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灾害与防治 >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 书号:7030181050
    作者:王静爱 史培军 王平 王瑛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 页数:320
    字数:430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8
  • 所属分类: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定价: ¥65.00元
    售价: ¥51.35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包括三篇内容。上篇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时空格局,阐述了对中国影响较为突出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冰雹灾害、雪灾、霜冻灾害、雾灾、风沙灾害、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暴潮、赤潮、海浪以及海冰灾害等突发性和渐发性地球物理灾害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中篇为中国自然灾害系统时空格局,阐述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中国自然灾害系统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与灾情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及其主要减灾措施。下篇为中国自然灾害区划,介绍了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的原则与指标体系,以及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方案。
本书可供从事自然灾害研究的科研人员、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研究生教学的师生;从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政府官员、科技专家;从事区域发展规划的规划师及管理人员、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风险评价师等阅读使用。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上篇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第一章 中国地质灾害
    1.1 地震灾害
    1.1.1 历史地震活动的时空格局
    1.1.2 历史地震灾情的时空格局
    1.1.3 城市地震灾害评价
    1.1.4 农村地震灾害评价
    1.2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1.2.1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间分布
    1.2.2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
    1.2.3 暴雨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链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 中国气象与水文灾害
    2.1 水旱与风沙灾害
    2.1.1 水灾时空格局
    2.1.2 旱灾时空格局
    2.1.3 风沙灾害
    2.2 雪、雾、冰雹与霜冻灾害
    2.2.1 雪灾时空格局
    2.2.2 雾灾时空格局
    2.2.3 冰雹灾害时空格局
    2.2.4 霜冻灾害时空格局
    第三章 中国海洋灾害
    3.1 台风灾害
    3.1.1 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时空格局
    3.1.2 台风灾害评估
    3.2 风暴潮、赤潮、海浪与海冰灾害
    3.2.1 海洋灾害概况
    3.2.2 风暴潮灾害时空格局
    3.2.3 海浪灾害时空格局
    3.2.4 赤潮灾害时空格局
    3.2.5 海冰灾害时空格局
    3.2.6 海洋灾害区域分异
    中篇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时空格局
    第四章 中国自然灾害孕灾环境与承灾体
    4.1 自然灾害孕灾环境
    4.1.1 岩石圈孕灾环境
    4.1.2 大气圈孕灾环境
    4.1.3 水圈孕灾环境
    4.1.4 生物圈孕灾环境
    4.2 自然灾害承灾体
    4.2.1 人口
    4.2.2 城镇
    4.2.3 交通运输
    4.2.4 经济
    4.2.5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
    第五章 中国自然致灾因子
    5.1 自然致灾因子的多样性与特征值
    5.1.1 自然致灾因子的多样性
    5.1.2 自然致灾因子的特征值
    5.2 自然致灾因子区域分异
    5.2.1 自然致灾因子特征值的区域分异
    5.2.2 自然致灾因子多度、相对致灾强度及被灾指数相互关系的区域分异
    第六章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与减灾
    6.1 自然灾害灾情
    6.1.1 自然灾害灾情
    6.1.2 自然灾害灾情时空格局
    6.2 减轻自然灾害
    6.2.1 减轻自然灾害的重大工程
    6.2.2 减轻自然灾害的社会行动
    6.2.3 减轻自然灾害工作展望
    下篇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第七章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7.1 自然灾害区划理论基础与原则
    7.1.1 自然灾害区划理论基础
    7.1.2 自然灾害区划原则
    7.2 自然灾害区划数据基础与设计
    7.2.1 自然灾害区划数据基础
    7.2.2 自然灾害区划技术流程
    7.3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7.3.1 自然灾害区划指标体系
    7.3.2 自然灾害区划方法
    7.3.3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方案
    7.3.4 中国自然灾害分区特征
    第八章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区划
    8.1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参数与基本单元
    8.1.1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参数
    8.1.2 农业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生成
    8.2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方法
    8.2.1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技术流程
    8.2.2 农业自然灾害小区划分
    8.3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
    8.3.1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方案
    8.3.2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分区特征
    第九章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
    9.1 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原则与技术流程
    9.1.1 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原则
    9.1.2 城市自然灾害区划技术流程
    9.2 综合城市化水平分区与脆弱性评价
    9.2.1 综合城市化水平分区
    9.2.2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
    9.3 城市综合自然灾害强度与风险性评价
    9.3.1 城市综合自然灾害强度评价
    9.3.2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
    9.4 城市自然灾害区划
    9.4.1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自然灾害强度综合评价
    9.4.2 城市自然灾害区划
    9.4.3 城市自然灾害分区特征
    第十章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
    10.1 自然灾害救助区划原则和技术流程
    10.1.1 自然灾害救助区划原则
    10.1.2 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技术流程
    10.2 自然灾害救助能力评价与区域划分
    10.2.1 自然灾害灾前响应能力评价与区域划分
    10.2.2 自然灾害灾中响应能力评价与区域划分
    10.2.3 自然灾害灾后响应能力评价与区域划分
    10.3 自然灾害救助区划
    10.3.1 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技术流程与分区依据
    10.3.2 主要自然灾害救助等级划分
    10.3.3 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方案
    10.3.4 自然灾害救助分区特征
    参考文献
    附件一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说明
    附件二 本书作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和出版著作
    附件三 作者指导相关自然灾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附件四 作者承担的与本书内容相关的科研项目
    彩图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