的制备方法286
    12.5.1交联法286
    12.5.2共混法287
    12.5.3静电纺丝法290
    12.5.4混合/交联聚合法290
    12.5.5自组装法290
    12.5.6溶胶-凝胶法291
    12.5.7纺丝法292
    12.6SMP的模型292
    12.6.1热敏性SMP的模型292
    12.6.2光敏性SMP的模型293
    12.7SMP的应用293
    12.8SMP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298
    12.8.1新结构多功能298
    12.8.2具有多响应性298
    12.8.3低温和常温响应298
    12.8.4进一步拓展领域298
    12.8.5新合成方法298
    12.9小结298
    参考文献298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