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生态学研究方法——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

浏览历史

生态学研究方法——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生态学研究方法——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
  • 书号: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
    开本:
  • 页数:0
    字数:44800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 所属分类:Q96 昆虫学
  • 定价: ¥3.20元
    售价: ¥2.53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对种群抽样程序;种群扩散的测定;各种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估计的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出生率、死亡率和扩散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特定时间生命表;系统分析和生态模拟;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的估计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作详细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评价。取材新颖,内容丰富,附有插图多幅和精选文献近千篇。
本书可供生态学研究工作者尤其是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工作者,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植保工作者参考。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1 动物种群研究引论
    1.1 种群估计
    1.1.1 绝对估计和相对估计
    1.1.2 相对估计
    1.1.3 种群指数
    1.2 误差和置信
    2 抽样程序和扩散的测定与描述
    2.1 初步抽样
    2.1.1 规划和野外工作
    2.1.2 统计学方法
    2.2 抽样程序
    2.2.1 每一生境单位(例如植株)样本数
    2.2.2 抽样单位及其选择、大小和形状
    2.2.3 样本数量
    2.2.4 抽样格局
    2.2.5定时抽样
    2.3 扩散
    2.3.1 作为模型的数理分布
    2.3.2 离差参数的生物学解释
    2.3.3 最近邻体和有关的技术——种群大小或偏离分布随机性的测定
    2.4 序贯抽样
    2.5 有放回抽样或无放回抽样
    2.6 动物区系抽样
    2.7 抽样的生物学方法和其他定性方法
    3 利用标记技术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3.1 动物标记法
    3.1.1 群体标记法
    3.1.2 个体标记法
    3.1.3 操作技术
    3.1.4 释放
    3.2 种群参数估计的释放重捕方法
    3.2.1 Lincoin指数类型方法
    3.2.2 捕捉方法频率(Schnabel调查)
    3.2.3 Craig方法:捕捉常概率
    3.2.4 比率法的改变(Kelker选择性排除)
    4 通过生境单位——空气、植物、植物产品和脊椎动物寄主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4.1 空中抽样
    4.1.1 抽样仪器
    4.1.2 捕获量转换为空中密度
    4.1.3 密度转换为空中总种群
    4.2 从植物上抽样
    4.2.1 对植物的估价
    4.2.2 昆虫数量的测定
    4.2.3 植物材料中动物的特殊抽样问题
    4.3 从脊椎动物寄主体上抽样
    4.3.1 从活寄主体上抽样
    4.3.2 从死亡寄主体上抽样
    4.3.3 从脊椎动物的“住宅”中抽样
    5 通过生境单位——土壤和枯枝落叶层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5.1 抽样
    5.2 机械分离方法
    5.2.1 干燥筛选
    5.2.2 土壤冲洗(或湿筛选)
    5.2.3 土壤冲洗和浮选
    5.2.4 浮选
    5.2.5 用分别浸湿法分离植物和动物
    5.2.6 离心
    5.2.7 沉淀
    5.2.8 淘析
    5.2.9 切割
    5.3 行为或动态的方法
    5.3.1 干燥分离器
    5.3.2 湿分离器
    5.3.3 化学分离
    5.3.4 电动分离
    5.4 方法使用概要
    6 通过生境单位——淡水生境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6.1 开阔水域
    6.2 植被
    6.3 底栖动物区系
    7 种群测定的相对方法和绝对估计的推算
    7.1 影响相对估计大小的因素
    7.1.1 动物“相”
    7.1.2 动物的活动力
    7.1.3 不同性别和种类对诱捕器刺激反应的差异
    7.1.4 诱捕或搜捕方法的效率
    7.2 相对方法的使用
    7.2.1 有效性的测定
    7.2.2 绝对种群的指标
    7.2.3 绝对种群的估计
    7.2.4 采集
    7.3 相对方法——单位努力量捕捉量
    7.3.1 肉眼观察
    7.3.2 用线状样条法估计种群
    7.3.3 雷达观察
    7.3.4 听觉探测
    7.3.5 犁翻测定法
    7.3.6 用网或类似的装置来采集
    7.4 相对方法——诱捕
    7.4.1 拦击捕捉器
    7.4.2 拦击和引诱相结合的飞行诱捕器
    7.4.3 光和其他视觉诱捕器
    7.4.4 用一些自然刺激物或替代物吸引动物的诱捕器
    8 以昆虫的产物和效应估计种群
    8.1 产物
    8.1.1 蜕
    8.1.2 虫粪
    8.1.3 其他产物
    8.2 效应
    8.2.1 由昆虫个体产生的效应
    8.2.2 普通效应——危害
    9 估计出生率、死亡率和扩散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9.1 出生率
    9.1.1 生育力
    9.1.2 进入某一虫态时的数量
    9.1.3 按标记重捕资料估计的出生率
    9.2 死亡率
    9.2.1 总死亡率
    9.2.2 按标记重捕资料估计的死亡率
    9.2.3 气候的因素
    9.2.4 生物的因素
    9.3 扩散
    9.3.1 实验室测定
    9.3.2 利用标记的或引进的动物
    9.3.3 直接田间测量
    10 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构成,描述和分析
    10.1 生命表的类型和预算表
    10.2 预算表的结构
    10.2.1 图解法
    10.2.2 Richards和Waloff的第一个方法
    10.2.3 Manly的方法
    10.2.4 Birley的方法
    10.2.5 Ruesink的方法
    10.2.6 Dempster的方法
    10.2.7 Richards和Waloff的第二个方法
    10.2.8 Kiritani,Nakasuji和Manly的方法
    10.3 预算表和生命表的描述
    10.3.1 生存曲线
    10.3.2 生命表和生命期望值
    10.3.3 生命表、生殖力表和净生殖率
    10.3.4 种群增长率
    10.3.5 r的计算
    10.4 生命表资料分析
    10.4.1 一个世代内死亡因素的比较(表10.4)
    10.4.2 种群密度对因素的简单统计关系
    10.4.3 存活和生命预算分析
    11 昆虫的年龄分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预测种群的模型
    11.1 昆虫的年龄分组
    11.1.1 表皮层带
    11.1.2 表皮和翅的骨化和颜色变化
    11.1.3 雄性外生殖器发育的变化
    11.1.4 内部非生殖器官的变化
    11.1.5 卵巢和有关联的结构的状况
    11.1.6 交配的指标
    11.1.7 重量的变化
    11.1.8 “磨损”
    11.2 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生存率
    11.3 预测种群模型
    11.3.1 生理学时间
    11.3.2 生命表参数
    11.3.3 田间数量的补充
    11.3.4 经验模型
    11.3.5 内禀速率模型和可变的生命表
    11.3.6 Lewis—Leslie矩阵
    12 系统分析和生态学模型
    12.1 系统模型的类型
    12.1.1 区分性模型(Dioristic models)
    12.1.2 成分模型
    12.1.3 对策模型
    12.1.4 管理模型
    12.1.5 统计模型
    12.2 模型的分析和模拟
    12.3 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
    12.4 差分模型和微分模型
    13 多样性,种的群聚和生境的描述
    13.1 多样性
    13.1.1 α和γ多样性的描述
    13.1.2 β-多样性的描述
    13.2 种的群聚
    13.2.1 种间结合的测定
    13.2.2 资源利用的测定
    13.2.3 生态位大小和竞争系数
    13.3 生境
    13.3.1 质量
    13.3.2 量
    14 生产力的估计和能量收支的结构
    14.1 现存量的估计
    14.1.1 生物量的测定
    14.1.2 热值的确定
    14.2 能量流的估计
    14.2.1 生产物的测定
    14.2.2 取食和同化作用的测定
    14.2.3 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能量损失的测定
    14.3 能量收支,效率和传递系数
    14.3.1 一个种群(或营养水平)的能量收支
    14.3.2 能量通过营养链传递
    14.4 能量的估计和策略的时间耗费
    参考文献
    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