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环境科学理论 >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书号:9787030465887
    作者:樊杰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 页数:
    字数: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
  • 定价: ¥715.00元
    售价: ¥715.0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重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根据鲁甸地震灾区灾情特点,以用地条件和地质灾害为主导因子,以人口和居民点分布为辅助因子,以灾损状况为参考因子,进行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价,划分了“人口集聚区、农业生产区、地灾防治区和生态建设区”4种重建分区类型,确定了灾区可承载人口规模,划定了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范围,提出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口容量严重超载;立足山地安全重建,着眼坝区长远发展;乡内就近安置与离乡异地安置相结合”等总体判断。同时,面向昭通市“十三五”规划总体布局需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开展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研制水土保持与生态屏障建设、绿色经济体系与产业引导、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的路径与措施,提出适应区域承载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撑体系。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上篇鲁甸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总论3
    第一章灾区概况与地震灾情15
    第一节灾区概况15
    第二节地震灾情22
    第二章用地条件28
    第一节地形条件28
    第二节土地资源31
    第三节建设用地条件39
    第四节结论和建议43
    第三章地震地质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45
    第一节地震地质条件适宜性45
    第二节地质灾害发育背景52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58
    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区评价74
    第五节结论和建议78
    第四章人口和居民点分布82
    第一节人口基本状况82
    第二节人口集聚水平86
    第三节居民点分布特征94
    第四节建议和对策98
    第五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100
    第一节主导因子与精细评价100
    第二节人口容量与居民点重建103
    第三节重建功能分区110
    第四节产业发展导向与政策建议112
    下篇昭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六章资源环境要素支撑能力117
    第一节可利用土地资源117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129
    第三节水资源利用适宜性146
    第四节生态保护重要性160
    第五节环境容量182
    第七章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190
    第一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识别190
    第二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197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开发格局耦合分析202
    第四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206
    第八章水土保持与生态屏障建设217
    第一节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土壤侵蚀问题217
    第二节水土保持空间布局与综合治理226
    第三节典型流域治理236
    第九章绿色经济体系与产业引导242
    第一节经济发展现状与条件242
    第二节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及导向252
    第三节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262
    第十章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265
    第一节人口城镇化路径265
    第二节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73
    第三节扶持贫困人口发展279
    第四节农户可持续生计建设285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支撑体系296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296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298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与政策需求305
    主要参考文献309
    资料清单311
    咨询建议315
    中国科学院专家关于鲁甸地震灾后科学重建的建议315
    媒体报道318
    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科学院牵头承担鲁甸地震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318
    人民日报:芦山重建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319
    经济日报:灾后重建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322
    财经国家周刊:灾后资源环境评价解困325
    工作日记328
    后记335
    表目录
    表0-1评价地域范围基本情况一览表3
    表0-2重建分区方案统计5
    表0-3用地条件评价结果6
    表0-4极重灾区、重灾区现状人口和超载人口规模一览表8
    表0-5重建分区方案汇总表9
    表1-1鲁甸地震灾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对比18
    表1-2鲁甸地震灾区产业结构比重对比(2013年)20
    表1-3鲁甸地震灾区禁止开发区名录22
    表2-1鲁甸地震灾区地形高程分异情况29
    表2-2鲁甸地震灾区坡度分异情况30
    表2-3鲁甸地震灾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及比重33
    表2-4鲁甸地震灾区建设用地的高程及坡度分异情况33
    表2-5鲁甸地震灾区耕地资源的高程及坡度分异情况35
    表2-6鲁甸地震灾区林地资源的高程及坡度分异情况36
    表2-7鲁甸地震灾区草地资源的高程及坡度分异情况38
    表2-8鲁甸地震灾区建设用地条件评价结果统计39
    表2-9鲁甸地震重点受灾乡镇建设用地条件评价结果统计42
    表3-1不同建筑类型断层避让范围48
    表3-2鲁甸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51
    表3-3鲁甸地震灾区震前震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分布57
    表3-4地质灾害危险性自然分区统计表69
    表3-5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统计70
    表3-6乡镇单元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结果72
    表4-1灾区人口统计汇总表(2013年)82
    表4-2重灾区和极重灾区人口集聚水平综合评价分级93
    表5-1现状人口和超载人口规模测算一览表104
    表5-2重建分区方案汇总表110
    表6-1昭通市城乡建设用地对比121
    表6-2昭通市与云南省耕地资源对比122
    表6-3昭通市各区县林草地资源结构124
    表6-4昭通市适宜建设用地评价结果统计125
    表6-5昭通市鲁甸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分布对比132
    表6-6鲁甸地震前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分布对比133
    表6-7地质灾害易发性自然分区统计表135
    表6-8地质灾害危险性自然分区统计表139
    表6-9昭通市地质灾害乡镇单元综合危险性统计140
    表6-10昭通市水资源分区147
    表6-11昭通市行政分区水资源状况(2013年)150
    表6-12昭通市供水量及其构成150
    表6-13昭通市供水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重151
    表6-14昭通市用水量及其构成152
    表6-15昭通市不同用水途径占总用水量比重152
    表6-16昭通市分区县水资源利用率(2011年)153
    表6-17昭通市水源地建设情况表(2011年)154
    表6-18昭通市分区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表(2013年)155
    表6-19本地水资源支撑能力指标项打分标准156
    表6-20昭通市县域单元水资源支撑能力评价结果156
    表6-21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统计162
    表6-22昭通市水环境一、二级功能区名录163
    表6-23昭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166
    表6-24昭通市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结果168
    表6-25昭通市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结果170
    表6-26昭通市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结果172
    表6-27昭通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173
    表6-28昭通市退耕地面积及占耕地、旱地比重178
    表6-29昭通市生态建设区面积180
    表6-30昭通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1~2014年)182
    表6-31昭通市监测断面水质类别表183
    表6-32昭通市监测断面水质主要污染物表183
    表6-33昭通市水质综合类别评价情况表(2013年)184
    表6-34昭通市市域环境容量承载状态综合评价表189
    表7-1昭通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划分体系190
    表7-2乡镇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判别矩阵191
    表7-3昭通市乡镇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划分结果192
    表7-4精细评价区栅格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划分结果196
    表7-5昭通市各区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199
    表7-6昭通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匹配分析203
    表7-7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分结果207
    表7-8昭通市各区县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面积统计211
    表7-9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功能区划(乡镇单元)211
    表8-1长江干流七站实测水沙特征值多年平均值对比219
    表8-2长江干流七站实测水沙特征值及多年平均值对比(2006~2010年)219
    表8-3昭通市水土流失强度及面积220
    表8-4中国水力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220
    表8-5昭通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点分布密度表221
    表8-6昭通市石漠化现状统计221
    表8-7昭通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及分布面积221
    表8-8昭通市石漠化潜在危险程度及分布面积222
    表8-9植被指数及其分级225
    表8-10水土流失权重矩阵227
    表8-11水土流失程度评价因子判定矩阵227
    表8-12 昭通市水土流失评价228
    表8-13 昭通市地震信息(2012 -2014年)231
    表8-14有感半径与震级关系231
    表8-15昭通市近期重点治理区域在各流域分布232
    表8-16昭通市不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234
    表9-1昭通市与毗邻地区经济指标对比(2013年)242
    表9-2 昭通市主要矿产资源简表246
    表9-3 昭通市大中型水电站基本情况(2013年)246
    表9-4 昭通市主要工业产品产出能力(2013年)247
    表9-5昭通市各区县工业园区规模概况(2014年)247
    表9-6昭通市工业总产值与云南省发达地(州)市对比249
    表9-7 昭通市生态旅游产品组合259
    表10-1 昭通市与云南省城镇化水平对比(1990~2012年)266
    表10-2昭通市规划城镇等级结构(2030年)267
    表10-3昭通市规划城镇规模结构(2030年)268
    表10-4昭通市市政府驻地至各县城距离和用时268
    表10-5昭通市规划城镇职能结构(2030年)271
    表10-6 昭通市公路网络建设重点277
    表10-7昭通市70万户沼气建设生态效益测算278
    表10-8昭通市70万户沼气建设经济效益测算278
    表10-9昭通市各区县贫困人口规模(2010年)279
    表10-10昭通市农户可持续生计调查样本及其分布情况表286
    表10-11不同收入阶层、地区和民族的农户生计资产结构288
    表10-12不同地区、收入阶层和民族的农户总收入结构290
    表10-13不同地区、收入阶层和民族的农户能源消费结构292
    图目录
    图0-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路线6
    附图1鲁甸地震极重灾县和重灾县恢复重建区划图12
    附图2龙头山镇、火德红镇、包谷垴乡恢复重建区划图13
    附图3龙头山镇、火德红镇、包谷垴乡镇区(乡政府驻地)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精细评价图14
    图1-1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图15
    图1-2昭通市、云南省和全国平均人口密度变化情况18
    图1-3鲁甸地震灾区城乡居民收入(2013年)19
    图1 -4鲁甸地震灾区人均GDP变化情况20
    图1-5鲁甸县城市与农村低保支出情况21
    图1-6鲁甸地震灾区及邻近区域主体功能区分布图22
    图1-7震后龙头山老镇区和火德红李家山土木式房屋倒塌23
    图1-8震后城镇与农村居民住房倒损情况23
    图1-9震后滑坡造成龙头山镇境内道路和客运站严重受损24
    图1-10震后各类专业监测站点损失情况25
    图2-1鲁甸地震灾区高程分级图29
    图2-2鲁甸地震灾区坡度分级图31
    图2-3鲁甸地震灾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32
    图2-4鲁甸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分布图34
    图2-5鲁甸地震灾区耕地资源分布图35
    图2-6鲁甸地震灾区林地资源分布图37
    图2-7鲁甸地震灾区草地资源分布图38
    图2-8鲁甸地震灾区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图(自然单元)40
    图2-9鲁甸地震灾区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图(乡镇单元)41
    图2-10鲁甸地震重点受灾乡镇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图(自然单元)42
    图2-11鲁甸地震重点受灾乡镇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图(行政村单元)43
    图3-1鲁甸地震周边强震分布与活动构造图46
    图3-2鲁甸地震灾区区域综合地震烈度和历史地震47
    图3-3鲁甸地震不同烈度在各县的分布面积48
    图3-4鲁甸地震灾区断层避让边界49
    图3-5鲁甸地震灾区核心区断层避让边界50
    图3-6鲁甸地震灾区地震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图51
    图3-7鲁甸地震灾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图53
    图3-8鲁甸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密度空间分布图54
    图3-9鲁甸地震灾区震前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图55
    图3-10红石岩特大型滑坡全貌55
    图3-11红石岩滑坡堵江堰塞湖低空遥感影像允
    图3-12鲁甸地震灾区震前震后灾害点密度分乡镇统计57
    图3-1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技术路线59
    图3-14鲁甸地震灾区地质岩性评分图60
    图3-15鲁甸地震灾区断裂密度61
    图3-16鲁甸地震灾区主要地貌类型62
    图3-17鲁甸地震灾区地形高差图63
    图3-18鲁甸地震灾区地形坡度图64
    图3-19鲁甸地震灾区年均降雨量65
    图3-20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与强度评价技术路线66
    图3-21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模拟评价结果67
    图3-22鲁甸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68
    图3-23鲁甸地震核心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69
    图3-24鲁甸地震灾区乡镇单元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70
    图3-25龙头山镇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75
    图3-26龙头山镇区西部北侧泥石流沟与龙泉中学教学楼75
    图3-27龙头山镇骡马口一带安置点受地质灾害威胁75
    图3-28包谷垴乡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76
    图3-29火德红乡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76
    图3-30鲁甸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77
    图3-31鲁甸地震灾区核心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78
    图4-1灾区户籍人口占云南省比重演变图83
    图4-2灾区常住人口占云南省比重演变图83
    图4-3灾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演变图83
    图4-42010年灾区与云南省、全国人口金字塔图对比84
    图4-5灾区与云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演变曲线图85
    图4-6灾区与云南省人口三次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比图(2010年)85
    图4-7灾区户籍人口规模及分布图86
    图4-8灾区户籍人口密度及分布图88
    图4-9灾区流入人口比重及分布图89
    图4-10灾区流出人口比重及分布图90
    图4-11灾区乡镇驻地人口比重及分布图91
    图4-12灾区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及分布图92
    图4-13灾区人口集聚水平综合指数及分布图94
    图4-14灾区乡镇驻地人口直方图95
    图4-15灾区乡镇驻地人口等级及分布图95
    图4-16灾区乡镇驻地面积直方图96
    图4-17灾区乡镇驻地面积等级及分布图96
    图4-18灾区自然村人口直方图97
    图4-19灾区自然村面积直方图97
    图4-20灾区按人口加权自然村密度分布图97
    图4-21灾区按面积加权自然村密度分布图97
    图4-22龙头山镇、火德红镇、包谷垴乡居民点分布图98
    图5-1重点受灾镇区恢复重建条件精细评价102
    图5-2超载人口测算技术路线图103
    图5-3灾区各乡镇不同类型区人口构成图104
    图5-4灾区超载人口比重分布图105
    图5-5灾区人口转移压力系数分布图106
    图5-6重点受灾乡镇居民点人口超载区分布图107
    图5-7灾区居民点重建类型分布图108
    图5-8鲁甸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区划图109
    图6-1云南省山地与顼子分布格局117
    图6-2昭通市高程分级图118
    图6-3昭通市坡度分级图119
    图6-4昭通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120
    图6-5昭通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类型结构120
    图6-6昭通市各区县现状建设用地规模121
    图6-7昭通市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变动情况(2009~2012年)122
    图6-8昭通市各区县现状耕地坡度分级122
    图6-9昭通市耕地规模变动情况(2009~2012年)123
    图6-10昭通市适宜建设用地规模124
    图6-11昭通市三类适宜建设用地空间分布125
    图6-12昭通市各区县适建指数分布126
    图6-13昭通市建设用地条件评价结果(乡镇单元)127
    图6-14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图(自然单元)128
    图6-15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图(村社单元)129
    图6-16昭通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图130
    图6-17昭通市地质灾害密度分布图131
    图6-18昭通市鲁甸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分区县统计131
    图6-19昭通市鲁甸地震前主要类型地质灾害分区县统计(2014年6月)132
    图6-20昭通市鲁甸地震后主要类型地质灾害分区县统计(2014年12月)133
    图6-21昭通市鲁甸地震前后不同规模地质灾害分区县统计134
    图6-22地质灾害区域易发性分区结果135
    图6-23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与强度模拟地质灾害源点136
    图6-24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模拟评价结果136
    图6-25昭通市年均降水量137
    图6-26昭通市地震地表位移138
    图6-27昭通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139
    图6-28昭通市乡镇单元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143
    图6-29昭通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144
    图6-30昭阳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145
    图6-31昭通市水资源四级区示意图147
    图6-32昭通市各区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48
    图6-33昭通市1964~2013年降水变化曲线149
    图6-34昭通市及各区(县)多年月平均降水量149
    图6-352010年以来昭通市各供水水源供水量变化151
    图6-362010年以来昭通市各途径用水量变化152
    图6-37昭通市分区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011年)153
    图6-38昭通市县域单元水资源支撑能力评价图157
    图6-39河流供水难度空间分异图158
    图6-40主要河流供水难度空间分异图158
    图6-41栅格尺度水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异图159
    图6-42乡镇单元水资源适宜性评价图160
    图6-43昭通市自然区划图161
    图6-44昭通市自然保护区分布图163
    图6-45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图(自然单元)165
    图6-46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图(乡镇单元)165
    图6-47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图(自然单元)167
    图6-48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图(乡镇单元)167
    图6-49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图(自然单元)169
    图6-50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图(乡镇单元)169
    图6-51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图(自然单元)171
    图6-52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图(乡镇单元)171
    图6-53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图(自然单元)172
    图6-54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图(乡镇单元)173
    图6-55重点区县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174
    图6-56重点区县水源涵养重要性175
    图6-57重点区县水土流失敏感性176
    图6-58重点区县石漠化敏感性176
    图6-59重点区县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评价结果177
    图6-60昭通市退耕地分布178
    图6-61重点区县退耕地分布179
    图6-62重点区县退耕地占耕地面积分布179
    图6-63昭通市生态建设区域分布181
    图6-64重点区县生态建设区域分布181
    图6-65昭通市各区县二氧化硫排放量(2013年)185
    图6-66昭通市各区县大气环境容量185
    图6-67昭通市各区县大气环境容量承载力评价186
    图6-68昭通市各区县化学需氧量(2013年)187
    图6-69昭通市各区县水环境容量187
    图6-70昭通市断面水质监测情况188
    图6-71昭通市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情况188
    图6-72昭通市市域环境容量承载力综合评价图189
    图7-1乡镇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划分结果191
    图7-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单一约束类型分布193
    图7-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组合约束类型分布193
    图7-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约束与无显著约束类型分布194
    图7-5精细评价区各类资源承载能力约束区比重195
    图7-6精细评价区栅格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区分布195
    图7-7精细评价区村社单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类型分布196
    图7-8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流程197
    图7-9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198
    图7-10昭通市各类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比重199
    图7-11昭通市各区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比重200
    图7-12昭通市乡镇层面各类国土空间开发适宜区比重202
    图7-13昭通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204
    图7-14昭通市贫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响应示意图205
    图7-15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案208
    图7-16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之人口产业集聚区209
    图7-17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之农业发展区209
    图7-18昭通市国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之生态建设区210
    图8-1昭通市位置及长江干流主要水文站输沙量与粒径示意图218
    图8-2昭通市降水空间格局223
    图8-3昭通市暴雨日数空间格局224
    图8-4昭通市陡坡地(>25°)分布 225
    图8-5昭通市植被覆盖分级226
    图8-6昭通市水土流失程度评价结果227
    图8-7昭通市水土保持地区分布228
    图8-8昭通地区急需水保措施地区分布图229
    图8-9昭通市213国道沿线43处泥石流敏感位置230
    图8-10昭通市2016~2020年期间重点治理区域分布232
    图9-1昭通市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变化244
    图9-2昭通市特色农产品空间格局244
    图9-3昭通市农业结构变化(2003~2013年)245
    图9-4昭通市工业园区总体发展水平(2014年)247
    图9-5昭通市重点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增加值对比248
    图9-6昭通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年际变化249
    图9-7昭通市各区县旅游业概况(2012年)250
    图9-8河谷地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253
    图9-9低山丘陵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254
    图9-10中低山区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254
    图9-11中高山区名优土特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255
    图9-12昭通市电一矿一化生态工业基地图示257
    图9-13昭通市加工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258
    图9-14昭通市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示意图262
    图10-1乡镇政府驻地至各县城距离和用时269
    图10-2盐津县高程图和工业园区空间分布图272
    图10-3昭通市县际交通流量分布图274
    图10-4人口密度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280
    图10-5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286
    图10-6昭通市与被调查村的位置287
    图10-7农户最希望政府帮助做的事情289
    图10-8农户认为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策略291
    图10-9农户生育孩子的频数293
    图11-1昭通市产业园区与城镇化协同布局示意图298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