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经济学 > 0209 财政学(含∶税收学) > 税收学(第二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税收学(第二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税收学(第二版)
  • 书号:9787030300263
    作者:杨斌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759
    字数:115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 所属分类:F81 财政、国家财政 0209 财政学(含∶税收学)
  • 定价: ¥88.00元
    售价: ¥69.5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系统阐述税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论述税收制度设计原理,分析中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规定,概述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和征管模式改革的经验。第二版继承了第一版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述具体深人、系统全面的特点;又注重归纳整理最新理论进展和实践经验,基于中国国情为中国理财治税提供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并详尽地更新了税收制度规定。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税收理论
    第一章 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 3
    第一节 税收概念和分类 3
    一、税收概念和分类 3
    二、税收基本要素 7
    三、税收类别 10
    第二节 中国税收概况 12
    一、税收结构 12
    二、税收总额及其占政府收入和GDP的比重 19
    三、中国税收管理和征收 20
    第二章 税收大历史:中西治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24
    第一节 国家(政府)、财政和税收的起源 24
    一、国家(政府)的形成和财政的产生 24
    二、税收的产生 26
    第二节 中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27
    一、中国税收的起源 27
    二、中国古代皇权专制下小农经济社会的税收 28
    三、中国近代社会的税收 3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税收发展 38
    一、城乡有别的二元财政税收制度 39
    二、正税制度的演变 41
    三、杂税和“暗税”的演变 43
    第四节 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47
    一、西方税收的起源 47
    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税收 48
    三、资本主义时期西方税收的发展 50
    第三章 税收存在的依据及其质的规定性 57
    第一节 国家的公共权力与税收 57
    一、国家(政府)的两种权力和两种职能 57
    二、税收是政府公共权力主体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实施收入再分配的经常性成本补偿方式和调控手段 58
    第二节 税收与剩余产品价值 62
    一、税收不能课及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必要产品价值 62
    二、税收是国家(政府)公共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 63
    第三节 政府公共权力主体与社会财富拥有者的关系 66
    一、交纳主体利益的独立性是税收存在的充要条件 66
    二、中国现实社会中的税收征收主体和交纳主体的关系 67
    第四章 税收治理的五项原则 71
    第一节 公平原则 71
    一、中国古代税收公平思想 72
    二、西方税收公平思想 73
    三、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的税收公平原则 79
    第二节 效率原则 85
    一、中国古代税收效率思想 86
    二、西方税收效率思想的发展 87
    三、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效率原则 91
    第三节 适度原则 95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聚财之道” 95
    二、西方学者的聚财思想 96
    三、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税收适度原则 97
    第四节 法定原则 98
    一、中国古代税收治理的主要特点 99
    二、西方税收治理的主要特点 100
    三、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法定原则 102
    第五节 合情原则 106
    一、不发达市场经济阶段的国情是税制设计的基本依据 106
    二、设计与现实文化相容的税收制度 108
    第五章 最优税收理论 116
    第一节 最优商品税收理论 117
    一、最优商品税收理论的含义 117
    二、最优商品税收理论的发展 119
    第二节 最优所得税理论 121
    一、埃奇沃思和斯特恩的理论 121
    二、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理论 122
    第六章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127
    第一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 127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 127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28
    第二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29
    一、局部均衡框架下的流转税(商品税)税负转嫁与归宿分析 129
    二、局部均衡框架下所得税的归宿分析 137
    第三节 一般均衡框架下的税负归宿分析 138
    一、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138
    二、一般均衡分析的假定前提和结果 139
    三、一般均衡分析的启示和局限 143
    第七章 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 147
    第一节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测算和轻重判断方法 147
    一、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 147
    二、判断宏观税负轻重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151
    第二节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的差异及其原因 155
    一、微观税负水平的衡量 155
    二、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差异的一般原因 157
    第三节 税收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158
    一、最近20多年中国正税增长弹性 158
    二、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相互关系 160
    第二篇 税收制度设计原理
    第八章 税制结构比较与分析 167
    第一节 税制结构类型 167
    一、税制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 167
    二、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171
    三、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172
    四、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174
    五、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176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比较 178
    一、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的总体格局 178
    二、发达国家实行以个人所得税(含社会保险税)为主体税制结构的原因分析 181
    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实行流转税为主体税制结构的原因分析 183
    第九章 流转税设计原理 186
    第一节 流转税主要类型的比较分析 186
    一、流转税类型 186
    二、一般流转税和选择性流转税 188
    三、单阶段流转税和多阶段流转税 189
    四、零售税和增值税 191
    第二节 增值税原理 194
    一、增值税的产生和发展 194
    二、增值税的性质、类型和经济效应 196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199
    四、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200
    五、增值税税基确定规则 207
    六、增值税税率制度设计的基本经验 210
    七、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抵扣制度 212
    八、增值税的免税和零税率 218
    第三节 中国现行增值税的制度设计 222
    一、中国现行增值税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22
    二、中国增值税的改革方向 225
    第四节 中国营业税和消费税的制度设计 231
    一、中国营业税的制度设计 231
    二、中国消费税制度设计 232
    第五节 燃油税和资源税改革的讨论 235
    一、开征燃油税讨论 236
    二、资源税分析和改革方向 240
    第六节 关税原理 244
    一、关税的 244
    二、关税的基本分类 244
    三、关税的经济效应 247
    四、关税税则 249
    五、关税的估价制度 253
    第十章 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设计原理 262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原理 262
    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262
    二、个人所得税综合费用扣除规则 267
    三、个人所得税税率 273
    四、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征收制度 275
    五、个人所得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280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原理 283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界定 283
    二、企业所得税存在的依据 286
    三、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类型 288
    四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确定 289
    五、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制度 295
    六、企业所得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297
    第三节 社会保险税原理 302
    一、社会保险的必要性和主要模式 302
    二、社会保险税的性质和类型 305
    三、社会保险税负担水平的确定 307
    第十一章 财产税设计原理 312
    第一节 财产税概论 312
    一、财产税的性质和类型 312
    二、一般财产税和选择性财产税 313
    第二节 房地产税原理和制度设计 317
    一、房地产税的制度要素 317
    二、房地产税的税负归宿理论 319
    三、房地产税的利弊分析 322
    四、对中国房地产税改革方案的辨析 324
    第三节 遗产税和赠与税原理 329
    一、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理论依据 329
    二、遗产税和赠与税的主要类型及其制度要素 330
    第十二章 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国际问题 338
    第一节 税收管辖权及其运用实施规则 338
    一、税收管辖权和国际税收协定 338
    二、居民身份确定规则 343
    三、非居民各项所得的征税权分配规则 349
    第二节 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和外国税收抵免制度 362
    一、双重征税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362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避免办法及其比较 363
    三、国际重叠征税的避免办法——间接抵免的计算方法 367
    四、抵免限额 372
    五、税收饶让 374
    第三节 国际偷逃税和避税的防止措施 375
    一、偷逃税和避税的定义 376
    二、国际逃税和避税的主要途径 379
    三、避税港及其离岸经济活动 382
    四、防止逃避税收管辖权和滥用国际税收协定的措施 387
    五、调整转让定价 392
    六、防止资本弱化措施 396
    七、防止通过避税港避税的措施:受控外国公司专门法案 400
    第三篇 中国税收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增值税 413
    第一节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范围及纳税人 413
    一、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413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413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416
    第二节 增值税的税率 418
    一、增值税税率的特点 418
    二、增值税税率的设置原则 418
    三、增值税税率的适用范围 419
    第三节 增值税的应纳税额计算 420
    一、增值税销售额的确定 420
    二、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423
    三、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424
    第四节 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426
    一、增值税减免税政策 426
    二、增值税各类先征后返政策 428
    三、增值税起征点规定 429
    第五节 增值税的纳税时间及地点 429
    一、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29
    二、增值税纳税期限 430
    三、增值税纳税地点 430
    第十四章 消费税 433
    第一节 消费税纳税人和税目、税率 433
    一、消费税纳税人 433
    二、消费税税目 434
    三、消费税税率 437
    第二节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439
    一、从价计征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 439
    二、从量计征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 444
    三、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扣除 445
    四、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47
    第三节 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447
    一、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447
    二、消费税纳税环节 447
    三、消费税纳税地点 448
    四、消费税纳税期限 449
    第十五章 出口退(免)税制度 451
    第一节 出口退(免)税范围及出口货物退税率 451
    一、出口退(免)税的税种范围 451
    二、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452
    三、出口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453
    四、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453
    第二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额计算 454
    一、应退增值税的计算 454
    二、应退消费税的计算 456
    第三节 税务机关管理出口退(免)税办法 456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及受理 456
    二、特定出口退税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办法 457
    三、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审批 458
    四、违章 处理 459
    第十六章 营业税 463
    第一节 营业税的征税对象范围、纳税人及税率 463
    一、营业税征税对象范围 463
    二、营业税的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 471
    三、营业税的税率 472
    第二节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473
    一、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473
    二、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83
    第三节 营业税的减税和免税 485
    一、营业税的起征点 485
    二、营业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485
    第四节 营业税的征收管理 491
    一、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491
    二、营业税纳税期限 492
    三、营业税纳税地点 492
    第十七章 关税与船舶吨税 495
    第一节 关税的纳税人和税率 495
    一、中国关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495
    二、关税税率 496
    三、税率适用的时间规则 500
    第二节 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501
    一、确定货物原产地的必要性 501
    二、确定货物原产地的规则 502
    第三节 海关估价制度 504
    一、价格准则 505
    二、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估价方法 505
    三、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其他方法 508
    四、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确定 510
    五、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中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的计算 512
    六、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估价方法 513
    第四节 关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513
    一、惯例性减免 513
    二、支持科教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减免税 515
    三、为实施国家重大产业或区域发展战略而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519
    四、支持台湾省农业发展的税收优惠 522
    五、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产品免征出口关税 522
    六、边境小额贸易的税收优惠 523
    七、临时减免 523
    第五节 关税的征收管理和应纳税额计算 524
    一、申报与审核 524
    二、税款的征收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524
    三、税款的退补与减免 525
    四、进出口货物的税款担保 527
    五、行政复议和诉讼 527
    第六节 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征收制度 527
    一、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的征税对象范围、税率和纳税人 528
    二、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的完税价格审定及纳税规则 528
    第七节 船舶吨税 529
    一、船舶吨税的征税对象范围和纳税人 530
    二、船舶吨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530
    三、纳税期限及税款征收方法 531
    第十八章 企业所得税 535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535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范围 535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537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539
    一、收入总额 539
    二、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545
    三、准予扣除项目 547
    四、不得扣除的项目 555
    五、亏损弥补 556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资产处理 556
    一、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557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558
    三、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559
    四、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560
    五、投资资产和存货的计价 560
    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561
    一、减免税优惠 561
    二、减计收入 564
    三、加计扣除 564
    四、应纳税所得额抵扣 565
    五、税额抵免 565
    六、过渡期的优惠政策 566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抵免 574
    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574
    二、境外所得已纳外国所得税的抵免 576
    三、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577
    四、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579
    五、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 580
    第六节 特别纳税调整 581
    一、关联父易的认定 581
    二、成本分摊协议和预约定价安排 582
    三、资料报送和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582
    四、避税地受控外国公司条款 583
    五、资本弱化条款 583
    六、纳税调整 584
    第七节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584
    一、企业重组的定义 585
    二、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方法 585
    第八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589
    一、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范围 589
    二、收入的税务处理 590
    三、成本和费用扣除的税务处理 591
    四、计税成本的核算方法 592
    五、特定事项的税务处理 596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 596
    第九节 征收管理 597
    一、纳税地点 597
    二、纳税期限 598
    三、纳税申报 598
    四、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 599
    五、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601
    六、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605
    七、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 606
    第十九章 个人所得税 610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 610
    一、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 610
    二、个人所得税的非居民纳税人 611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范围和税率 614
    一、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范围 614
    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617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减免税规定 619
    一、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619
    二、个人所得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631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外国税收抵免 635
    一、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635
    二、境外所得已纳个人所得税的抵免 646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与征收 648
    一、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 648
    二、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制度 652
    第二十章 土地、房产、车船税收制度 656
    第一节 房产税 656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656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应纳税额计算 657
    三、减免税 659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61
    第二节 土地增值税 661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662
    二、计税依据、税率和应税税额计算 662
    三、减免税 666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67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667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671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672
    二、税额标准 672
    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673
    四、减免税 673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75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676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676
    二、税额标准 676
    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677
    四、减免税 677
    五、纳税期限和征收办法 679
    第五节 契税 679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680
    二、税率 681
    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681
    四、减免税 682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85
    第六节 车船税 685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685
    二、税额标准 686
    三、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计算 687
    四、减免税 688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89
    第七节 车辆购置税 689
    一、纳税人 690
    二、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计算 690
    三、减免税 692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92
    第二十一章 其他税收制度 695
    第一节 资源税 695
    一、征税范围 695
    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696
    三、税率 697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698
    五、减免税 700
    六、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700
    第二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701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701
    二、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702
    三、减免税 702
    第三节 教育费附加 703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703
    二、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704
    三、减免税 704
    第四节 印花税 704
    一、纳税人 705
    二、税目和税率 705
    三、应纳税额计算 707
    四、免税 708
    五、纳税方式 709
    第五节 烟叶税 709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710
    二、税率 710
    三、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710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710
    第四篇 税收管理
    第二十二章 税收征管制度 715
    第一节 税收征管制度的主要内容 715
    一、税务登记制度 715
    二、账簿、凭证管理制度 718
    三、发票管理制度 719
    四、纳税申报制度 723
    五、税款征收制度 724
    六、税务检查制度 733
    七、违章 处理制度 735
    八、税务救济制度 743
    第二节 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744
    一、税收征管模式的演变 744
    二、选择税收征管模式的原则 746
    三、深化征管改革应正确处理好几个主要关系 748
    参考文献 75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