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农业科学 > 食品科学技术 > 玉米加工品质及改良技术

浏览历史

玉米加工品质及改良技术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玉米加工品质及改良技术
  • 书号:9787030404817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
    字数:
    语种:
  • 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
  • 定价: ¥68.00元
    售价: ¥68.0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在有关玉米食品深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玉米籽粒品
质性状及面粉特性研究,玉米粉的生物改性工艺研究,喷雾干燥、挤压膨化
对玉米粉品质的作用研究,淀粉和蛋白质在玉米粉加工中的变化研究,混合
粉流变学性质及蒸煮品质的研究,玉米糊精制备的工艺研究及性质分析,不
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粉糊化性质分析,玉米氧化淀粉和交联淀粉的生物
方法制备及分析等内容。作为一部玉米食品深加工领域的学术论著,从理
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推动玉米加工品质及改良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 录
    第1章 绪论………………1
    1.1 国内外玉米深加工利用现状………………2
    1.2 玉米籽粒加工品质的研究进展………………3
    1.3 玉米食品的深加工现状………………3
    1.4 国内外玉米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5
    1.4.1 玉米粉的加工………………5
    1.4.2 玉米挤压技术………………8
    1.5 加工过程中玉米各组分结构及其功能性质的改变………………9
    1.5.1 淀粉的变化………………9
    1.5.2 蛋白质的变化………………12
    1.5.3 脂肪的变化………………12
    1.6 玉米品质评价的方法及仪器设备研究现状………………13
    第2章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及面粉特性研究………………16
    2.1 研究方法概述………………16
    2.1.1 试验材料………………16
    2.1.2 仪器与设备………………16
    2.1.3 玉米粉样品制备………………17
    2.1.4 分析方法………………17
    2.1.5 统计分析………………22
    2.2 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比较………………23
    2.3 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吸水力………………24
    2.4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25
    2.5 不同品种玉米干磨粉和湿磨粉理化性质比较………………26
    2.5.1 保水力和破损淀粉含量………………26
    2.5.2 淀粉含量………………29
    2.5.3 蛋白质含量………………29
    2.5.4 脂肪含量………………29
    2.6 不同品种玉米干磨粉和湿磨粉糊化特性比较………………30
    2.7 玉米粉品质性状与糊化性质的相关性………………33
    2.7.1 干磨面粉品质性状与糊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33
    2.7.2 湿磨面粉品质性状与糊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35
    2.8 不同品种玉米粉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35
    2.8.1 玉米粉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35
    2.8.2 聚类分析………………38
    2.9 研究小结………………39
    第3章 玉米粉的生物改性工艺研究………………40
    3.1 研究方法概述………………40
    3.1.1 试验材料………………40
    3.1.2 仪器与设备………………41
    3.1.3 试验方法………………41
    3.1.4 分析测定方法………………42
    3.2 蛋白酶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43
    3.3 脱支酶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44
    3.4 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45
    3.5 发酵时间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45
    3.6 乳酸菌浓度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46
    3.7 玉米粉发酵工艺正交设计………………48
    3.7.1 极差分析………………48
    3.7.2 发酵后直链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49
    3.8 研究小结………………49
    第4章 喷雾干燥对玉米粉工艺品质的作用研究………………50
    4.1 研究方法概述………………50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50
    4.1.2 工艺优化设计………………51
    4.1.3 测定指标………………53
    4.2 进风温度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54
    4.3 不同处理样品的糊化性质比较………………54
    4.4 不同处理玉米粉的水溶指数和吸水指数比较………………55
    4.5 不同处理玉米粉的冻融稳定性比较………………56
    4.6 不同处理玉米粉的糊化度比较………………57
    4.7 均匀试验设计结果与分析………………57
    4.7.1 模型的建立及因素水平的优化………………58
    4.7.2 试验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59
    4.8 研究小结………………62
    第5章 挤压膨化对玉米粉品质的作用研究………………63
    5.1 研究方法概述………………63
    5.1.1 试验材料………………63
    5.1.2 仪器与设备………………64
    5.1.3 玉米样品处理………………64
    5.1.4 挤压工艺的均匀试验设计………………64
    5.1.5 分析方法………………65
    5.2 螺杆转速对玉米挤压膨化特性的影响………………67
    5.3 水分含量对玉米挤压膨化特性的影响………………69
    5.4 不同品种玉米的挤压膨化特性………………70
    5.5 不同品种玉米挤压膨化特性主成分分析………………71
    5.6 挤压原料品质性状与挤压膨化特性的相关性分析………………73
    5.7 均匀试验结果分析………………74
    5.7.1 简单相关分析………………75
    5.7.2 二次多项式模型的建立………………75
    5.7.3 因素水平的优化………………76
    5.7.4 挤压参数的负荷量………………77
    5.8 挤压参数对产品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77
    5.8.1 挤压参数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77
    5.8.2 挤压参数对产品水溶指数的影响………………80
    5.8.3 挤压参数对产品吸水指数的影响………………82
    5.8.4 挤压参数对产品冷挤压指数的影响………………84
    5.8.5 挤压参数对产品挤压指数的影响………………87
    5.9 研究小结………………89
    第6章 淀粉和蛋白质在玉米粉加工中的变化研究………………90
    6.1 研究方法概述………………91
    6.1.1 试验材料………………91
    6.1.2 仪器与设备………………91
    6.1.3 样品制备………………91
    6.1.4 分析测定方法………………91
    6.2 不同加工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研究………………94
    6.2.1 不同加工处理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94
    6.2.2 不同加工处理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95
    6.2.3 蛋白质的变性程度………………95
    6.3 不同加工处理对玉米粉的影响………………96
    6.3.1 面粉的质构变化(电镜观察)………………96
    6.3.2 热力学性质变化………………97
    6.3.3 不同加工处理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98
    6.4 淀粉级分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98
    6.4.1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标准样品的 GPC图谱………………98
    6.4.2 不同品种湿磨玉米淀粉的 GPC图谱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99
    6.4.3 不同处理玉米淀粉的 GPC图谱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00
    6.4.4 玉米淀粉与其他来源淀粉的 GPC图谱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差异………………102
    6.4.5 直链淀粉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相关性分析………………104
    6.5 研究小结………………104
    第7章 混合粉流变学性质及蒸煮品质的研究………………106
    7.1 研究方法概述………………107
    7.1.1 试验材料………………107
    7.1.2 仪器与设备………………107
    7.1.3 应用实验………………107
    7.1.4 分析方法………………109
    7.2 玉米粉的粉质参数………………114
    7.2.1 湿磨粉的粉质参数及食用胶对面团性质的改善………………114
    7.2.2 改性玉米粉的粉质参数及添加剂对其面团性质的影响………………114
    7.3 混合粉的糊化性质测定………………115
    7.3.1 玉米粉与膨化玉米粉混合粉的黏度曲线………………115
    7.3.2 小麦粉与玉米粉混合………………116
    7.3.3 小麦粉与膨化玉米粉混合………………117
    7.3.4 挤压膨化玉米粉与玉米粉混合粉的热力学特性………………118
    7.4 混合粉的粉质参数………………119
    7.4.1 改性玉米粉与膨化玉米粉混合粉的粉质参数………………119
    7.4.2 吸水量对混合粉粉质曲线影响………………119
    7.4.3 改性玉米粉与小麦粉混合粉的粉质参数………………120
    7.4.4 膨化玉米粉与小麦粉混合………………120
    7.5 混合粉面团的拉伸性测定………………121
    7.6 混合粉面团的黏性测定………………121
    7.7 玉米粉的粉体流变性………………122
    7.8 应用实验………………123
    7.9 研究小结………………124
    第8章 玉米糊精制备的工艺研究及性质分析………………125
    8.1 研究方法概述………………125
    8.1.1 试验材料………………125
    8.1.2 主要仪器………………126
    8.1.3 方法………………126
    8.1.4 分析方法………………126
    8.2 单酶法反应条件………………127
    8.2.1 固液比对α‐淀粉酶液化过程的影响………………127
    8.2.2 酶解温度对α‐淀粉酶液化效果的影响………………128
    8.2.3 酶解时间对液化产物 DE值的影响………………128
    8.3 双酶法制备不同 DE值糊精的工艺研究………………129
    8.3.1 固液比对液化过程的影响………………129
    8.3.2 反应温度对糊精 DE值的影响………………130
    8.3.3 反应时间对麦芽糊精 DE值的影响………………130
    8.3.4 双酶法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对麦芽糊精 DE值的影响………………131
    8.3.5 双酶法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对麦芽糊精 DE值的影响………………131
    8.4 双酶法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132
    8.5 糊精电镜观察………………133
    8.6 粒度分布………………134
    8.7 晶体结构………………135
    8.8 一般分子特性………………137
    8.9 多糖分布及分支化度………………138
    8.10 不同 DE值糊精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40
    8.11 不同 DE值糊精低聚糖组分测定………………145
    8.12 不同 DE值糊精的表观黏度………………149
    8.13 热重分析(TG)………………149
    8.14 相对透光率………………150
    8.15 糊精的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关系………………151
    8.16 研究小结………………151
    第9章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粉糊化性质分析………………153
    9.1 研究方法概述………………153
    9.1.1 试验材料………………153
    9.1.2 试验方法………………154
    9.1.3 测定指标………………154
    9.2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155
    9.3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156
    9.4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热力学性质的影响………………157
    9.5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粉热力学性质的影响………………157
    9.6 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相关性分析………………158
    9.7 研究小结………………159
    第10章 玉米氧化淀粉和交联淀粉的生物方法制备及分析………………160
    10.1 研究方法概述………………162
    10.1.1 试验材料………………162
    10.1.2 试验方法………………163
    10.2 氧化淀粉酶解工艺条件及性质分析………………165
    10.2.1 氧化淀粉酶解过程中 DE值变化………………165
    10.2.2 酶解后氧化淀粉的 pH变化………………166
    10.2.3 酶解后氧化淀粉透光率和凝沉性变化………………167
    10.2.4 抗老化性分析………………170
    10.2.5 氧化淀粉酶解后黏度变化………………170
    10.2.6 酶解对氧化淀粉成膜性的影响………………172
    10.2.7 酶解后耐酸性变化………………173
    10.3 氧化淀粉发酵工艺条件及性质分析………………175
    10.3.1 发酵时间的确定………………175
    10.3.2 次氯酸钠加入量?酶解程度 DE值和发酵温度与黏度关系………………176
    10.3.3 发酵后的耐酸性变化………………179
    10.4 交联淀粉酶解工艺条件及性质分析………………180
    10.4.1 交联淀粉酶解过程中 DE值变化………………180
    10.4.2 酶解后交联淀粉的 pH变化………………181
    10.4.3 酶解后交联淀粉的交联度变化………………182
    10.4.4 酶解后交联淀粉的黏度变化………………183
    10.4.5 酶解后交联淀粉的抗剪切性变化………………184
    10.5 交联淀粉发酵工艺条件及性质分析………………187
    10.5.1 发酵时间的确定………………187
    10.5.2 环氧氯丙烷加入量?酶解 DE值和发酵温度与溶胀度关系………………189
    10.5.3 发酵后的黏度变化………………190
    10.5.4 发酵后的抗剪切性变化………………191
    10.6 研究小结………………193
    参考文献………………194
    附录………………19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