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球物理学 > 地震预报引论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地震预报引论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地震预报引论
  • 书号:9787030087003
    作者:张国民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416
    字数:591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29
  • 所属分类:TP8 远动技术
  • 定价: ¥88.00元
    售价: ¥69.5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之一。这是我国30多年来地震预报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是一本基础性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分十章,首先对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概况、基本进展和科学思路作了系统阐述,然后就地震预报的地震学、地壳形变、地下水微动态、水文地球化学、地电、地磁、重力学等学科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此外还系统地介绍了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与地震孕育过程的理论和模型等。
  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学习用书,也可供地震学、地球物理学、灾害预测学等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序
    编著者的话
    第一章绪论
    §1.1中国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概况
    1.1.1中国地震活动的构造动力学环境
    1.1.2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
    1.1.3中国地震灾害情况
    §1.2中国地震预报研究概况
    1.2.1地震预报控索的发展概况
    1.2.2地震预报进展、困难和现实水平
    §1.3地震分析预报的科学思路
    1.3.1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
    1.3.2源兆与场兆思想
    1.3.3源的过程追踪与场的动态监视相结合思想
    1.3.4“块、带、源、场、兆、触、震”协同的思想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
    §2.1地震活动图像
    2.1.1地震空区
    2.1.2地震条带
    2.1.3地震活动的重复性
    2.1.4地震震中的迁移
    2.1.5地震活动的增强和平静
    §2.2震前地震活动性分析
    2.2.1b值
    2.2.2小地震活动的窗口效应
    2.2.3小震群活动
    2.2.4图像B(余震的爆发)
    §2.3地震序列
    2.3.1序列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2.3.2前震序列
    2.3.3余震序列
    §2.4震源参数变化
    2.4.1大震前小震主压应力轴取向的特征
    2.4.2振幅比的异常
    2.4.3S波偏振
    2.4.4初动半周期变化
    2.4.5波形的变化
    2.4.6大震前后小震应力降和震源半径的变化
    §2.5介质参数与地震波速的变化
    2.5.1品质因子Q值
    2.5.2地震波振动持续时间的变化
    2.5.3地震波速变化
    §2.6震兆的综合判定方法
    2.6.1模式识别
    2.6.2TIP方法
    2.6.3SIP方法
    2.6.4TSIP方法
    §2.7预报效能的评价
    2.7.1R值评分
    2.7.2模糊评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地壳形变与地震预报
    §3.1地壳形变的一般概念
    3.1.1全球性构造活动
    3.1.2区域构造活动
    3.1.3局部构造活动
    3.1.4潮汐应变
    3.1.5地壳形变中的负荷效应、热效应
    §3.2地壳形变与地震
    3.2.1地震地壳形变的含义
    3.2.2震前地壳形变
    3.2.3震时(同震)地壳形变
    3.2.4震后地壳形变
    §3.3地壳形变观测基础
    3.3.1信息与噪声
    3.3.2观测技术设计思想
    3.3.3台网
    §3.4地壳形变观测方法介绍
    3.4.1空间大地测量
    3.4.2地面大地测量
    3.4.3连续形变、应变观测
    §3.5地震地壳形变信息的提取
    3.5.1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3.5.2连续形变、应变观测数据处理
    3.5.3潮汐应变、倾斜数据处理
    §3.6地壳形变信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3.6.1大地测量信息的应用
    3.6.2断层活动信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3.6.3地倾斜、应变信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3.6.4形变前兆的不确定性和形变前兆检验门限
    3.6.5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概率预报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地下水微动态与地震预报
    §4.1什么是下水微动态
    4.1.1基本概念
    4.1.2研究目的与方向
    4.1.3研究内容与意义
    4.1.4研究的科学思路
    §4.2岩体弹性变形引起的地下水微动态
    4.2.1地下水位的潮汐效应
    4.2.2地下水位的气压效应
    4.2.3地下水位的降雨荷载效应
    4.2.4地下水位的地表水体荷载效应
    §4.3岩体破坏(地震)前的地下水微动态
    4.3.1地震前地下水微动态的异常形态
    4.3.2地震前地下水微动态的异常特征
    §4.4利用地下水微动态异常预报地震
    4.4.1单井预报
    4.4.2群井预报
    4.4.3追踪预报
    4.4.4后效预报
    4.4.5前驱预报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地震交兆
    §5.1水文地球化学预报地震研究概述
    5.1.1研究概况
    5.1.2研究的目的、意义
    5.1.3研究内容
    §5.2水文地球化学地震交兆机理与实验基础
    5.2.1水化前兆机理的实验研究
    5.2.2水化地震前兆异常机理分析及前兆模型
    §5.3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观测
    5.3.1地震水化观测点的选择
    5.3.2地震水化观测项目的选择
    5.3.3地震水化观测网的布设
    5.3.4观测点的引水采水装置和采样方法
    §5.4水文地球化学地震预报方法
    5.4.1水文地球化学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5.4.2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异常
    5.4.3水文地球化学地震预报工作程序
    5.4.4地震三要素预报
    §5.5水化震例与预报实践
    §5.6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在探索活断层中的应用
    5.6.1活动断裂带地球化学观测
    5.6.2断层气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地震的地电前兆
    §6.1地电观测内容、简史及特点
    6.1.1观测内容和观测方法
    6.1.2观测方法特点及其发展简史
    6.1.3与传统电法探测的差异
    §6.2岩石的导电性
    6.2.1决定岩石导电的因素
    6.2.2麦克斯韦公式(Maxwell's formula)
    6.2.3阿奇尔公式(Archie's formula)
    6.2.4温度与岩石电阻率的关系
    6.2.5前兆异常量大小的估算
    §6.3岩石破裂与电阻率变化实验研究
    6.3.1实验研究
    6.3.2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6.4电阻率法原理和视电阻率
    6.4.1直流电法
    6.4.2交流电法(低频交流法)
    §6.5台网建设
    6.5.1选择台站位置的原则
    6.5.2地壳极限应变的统计与确定大地电阻率观测技术依据
    6.5.3观测仪器和技术要求
    §6.6数据处理和地震“三要素”预报
    6.6.1数据处理
    6.6.2地震“三要素”预报方法
    §6.7观测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地震的地磁前兆
    §7.1震磁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7.1.1震磁研究的历史
    7.1.2震磁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内容
    §7.2震磁关系的实验与理论
    7.2.1压磁实验与理论
    7.2.2感应磁效应
    7.2.3电动磁效应
    7.2.4其他磁效应
    7.2.5各种震磁效应间的关系
    §7.3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与震磁观测
    7.3.1地磁场长期变的时空特征
    7.3.2变化磁场的时空特征
    7.3.3震磁观测
    §7.4提取地磁前兆信息的方法简介
    7.4.1时间域中的震磁信息提取法
    7.4.2频率域中的震磁分析方法
    7.4.3转换函数和感应矢量法
    7.4.4数学统计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重力预报地震研究
    §8.1与地震预报有关的重力研究
    8.1.1固体潮研究
    8.1.2地壳介质性质(潮汐因子)的研究
    8.1.3重力场的非潮汐变化
    §8.2重力数据处理方法
    8.2.1日均值方法
    8.2.2别尔采夫滤波器
    8.2.3同时消除潮汐波和漂移的滤波器
    §8.3地震前重力观测的异常变化实例
    8.3.1 1965年日本松代地震震群的重力变化
    8.3.2 1975年海城地震的重力变化
    8.3.3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8.3.4龙陵地震和松潘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8.4与地震孕育有关的重力场变化的理论研究
    8.4.1孕震过程中形变、地壳密度等变化引起重力变化的理论分析
    8.4.2圆管体公式
    8.4.3膨胀变形及其重力效应
    8.4.4兴部或远处介质向孕震体内原有空隙和膨胀裂隙内迁移并填充所引起的重力变化
    8.4.5构造变形引起的重力非潮汐变化
    8.4.6实际震例重力异常的理论解释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地震前兆综合研究
    §9.1地震前兆概述
    9.1.1地震交兆的含义
    9.1.2异常和前兆的鉴别原则与方法
    9.1.3地震前兆的分类
    §9.2中国大陆地震前兆综合分析
    9.2.1中国地震震例的研究
    9.2.2地震前兆异常的统计
    9.2.3地震前兆的综合特征
    §9.3地震前兆的复杂性探讨
    9.3.1我国大陆孕震环境与地震前兆的复杂性
    9.3.2华北地区成组地震前兆的研究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
    §10.1构造地震前兆过程的力学研究
    10.1.1岩石失稳准则
    10.1.2滑动弱化模型
    10.1.3滑动软化与岩体失稳问题
    §10.2地震前兆的流变模型
    10.2.1在孕震过程研究中应用流变理论的必要性
    10.2.2流变模型与应力、应变、能量的时间变化
    10.2.3孕震过程及前兆机理分析
    §10.3地震短临前兆的成核模型
    10.3.1滑动成核的裂隙模型
    10.3.2滑动成核的摩擦?滑块模型
    §10.4地震前兆的扩容模式
    10.4.1扩容模式的实验基础
    10.4.2扩容模式的建立
    10.4.3扩容模式对地震前兆特性的解释
    §10.5地震中短期前兆的膨胀?蠕动模式
    10.5.1模型简介
    10.5.2运动方程
    10.5.3数值解
    10.5.4前兆异常的基本形态
    §10.6走滑型地震短临前兆的位错运动模式
    10.6.1作用在位错上的力和位错运动速度
    10.6.2浅源地震的孕育和位错加速运动效应
    10.6.3位错加速运动和短临异常特征
    §10.7地震前兆复杂性的物理力学成因分析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